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常福法師:恭敬心、對於聖人的仰望和對於善知識的禮敬,非常的重要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常福法師印度朝聖捨衛國至藍毗尼途中隨緣開示

  【導讀:我們放下執著,現生中就可以趣入到不可以思議的境界中】

  在我們修行的過程中,我感受到恭敬心、對於聖人的仰望和對於善知識的禮敬,非常的重要。因為這個法界本來就是一體的,如果我們真的有一顆恭敬心,有一顆虔誠的心,就能達到一心,而當我們達到一心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原來我和這個世界是一個,不是兩個。在《華嚴經》裡面也講一念一世界,一念見大千,大千世界其實就在我們這一念之中。

  印光大師曾經告訴我們,佛法在恭敬心中求。只有恭敬心才能與法相應,只有恭敬心才能與善知識的心相應,只有恭敬心才能跟我們的本來面目相應,如果沒有恭敬心,就什麼都沒有了。所以,在任何一個時間裡面,在任何一個念頭裡面,在任何一個環境裡面,我們都要生起無上的恭敬心,不管是善的還是惡的,是好的是壞的,是丑的是美的,在任何一個環境裡,我們只要有一顆恭敬心,只要達到一心,就可以趣入到不可思議的境界裡。因為這個世界本來就是虛妄的,善惡好壞無非是你的分別心,妄想心而已,如果我們真正的把我們的恭敬心領會出來,修出來,那麼跟法就一定會相應。但是在這個世間,我們往往被名利心,被財色名食睡迷惑了,我們不想去修行。

  釋迦牟尼佛在成佛的時候講,善哉善哉,大地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因為執著不能證得。我們就因為對自己的執著,對法的執著,無量劫來都脫離不了輪回。我執,就生出生死,生出一些不清淨的境界,不清淨就是我執;法執,就生出眾多的煩惱,眾多不真實的境界。我們看到的一切法都是妄想裡面顯現出來的一種執著而已,如果我們放下對我的執著和對法的執著,就可以融匯到自己的清淨心裡面,融匯到整個法界裡面,與它成為一體,就會發現我們的智慧啊非常的廣大。我們要真正的用心去做,我們不需要向外面去攀求什麼,只要用心的去做當下的每一件事情,就可以趣入到不可思議的境界中,《華嚴經》裡講華嚴境界就在一念之中,我們完全可以當下趣入。

  悟來法師一再在我面前強調,我們現生中就可以證入到不可思議的境界,不用等到臨命終時才見得到。菩薩戒裡也講,“滅壽取證者,亦非下種處”,就是告訴我們不要把很多的境界寄托在我們將來,寄托在死後,因為我們一旦有了這種思想,就會把佛陀最高,最究竟,不可思議的境界,丟在我們將來死後趣入,不願意現在就趣入。其實我們要真正的去修行,真正的用心去做,現在就完全可以證到,在此世界就可以證到,因為在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確實有很多人證到了。那在我們這個時代,是不是沒有人證到呢?其實在我們這個時代,很多人也是完全可以證到的。就像我們昨天在捨衛國拜佛的時候,大家的心情都是不一樣的,我可以說一下我自己的感受啊:我們在拜那棵菩提樹的時候,我看到它背後的太陽,照著那棵大樹,陽光透過樹又照到我們心裡面,我完全感受到那一種境界就在我內心中,我非常感動的。我看到大家在誦經,經行,我想到在極樂世界,也有人誦經,也有人經行,有人坐禅,有人念佛,我完全可以感受到那種不可思議的妙境,我們只要稍稍的用一點心,我相信大家的心完全都可以轉換。

  你看那個小居士在皈依三寶的時候,我完全可以感受到她當時的那種心態,我相信她當時的心已經是空蕩蕩的了,她自己已經沒有了,她融入到那一種感恩,那一種功德裡面,完全進入到佛的那種境界裡面去了,這種淳樸,天真,這種感恩心完全的透露出來,這種境界在一生中都很難得的,所以如果我們平時在生活中要用這種心去做,我相信對於悟道也好,進入境界也好,並非難事,我相信完全可以證得到。

  我們很多的善知識,還有十方諸佛,阿彌陀佛,包括釋迦牟尼佛來到此世界,都給我們示現了很多的不可思議的境界,不可思議的住處,給我們建立了很多很多的法門。在這些法門裡面,我們要專心的去修行,我們一定要依照善知識,依照佛陀所講的法或者佛陀留下的一些遺跡,作為我們修行的依據,作為我們心中的向往和仰望,這樣可以慢慢的將我們的心趣向我們內心中不可思議的境界中去。我們在一生修行之中,一定要依止,我們不能離開佛陀,不能離開善知識,不能離開祈禱,我們要忏悔。我們修行不要搞一些表面的現象,一定要常常的依止於佛陀,依止於善知識,就像悟來法師剛才講的那個系鞋帶的人一樣,當他對善知識恭敬到一定的時候,就是在一個系鞋帶的小小的過程中,也可以使他融入到他自己本來的法性之中,消融在他自己的內心的世界,真實的世界裡,達到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所以如果我們對於善知識恭敬到那種時候,我相信我們也完全可以做得到,但是現在人的恭敬心確實是很難發掘出來。

  因為我們這次是第一次到這個地方來,我相信我們的感應力可能會非常的強烈,但是如果經過長時間的熏陶,一天兩天三天下來以後,能不能都做到這樣,這就很難說了。但有一點很重要,我們要是貪著這裡面的享受,或者被一些所知障障礙了我們的心源,那我們的恭敬心肯定會慢慢地退失,所以我們應該以一顆平常心做起,我們不斷的放下心中的我執,不斷的放下自己的那些小小的聰明,不斷的放下我們自己很多的所知的,自己能明了的那些東西,完全把自己消融在對於佛陀或者善知識的依止中,恭敬中,依法的這種力量長時間的熏陶,那麼我們的修行就不是難事。

  【導讀:我們修行要讓自己單純,完全依止於佛;修行障礙之一沒有皈依三寶的心;修行障礙之二懶惰睡眠;修行障礙之三無慚無愧】

  在這麼多年的修行過程中,我有一個感受,就是讓自己純潔,讓自己單純到一無所知,完全依止於佛。我什麼都不知道,都是佛說的,我什麼都不懂,都是佛的,我感受到我什麼都沒有。我們平時在這方面的修行往往非常少,都認為我懂得了,我知道了,我明了了,什麼都是我怎麼樣,就不願意把自己完全依止於佛,依止於一個善知識,依止於一個清淨者,就不願意把自己徹底地變成一個忏悔者。我過去常常講一句話,就是要把你放在佛心裡面,不要把佛放在你心裡面,我們修行總是把佛放在我們心裡面,這樣修肯定是有問題的,為什麼?因為我們的心是污垢的,這個世界確確實實的都在佛心裡面,我們整個的身心,都在佛心裡面,我們要把自己全部融匯到佛心裡面去。你要感受到你完全依止於佛,並且你自己是無知的,你什麼都不知道,這個時候你就變得很單純。我看到很多居士剛剛學佛的時候都非常的虔誠,但是到了一定的時候,他的虔誠心就慢慢地退化了,為什麼?因為強烈的我執,以我為先,唯我獨尊,我什麼都知道了,什麼都懂了,對於善知識,對於佛陀,變得無所謂了,這樣的自己所知這種東西,往往會障礙你的修行,並且障礙性非常的大。

  我覺得修行有幾種障礙,一種障礙就是沒有一顆皈依三寶的心,其實皈依三寶就是發菩提心。如果你修行沒有對佛陀皈依的心,你就等於沒有菩提心,如果你對佛陀沒有向往,沒有仰望,對於聖人,你沒有崇拜,就是社會上講的個人崇拜,那麼你的菩提心也不會真實。我們修學佛法,對於佛陀必須要有這樣的崇拜,必須要有皈依之心。我們先要找到善知識,要聞到佛法,我們要找到珍貴的佛陀。我們不能講我是在修心,只要心正了就可以了,不能這樣講的,我們連心在哪裡都搞不清楚,我們的心怎麼正呢?我們完全是用一顆妄想心來做任何一件事情,包括我們現在聽法都是用妄想心,因為真心你沒有找到。我們一定要皈依三寶,一定要發菩提心,一定要依照佛陀的教法來修行,要聽佛的話,在密宗裡面講叫身口意供養,你的身是佛身,你的口是佛口,你的意是佛意,我們要順從佛意。我們每講一句話,每做一件事情,每動一個念頭,每發生一件事情,都要問一問,佛陀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我們不能順從於我,應該徹底的順從於佛來解決任何一個問題。

  佛陀在《四十二章經》裡面講,“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就是告訴我們意識裡面發出來的任何一個東西,任何念頭,都是不可信的,我們所做的事,所講的話,所動的念頭,所發的心都要順從於佛陀,我們要如法修行,佛陀叫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應該怎麼做。發菩提心應該是依佛的心,如果你要是依你的心,不順從於佛陀,你就會失去佛的心,那就麻煩了,那就是修道的一種大障礙。

  第二種障礙就是睡眠,睡眠就是懶惰,如果一個人貪著於享受,貪著於好吃的,好穿的,好住的,就會障礙他修道。我們無始以來流轉三界的最大的原因,就是貪心,因為貪心能生嗔心,貪嗔癡慢疑,根本處就在貪心那個地方。貪心即惰,人一懶惰,就什麼都不願意干,對法也不感興趣,就像剛才悟來法師講的,懶惰的人會給自己創造種種方便,找種種借口,其實都是為了滿足於他自己的懶惰心。懶惰心會令我們眾生失去很多的東西,失去佛法,乃至失去我們自性裡面無盡的寶藏,懶惰的人,他的智慧和大悲心都不可能顯現出來,只能顯現墮落的東西、懶惰的東西和黑暗東西出來。所以我相信,如果你要是喜歡睡眠,喜歡懶惰,那麼你對法上的修行是沒辦法相應的。

  為什麼一個人修行總是沒辦法跟法相應呢?就是因為懶惰。一個掉舉的人都不怕,因為掉舉的人有一個精進的體在那個地方,懶惰的人他沒有精進體。五根五力(信、精進、念、定、慧)裡面,信心的後面就是精進,懶惰不能生信心,就沒有精進心。懶惰人常講一句話就是隨緣,你在這講法他說那就隨緣聽吧,他的意思是我聽也可以,不聽也可以,他內心中,往往對法上面不感興趣,就變成隨緣,也可以聽,也可以不聽,你講得再好,他隨緣而聽,這邊耳朵聽,那邊耳朵出,因為他沒有精進力。懶惰的人不起信心,他不可能生起精進,沒有精進,就沒有念力,沒有念力,他就不能跟佛心相應,就不能生出定力,沒有定力就沒有慧力,一切皆失,所以,懶惰是我們修行的最大障礙。

  懶惰的人在很多地方看到人家精進,他不會去羨慕,反而會生起隨緣之心,他有時也會用佛法來對治一下。比例來講,別人在精進修行,他自己不願意去做,他看到那樣太辛苦了,太累了,但他也不敢誹謗,不敢說什麼,他會用一種巧妙的方法來遮止。他不願意精進,他看到別人的修行也不願意贊美,他會隨意的跟人家一起修行一下,然後再慢慢地退出那個圈子,他會獨自走開,尋找他自己的一塊清淨地去享受它。他沒有精進力,不願意在法上面下功夫,他對於精進不感興趣,他總是會為自己的懈惰找到借口。所以,懶惰睡眠是我們修行的很大的障礙。

  還有一個障礙就是無慚無愧,沒有慚愧之心。無慚就是所做的事情對不起別人,比如說沒有孝道之心,不能感受到佛陀對你的恩德,不能感受到父母對你的恩德,不能感受到周圍所有的人對你的恩德,這樣的人在生活中就是無慚。從甚深法義上來講,任何眾生對你都是有恩的,不管是誹謗你的人,還是贊美你的人,不管是拋棄你的人,還是包容你的人,對你都是有恩的,因為這些人都是你心中的法,真正有慚愧之心的人,會生出一種感恩之心,他看到所有人對他都是有恩的,沒有任何怨言,這叫慚心。

  沒有慚愧之心的人在生活之中往往會貢高我慢,他會以自我為中心,我是天下第一,瞧不起任何一個人,認為別人別人都沒有修行,就他有修行。他常常怨別人,總認為別人不對,自己是對的,像這樣的人很明顯就是沒有慚愧之心的,但是他自己覺察不到,因為他已經獨立習慣了。像自我為是,以我為先,以我為根本,站在我的角度上來看世界的一切,都是沒有慚愧心,這樣的人修行就很難有成就。在經典上面講,無慚無愧,無論怎樣修行,也得不到任何法義,反而會趣入魔道。因為一個人如果沒有慚愧心,就會有堅固的我執和法執,等他的我執和法執非常堅固以後就會變成魔相。

  比例來講,我以前看到一個人,他就是以自我為中心,認為天下沒有人修行,就他自己最修行。他嘴巴上講得非常好,認為修行應該什麼樣子,非常的精進,非常的勇猛,但他感受不到周圍的人對他的大恩,他嘴巴上說別人家對他都是有恩的,但他的行為上面感受不出來,為什麼?他把自己獨立出來,排斥別人,所以現在就變成像魔王一樣,顯現魔相出來,他的魔相獨立出來以後,看任何東西都看不慣,看到所有人都是不修行者,就他修行。他到任何地方,從色相上來講,他不合大眾,從音上講,聽別人的話都不順,從香上面來講,看到別人家所有的東西都看不慣,從味上面來講,別人吃東西他看不慣,他感覺到別人在貪心,他覺得我們修行應該苦行,人家吃了一點甜的東西,感到好吃,他就在說,啊,你有貪心。他常常喜歡教訓別人,不能夠感受到所有人跟他是一體的這種觀點,他感受不到對方是他的恩人,他順從不了別人的心,所以他在這個世界上面是獨立的,他走到任何一個地方都是獨立的,變成了一個獨立“尊者”,這樣的人是非常麻煩的。

  無慚無愧,愧是愧對自己,什麼叫愧對自己呢?就是把一根草抓起來,以為那是最珍貴的東西,抓住大便以為是黃金,然後不斷的炫耀,這是金子,這是金子,失去了極大的利益。他執著於妄識裡面顯現出來的虛妄的境界,總是在說,哎呀,我見到什麼境界了,我見到什麼境界了,反而把真正的佛法甩之不管,讓自己得不到真實的利益,讓自己無盡的寶藏,智慧和清淨心,都不能夠現前,這就是愧對自己。所以我們修行一定要有慚愧之心,一定要有皈依三寶的心,一定要精進,不能懈怠,懶惰。我們修行要離開這三種障礙,阿彌陀佛。

  ——常福法師印度朝聖捨衛國至藍毗尼途中隨緣開示

 

上一篇:《道德經》中華民族的的聖經
下一篇:大安法師:這些眷屬在餓鬼道,容易托夢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