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無量壽經》上講的三種真實。發應,「發應者,相感而自然開發也」。實在講,應就是感應,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我們求佛是感,佛立刻就應,這個無需懷疑。《還源觀》上講得很清楚,我們念頭才動已經周遍法界,這個信息發出去,一切諸佛都收到了,我們這個信息是求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決定來。念頭才動,周遍法界,所以不能動壞念頭,不能動不善的念頭。
冤親債主陷害我,我對他也沒有惡念,這個怨結可以化解。如果他陷害我,我恨他,這事麻煩。這是什麼?這是結怨,愈結愈深。變成什麼?變成在六道裡頭生生世世的互相報應,冤冤相報,兩方面都痛苦,這個錯了。我們沒有怨恨,我們念佛還回向給他,這個怨可以化解。真正化解之後,說不定他一個念頭動了,「算了,把它放掉吧!」這個事情很多。
在古時候,做強盜、做土匪的他還有良心,所謂盜亦有道。抓到一個年輕人,有一點財物,想奪取財物還得殺他。這個年輕人說,我家裡有八十歲老母親等我養活她。土匪聽到之後,就說「好,算了,放他走,這個人是個孝子」。在古時候真有、真多。這什麼原因?在這個緊急關頭,他一個善念起來了,感應,孝感天地,孝心的力量很大,能夠感動這些人。這些人也懂得孝順父母,也懂得尊重長輩,他為什麼干這種事業?被逼出來的,也是一念不覺走入歧途,他會改邪歸正的。
所以,我們一定要一味純淨純善的心對一切眾生。侮辱我的眾生、毀謗我的眾生、陷害我的眾生統統以善心去對待,希望在我這一生當中,把過去現前、宿世今生這些冤業統統化解。這是聰明人,這是真正學佛的人,學佛的人絕不跟任何人結冤仇,他就是殺了我,我也不跟他結冤仇。釋迦牟尼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他在沒有成佛之前,作菩薩的時候,修忍辱波羅蜜,被歌利王割截身體。
歌利是梵語,翻成中國就是強暴,就是暴君,碰到這麼一個不講理的,這樣一個暴君,把他凌遲處死。因為這個暴君問他你修什麼?他說修忍辱。忍,看看你能不能忍!拿刀割他的肉,一塊一塊的割,把他割到死。割他,能不能忍?能忍。到最後斷氣的時候告訴他,我不怨恨你,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這個歌利王就是釋迦牟尼佛第一個得度成阿羅漢的憍陳如尊者,佛說話算話。
這是世尊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決定沒有一個念頭是惡意,沒有絲毫怨恨,視死如歸。其實人哪有死?沒有死,生死是個身體,身體有生滅,靈性沒有生滅,那個靈性是不斷向上提升,這個重要。縱然學佛功夫不得力,這樣的善心人,死了之後他生天。因為這種德行超過人間,只有到天上才有這個福報。當然學佛的人一定要把這個事情看清楚,我們不希望享天福,我們決定到極樂世界。
天上享福沒有東西學習,極樂世界是學校,阿彌陀佛天天講經教學,所以到極樂世界決定成佛。到天上,天福享盡了還會墮落,有什麼意思!天人的壽命長,再長,他有命終的時候。念佛的人不羨慕天道,尊重天道,不羨慕天道,我們不想到天道去。這些道理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在自己心裡頭要扎根,我們這一生再不會做錯事情,我們這一生決定得生淨土。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三九集) 2012/3/1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