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包公在回京的路上 被一群百姓攔住 向他訴說了一件不平事:我們這兒有個殘疾的小孩子,還是個孤兒 。他因感念大家對他的照顧 ,從前年開始 就天天搬些石塊, 給村子修補道路, 他的義舉感染了大家。 於是村民們也陸續參加到修路的隊伍中, 不料一天這孩子竟被飛石崩瞎了眼 ,但他依然沒有退出修路的隊伍, 為大家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 兩年後, 大家終於修好了路 就在我們慶祝歡呼的時候 ,一個炸雷卻將這個可憐的孩子給劈死了, 我們都罵老天爺不公啊 , 為什麼好人沒好報啊 !!!
包公聽了 ,氣憤不已 揮筆寫下了‘寧行惡 勿行善’。 然後回京了。
包公面見皇上, 聽皇上訴說他剛得了一位小皇子 日夜啼哭, 不知為何, 包公隨往前看, 卻發現小皇子手上有一行字‘寧行惡 勿行善’驚歎不已 ,這不是我前天題的字嗎?當下血湧臉熱,要不是自己本來就臉黑,怕是要紅透脖子了。
說來奇怪,字瞬間蹤跡全無。皇上見皇子手上的胎記被老包抹去(在別人看來,那行字只是一個胎記),唯恐抹去了福根,當即龍顏生怒,斥責包拯。包拯連忙跪下,口稱罪臣該死,將題字一事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皇上甚覺蹊跷,命老包盡快探究清楚。
聖命難違,自己也要明了天意,解開自己的心結,因此,包拯放下俗務一心入定,神游天地,拜會各界神君,最後在閻王爺那兒,才得真相盡顯。
原來,那孩子原本也不是平凡之生,為了體察三界,覺受有情,來到了人間。可是,一到人間,神通盡閉,什麼都迷了。上世做惡多端,罪業甚大。若要償還那一世罪惡需三世惡報才能還清。神原來安排,第一世以殘疾之身孤苦伶仃;第二世以雙眼瞎了卻殘生;第三世遭雷擊暴屍荒野。那孩子第一世轉生窮困殘疾,但痛改前非,只想為別人做好事。於是神就讓他一世還兩世的業。讓他崩瞎了雙眼。可孩子不怨天尤人,只是默默的為別人做好事。神就把他第三世的業力也拿過來一世還,所以雷擊斃命。
閻王爺問包拯,三世惡業一世還,您說是好還是不好?一世還了三世業,因為他專行善事,心裡只是想到別人,毫不考慮自己,某些方面已達到“不修道已在道中”的境界,積德甚多,故而死後立即轉生為當今皇子,享受天子福份。至於說包相爺您那六個字,就要您自己去澄清了。
包相為此,特意再度到那個村子,傳達聖旨:聖上欽賜村莊為“德善莊”,為那座橋題寫了欽賜橋名——太平橋,橋頭安龜立碑,表彰那個孩子的善行。
結束語:故事的結局給我們很多啟示。很多人抱怨好人不長壽、好人沒好報,但從時間的長河來看,絕不是好人沒有好報,實在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只是來得早與遲。因果通三世,善惡不能只看一世。所以不要總抱怨老天的不公,抱怨念佛、放生、濟貧、轉經輪、掛經幡、修橋補路等沒見顯著效果,特別是我們修行人要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我們所要看的是五戒十善做到了沒有?善男子善女人夠格了沒有?往生西方有把握了沒有?福是積德行善得來的,而不是四處求來的。惡不多不足以殺身、善不多不足以顯達。有一顆漂亮的心,才會擁有漂亮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