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童發願」這是在《阿闍世經》裡面講的,說過去無央數劫前,不知多少劫之前,很久遠之前,有一位佛出世,這位佛名叫做一切度如來。那時候有一個大富的人家,有三個小孩,這三個小孩一起玩,大概當時見到這尊佛像,他們就各自供了一串珠子(佛珠)。這個佛像兩邊站著兩個羅漢,就是像我們現在在大雄寶殿裡面看到的,釋迦牟尼佛當中,旁邊站著,左右各站著阿難、迦葉兩位尊者,這都有表法的意思。當時那個佛的時代也有這個佛像,兩邊站著兩位尊者。這三個小孩各發了一個願,一個小孩說我很希望將來做佛右邊的那個比丘,另外一個小孩說我很希望做佛左邊的那位比丘,第三位小孩說我很希望做中間的這位佛,你看三個小孩發的願不同。結果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說當時發願的這三個小孩,現在就是:一個是我,一個是捨利弗尊者,一個是目犍連尊者。那個發願要成佛的人就是釋迦牟尼佛,發願做佛左右兩邊比丘的兩個小孩,一個是捨利弗尊者,一個是目犍連尊者。你看看願不同他的果報不一樣。佛家講有願必成,雖然是無央數劫這麼久的時間,但是他有願必定成,因為這個念頭真動了,動了之後因就種下了,什麼時候緣成熟了果報就現前。所以我們知道這個道理,念頭不能亂動,真的得往好的地方動,不能往不好的地方動,你好的願有願必成,你不好的願也有願必成。所以有些人很愚癡,動不動怨天尤人,自咒咒他,說什麼「不行我就死給你看」,好了,這個願發出去不得了,將來真的死給他看了,不是今生就是來生。所以不能夠自咒咒他,要發起大願,度眾生的願。
摘自:《文昌帝君陰骘文》研習報告 鐘茂森博士主講 (第十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