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信願法師:念佛往生之報化之土、三輩九品之因為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論者,論述;用者,力用。佛法之妙,貴在功用,故明宗後,論其力用。一切經典之力用,各有不同,如《楞嚴經》以離愛得脫為用,《般若心經》以度苦破妄為用。

  蓮池大師《彌陀疏鈔》雲:“其余法門,或浩博而難持,或幽深而罔措。今但片言名號,便入一心,既得往生,直至成佛,即方便而成圓頓。神功勝力,不歸此經,將誰歸乎?”

  蕅益大師《彌陀要解》雲:“不論至心散心,有心無心,或解不解,但彌陀名號,或六方佛名,此經名字,一經於耳,假使千萬劫後,畢竟因斯度脫。如聞塗毒鼓,遠近皆喪;食少金剛,決定不消也。復次,只帶業生同居,淨證位不退者,皆與補處俱,亦皆一生必補佛位。夫上善一處,是生同居,即已橫生上三土,一生補佛,是位不退,即已圓證三不退。如斯力用,乃千經萬論所未曾有。”

  由蓮池、蕅益二祖所示,故知此經以往生不退為力用。此經雲:“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此言往生。又雲:“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言不退。

  往生

  念佛之行人,因有信疑、勤惰、定散、事理、迷悟之差,故往生有二土胎化之殊,蓮位有三輩九品之別,解說如下:

  一、二土往生:二土即報土與化土。依《無量壽經》之經文:

  報土修因:若有眾生,明信佛智,乃至勝智,作諸功德,信心回向。

  報土感果:此諸眾生,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須臾之頃,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

  化土修因: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然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

  化土感果:此諸眾生,生彼宮殿,壽五百歲,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聖眾,是故於彼國土,謂之胎生。

  二、三輩往生:三輩即上輩、中輩、下輩。依《無量壽經》之經文:

  上輩修因:捨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

  上輩感果:此等眾生,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彼佛,往生其國,便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轉,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中輩修因: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雖不能行作沙門,大修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多少修善,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缯燃燈,散華燒香。以此回向,願生彼國。

  中輩感果:其人臨終,無量壽佛,化現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化佛,往生其國,住不退轉。功德智慧,次如上輩者也。

  下輩修因: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國,假使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意,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以至誠心,願生其國。

  下輩感果:此人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輩者也。

  三、九品往生:九品即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依《觀經》之經文:

  上品上生修因: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發願,願生彼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上品上生感果:生彼國已,見佛色身眾相具足,見諸菩薩色相具足,光明寶林演說妙法,聞已即悟無生法忍。經須臾間,歷事諸佛,遍十方界,於諸佛前,次第授記,還至本國,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

  上品中生修因: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

  上品中生感果:行者自見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贊歎諸佛,如一念頃,即生彼國七寶池中。此紫金台,如大寶華,經宿則開。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寶蓮華。佛及菩薩俱放光明,照行者身,目即開明。因前宿習,普聞眾聲,純說甚深第一義谛,即下金台,禮佛合掌,贊歎世尊。經於七日,應時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應時即能飛行,遍至十方,歷事諸佛。於諸佛所,修諸三昧,經一小劫,得無生忍,現前受記。

  上品下生修因: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

  上品下生感果:見此事時,即自見身,坐金蓮華,坐已華合。隨世尊後,即得往生七寶池中。一日一夜,蓮華乃開。七日之中,乃得見佛。雖見佛身,於眾相好,心不明了,於三七日後,乃了了見。聞眾音聲,皆演妙法,游歷十方,供養諸佛,於諸佛前,聞甚深法。經三小劫,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

  中品上生修因:若有眾生,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患,以此善根,回向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

  中品上生感果:行者見已,心大歡喜,自見己身,坐蓮華台,長跪合掌,為佛作禮,未舉頭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蓮華尋開。當華敷時,聞眾音聲,贊歎四谛,應時即得阿羅漢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脫。

  中品中生修因:若有眾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齋,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

  中品中生感果:行者自見,坐蓮華上,蓮華即合,生於西方極樂世界。在寶池中,經於七日,蓮華乃敷。華既敷已,開目合掌,贊歎世尊,聞法歡喜,得須陀洹。經半劫已,成阿羅漢。

  中品下生修因: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養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其廣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願。

  中品下生感果:聞此事已,尋即命終,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生西方極樂世界。經七日已,遇觀世音及大勢至,聞法歡喜,得須陀洹。過一小劫,成阿羅漢。

  下品上生修因:或有眾生,作眾惡業,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以聞如是諸經名故,除卻千劫極重惡業。智者復教,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

  下品上生感果:行者即見,化佛光明,遍滿其室,見已歡喜,即便命終,乘寶蓮華,隨化佛後,生寶池中。經七七日,蓮華乃敷。當華敷時,大悲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放大光明,住其人前,為說甚深十二部經。聞已信解,發無上道心。經十小劫,具百法明門,得入初地。

  下品中生修因:或有眾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淨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業而自莊嚴。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遇善知識,以大慈悲,即為贊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贊彼佛光明神力,亦贊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下品中生感果:此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地獄猛火化為清涼風,吹諸天華,華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如一念頃,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華之內。經於六劫,蓮華乃敷。觀世音、大勢至,以梵音聲安慰彼人,為說大乘甚深經典。聞此法已,應時即發無上道心。

  下品下生修因: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下品下生感果: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於蓮華中,滿十二大劫,蓮華方開,當華敷時,觀世音、大勢至,以大悲音聲,為其廣說,諸法實相,除滅罪法;聞已歡喜,應時即發菩提之心。

  不退

  其次說明不退。依《彌陀要解》雲:不退有四義:

  一、念不退:破無明,顯佛性,徑生實報,分證寂光。

  二、行不退:見思既落,塵沙亦破,生方便土,進趨極果。

  三、位不退:帶業往生,在同居土,蓮華托質,永離退緣。

  四、畢竟不退:不論至心散心,有心無心,或解不解,但彌陀名號,或六方佛名,此經名字,一經於耳,假使千萬劫後,畢竟因斯度脫。如聞塗毒鼓,遠近皆喪;食少金剛,決定不消也。

  阿彌陀佛無盡大悲之本願,方便至極之大慈,力用難思之果德,凡聖齊收,利鈍俱被,下至十惡五逆之人,甚至三途眾生,但能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彌陀佛名,悉得度脫。彌陀廣被一切含靈,普惠真實之利,大恩大德,大願大力,度生大用,微妙難思。

  陸、攝機

  攝者,攝受;機者,機類。諸經攝機,各有不同。論機,則有當機與不當機之別。大法則小機無法學,小法則大機不必學。世尊一生五時說法,皆是隨機設教,應病與藥,譬如《八大人覺經》攝在家眾為本,《玉耶經》攝在家女眾為本,《大愛道比丘尼經》攝比丘尼為本,《華嚴經》攝法身大士為本,此經則攝凡夫為本。下舉經論為證:

  一、此經雲:“捨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五濁惡世之一切世間眾生,即是凡夫。

  二、善導大師《法事贊》雲:“但為凡夫亂想,寄托無由,故使釋迦諸佛不捨慈悲,直指西方十萬億剎,國名極樂,佛號彌陀,現在說法。其國清淨,具四德莊嚴,永絕譏嫌,等無憂惱。人天善惡,皆得往生,到彼無殊,齊同不退。何意然者?乃由彌陀因地,世饒王佛所,捨位出家,即起悲智之心,廣弘四十八願。以佛願力,五逆之與十惡,罪滅得生;謗法闡提,回心皆往。”

  三、善導大師《觀念法門》雲:“又如《彌陀經》雲:六方各有恆河沙等諸佛,皆舒舌遍覆三千世界,說誠實言:若佛在世,若佛滅後,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彌陀佛,願生淨土;上盡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聲、三聲、一聲等;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即得往生。”

  四、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雲:“即《彌陀經》中說,釋迦贊歎極樂種種莊嚴,又勸一切凡夫,一日七日,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次下文雲:十方各有恆河沙等諸佛,同贊釋迦能於五濁,惡時、惡世界、惡眾生、惡見、惡煩惱、惡邪、無信盛時,指贊彌陀名號,勸勵眾生,稱念必得往生,即其證也。又十方佛等,恐畏眾生,不信釋迦一佛所說,即共同心同時,各出舌相,遍覆三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皆應信是釋迦所說、所贊、所證,一切凡夫,不問罪福多少,時節久近,但能上盡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必無疑也。”

  五、法然上人《阿彌陀經釋》雲:“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者,是乃指念佛行者也。此文雖曰善男善女,意兼惡人。”

  六、蓮池大師《彌陀疏鈔》雲:“善男子女人者,善有二義:一是宿生善因,一是今生善類。男女者,通指缁素利鈍,及六道一切有緣眾生也。”

  七、蕅益大師《彌陀要解》雲:“善男女者,不論出家在家,貴賤老少,六趣四生,但聞佛名,即多劫善根成熟,五逆十惡,皆名善也。”

  八、元曉大師《游心安樂道》雲:“又四十八大願,初先為一切凡夫,後兼為三乘聖人,故知,淨土宗意,本為凡夫,兼為聖人也。”

  念佛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如《彌陀疏鈔》雲:“但持佛名,必生彼國,則或高或下,或聖或凡,乃至或信或疑,或贊或毀,知有彼佛,便成善根,多劫多生,俱蒙解脫。”由此可知,不論男女老少,富貴貧賤,上智下愚,久修初習,宿根利鈍,善惡差別,只要能生深信,因信發願,從願起行,一向專念,必定往生。

 

上一篇:蔡禮旭:何處是道場,何處是考卷?一切境界都是考卷
下一篇:人的福氣是有限度的,用完了就得受苦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