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淨土法門的修行要領。
一、念佛不得力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淨土法門有正行和助行。所謂正行就是“淨土三資糧”,就是信、願、持名念佛;助行就是“淨業三福”,就是要培養我們的福報。那麼在懂得正行和助行之後,如果我們善根深厚,就能夠深信切願、一心念佛,每天都能夠堅持念佛,而且念得很愉悅。這樣的人,在這一生就決定能夠往生淨土。但是有時候,大部分同修這句佛號念起來還是有些困難,特別是在心非常散亂的時候。對於娑婆世界的人來說,對於這一生的生活經歷,如子女、名利、情感等這些輪回生死的業習是很難放下,所以在用功上往往不太得力。一念佛,要麼就昏沉、瞌睡,要麼就妄想紛飛,控制不了自己這顆習慣於流浪的心。我們無量劫以來流浪到今天已經習慣了,這一生又流浪了幾十年,打了幾十年的妄想,在是非人我、愛恨情仇當中磨練了這麼久,滾了這麼久,很難改變過來。
為什麼念佛念起來會有妄想呢?究其原因還是信不真、願不切。信沒有信到點子上,願不是真正發自內心的希望,所以念佛力量就非常微弱。如果你真信了,就知道娑婆世界無量劫的輪回還在進行,我們多打一個妄想就要多一次輪回,將來會在這個世界多受一次生死之苦。對想解脫生死的人來說,就堅決不要打妄想。念佛有追頂念、計數念、數十念,總之是要專心專意地去念這句佛號。
為什麼會“信不真、願不切”呢?這是因為我們受在這個世界生活習慣的影響。僅在這一生我們就犯了很多的錯誤,特別是貪嗔癡這些煩惱,而且無量劫以來我們也有很多亂七八糟的妄想。我們今天的煩惱、妄想都是從過去的經歷中慢慢積累而來的,要麼是從課本上學習來的,要麼是在生活中受別人影響而來的。這些積累起來的人生經驗,實際上就是我們的業。我們聽經聞法或者念佛修行,就是在積累淨土的淨業;如果行善積德,那就是積累善業;如果產生抱怨、嫉妒、仇恨等等煩惱,就是在積累惡業。這是佛教跟其他任何宗教不同的重要觀念,即佛教的因果觀——世間一切法的規律就是有因有果。
二、念佛的福德因緣
今天我想借這個機會追溯一下“信不真、願不切”的原因到底在哪裡?就是兩個原因,一個是自己福德善根不夠,一個是因緣不具足;所以《佛說阿彌陀經》中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先看因緣有沒有呢?肯定有。大家已經聽到淨土法門,已經知道這一生結束之後要到極樂世界去,別的任何地方我們都不去——我們不再在六道中流浪,無論做人也好,升天也罷,無論做皇帝也好,做天王也罷,都不去了,唯獨西方極樂世界是我們的家。這種因緣是非常殊勝、不可思議的。一個以清淨心皈依三寶的人,他內心所具備的功德,超過了用遍及一切山河大地間的稻麻竹葦來供養諸佛滿兩萬年的衣食住行的功德。我們不但皈依了,而且還找到了修行的方法,認識到這個輪回的世界就是由貪、嗔、癡、慢、煩惱、痛苦和我執聚集起來的。由此可見,我們是非常幸運的,要更加珍惜和精進。
如果今生不能往生淨土,我們還將是以自我為中心,還是有我執在,還是有貪、嗔、癡、煩惱,還是被這些業、這些行為和力量推著往前走;除非你見到了一切法無我,從此輪回的業就斷根了。但我們都沒有認識到無我,體會不到、證悟不到無我的境界。我們在生活中,無論修行還是不修行,都是圍繞這個自我在轉,所以假如這一生不能解脫生死,下一生一定仍是繼續在這裡輪回。我們聽到了淨土法門,輪回的生命有希望可以結束了,這是最殊勝的因緣。
六道輪回的眾生如此之多,能聽到淨土法門而生信心的,確實是難中之難!比世間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困難,比對佛法中其他任何一個法門生起修行的信心都要困難,所以《佛說阿彌陀經》才反復地講“難信之法,是為甚難”。可見我們已經具足了這種殊勝的因緣,這也是我們現在應該慶幸的。
那麼善根福德我們有沒有呢?善根就是過去所培植的基礎。一棵樹要長成參天大樹,它的根就一定要粗壯、牢固。我們在念佛的時候,一不小心就被外面的業風吹走了,由此可見我們“根”是有的,但不太牢固,很容易被業風吹走。雖然我們內心知道念佛是我們真正的生命歸宿,但是一旦遇到有人在面前誹謗,或者家裡遇到什麼意外了,很多人都會手忙腳亂、精神緊張、不知所措。這是因為我們有善根,但是不夠堅固。
一個真正修淨土法門的人,除了為自己的家庭生活、環境乃至社會做力所能及的慈悲事業以外,內心一定是專注在一句佛號上。如果我們心中有佛,那麼世間的一切是非好壞、煩惱痛苦,都跟我們無關,除了因為悲愍眾生而對眾生講一些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話以外,而我們內心實則並沒有真正的是非煩惱。修淨土法門的人就應該在內心中有上述堅固的信念;如果沒有,那就說明我們有善根,但不夠牢固。
念佛是否得力的一個重要基礎,就在於你的福德是否具足。有福的人,他總有時間念佛,總有機會念佛。沒有福的人,無論如何安排也擠不出時間念佛。他忙些什麼呢?很多時候忙的是一些沒有多少意義的事情。我們人生真正需要的東西並不是很多,想要的東西卻特別多。比如現在大家坐在這裡,需要的是什麼呢?其實別的什麼都不需要,有地方坐就足夠了,就這麼簡單。我們每天從早到晚,需要的事情恐怕只有吃飯、睡覺,在白天也不一定需要睡覺。我們真正需要的就是解決溫飽問題,能吃飽、穿暖,這一期生命的需要其實已經達到了;但是很多人在溫飽問題的基礎上,總有種種擔憂和貪求。想要的東西太多了,我們的煩惱心自然會鼓動起來,想得越多,痛苦也就越多,就越擠不出時間來好好用功修行,這就是福德不夠。
有句話講:“有福之人不用忙,無福之人跑斷腸。”沒有福的人東奔西跑、梯山航海、上天入地,到處攀求,卻沒有一個地方、沒有一件事情,能讓他將心安下來。從小到大,我們這顆心就像山頂上的一塊石頭,一直往山腳下滾,偶爾碰到一棵樹停一下,以為這個地方可以讓自己安心了,其實過不了多久,我們的心還是不安,還是會繼續打妄想,繼續追求,繼續煩惱,繼續解決一些不需要解決的事情。很多時候我們解決的那些事情是不需要解決的,真正需要解決的是生死大事,是我們迷惑的生命中最根本的痛苦,而這個痛苦的根源就在於貪、嗔、癡和我執。假如我們不能面對自己的貪、嗔、癡、煩惱,不能把煩惱背後的我執消滅掉,那麼我們所做的事情,即使表面上是在解決人生的痛苦,實際上是在增加痛苦。
三、集資淨障
那麼,為什麼世間的人缺乏正知見呢?輪回最大的原因就是見惑,就是知見上的錯誤。我們錯誤地分析、判斷、認識了人生,這是一切痛苦的開始。錯誤的認識就是見惑,錯誤的行為就是思惑,由於錯誤的認識導致了錯誤的行為。錯誤的認識就是在道理上不懂;錯誤的行為就是在事相上、事情上不懂,無法真正地讓自己解脫。所以淨土法門的修學中需要一個重要的基礎,即佛告訴我們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善根需要培養,在通途佛法中,包括大乘的八宗以及密宗,都非常強調的一點,就是集資淨障。也就是說,要集聚我們的“淨土三資糧”,要淨除修行的障礙。
那麼,如何去集聚呢?首先我們不可以缺少善根,要把善根培養起來。我們能夠在念佛的同時,多看淨土的經典,多聽淨土宗的講法,或者可以有機會多聽大乘佛法的道理。所聽的法能夠入心了,就會知道怎麼做人、怎麼做事,念佛有什麼好處,不念佛有什麼危險。明白這些道理以後,你在心中自然會一步一步地去落實;落實一點,你的善根就加固一點。什麼都不懂的人去信佛,與信神其實是差不多的。
四、鬼神教的真相
我出家之前也不懂佛法,那時侯對我來說,信佛和信鬼、信神、信神仙都是一樣的。中國人都有一個非常務實的思想,就是只要對自己有好處,不管你是佛、是神、是鬼,我都拜。在座的諸位在皈依以前可能也是這樣,神廟、道觀也去,甚至是一些狐狸精、蛇精、黃鼠狼精,妖怪之類也照樣拜。你看那些胡大仙、黃大仙,現在還是有很多人在供養,特別是在東北那裡。其實,胡大仙就是狐狸精,黃大仙就是黃鼠狼精,它們在東北的一些大山裡修行成仙、成精了,你如果對它好,它也保佑你的。所以說中國人很實際,只要對自己有好處,不管對方的道德水平如何,都會去供養。
有些居士到寺院裡去,也是看這個寺院裡的當家師、師父對他態度好不好:師父態度好,他就去了;如果他跟師父打招呼,師父不理他,在那裡只管自己念佛、打坐,他就覺得沒意思了,下次就不去了。這都是因為我們凡夫不懂得什麼是正知見、什麼是正法。所以大家要多聽聞大乘經典,畢竟我們是佛弟子,我們學佛可千萬不要學成魔了,不要學成離佛很遠的一些奇形怪狀的東西了。
現在溫州有些人搞助念團,搞起來挺像那麼回事,講的話卻完全違背佛法,違背淨土祖師的開示。他們說:死了以後二十四小時內不要助念,二十四小時以後才去助念;不管死者是車禍撞死的還是吃藥死的,無論怎麼死的都沒關系,平時不修行沒關系,罪大惡極也沒關系,只要他們助念的人一到,死者就一定能夠往生,一定能夠得到超度。這樣的觀念是完全違背了因果規律,違背了佛法告訴我們的道理。
佛法認為我們這一期的生命是地、水、火、風四大組成的,死的時候是由地大融入水大,再融入火大,最後融入風大。風大就是業風,就是這一生平常積累的習慣、行為和業力。你有善業就能感召投生善道,有惡業就感召投生惡道,有淨業就往生淨土。二十四小時以後,死者的身體已經涼透了,風大分散已經結束了,死者的神識都不知道生到哪裡了,這時才來助念,如此又能助念到哪裡去呢?
所以說這種觀念是邪知邪見,以後肯定要出事的,但現在他們的影響還很大。在座有些居士可能也聽說過,大家想想,世間有這麼便宜的事情嗎?佛法告訴我們的淨土法門是一種圓妙不可思議的法門,關鍵是你要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信心具足、發願懇切,阿彌陀佛的佛號念得起來,你全部的身口意三業都要貫穿在阿彌陀佛那裡,你才能夠往生淨土,這個道理跟整個佛法是不相違背的。如果有那麼便宜的事情,釋迦佛就不用講法了,那麼世間的真理又如何去展現呢?
大家要仔細琢磨一下,這種現象的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你作為一個佛教徒,修淨土法門,不懂得佛法的正知見,卻被邪知邪見帶走了還不知道,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而邪知邪見的人常常還很有可能是一些有能力的人,諸如黃大仙、胡大仙,或者天人、神仙,或者有福的鬼,或者是一些人死了以後被尊為神的大力有福的鬼神。他們並沒有了悟生死的智慧,也沒有真正從自性中流露出來的慈悲。鬼神之教和佛教在歷史上常常是交融在一起的,我們如果不認真學習佛法,就很難分清鬼神教跟佛教的區別。現在是末法時期,是社會人心不太安寧的時候,鬼神教的氣焰非常囂張。
那麼,什麼是鬼神教呢?大家有沒有去過“講靈姑”的地方,有沒有去問過“跳大神”的人?上述之類都是鬼神教的頭目。鬼神並沒有多少福德智慧,你去求它,其實它不能保佑你,但是它有一點神通,所以你一問它,它還答得挺准,答准以後怎麼辦呢?它常常會告訴你要念經、讀寶卷,或是到哪裡去做一堂佛事之類,它實際上沒有能力保佑你,還是讓你去求佛菩薩,靠求佛菩薩的功德來增長福報、消除業障。同時鬼神教有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我執非常強大。你對它好,它就對你好,倘若你稍稍說它的不是,它馬上就會找你麻煩。它是一個十足的凡夫,一點修證都沒有,只是它們的業報感召了一點神通而已。
鬼神教在世界各地都有流傳,它們所宣揚的是一些神秘感應,它們也看了佛經,也告訴你有因果報應,也告訴你要行善積德,但是你必須要為它做奉獻。說得難聽一點,它也在拉幫結派,希望信鬼神的人越多越好。所以有些人拜鬼神做干爹、干娘的,每年都要去給它們過節日。為什麼它們要拉幫結派?因為它們也希望自己的群體、團隊越來越大,但是它們又沒有真正的福德智慧,如果把它們的底細抖露出來,這世界上就沒人會相信鬼神了。
懂得因果規律的人都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真正影響你的是你的業,只有你自己才能改變自己。當你行善積德、用功修行,心態上沒有負面的情緒時,這些鬼神拿你一點辦法都沒有,因為你的知見、德行已經超過它們了。它們不但拿你沒辦法,而且對你還會產生恭敬心。鬼神告訴我們一些因果報應、行善積德的道理,它是希望自己的團隊越來越大;我們如果知道鬼神只有神通,其他什麼都沒有,就不會相信它,就不會供養它,它就不能如此熱烈地發展團隊了,它的福報也就少了,所以它們是像做生意一樣的。因為凡夫眾生往往是很務實的,只要你保佑我,我就信。所以一些人去拜鬼神,就是這個道理、這種心情,在座有些還沒皈依的時候就是這樣的。因此現在的一些鬼神就囂張到在自己沒有能力的時候,借助佛法、依附於佛法來宣傳它自己,這種現象的影響就更為嚴重了。
你看看道教,如果有機會,大家可以到包公殿去看看,他們念的那些經咒都是什麼經、什麼咒。我問過一些道士,大悲咒他們是必念無疑的,淨壇的時候他們都念《大悲咒》。《大悲咒》本是我們觀世音菩薩的心咒啊。他們有多少內容能夠改變現實社會環境呢?一部道教的藏經,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內容都是佛經。比如《大悲咒》、《阿彌陀經》和《心經》,他們都直接拿過去用了,把阿彌陀佛改成無量天尊,把觀音菩薩改成慈航道人,就這麼把所有的菩薩改成道人,把所有佛改成天尊。這是因為他們自己沒有本事,只能依附於佛教的經典。因為佛教經典講的是真理,一念一聽,那些鬼神就感應了,就有功德了。我們並不是要去攻擊道教,但它確實只是依附於佛法的外道,也就是弄一些感應神通,而沒有告訴你破除我執,沒有告訴你要認真踏實地修行用功。
前面提到的這種助念有一個很嚴重的錯誤,已經露出了馬腳,就是佛教的祖師大德告訴我們:在死者斷氣後二十四小時內是不能動他的身體的,因為他的神識還沒有往生,身體還有暖氣,你動他,他還有知覺,會痛苦。你在這個時候助念能把他的業直接轉化為淨業,只要他生起信心,一念佛號就能跟佛相應了。這一期的生命結束,下一期的生命開始,他就往生了。這才是符合佛法講的宇宙人生的生死輪回、因果緣起、業果報應的道理。
但他們卻說:二十四小時內不要助念,助念是沒用的。二十四小時以內,就把死者的衣服換掉了,把死者的身體搞得亂七八糟。二十四小時以後,等身體都涼透了,什麼都沒有了,他們才過來給死者助念。二十四小時以後,他們搞一個人在那裡說,有暖氣已經跑到哪裡了,這跟“講靈姑”的差不多;那人的手也不放在死者身上,就放在身體外面,離身體很遠,就說有熱氣到哪裡了,跟練氣功的差不多。有些死者在身體都冷透了的情況下,被這麼一助念以後,臉色反而好看了,紅起來了。據一些人傳說,還見到一些光,或者白頭發變黑了,這感應不可思議啊!於是一看到這種情景,很多人認為那簡直就是活神仙了。我今天在這裡是第一次跟大家講。
這是什麼原因呢?按照佛法所說,死者的身體冷透了,就表明神識已經離開肉體或者已經往生了。但是他們卻講“二十四小時以後再來助念”,於是我就想,為什麼要選擇二十四小時以後才來助念?經過他們助念以後,為什麼還會出現所謂的瑞相呢?那麼很大的可能就是古人所說的“借屍還魂”。死者本人已經下地獄或者做畜生了,他的神識已經離開這個肉體了。於是,他們就弄個鬼神附在死者屍體上,顯示一點神通,讓死者的臉色好看一點或者放一點光,死者的子女、後代就信以為真了。他們還把照片拍下來,甚至有些照片、錄像也都是假的。很多人一看到這些瑞相就覺得不得了了,認為這就是佛法中所說的呈現瑞相,實際上這是完全不符合佛法的道理的。
太虛大師曾經講過:以神通感應作為信的根本,卻不重視戒、定、慧三學,不重視修學以培養定力,不重視佛法所揭示的因果緣起的智慧,徒增鬼神教的氣焰,反蔽佛光。可見這樣只能徒然增加鬼神教的氣焰,他們所謂的佛教其實已經蛻變為鬼神教了,從而蔭蔽了佛法的智慧光明。
佛法告訴我們:生死是一如的,因為我們的生命始終是相似相續的。無論是目前的生命狀態,還是我們所必然面對的以後的死亡,都是在因果緣起規律的基礎上,所以你現在一念修行、一念念佛就有一念的功德;十念念佛就有十念的功德;你現在一念修定力就有一念的功德,一念生貪、嗔、癡、煩惱就有一念的業障。
佛法是很科學的道理,把我們從生到死、從死到生的過程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種不符合佛法,違背業果緣起、因緣果報規律的話的,,我們一定要看清楚。如果大家聽懂了經典,明白佛法講的因果緣起、生命無我的真相,我們集聚的福德就會越來越大。只有福德而智慧不夠的人,才會對神通感應等現象特別執著,反而忘記了自己自性的光明。我們在以後的生活中,對於這些現象也要能夠觀察出來。佛法的核心就是戒、定、慧三學,你信願具足,持名念佛,落實在自己的一念心上,實際上就是完全符合上述的三學,也完全符合因果緣起的道理。淨土法門如果違背了通途的法門,那麼佛講法就等於沒有意義。
五、在身、口、意上實修
佛在《金剛經》裡面說,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佛不會講兩種話,佛講的話是在一個實相、一個真理下講的,只是針對不同的眾生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講。都是他講的東西,一定是一個道理,如果他講的是兩個不同的東西,哪一個又是真理呢?因此,雖然法門無量,歸根結底的歸宿之處還是一個。淨土有四土、三輩、九品。“四土”跟通途法門是完全對得上的,核心內容就是“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我們每個人都能成佛,眾生平等,這是佛法的大的背景。那麼按照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開示,落實在修行上就是身、口、意這三業。因此我們修淨土法門的要領同樣也是要落實在身、口、意這三業上。
身業就是禮敬諸佛。拜佛時需要合掌、合十——十個指頭合在一起,不能拇指交叉,有些人拇指交叉起來合掌是不如法的。合掌這個手印是十方諸佛共同的手印,代表全心全意。十是代表全,十個指頭合在一起並且要當胸,這樣就代表十全十美、全心全意,所以合掌時要注意如法。拜下去時,右手按在蒲團的正中間,代表你的身業;左手按在蒲團中間的前上方,代表口業;右手再放上去,代表你的意業。這三步完成後,手要攤出來,手掌朝上,兩個無名指的距離是兩寸,手腕的距離是八寸,這叫頭面接足禮,代表佛站在你的前面,你的手攤開接佛的兩足。頭要靠在手的中間,有些人拜下去把頭靠在手掌上,這是不對的。你的頭靠在手掌上,讓佛踩在哪裡啊?佛就沒地方踩了。頭面接足禮中,頭是代表人最高的地方,足是人最低的地方,以我最高的地方,接佛最低的地方,代表佛走過的道路,是我要走的,佛覺悟的真理,是我最尊重的。手攤開代表接受佛的福德和智慧,頭再靠下去,然後手要卷回來,代表你要把佛的福德智慧接回來,然後再復原,右手按中間,左手當胸,最後收掌站起來。如此拜佛就是代表以我全部的身心去恭敬、禮拜佛陀。
修淨土法門並且信願懇切的人,只拜一尊阿彌陀佛就可以了,見到釋迦佛、觀音菩薩、地藏王菩薩,無論見到什麼佛,拜下去時就念阿彌陀佛,因為阿彌陀佛已經具足了所有佛的福德和智慧。無量光就是佛的智慧,無量壽就是佛的福德,所以手一攤開就應該知道:右手接的是佛的無量壽,左手接的是佛的無量光,就是把一切佛的福德智慧都接回來了,接到自己的心裡面。所以禮敬諸佛,我們要非常認真地對待,每天有機會就要拜佛,特別是傲慢心重的人。
在座的老菩薩,歲數大部分都比我大。歲數大的人經驗豐富、知識圓滿,人生閱歷也較深,但是歲數大的人有一個很大的毛病就是傲慢、不聽話。他覺得:“我幾十年人生都經歷過來了,我還聽你的干什麼,我吃過的鹽巴比你吃的米都多,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都多,我還聽你的干啥!”實際上這種慢心對自己修行是一大障礙。所以很多歲數大的人很固執,心裡很不容易放下。子女後代想要說什麼了,他總是想要子女聽他的,他不要聽子女的。其實也不僅僅是歲數大的人,年輕的人也希望別人聽他的。都希望別人聽自己的,這就是一種傲慢、一種慢心;因為他覺得自己了不起,總覺得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實際上你應該認識到,自己還是一介凡夫,貪、嗔、癡、煩惱、我執都沒斷,聽你的完蛋了,聽你的話就要跟你一起去輪回了。拜佛是消除我慢的一個最好的辦法,大家有機會一定要多拜佛,對身體也有很大的幫助。慢心重的人,身體也容易生病,因為他傲慢心重,別人不聽他的,他就容易生氣,一生氣就有毒,一有毒身體就出問題了。
漢傳佛教的禮佛一定是手放在胸口,然後拜下去,站起來手仍放在胸口,最後半拜問訊,舉到眉間齊,就可以了。皈依的時候我有教過大家如何拜佛的。問訊是打招呼的意思,也是有講究的:身體彎到九十度的時候,手印要變成一個彌陀印,彌陀印在底下。這代表佛所成就的報身,也就是佛已經是福德、智慧圓滿了,所以我們拜他,向他學習,接受他福德、智慧的加持。彌陀印就是代表福德、智慧圓滿的報身佛手印。問訊完之後站起來,人站直手要舉毗盧印,也就是將彌陀印這樣直接彎過來,兩個食指伸直,拇指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內,這就是毗盧印,代表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的手印。毗盧印為什麼要舉到與眉毛齊,即舉到眉心處呢?意思是我們的心,我們每個人的清淨法身佛,與佛的清淨法身是完全平等無二的。所以我們拜佛,實際上是拜自心。佛的福德、智慧圓滿,我們拜他,向他學習,而我們真正要開發的是我們自己跟佛一樣的清淨法身。最後再合掌,代表在生活、工作中,我們也是以全心全意的心去工作、生活。漢傳佛教就以這個方式來禮敬諸佛,來表法。
拜佛可以使身業得到一個最清靜的改變。你身體如果不好,生病了,就是說身體有障礙了,我們就可以通過拜佛改變自己身體的狀況。或者上一次跟大家說過的忏悔法,通過忏悔可以改變自己身體的狀況,把身業改變。
藏傳佛教的拜佛又跟漢傳佛教的不太一樣,他們也是五體投地的方式。他們的需要磕大頭,用力橫向伸手,是代表十方;再舉上去,代表三世即過去、未來、十方三世,心量很大;再舉到眉毛,代表我的身體;接著舉到口,代表我的口;再舉到心,代表意。然後拜到蒲團時,身體一下子倒平,佛教裡面說“最恭敬的如樹倒地”,就是像木棍倒到地上一樣,你的身體是直的,還不能膝蓋先跪下來,直接“啪”一下倒平了。歲數大的人要小心,萬一摔成骨折就麻煩了,但是這種方法對年輕的人來說是一項很好的身體鍛煉。伸直了以後,也是要接佛的福德智慧,然後一下站起來。這裡的“五體投地”即指頭、兩個肘、兩個膝蓋都要觸地。五體投地就是指“我對你的佩服簡直五體投地”了,也是趴倒在地,讓佛來慈悲地加持我們,所以禮敬諸佛是消除身障的要領。
我們如果對念佛、淨土三資糧都懂了,當你念佛念不起來時,一定要懂得怎麼去拜佛,這是消除自己的障礙。在寺院裡可以多拜佛。在家居士如果家裡有佛堂,就在佛堂拜;沒有佛堂,就朝西方拜,在客廳裡朝西面的方向拜也是可以的。或者你拿一本經或是拿一個小小的佛像,平常放在櫃子裡,要拜時就把佛像請出來,放在茶幾上或者放在一張特定的桌子上,拜完了就收起來。這是講身業上的修行,就是身體要禮敬諸佛。 普賢菩薩講的“十大願王”,落實成十條就是我們早課裡唱頌的“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忏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普賢菩薩是何許人也?他是華嚴三聖之一。華嚴三聖是指普賢、文殊、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其中普賢是代表實踐修行的菩薩,文殊是代表理論智慧的菩薩,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是華藏世界即華嚴世界的佛。這位實踐的菩薩把整部雄偉廣大的《大方廣佛華嚴經》講的教理落實在這十條當中,而這十條的前五條就告訴我們:真正落實華嚴世界的道理就在於你的身、口、意這三業,以及你集資淨障。
身業是以禮拜作為根本的。你身體有病了,不舒服了,是身體上的障礙;別人看到你就討厭,不太喜歡你,不太歡迎你,這也是身體上的障礙。因此你就要去多拜佛,身體的障礙沒有了,,身體也就舒服了,別人見到你也都很歡喜,你的障礙就沒有了。
第二是稱贊如來。稱贊如來是口業的修行,在所有的口業當中,稱贊如來是把佛陀最圓滿的教理落實在口業當中。稱如來就是念佛,贊如來就是念經;如果再具體一點,稱和贊也可以用在一起,就是我們對佛的功德不停地贊歎,今天在這裡講經說法也是稱贊如來的功德。
念佛,就是念“阿彌陀佛”、“觀音菩薩”等佛菩薩的名號。因為阿彌陀佛是無量光和無量壽,無量壽就是如,無量光就是來。無量壽,因為他是定,不會改變,而我們每天都在改變,從小到大到老,幾十年之後就死掉了。但阿彌陀佛不會變,如如不動,所以阿彌陀佛就是如如不動的意思。也正因如此,他才無量壽、無量光,光明照耀十方法界。
有光明時才能看見大家的千差萬別,也就是說,有智慧才能看出世間的萬物,有智慧才能夠來到世間度一切眾生。如來是“乘如是道而來成正覺”,如來就是不動本跡而度一切眾生。他自己安住在法性當中沒有動搖,這就是如;他來到一切眾生當中,給眾生放光獻瑞、講經說法,度一切眾生,乃至三途惡道他都不相捨離,這就是來。稱贊如來就是內心穩定而能度一切眾生,所以念“阿彌陀佛”就已經包括了稱贊如來的一切功德。動起來就是來,不動就是如。聽到別人手機響了,我們的心動了沒有?如果你動了,你就不如了。對一切境都要一個樣,無論是佛來還是魔來,你心動了,在那裡講話了,就不對了。某個人的手機一響,一大幫人就開始講閒話了,你看凡夫就是這樣。
稱贊如來是以念佛為最根本,我們平常就要訓練這種習慣。如果你這個習慣沒有訓練起來,你用功也不得要領。我經常看到有些居士在寺院裡繞佛,念著念著,看一個人來了,馬上先講兩句閒話,打聲招呼“哎,你好,今天來啦,好好……”然後再來念佛,這是毫無意義的。如果大家一起念佛,念著念著,有手機響起了,好多人馬上會上去罵兩句,不光是手機響起來的人不對,罵人的人也根本不知道怎麼用功,這樣念佛也毫無意義。
這就是說,平常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身業以及口業,要把握好這張嘴。“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你講別人是非,別人不高興了,講錯話了,別人會反咬你一口,這還只是因口業引起的眼前的、暫時的禍,其實更嚴重的禍還在後面。
你不要小看這張嘴,我們這一生的命都是靠這張嘴養起來的,世界上所有的文明都是靠這張嘴說出來的,所有知識都是老師的嘴教我們的:其實,整個世界都是這張嘴說出來的。如果從因果的道理去看,去思維一下,就能明白這個道理。你講一句話,就要為這句話負責,你不想負責,你的真心會去負責,這就是麻煩所在。我們都有真心,你講了這句話後,你的真心就會把它收在阿賴耶識裡,也就是八識田中,等因緣成熟了,這句話就起作用了。每一句話都會起作用,因為有因就有果,我們一定要相信因果。
假如你今天見到某個人,說這個人真討厭,你講了這句話後,以後因緣成熟了,你就要花一輩子的時間去讓那個人討厭,你說可怕不可怕?因為你這一期的生命,是因前世臨終的一念,這一期就來做了一世的人,就因為一個念頭。因種在那裡,緣一旦成熟,產生的果報卻是你的一生,是你的一個世界。所以你看到一個乞丐說:“這個人真討厭!”你以後就有一輩子會讓這個乞丐討厭一輩子,一個要飯的人都討厭你一輩子,你看你是什麼人啊?這個口業千萬不要造!而且還有更嚴重的,你說了這個人討厭,別人以後就會說你的壞話,還不止是別人心裡討厭你,他們嘴巴也會說你、誹謗你,討厭你一輩子,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
佛告訴我們:華藏世界是重重無盡的,每一個念頭生出來就是你的一個生命。你現在念頭生起來的時候是生,念頭停下來的時候就是死,所以一個念頭就是一個生死。現在一個生死的念頭是因,將來感召的結果就是一輩子,從生到死。所以佛經裡面告訴我們:淨念一句“阿彌陀佛”,能夠消滅八十億劫的生死重罪。當你的嘴巴在講閒話時,講一句就要造一個口業,這一個口業會感召來生一個生死,那這一生當中又要造多少個生死啊!你現在還沒有了生死,所以現在要趕緊念“阿彌陀佛”,把你原本打妄想、講閒話的心念轉化過來,隨即生死就沒有了,這八十億劫的生死重罪的因,在當下就被你消滅了。我們千萬不要擔心說“啊呀!我念佛時心亂”,其實你嘴巴能念也都是有功德的,所以在口業上一定要稱贊如來。
念佛比贊歎佛的功德還大,當然也要看你從哪個角度去說。如果一個人不信佛,他不懂得如何用功念佛,你只管自己念佛而不告訴他,這就只是你一個人修行;你告訴他了,他也知道念佛了,也懂得怎麼把握自己的口業了,那麼就會有好多人和你一起修行。我們一個人修行不如和大家一起修,這樣功德也會更大,佛陀就是這樣教我們的,光明普照嘛。
廣義的稱贊如來,還包括我們講話要學會不但不講是非,連無意義的話、世間一些開玩笑的話都不講,因為這些話對你了生死,對你念佛,對你增長智慧和慈悲毫無意義。把握口業的關,叫稱贊如來。如果落實在修行上,就是講佛所教導的、一切能夠使我們身心健康的話,簡單地說,就是說好話。
當然說好話不是指從不罵人,如果這個人你罵他了,他會改善,你不罵他,他不改善,你保證罵他能讓他改善,那你罵他的話也是好話。就像父母親罵孩子,孩子聽話了。有時候師父話講得很重,把弟子講得很慚愧,然後弟子馬上就改過來了。所以有些居士跑過來說:“師父啊,你就罵我兩句吧!”這時候你罵他,他真能改,你不罵他呢,他好像覺得自己也挺好的,沒什麼錯誤,那就要嚴厲地罵他,他就知道改了,這樣罵他反而是好事。所以講好話是指說對他人有利的話,這就是“歎佛”,贊歎的歎,也就是贊歎佛陀的功德。
不得不承認,我們做不到稱贊如來。真正的稱贊如來,就是你講的話一定是對眾生有利的。你看看你現在講的話對眾生有沒有利益?那怕是眾生煩惱起來了,你安慰他一句,這就是對他有利。你自己煩惱了,也安慰自己說“沒關系,慢慢來,這是我的錯,對不起”,這也是能夠改變自己的。所以一切佛經所說的道理,我們可以去講,假如佛經裡面沒有告訴我們怎麼去說,我們就不要去造這個口業。而真正把佛法落實在我們口業的修行上,就是要“無意語言休著口,不關己事少當頭”,也就是說,沒有利益的語言不要放在嘴巴上,特別是講是非傷害、誹謗別人,或者講一些無聊的話,或者講一些唧唧歪歪的、不痛不癢的、沒有意義的話。包括對自己的親人、子女都不要講負面的話,讓別人傷心的話更不要講。如果有人做錯事情了,進而會傷害到別人了,你為了他不要傷害別人,你可以告訴他這樣做是錯的、不應該的,這種話就不是是非而是慈悲。
如果我們嘴巴不會講好話,不會講經,不會告訴別人怎麼修行,不能安慰別人,那麼就先從念佛、誦經開始。
那麼,如何在意業上落實呢?就是第五,叫隨喜功德。“隨喜功德”是淨土法門要點當中的要點。為什麼我們福德智慧資糧不足,需要集資淨障?那是因為我們的思想有嚴重的問題。真正懂得淨土三資糧的人,最能夠受用的就是隨喜功德。
隨喜功德也有兩方面,一個是隨喜功,一個是隨喜德。功德和福德不一樣。福德也是德,有福報、有道德的人大家自然會尊重他;而功德的關鍵是人們內在修行的功夫,有功夫的人表現出來的行為會受人尊重。因為他內在有功夫,不起貪、嗔、癡、煩惱,他跟佛法相應,不停地相應;越相應,他的功夫就越深,煩惱就越少。念佛念得越多,心地就越空靈、越自在,智慧就越高,煩惱就會越放得下。所以內在的功夫生起來後,表現出來的外在的、別人能看到的行為,這就叫功德。
我們懂得“淨土三資糧”後,真正開始用功念佛,卻念不起來的時候,我們應該觀察在思想上自己有沒有以下兩點。第一就是你對別人的功德、對別人的善業有沒有隨喜的心。凡夫往往會有嫉妒心,看到你的事業發達了,會有人在背後陷害你一下,所以有句俗話說“老鄉見老鄉,背後來一槍”。就是說,他在你面前是你熟悉的好朋友,說不定背著你時就陷害你,這是業障凡夫的行為。實際上,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所謂的敵人,智慧不生煩惱,慈悲沒有敵人。一個真正慈悲的人,他的內心沒有敵人。對於“敵人”的罪業,他只是講出來,告訴他這樣不對,並不是說他是敵人。往往有時候別人講我們兩句不對的地方,我們就覺得他是敵人,實際上他講得對的地方我們應該要接受,如果我們真做錯了,就應該要改正。
有些人心裡不喜歡別人的好事,嘴巴說隨喜,自己卻不去參與,說隨喜好像是面子上的事——往往是指世俗的人情面子。而佛法中真正隨喜功德,是指你只要看到這個人往好的地方發展了,哪怕某一天當你看到他只是拜了一拜佛,在佛前獻了一束花,或者是合了一次掌時,你都很歡喜。很多時候我們對親人、朋友是會有隨喜的,他們在改善了,我們會很高興。當然,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正知見的,看到別人修行進步了,我們都會很高興,別人錯了,走歪路了,我們都很難過,這就是隨喜別人的功德。
在寺院裡當護法或者義工,當我們看到哪個人能力強,能夠做更多的事情,我們千萬不要諷刺或者嫉妒,我們一定要隨喜。他在這個位置上做得很好,我們更要幫助他,你幫助他以後,他有福德,也會幫助你。樂意幫助別人的人,他的心胸是會包容別人的。比如說有個人是你的上司、領導,他做得很好,你不停地幫助他,這樣你的心量就已經把他包容在裡面了。也就是說,你心中的功德已經超過他的功德,超過他有相的功德,這一點很重要。雖然我們在這個位置上不一定很起眼,但是你只要想到現在你已經包容了這一切人的功德,你的心裡就已經包含了一切。
比如說你雖然在深山裡修行,當你看到天下這麼多參與弘法的善知識,或者哪個道場很興旺,你的內心非常地隨喜和包容,其實你就已經具足了這麼大的功德,這是心量的問題。如果我們沒有這樣的心量的話,以後的修行路上就遇不到善知識,遇不到好的同修,這個因果在修行路上是很關鍵的。你如果看到一個修行人,或者有人在寺院裡為常住做事,做得很好,你對他產生了嫉妒心,沒有隨喜的心,那麼你以後在修學路上就遇不到好的修行人,遇不到幫助你的人,遇不到好的道場,這樣在修行路上你會障礙重重。因為凡夫的心對於傲慢、分別、攀比、我執、貪名圖利太習慣了,所以來到寺院裡本來是來求功德的,結果制造了一大堆的煩惱。
這裡的居士林也不容易,這麼多的居士在一起能夠團結合作、沒有是非,這都是有正知正見才能做到的,只要稍有閃失,缺乏正知見,就會產生一大堆的矛盾。如果看到裡面有矛盾、有是非,你們一定要小心。特別是做領導的,只要有是非、有矛盾,這裡面就一定有問題,一定是不遵循佛法的因果的道理了,一定是某個人在內心中產生了貪欲或者是分別心,實際上也可能是串習,就是過去無量劫的習氣、煩惱表現出來了。我們通過共同的努力,通過包容的心,把這些串習、煩惱改變過來。只要別人做得對,我們都要贊歎他,錯的地方我們盡量地回避,不要理他,這樣子大家都會好起來。所以隨喜功德也要講究智慧,就是內心看到好的都要歡喜,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更為重要,就是隨喜“功夫”。這個“功夫”是指你內在念佛的功夫,你修淨土信願懇切了,你在念佛了,就能感受到念這句佛號的歡喜心,並且要讓這種歡喜心要不斷增長,越念越歡喜。因為我們原來不懂佛法的時候,心總是會在遇到不同尋常的現象,諸如有點特異的感應時才覺得歡喜。比如念佛念得身心很清涼,念到佛像放光了,念了以後覺得身體發軟、發熱了等等現象出現時,我們才會覺得很歡喜。我們總覺得要有點變化才是歡喜,其實錯了!念佛念得內心不變化了才是真正的歡喜!不變化是因為你的定力,是無量壽的功德加持。
怎麼才叫不變化?就是你念得這顆心不再動搖了。比如說我們坐在這裡念“南無阿彌陀佛”,你就很清楚看到自己這顆心在念“南無阿彌陀佛”,當下這顆心什麼都沒有想,沒有好也沒有壞,沒有痛苦也沒有快樂,沒有動搖,很清楚。你要去感受這個沒有動搖的心就是無量壽,你清清楚楚地在念著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並沒有在那裡睡覺,也沒在那裡發愣,就是清楚地念著
“阿彌陀佛”,這就是無量光。念佛心是佛,你內心已經跟無量光、無量壽完全相應了,這就是定力,就是智慧!你在念這句“阿彌陀佛”的時候,定力和慧力已經在增長了,你要隨喜自己這樣的功德。說簡單一點,就是你只有在沒有妄想的時候在念“阿彌陀佛”,才是真正在做功夫。你隨喜這種功夫,念一句就有一句的受用,你沒有妄想地念一句“阿彌陀佛”,這個時候你表現出來的表情、身體動作、語言都是非常的如法,一點是非、煩惱、痛苦、惡業都沒有,大家可以自己去實證這種功夫。
我們懂得了信、願、行,但如果還不懂得隨喜功德,就會常常被這些鬼神教所迷惑。鬼神教就喜歡搞一點綠的、藍的、五顏六色的光,或者讓人看到佛來了等等,然後拍一些照片,搞一些佛像背後發什麼光之類的圖片。就像“*輪功”等一些邪魔外道,常常弄這些東西來騙人,來坑害人,鬼神教往往也用諸如此類的手段。所以你看佛法多麼偉大,告訴我們是隨喜功德,沒有告訴我們要隨喜放光。當然如果你精進念佛也會發光,也會感到身心輕安,禅定功夫也會出現。這是好事,我們同樣要隨喜,隨喜你的德行。因為內在已經不動了,內在有慈悲、智慧了,這個時候你所展現出來的那種德行是很自然的,內在有功,外在有德。所以懂得禮敬諸佛、稱贊如來、隨喜功德,這就是我們在修行上要去落實的“十大願王”中的三個實修要領。
六、普皆回向
“十大願王”中的最後一個“普皆回向”,也是我們求生淨土的要領之一。“信、願、行”中的“願”就是發願回向,比如“願生西方淨土中”,或者“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等等。什麼是“普皆回向”呢?從“信”的角度來說,就是我們要深信自己一定能夠往生,阿彌陀佛一定能接引我去。那麼“願”呢?就是我們能夠把自己身心的一切,哪怕內心中只有一絲一毫的善法,都要回向淨土。比如說我今天幫助一個人,或者扶人一把,給人倒一杯水,或者在這裡掃一下地、遞一塊磚,或者見到佛像很恭敬,見到某人很有歡喜心地點一下頭、打一聲招呼等等,這一切善法,哪怕只是一點點的功德,都要以此功德回向極樂世界。以此表明我們希望自己、他人以及我們看到的所有眾生,都能夠以此功德往生極樂世界。不只是我們自己一個人往生,也希望我們世界裡的所有眾生都能夠往生,這是普賢菩薩告訴我們的。
“普皆回向”中的“普”就是普遍。第一是指我的身、口、意要普遍往生,第二是指一切眾生要往生淨土,第三是指我們這個世界、這個社會,所有人間的眾生都能夠回向淨土,把這個世界建設成和極樂世界一樣的淨土。如果你把這個世界的所有正報和依報都能回向淨土了,那麼我們人間其實就是淨土。所以“普皆回向”不是一種很自私的心,不是認為自己一個人回向就行了。淨土法門的奧妙就是你現在想到自己要往生,而當自己真的往生了,一到極樂世界你就會發現,原來我的心早跟一切眾生連成一體、無二無別了。所以《華嚴經》最高妙的法叫“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芥子納須彌,須彌納芥子”,“無盡法界,重重莊嚴”,而其中的關鍵點就是你的這一念心。
文殊菩薩代表智慧,是一切佛的母親,諸佛之母稱為般若。將其落實在普賢菩薩的實修上,就是“十大願王”。“十大願王”落實在我們的修行上,就是身、口、意這三業,而身、口、意三業再歸根結底為一句,就是“普皆回向”。所以釋迦佛講了這麼久的《華嚴經》,“普皆回向”實際上是整部《華嚴經》的要點。《彌陀經》就是一部小本的《華嚴經》,《華嚴經》是大本的《彌陀經》。所以,《華嚴經》真正落實到位的代表就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落實的內容就是“導歸極樂,回向淨土”。我們懂得淨業三資糧之後,再落實在我們生活中的身、口、意上,我相信人人都能往生。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僅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