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電影《諾丁山》裡休·格蘭特的一個相親對象嗎?作為嚴格意義上的素食主義者,她只吃那些自然成熟和掉落的食物,認為胡蘿卜是“被謀殺的”……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世界各國來華運動員有超過20%是素食主義者,奧運村不得不充分考慮素食運動員的飲食習慣,做了充分的准備。
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和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素食主義蔚然成風。德國素食主義協會的資料稱,世界69億人口中有2.5%的人口為素食者。這其中有歷史的淵源,有宗教的影響,有世人觀念的轉變,更有健康的需求。
維基百科中對素食主義概念的解釋是,素食主義是一種飲食的文化,實踐這種飲食文化的人被稱為素食主義者,這些人不食用來自動物身上各部分所制成的食物,包括動物油、動物膠。世界各國或不同文化下的素食主義有所不同,有些素食主義者可食用蜂蜜、奶類和蛋類,有些則否。
素食主義的發展
素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素食理念則最早源自古印度的宗教和哲學傳統,而素食者的概念第一次出現於1839年,被人們廣為使用則是在1847年以後。
荷馬史詩中的《奧德賽》是最早提到過吃素的自然人這一概念的。書中講述了當時有一種善良的自然人,他們靠食用根莖果食為生並將此與一種和平的生活方式對應起來。後來的素食理念多與宗教聯系在一起。宗教信徒吃素是認為肉類食品不干淨,他們從心理上對其排斥。當時的天主教教皇曾嚴禁教徒吃4條腿的動物,只能吃魚和禽類食品,只有在教徒生病時才被允許吃肉食。
自17世紀起,素食主義開始在英國發展起來,拒絕肉食的宗教團體越來越多。托馬斯·特隆是17世紀最著名的素食主義倡導者,他主張完全棄絕以“動物同伴的肉體”為食。到18世紀,由於經濟、倫理和營養學等方面的原因,素食主義逐漸引起了人們的興趣。一些醫生開始建議他們的病人食用素食以利於疾病的治療。此時,幾乎所有現代的素食主義論題都已經開始討論,包括農業資源的浪費等。
素食主義運動正式誕生於1809年英國的曼徹斯特。當時,有一些教會成員一起發誓禁食酒肉。1847年,這個修行團體脫離了教會並成立了素食者協會。到19世紀末,素食主義運動風起雲湧,各國都成立了各種不同形式的素食者協會,1908年世界性的國際素食者聯盟誕生。
進入21世紀後,素食主義者的人數劇增。根據美國素食者協會的統計數據,美國素食者在2%至8%之間,德國素食者為740萬人,占全國人口的8.4%,英國素食者的人口比例也高達到7%,荷蘭和法國分別是4.4%和0.9%,而意大利某些地區的素食人口比例已經達到了10%至18%。印度是世界上食素人口最多的國家,全國有40%左右的人口即將近4億人食素。由於世界上素食者人數的增多,1977年在蘇格蘭召開的世界素食者大會將每年的10月1日定為國際素食日。
生命,在本質上與我們並無不同,我們為了吃肉殺死它們的理由是牽強而且無恥的。
素食主義者的分類
素食主義者是對食用素食者的統稱,國際上對素食者界定為四種類型:一,嚴格的素食主義者(Vegetarian),這種人不食用所有由動物制成的食品,包括蛋、奶、奶酪和蜂蜜,除了食物之外,他們甚至也不使用動物制成的商品,例如皮革、皮草和含動物性成份的化妝品;二,奶蛋素食主義者(Ovo-lacto),他們除了不吃肉外,可以吃雞蛋和奶制品;三,奶素主義者(Lacto),他們只食用奶類和其相關產品,如奶酪、奶油或酸奶;四,蛋素主義者(OVO-),這部分人則只能接受雞蛋。
素食者還包括一些另類人:一,食果實主義者,他們僅食用水果和果汁或其它植物果實;二,部分肉食主義。這類人可能基於健康、道德或信仰,不食用某些肉類,如不食牛、羊、豬等哺乳動物的紅肉是最普遍的類型,這些人會食用部分禽類和海鮮。他們被稱為半素食主義;三,自由的素食主義。這類人主要是以素食為主,偶爾會食用肉類;四,苦行式素食主義。這類人為堅定心中的信念,以苦行的方式進行素食,不僅戒蛋,牛奶,甚至戒大豆,食鹽。
素食者的環保理念
如果說過去人們食素更多是出於宗教信仰,那麼現代人則是出於環保意識,或為了保護動物的權利和維護自身的健康。他們把素食運動和整個社會所有野蠻的、不尊重生命的行為聯系在一起,通過食素的方式喚起公眾意識的覺醒。統計資料表明,食素人中44%出於生態道德和動物的人格化,22%為健康因素;9%是出於對食物成分的擔心。
有些食素者從可持續生存的倫理角度出發,認為素食有利於人和人的公平、人與自然的和諧。有人計算過,全球每年死於人類口腹之欲下的飼養哺乳動物有18億,此外還有250億只鳥、雞和其它家禽,以及數兆條魚。單單在美國,每周就有1.2億農場動物被殺來作為人類的食物。
更多的人從對生態的減負和環境減污的角度看待素食,他們認為,素食是每個個體呵護地球母親最易做到的、最力所能及的善舉。由於人類大量食用肉食,造成大面積耗用耕地,土地紛紛被用於放牧或種植飼料,土地需求壓力越來越大;為了吃肉,人類為數眾多的農場、屠宰場、奶牛場、肉類加工場、制革場等引起的工業污染,使地下水和地表水受到污染,無法利用。由於制造一公斤肉要消耗掉15公斤糧食,因此每一個吃素者都是在儲存自然資源。他們還認為,牲畜飼養還使全球變暖,因為牲畜飼養產生著三種溫室氣體:甲烷、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近一個世紀以來,地球溫度已經升高0.3-0.6度,
第三種人認為素食有利於健康、美容和瘦身。很多人認為,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食素有助於健康長壽。為了查證這種說法是否正確,英美等國的科學家進行了幾項大規模、長時間的跟蹤調查。結果發現,與社會平均水平相比,素食者的平均預期壽命確實更高。素食者還伴隨著其它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素食者中抽煙、喝酒的人更少,他們一般飲食比較節制,甚至更經常鍛煉,心態也“更為健康”。
殺害它們以取皮食肉,並不僅僅是對生命尊嚴的踐踏,而是在埋葬我們自己的文明良知。
永遠的爭論殺與不殺的倫理取向
如果將吃素的名人列一個名單,這個名單一定非常長:愛迪生,愛因斯坦,托爾斯泰,泰戈爾,孫中山,黛安娜,邁克爾·傑克遜……美國前總統比爾·克裡頓等政治家也曾經或最終選擇了素食。
當然,關於素食的是非也眾說紛纭,素食者說素食可以健康長壽,肉食者說素食導致營養不良。素食主義者把食素上升到哲學與動物倫理的高度,認為殺生食其肉,是不道德和殘忍的,而反對者則認為,人不滅之天滅之,該發生的、該結束的,就一定會發生,一定會結束,是人類的意志所不能改變的。隨著地球氣候、環境的各種問題被放大,部分素食主義者加大了宣傳攻勢。他們提供的種種數據稱,素食是“拯救地球”的唯一途徑,呼吁人們徹底對肉類說“NO”,這繼續引發著食肉者與食素者的不停論戰。
作者:柴野,光明日報國際部主任,曾任駐柏林記者,素食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