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新增廣賢文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新增廣賢文

  登高必自卑,若涉遠必自迩。

  磨刀恨不利,刀利傷人指;求財恨不多,財多終累已。

  居視其所親,達視其所舉;富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

  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小人放利,不顧天理。

  悖入亦悖出,害人終害已。

  身欲出樊籠外,心要在腔子裡。

  勿偏信而為奸所欺,勿自任而為氣所使。

  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已。

  處骨肉之變,宜從容不宜激烈;當家庭之衰,宜惕厲不宜委靡。

  務下學而上達,毋捨近而趨遠。

  量入為出,湊少成多。

  溪壑易填,人心難滿。

  用人與教人,二者卻相反,用人取其長,教人責其短。

  仕宦芳規清、慎、勤,飲食要訣緩、暖、軟。

  留心學到古人難,立腳怕隨流俗轉。

  凡是自是,便少一是。

  有短護短,更添一短。

  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勿營華屋,勿作營巧。

  若爭小可,便失大道。

  但能依本分,終須無煩惱。

  有言逆於汝心,必求諸道;有言遜於汝志,必求諸非道。

  吃得虧,坐一堆;要得好,大做小。

  志宜高而身宜下,膽欲大而心欲小。

  學者如禾如稻,不學者如蒿如草。

  唇亡齒必寒,教弛富難保。

  書中結良友,千載奇逢;門內產賢郎,一家活寶。

  狗不嫌家貧,兒不嫌母丑。

  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進步便思退步,著手先圖放手。

  責善勿過高,當思其可從。

  攻惡勿太嚴,要使其可受。

  和氣致祥,乖氣致戾。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

  門內有君子,門外君子至;門內有小人,門外小人至。

  趨炎雖暖,暖後更覺寒增;食蔗能甘,甘余更生苦趣。

  家庭和睦,蔬食盡有余歡;骨肉乖違,珍馐亦減至味。

  先學耐煩,切莫使氣。

  性躁心粗,一生不濟。

  得時莫誇能,不遇休妒世。

  物盛則必衰,有隆還有替。

  路徑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嗜。

  為人要學大莫學小,志氣一卑污了,品格難乎其高;

  持家要學小莫學大,門面一 弄闊了,後來難乎其繼。

  三十不立,四十見惡,五十相將尋死路。

  見怪不怪,怪乃自敗。

  一正壓百邪,少見必多怪。

  君子之交淡以成,小人之交甘以壞。

  愛人者,人恆愛。敬人者,人恆敬。

  損友敬而遠,益友親而敬。

  善與人交,久而能敬。

  過則相規,言而有信。

  木受繩則直,人受柬則聖。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智生識,識生斷。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一毫之惡,勸人莫作;一毫之善,與人方便。

  難合亦難分,易親亦易散。

  傳家二字耕與讀,防家二字盜與奸,

  傾家二字YIN與賭,守家二字勤與儉。

  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

  素位而行,不尤不怨。

  先達之人可尊也,不可比媚。

  權勢之人可遠也,不可侮慢。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有不報,日子未到。

  賢者不炫已之長,君子不奪人所好。

  救既敗之事,如馭臨巖之馬,休輕加一鞭;

  圖垂成之功,如挽上灘之舟,莫稍停一棹。

  大事不糊塗,小事不滲漏。

  內藏精明,外示渾厚。

  恩宜先淡而濃,先濃後淡者,人忘其惠;

  威宜自嚴而寬,先寬後嚴者,人怨其酷。

  以積貨財之心積學問,則盛德日新;

  以愛妻子之心愛父母,則孝行自笃。

  學須靜,才須學。

  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

  不患老而無成,只怕幼而不學。

  富貴如刀兵戈矛,稍放縱便銷膏靡骨而不知;

  貧賤如針砭藥石,一憂勤即砥節砺行而不覺。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親戚不悅,無務外交;

  事不終始,無務多業。

  臨難勿苟免,臨財勿苟得。

  讒言不可聽,聽之禍殃結。

  君聽臣遭誅,父聽子遭滅,夫婦聽之離,

  兄弟聽之別,朋友聽之疏,親戚聽之絕。

  性天澄澈,即饑餐渴飲,無非康濟身腸;

  心地沉迷,縱演偈談玄,總是播弄精魄。

  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

  君子修其道德,不為窮困而改節。

  廉官可酌貪泉水,志士不受嗟來食。

 

上一篇:淨空法師:文殊、普賢、善財原來都是一句彌陀到底的
下一篇:大安法師:《梵網經》和《優婆塞戒經》的菩薩戒有區別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