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原文】當於一切眾生,起大悲想;於諸如來,起慈父想;於諸菩薩,起大師想;於十方諸大菩薩,常應深心恭敬禮拜。於一切眾生,平等說法,以順法故,不多不少,乃至深愛法者,亦不為多說。——《法華經》
【佛經解釋】“當於一切眾生,起大悲想”:應該對一切的眾生,起大悲心;看眾生太苦了,我應該把這苦給拔出去。
“於諸如來,起慈父想”:對一切的佛,應該想:一切如來是我們的大慈悲父。要這樣想!
“於諸菩薩,起大師想”:對所有一切的菩薩,我們應該想:哦!這是我們修行的師父,這是教我們的良師善導,能用種種的方法,把我們領到道路上修行。
“於十方諸大菩薩,常應深心恭敬禮拜”:對於十方諸大菩薩,應該常常地很誠心;恭恭敬敬地要禮拜這十方的諸大菩薩,要常常地存這種的心。
“於一切眾生,平等說法”:對於所有一切的眾生,應該慈悲平等為眾生說法;平等平等的,而不選擇。
“以順法故,不多不少”:因為隨順這個法的緣故,也不給某個眾生多說一點法,也不給某個眾生少說一點法。不選擇所有的眾生,說是這個人對我是很恭敬的,我就多給他說一點法;那個人對我不恭敬,我就給他少說一點法。不這樣子!恭敬、不恭敬,信、不信,都給他說一樣的法,也不多、也不少。
“乃至深愛法者,亦不為多說”:乃至於來聽法求法的人,他深深地愛好這個法;就是這樣的人,也不給他多說一點點法。
【佛經介紹】《法華經》為釋迦牟尼佛涅槃前在王捨城靈鷲山所說,主要講述“開權顯實”、“會三歸一”,融會三乘為一乘(佛乘)。以“聲聞”、“緣覺”二乘為方便權說,“二乘”終究要以成佛為最終目標,祖師贊為“成佛的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