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30歲的曾國藩如何成就自己的大象之氣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30歲開始,曾國藩一直堅持每天寫日記,一直寫了一輩子。在他的一生中,日記仿佛是他另一個影子,守護著他的生活,也守護著他的思想,讓他更清楚地認識外部世界,也更清楚地認識自己。 一個人,只有在經過深入的形而上思考之後,才會顯出宏大的氣象。這樣的現象,真是一個怪事,在某種程度上,就如同接通了冥冥之中的氣場一樣,然後從中汲取源源不斷的力量。 此後,曾國藩開始走上了“知行合一”的道路。在曾國藩看來,人的認識,相對容易達到較高層面,但人的行動,卻往往離自己的思想很遠。這種知與行的分離,讓人們很難修得正果。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重要的是自己的行動,只有積跬步,才能至千裡。雖然曾國藩此時只不過是三十歲左右的青年,但他的志向之高,對自己要求之嚴格,實屬難得。以這樣的綱常來要求自己,身心疲憊之程度可想而知。 曾國藩為自己制訂了嚴格的修身計劃,曰“日課十二條”,內容主要有: 一、主敬:無事時整齊嚴肅,心如止水;應事時專一不雜,心無旁骛。 二、靜坐:每日須靜坐,體驗靜極生陽來復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三、早起:黎明即起,絕不戀床。 四、讀書不二:書未看完,絕不翻看其他,每日須讀十頁。 五、讀史:每日至少讀《二十三史》十頁,即使有事亦不間斷。 六、謹言:出言謹慎,時時以“禍從口出”為念。 七、養氣:氣藏丹田,修身養性。 八、保身:節勞節欲節飲食,隨時將自己當作養病之人。 九、日知其所亡:每日記下茶余偶讀一篇,分為德行門、學問門、經濟門、藝術門。 十、月無忘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不可一味耽擱,否則最易溺心喪志。 十一、作字:早飯後習字半小時,凡筆墨應酬,皆作為功課看待,絕不留待次日。 十二、夜不出門:臨功疲神,切戒切戒。 如此這般修身,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接近於自戕了。傳統的道德英雄,就是在這樣的漫漫長夜中冶煉出來的。 當然,曾國藩畢竟是而立之年,有著豐富的七情六欲,在嚴格的修身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沖突,沖突的結果,是曾國藩更加自虐般地跟自己過不去——有一天,菜市口殺人,曾國藩不由自主地去看了。晚上,在寫日記時,曾國藩嚴厲地檢點了自己。 還有一次,他的進士同年討了漂亮的小老婆,曾國藩看到後,非常羨慕,回到家後看到自己的“黃臉婆”躺在床上生病,曾國藩聯想到別人小老婆的如花似玉,禁不住歎了口氣——這些,都被曾國藩寫進了自己的日記。 曾國藩就是這樣每天反省著自己的“一閃念”,折磨著自己,而他也從這樣的折磨中得到了更深層次的快樂。 曾國藩修身所遇到的一個重要事情就是戒煙。 年輕的時候,曾國藩跟中國所有底層百姓一樣,學會了抽煙。他的煙瘾很大,經常是煙袋不離手。每次吞雲吐霧之後,曾國藩總感口干舌燥、咽部不適、頭痛昏沉——於是曾國藩開始了戒煙,也開始了對自己的觀察,他把戒煙的整個過程寫進了日記——一開始,他感覺到六神無主,整日裡恍恍惚惚,甚至覺得人生毫無意義。不久,曾國藩實在抵御不住煙的吸引力,開始恢復吸煙,而且,煙瘾比以前還大。舊病重犯讓曾國藩覺得羞愧,有一天,曾國藩氣急敗壞,掂了掂那根相伴多年的煙袋,雙手握住兩端,使勁往膝上一磕,煙袋“叭”的一聲斷為兩截。當天晚上,曾國藩在日記當中寫道:“念每日昏锢,由於多吃煙,因立毀折煙袋,誓永不再吃煙。如再食言,明神殛之!” 在此之後的數日裡,盡管煙瘾發作時如上萬只螞蟻撕咬身體,曾國藩強忍住,絕不復吸。為了排遣身體和心理的緊張,他不斷地找人下棋、聊天。這種痛苦難熬的日子持續了一段時間之後,強烈的感覺變得淡下去了。 一個月之後,曾國藩終於成功戒煙。當曾國藩覺得自己的煙瘾恍如隔世時,他分明感受到了一種力量的支撐。那是一種來自內心的宏大力量。 任何一個成大器之人,都有一段對於靈魂的自覺過程。一個人,只有在這種深刻的內省和反觀中,才能成就自己的大象之氣。曾國藩同樣也是如此。最初,曾國藩對於自己內心的修煉以及所謂的“格物致知”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上是幼稚的,但這樣的方式,卻使曾國藩經常面對自己,使另一個人格無法從自己的視野裡逃脫。慢慢地,曾國藩的所有行為都在這樣的規矩中了。一段時間的檢點和內省,就這樣自然而然地改變了一個人的性格和行為,也成就了一個人的行為准則和習慣。 除了戒除自己的不良習氣之外,曾國藩還開始嘗試清除自己頭腦中的不良想法和動機。這樣的方式,也如同佛教中的靜坐和參禅。 每到傍晚,曾國藩照例都要靜坐一會兒,就像驅趕魔障一樣,每天驅趕存在於自己思想中的黑色或者灰色的霧霭。這是一種清教徒似的自省方式。曾國藩就這樣變成了一個非嚴格意義的禁欲主義者,一個某種程度上的自虐者。雖然這樣的過程痛苦、乏味、機械、生硬,但他一直努力去做了,也堅持了下來。漸漸地,就如同佛教所闡述的“戒”“定”“慧”一樣,這種理學的自修過程同樣也有“由戒生定”“由定生慧”的過程,有一種清明讓曾國藩感到澄澈和清爽。 一個人以如此的方式深入自己,也了解自己、改變自己,然後不斷精進,最終達到一種精神和道德的合一。曾國藩就是在這樣的學習與修身中,走上了一條與宗教信仰類似的道路。 理學對於人格的修煉,使得曾國藩無論是在學問上、人格上,還是在處世方法上,都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他再也不是一個簡單的、只會讀古書寫古詩作古文的書生了。給人的印象是,進入中年之後,曾國藩從一個循規蹈矩的學子變成了一個對於自己的思想體系有著強烈自信的人,他知道自己所走的,是一條滋養身心的道路。同時,曾國藩也變得越來越喜歡跟人探討一切潛藏之“理”,他變得愛較真,愛認死理,並且遵循“理”來行動。曾國藩確立了自己的社會責任感,也確立了自己的人生抱負。 曾國藩在桐城派姚鼐所提出的義理、考據、辭章三條傳統的治學內容上,又增加了“經濟”。在曾國藩看來,這四種學問缺一不可,而且“經濟”更為重要。所謂“經濟”,就是經世濟民的真正學問,就是學要有所用,對於社會,要能派得上用場。這些經世濟民的學問,才是真正實現“王道”的必要手段。曾國藩更清晰地明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真正內涵,他變得更有責任,精力也更為專一集中,做事也變得更趨完美——在京城的十來年間,曾國藩每年都至少要寄一百五十兩白銀回家,有時候還不止這個數。他先後將弟弟曾國潢、曾國荃、曾國華帶到身邊讀書,全力盡兄長的責任。在弟弟們回家應考期間,他經常寫信讓他們好好讀書,爭取功名。在曾國藩的言傳身教之下,弟弟曾國荃1848年科考一等,補廪膳生。與此同時,曾國藩並沒有在職位上無所事事,他開始深入地調查、了解歷朝歷代的治亂興衰、典章文物、學術思想和經國治民之道與術,清醒地關注著鴉片戰爭以來日益窳敗的社會現實。可以說,理學的鑽研沒有使曾國藩變得缥缈,相反,他變得更加腳踏實地,也變得更加智慧了。 曾國藩就這樣慢慢養就了自己的浩然之氣。在某種程度上,這種覺悟後的氣韻暗合宇宙的律動和氣場,它表現為擁有一種潔淨而呈現出的從容、寧靜、智慧與無畏。這些品質看似獨立、互不相干,其實,它們本來就是一個立體的不同側面,只不過表現得不一致罷了。現在,曾國藩明白這個道理了。由於學問的深刻,以及人格的歸於大我,可以說,曾國藩已能很從容地面對這個世界了。在很多時候,他表現為不貪婪,不妄想,做事沉穩,工於心計;同時,他善於沉默,自我隱藏,放低自己的姿態,極端地控制著自己的情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的意志已得到了鍛煉,面部表情松弛自然、收放自如。在更多的時候,在那上面,看不出什麼內容,沒有憤怒、氣惱或者激動,更像是謙遜、誠懇、平靜,以及彬彬有禮。具有這種氣質的人,在很大程度上,人格已然圓滿了,內心堅定而深厚,自省而虛心。這是與外部世界最和諧的溝通。 在這個湖南人身上,那種獨特的東西油然誕生了。因為性格魅力,也因為唐鑒等大儒的垂青,一時間,京城一些喜歡理學或者習慣從風吹草動中嗅出政治氣候的人都競相結交曾國藩。曾國藩與京城一批卓越人士有了很密切的來往。曾國藩結交的,有一些是當時名震天下的大儒,除了唐鑒和倭仁之外,還有劉傳瑩、吳廷棟、邵懿辰、何桂珍、王茂蔭、梅曾亮等。就這樣,理學的研習給曾國藩帶來的不僅僅是內心的豐厚,提高了他的個人聲望,同時也給他帶來了旺盛的人脈。正因如此,曾國藩在短短的時間裡一下子青雲直上——1840年,曾國藩授翰林院檢討,1847年升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後遍任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從1838年曾國藩中進士算起,一直到1848年,十年中,曾國藩的仕途一帆風順,連升七級,竟然從七品一直升至正二品。 曾國藩逐漸成為在京湖南人的驕傲,當時湖南人來京考試或者出差,都會主動拜見聲名顯赫的曾國藩。也因此,曾國藩與湖南同鄉中的翹楚來往密切,情同手足——在他們當中,有劉蓉、郭嵩焘、江忠源、歐陽兆熊、羅澤南等人。這些人,都是後來湘軍的骨干力量——曾國藩最初與這些書生在一起結交之時,根本沒想到,有朝一日,他們會成為喋血沙場的戰友呢。 曾國藩一直按部就班地生活著,一方面,他盡心盡力地做好自己手頭的事情,耐心地等待官位的升遷;另一方面,曾國藩在文章的寫作和學問的精進上全力進取。那時候曾國藩的全部目標就是,在學問、人格以及官位上追求完美。這樣的目標,實際上也是每一個傳統文人的終極目標。

 

上一篇:擴充心量,改變命運
下一篇:不怪佛菩薩,深刻檢討自己戒色很久還得不到美滿婚姻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