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行善,拜佛是沒有效果的。可你真的想行善時,聽大德的開示,但就會出現問題,比如感應問題。
現在許多人在談感應,許多書也記載感應,觀音菩薩、地藏菩薩的比較多,求子,求事業,求病苦消除。但你真的遇到問題時,就會發現,有時候你感應不了,這是什麼問題?
去看感應錄,尤其是古代人寫的文章,都是精辟簡短。比如求子,他告訴你一些相,靠布施、供養、放生、念經、建寺來求子。但沒有告訴你內在的運作規律,求子人的心境,以及他的福德是如何。如果掌握不了內在規律,你就求不到。
沒有佛菩薩保佑的人,受業力牽引,他無能為力,業障一來,一杯鹽水下去,就大病了。
學佛行善的人,要有智慧的轉移業力,區別就在這裡。所以有些人沒有孩子,求不到,為什麼要求菩薩。因為你命中就缺這個孩子,你的業力中缺少孩子,你要靠菩薩加持,把你行善獲得的福報轉移到孩子身上,這樣你就有孩子了。
所以在佛法中,受一些苦是必須的,包括磕頭帶來的苦。以前人修行,每天給常住服務,做牛做馬,苦得半死,這個苦就在消他的業。就像有些人生病了,他能磕頭,磕頭很苦,業障消除,病苦就轉移了。
主動去受苦,身體雖然苦,但是心不苦。世間人剛好相反,他是被動受苦,身體也苦,心更苦。
許多人看感應錄,看得滿腔熱情,以為佛菩薩是萬能的神,但只有熱情,卻沒有智慧,那不行。你在行善時,就知道問題了。
就像有些人,遇到一場車禍,別人都出事,他念了一聲觀音菩薩,就躲過一劫。你看了,會以為,是這一聲觀音菩薩的作用。但我告訴你,也是,也不是。為什麼?
我見過一個道友,出去開車,車上六個人,大人小孩,車翻到路邊,四輪朝天,大家都沒事。她也沒念觀音菩薩,為什麼?
她積善陰德積累得比較厚,所以沒事。如果你積德行善陰德不厚,業障又重,平常有念,但業障一來,就忘記了。你看到他好像念一聲觀音菩薩,撿回一條命,但裡面其實有很多文章。所以你不要貪小便宜,平常要多行善。
一些人想要學佛拜佛,但帶著索求的態度來修,保佑這個那個的,這心態都不正常。你去做了,付出了,自然佛菩薩會保佑,老天也會保佑。你不做呢,天天求,沒有用,反而越求,福報越小。
因為求的心態就是不知足心態,餓鬼心態,感召的是餓鬼的福報。你要想,我能付出,我是富貴的,你也就慢慢富貴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