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三0一頁:
疏【八功德者,唐譯雲:一澄淨,二清冷,三甘美,四輕軟,五潤澤,六安和,七除肌渴,八長養諸根,具八種功德,利益眾生也。】
《疏》將『八種功德』一樁一樁的為我們列出來。大師在此地所引用的『唐譯』,唐譯就是玄奘大師的譯本。我們知道《阿彌陀經》從梵文翻成中文有兩種譯本,我們現在讀的這個是鸠摩羅什大師翻譯的,這是在東晉時候,就是後秦。唐朝玄奘大師從印度回來,也帶了梵本的《阿彌陀經》,他老人家也將這部經譯成中文,不過這個本子沒有單行本流通,很少人見到過。我們現在把這個本子收集在《淨土五經讀本》裡面,所以諸位看到《五經讀本》裡面有這個唐譯的。近代夏蓮居老居士他把羅什大師、玄奘大師兩種譯本揉和成一種,就是會集本。這個本子也在《五經讀本》裡面。所以《五經讀本》是非常完備的淨土宗典籍。在現前,大家讀誦的都是羅什的本子,翻得非常之好。
在近代,正如同佛在《楞嚴》上所說的,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這一點我們要特別留意,為什麼?好心發心學佛,要遇到一個邪師,不但你佛法不能成就,你還學到魔法,入了魔,這很冤枉!我為什麼會說這些話?大概早在十幾年前,有一次我到佛光山,佛光山有些學生向我提出一個問題,什麼問題?他說有一個法師在他們那裡上課的,告訴他們,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這回事情,所謂阿彌陀佛就是太陽神。他來問我,這是出在哪個經上?我說:我不知道,《大藏經》在早年我是浏覽了一遍,但是沒有這個印象,你要問這個事情出在哪一部經上,你去問那個講的法師。這些都叫胡造謠言,毀謗正法,這個罪過不得了。說這種話的不只這個人,我在美國也曾經聽人說過,說《阿彌陀經》是偽造的,不是真的。
幸虧玄奘大師曾經到印度,也把這個經帶回來了,玄奘大師可以給我們做證明,這個經是真的,決定不是偽造的。如果羅什大師這個經是偽造的,玄奘大師在當年一定就把它指責出來了。說老實話,玄奘大師到印度求學的動機就是懷疑我們所翻的不夠真實,可能翻的有的不太對,不能盡如人意,他才跑到印度去。回國之後,對於古德所譯的經典,他一句話都沒有,換句話說,統統承認了,古來大德所翻譯的沒有錯誤。
更難得的,他得意的一個大徒弟,窺基大師。窺基大師是中國法相唯識宗的開山祖師,法相唯識是玄奘大師從印度帶回來,傳到中國來的。但是在中國成立一個宗派,是在他徒弟的手上。窺基大師要給《彌陀經》作一個注解,很奇怪,沒有用他老師的譯本,反而用鸠摩羅什大師的譯本,這個很奇怪!這在現在人看起來,這個學生對老師一點都不尊敬。老師所翻的東西絕對不會比鸠摩羅什翻的差,如果翻的不如鸠摩羅什,這個本子就沒有翻譯的必要。當然翻得很好,所以這個本子並存於世!他們師徒二人對於古大德還是非常尊重,依舊流通古德的譯本,這是現代人做不到的,從這點就可以看出他師徒的德行。人家真是自謙而尊人,尊重別人。所以窺基大師《彌陀經》的注解流傳到今天。我們看到這個注解,對於這些謠言那是不攻自破。
《通贊疏》就是窺基大師作的,這是出自法相唯識祖師之手。玄奘大師的譯本是直譯,比我們現在念的本子要詳細。譬如羅什大師這個本子只說八功德水,並沒有說哪八種,但是玄奘大師的譯本,這八種名稱全都說出來了,所以有簡略不同。所以這兩個本子的確可以互相參考。
疏【觀經疏開八德,與此小異,池底金沙者,金沙為底,無泥滓也。】
就是沒有泥沙。
鈔【一澄淨者,謂澄渟潔淨,離污濁故。】
我們這個地方的水也有澄淨,但是不多,只有在山裡面,像小溪、泉水有澄淨,江河裡面的水都是污濁的。黃河的水是黃色的,長江的水也是黃色的,這就是水質不干淨,摻雜著有泥沙。西方極樂世界的水澄淨,絕對不是我們這個世界水質所能比的,為什麼?前面曾經跟諸位說過,我們這個地方的水是氫氧化合,換句話說,本身本質上就不清淨。西方極樂的水是七寶化合的,這是我們很不容易理解的。為什麼?因為我們這個世界沒有,我們世界哪有七寶化合的水?沒有,聽也沒聽說過,只是在佛經裡面有這個說法,所以我們沒有法子想像得到,只能拿我們這個水來做個比方,比方總是比方個相似,沒有辦法比得恰當。這是第一種好處。第二種:
鈔【二清冷者。】
就是清涼,這個水是清涼的。
鈔【謂清湛涼冷,無煩熱故。】
不像我們這邊的水,我們這邊的水,冬天就太冷了,夏天太陽一曬,水就熱了。西方極樂世界的水永遠保持著清涼,不會太冷也不會太熱,而且一切都能隨心所欲,這個非常的難得。
這次《五經讀本》印出來,我勸諸位同修把這九種原譯的會集本,希望大家都看一遍,看一遍之後,我們許多的疑問都沒有了。譬如前天有一位同修,也帶了他兩個小孩,連小孩都念大學了,從南部來的。他們學禅,想明心見性,我就勸他念佛。他對西方極樂世界沒興趣,他說:阿彌陀佛將來也要涅盤,可見西方的無量壽不是真的無量壽!這些都是對於淨土法門毫無所知,道聽塗說,產生許多的誤會。大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壽命,壽命真的是無量,真實的無量,這妙在哪裡?妙在隨意,這個就自在了。他說我喜歡壽命是一劫就一劫,喜歡二劫就二劫,喜歡一千劫、一萬劫、一億劫,希望是永遠真實的無量,沒有一樣你不能達到的。可見得西方世界人的壽命自在!阿彌陀佛確確實實是真實的無量,絕對不是有量的無量,這個大家多看看經本就明了了。那種殊勝莊嚴絕對不是我們能想像得到的。第三:
鈔【三甘美者,謂甘旨美妙,具至味故。】
這是講水的味道。我們這個世間的水,海水是鹹的、是澀的,平常一般水是淡的,也有甘美,非常非常少,極少數的泉水是甜的,你嘗到這味道是甜的,那就很希有了。西方極樂世界的水統統是甘美,這個水你喝了之後,除饑渴、長養諸根,有這樣的功德。第四:
鈔【四輕軟者,輕揚柔軟,可上下故。】
我們這個世界的水沒有這一條,前面三條還有一點相似。我們這邊水重,所以水只能往下流,它不會往上流;西方極樂世界水輕軟,不僅可以往下流,它也可以往上面流,這是很有趣味的。第五:
鈔【五潤澤者,謂津潤滑澤,不枯澀故。】
我們這個世間的水也沒有這個特性。我們這個地方的水,洗臉、洗澡洗多了,都會傷害皮膚,為什麼?因為它枯澀,它有腐蝕的作用。西方極樂世界的水潤澤,就像我們現在用這些化妝品保養皮膚一樣,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什麼化妝品全都用不上,為什麼?這個水好,水是最好保養皮膚的。第六:
鈔【六安和者,謂安靜和緩,絕迅泛故。】
『安和』,世間的水也沒有這特性。『迅』就是急流,這急流很危險,西方世界沒有;『泛』是泛濫,成了水災,這個西方世界也沒有,決定沒有這個現象。這是水的好處。下面這兩種,那的確是真實的功德了。
鈔【七除饑渴者,謂水僅止渴,今兼療饑,有勝力故。】
我們在大經上看到,西方世界的人,他想吃東西,什麼東西都有;他如果不想吃東西,可以不要吃東西。我們現在是不想吃東西,不吃不行!不吃會餓;西方世界人可以不吃東西。我們想想,他為什麼可以不吃東西?七寶池裡八德水取之不盡,水不但可以止渴,而且可以飽肚子。何況這水的味道非常之甘美、清涼,所以它有充分的營養。
我們知道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不是從小慢慢長大的,他們是「清虛之身,無極之體」,身體永遠不壞,哪裡需要飲食!為什麼此地講到饑渴?底下有兩個字要注意到,『有勝力故』,這是幫助你、增長你的體力,以這個體力能飛行十方,上供諸佛,下化眾生,它能增長這個力量。第八:
鈔【八長養諸根者,謂增長養育身心內外故。】
『長』是增長,『養』在此地就是營養,像我們現在這個身體必須攝取營養,『諸根』是六根。此地這個『長養諸根』,諸位要曉得,表面看起來好像是對於這色身講的,實際上不是說的色身,為什麼?他根身沒有這個需要。長養諸根就是增長六根根性的能力,這才能講得通!因為你到西方極樂世界,現在我們都清楚都明白了,一生到那個地方,最下的地位都是初發心的菩薩,初信位的菩薩,從初信位到等覺是五十一個階級。我們這是帶業往生,所以這個水的功德能幫助我們斷煩惱、破無明,開發自性功德,這就是長養諸根,這個意思在這個地方。
鈔【觀疏八德者。】
『觀』是《觀無量壽佛經》,『疏』就是《疏鈔》,就是《妙宗鈔》。《疏》是智者大師作的,《鈔》就是《疏》的注解,是四明尊者作的。他在《疏》裡面解釋『八德』,與玄奘大師《彌陀經》裡面所說的大同小異。
鈔【一輕,二清,三冷,四軟,五美,六不臭,七飲時調適,八飲已無患,與上大同小異。】
這是與前面大同小異。
鈔【此合輕軟,彼分為二。】
『此』是指玄奘大師的譯本,我們這個地方用的。『彼』就是智者大師注解《觀無量壽佛經》,這裡面講有開合不同。《無量壽經》裡面跟我們這個本子完全是相同的。
鈔【此無不臭,彼缺潤澤,及與安和,然義則互見。】
這裡面有開合、有異同,但是意思都具足。我們看下面解釋就曉得:
鈔【以澄淨清冷,必無臭惡。】
這是一定道理。
鈔【既輕且軟,豈不安和,略少潤澤,故雲小異。】
除潤澤,其他的意思都具足了。
鈔【又彼配六入。】
『六入』就是六根。
鈔【此則澄淨色入,甘美味入。至雲長養諸根,則耳鼻身意,皆攝之矣。】
這個意思說,清是你眼睛見到的,見到這個水澄清;不臭,這是我們鼻根聞到的;甘美,這是舌嘗到的;清、冷、軟,這是我們身體接觸所感觸的:調適,調是心裡面感到愉快,那是意根所入的。如果再像前面所講,微風吹到這個水起微微的波浪,它也有音聲,它也會說法,那就有聲入了,耳根也能聽得到了。所以這個境界是非常微妙不可思議的。我們這個世間水雖然有些相似,但是不能具足這樣多的真實的功德。
鈔【又大本雲。】
『大本』是指《無量壽經》,本經所引用的《無量壽經》的經文多半是王龍舒的會集本。
鈔【大河之下,金沙布地,有諸天香,世無能喻,隨水散馥,雜水流芳,皆香入之證也。】
這是舉大本經文來給我們做證明。這個水裡面有香,這個香味決不是我們人間所有,這大本經都說得詳細,人間沒有,天上也無,所以這是寶香。而且這個香氣隨水、隨風播散到整個極樂世界,乃至於十方世界有緣的眾生都能聞到。聞到異香,這是瑞應,一個人修學真誠會遇到這個境界。但是這個境界不是求來的,如果你心裡面常常想著,我怎麼還沒聞到這香!那時候你也常常會聞到,但是你有心求來的這個香恐怕不是真的,為什麼?因為你有求,那個妖魔鬼怪如果發現,他就可以跟你開開玩笑,可以騙騙你,他也會弄點香來給你聞到,那不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你無心聞到的,往往那是真的,這是感應道交。
但是諸位要記住,瑞相的感應不能多,幾年當中有個一次、二次,這是好境界;如果常常有,那就快著魔了,這是我們要曉得的。佛與魔的區別就在此地,佛的教法一切是正常的,魔的教法是非常的,他是一些奇奇怪怪的,來誘惑你的貪瞋癡慢,換句話說,它教你增長貪瞋癡慢,佛菩薩的教法是教你增長戒定慧,不是貪瞋癡慢。所以真正學佛的人縱然見到佛像、聞到異香,也若無其事。像《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就對了。
通常這個感應現前的時候,多半是在三個時期,第一個是你初學的時候,幫助你起信。你不太相信,幫助你起信,真正相信以後就沒有了。所以有些人,好像去年還有一個同修來問我,他說:他在初學的時候常常聞到香,現在這麼多年來,從來一次都聞不到,是不是退步了?我就告訴他:不是退步,如果你常常聞到就糟糕,你就完了,你早就著魔了。第二次的時候,可能會有這種現象,就是你功夫到某一個程度,好像來考試的,就像學生入學,入學有個測驗,念到一段時期要給你考試一下,那是佛來考試的。
第三次是在臨命終時往生,這個時候一定你見到瑞相,一定聞到香。這是我們在大本經上看得很清楚。有些心地清淨功夫成熟的,他會說出來,「佛來接引我,我看到了」。甚至還有當時在座的,大家同時都看到、同時都聞到,那個瑞相感應就特別的強烈,那是決定上品上生。大概中下品往生的人,尤其是下輩往生,下三品往生的人,臨終的時候,他見到佛,也聞到香,但是他說不出來。為什麼?已經沒有體力,想說話,大概只有嘴唇動一動,沒有聲音,說不出,但是這種人也是往生。
往生最重要的就是意念要堅決,決定求生淨土,有堅定的信心,相信佛決定不欺騙我們,要有這種信心,一絲毫懷疑都沒有。平常要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如果你有事情,把佛號放下,專心去做事,事情做完接著再念,這就對了。千萬不要一面做事情,還要一面念佛,這就錯了,這叫夾雜。佛也沒念好,一面念佛一面想著事情,夾雜著事情,佛沒念好,事也沒做好,兩頭都失掉了。所以這個要注意到。做事情的時候,佛號放下來,專心做事,所以事這樣也做好了,事情做好了,再把佛號提起來,佛也念好了,這才是對的。這些都是我們修學上的基本常識,一定要知道。
鈔【下文說法,是聲入與法入證也。】
『聲』也入在水裡面,『法』也入在水中,就說一個水,連音聲說法都在裡面。底下是大師假設一個問答,為我們解釋疑惑:
鈔【問:甘美輕軟,除饑長根,此方所無,則誠然矣。】
這幾種,我們這個世間水沒有。
鈔【凡水悉皆清冷,悉皆潤澤,何彼水以二獨稱功德。】
我們這邊的水也清涼,也有潤澤,為什麼這邊的水不稱功德?西方極樂世界水要稱功德?大師給我們解釋:
鈔【此水雖亦清冷,逢日則炎,遇火則沸。】
我們這邊的水會變化。太陽曬,這水就熱了,我們放在火裡面燒,它會燒開,它會沸騰;這就比不上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的水是清冷自如。
鈔【彼縱劫火臨之,清冷自如,終不炎沸故。】
西方的水,太陽曬還是清涼的,放在火裡面不管加多少溫度去燒,它還是清涼的,這我們不能比!『劫火』是最大的火,能把這個世界燒掉,那麼樣大的火,西方極樂世界水還是清涼的。所以這個稱之為功德。再答第二個問題:
鈔【此水雖亦潤澤,日曬則干。】
太陽一曬,水就干了。
鈔【火逼則涸。】
接近火,水就變成水蒸氣,立刻就蒸發了。
鈔【彼縱劫火臨之,潤澤自如,終不干涸故。】
這是特別給我們說明,七寶池裡面的池水具足八種功德。
鈔【金沙者,觀經雲:真金為渠。】
『渠』就是干,蓮花的花干。
鈔【渠下皆雜色金剛而為底沙。】
那真是個寶池,我們這邊的池塘下面都是泥沙,人家池子是金沙布地。
鈔【大本雲:純一寶池,底沙亦以一寶。】
金沙布地是舉一個例子。這個七寶池是能夠隨人的意願,你心裡想這個池是什麼寶,這個池就會變成什麼樣的寶,隨心所欲,可以常常變化,一切萬物都是變化所作,不必要經營,不必要操作,心裡想什麼就變什麼,因此沒有一樣不是稱心如意!要想純金,這個池岸邊統統是金,底也是金;你喜歡純銀,那它就統統變成銀色的;喜歡金銀相雜的,它就是相雜的。
鈔【乃至七寶,亦復如是,今止金沙,文省便故。】
詳細的都在《無量壽經》裡面,金沙布地是舉的一個例子。
疏【又大本敘寶池水畢,復開三種殊勝妙用。】
『大本』就是《無量壽經》。在講完七寶池、八功德水之後,又特別說明這池水的德用,給我們說了三樁:
疏【一水能隨意,二水能說法,三浴畢進業。】
就是你在裡面洗澡之後,你的煩惱真的就洗掉,智慧就開了,這個很妙!所以到那個地方去修行,七寶池常常洗洗澡就行了,就能把你的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統統洗干淨,法身、般若、解脫就證得,你看這多容易!不像我們這個世間,我們世間苦修,實在講多數的人都是盲修瞎練,你曾經看到幾個人修成功?這就曉得修行不容易!經論雖然通達,理明白,方法也曉得,也照那樣修,其實有沒有成績?可以說毫無成績。怎麼說毫無成績?煩惱習氣一品都沒有斷!妄想、執著不但沒有少,還天天在增長,那有什麼用處?所以古人說了一句話,那個話是愈想愈有道理,「地獄門前僧道多」,他不說在家人多,它說僧道多,這個不是假的。
看看佛經裡的傳記,天台山的國清寺,這非常有名的道場。從前寒山、拾得、豐干三個人在國清寺裡打雜,沒有人瞧得起他們。寒山拾得是在廚房裡面燒火做苦工的,豐干和尚是舂米的。在當時,有一位姓闾的刺史,政府派他到這個地方做地方首長,相當我們現在講的市長。他在路上生了病,生了病是很苦,找了很多醫生都沒辦法,都束手無策。這個時候就來了一個出家人,這個出家人就是豐干。他去的時候,穿得破破爛爛的出家人,他要想去見刺史,人家就擋駕。他說:他有病,我來給他治病的。一聽是治病,馬上就請他進去,他就把他病治好了。治好,就問他:法師從哪裡來?他說:我從天台山來的。他說:我正是到那邊去。那是他的管區、轄區,他說:請問山上有沒有高僧大德?他說:有,文殊、普賢二大菩薩在那個地方。他說:我怎麼找他?他說:你找寒山拾得就行了。
他上任之後第五天,就去朝山,拜訪這兩位高僧。就在廟裡打聽寒山拾得,這是燒火的,兩位瘋瘋癫癫的和尚。他就不由分說趕緊跑到廚房,見到他們就頂禮膜拜。那兩個人瘋瘋癫癫,理也不理他。他說:你拜我干什麼?這樣才身分暴露,曉得是文殊、普賢。由寒山拾得口上,才曉得豐干是阿彌陀佛再來的。佛菩薩在道場做粗活伺候人!這是天台山的《山志》上都有。如果去朝天台山,你就看看這個遺跡。那時候山上有個放生園,專門給人家放生的。放生園裡養了一批鵝,寒山拾得常常去喂它們,叫鵝都叫名字,叫一個它答應一聲,所叫的都是國清寺以前死了的這些出家人,他叫一個名字它就來一個。
所以,修行要真修!把自己的妄想、毛病、煩惱習氣統統修掉,這才叫修行。行就是行為,錯誤的念頭、錯誤的思想是心裡的行為,錯誤的舉止動作、錯誤的言語是身口的行為,要把身口意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這才叫修行。由此可知,這個與念經、拜佛不相干,你經念得再多,一天念八個小時,佛拜得再多,一天磕十萬個頭,如果你身口意三業行為還是一樣的,那一點用沒有!那就是寒山拾得笑話人說的,他笑人家念佛,「喊破喉嚨也枉然」,為什麼?有口無心!真正知道自己錯了,這叫開悟,真正開悟了。什麼叫迷?迷是不知道自己有錯誤。不知道自己有錯,你想想看那錯怎麼能改得過來?永遠不能改!所以佛門什麼叫開悟?曉得自己有過失叫開悟,這個人覺悟了。所謂「悟後起修」,悟了以後你能改,改就是修,就是修行。
所以讀經,讀經是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修戒定慧;我這個經卷一展開,一個小時念完,這一個小時在修戒定慧。第二個意思就是檢點自己的過失。因為自己過失不曉得!也不會有人來跟你說。所以古大德,有人說他的過失,都是磕頭頂禮感謝!自己不曉得,人家說出來才知道。誰願意說你有過失?沒人說!古時候肯說你過失的就三種人:一個是父母,一個是老師,再一個就是你最好的同參道友。否則的話,誰願意說你過失。不知道自己有過失,怎麼辦?讀經,讀經檢查自己的過失。所以我們這次印《無量壽經》,把《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骘文》這兩篇文章附印在後面,希望大家看看檢點自己的過失。一個人一天能改一條過失,給諸位說,如果你改三年,你就是佛菩薩了,那是真的,一點都不假。
改過要在後不再造,好,我今天改了,明天照作,那有什麼用處?那個沒用處。所以改過重點在後不再造。我們佛門裡面忏悔,忏悔真正的精神就是後不再造。以後再犯這同樣的過失,那是不能原諒的。你過失只有一次,不能有第二次,那才叫真正修行。所以真正修行人,少!假修行的人,多!裝模作樣的,自欺欺人,這個多;真正修行人不多。別人是真的是假的與我們不相干,與我們沒關系,要緊的是問問自己,我自己到底是在真修還是在假修,這個對於自己的前途關系太大了。
鈔【隨意者,大本雲:諸上善人入七寶池,澡雪身體。】
這就是在七寶池裡面洗澡。
鈔【意欲令水沒足,水即沒足,欲令至膝,水即至膝,欲令至腰、至腋、至頸,及灌其身,悉如其意,欲令還復,水即還復。】
這個水淺深如意。你在七寶池裡面洗澡,你想這個水多深它就多深,想這個水淺一點,只到腳面,這水就到腳面,再深一點到膝蓋,它就到膝蓋,它很聽話;你還不用說,你的意思想到哪裡,這個水自然就隨著你的意思轉,這是淺深如意。
鈔【調和冷暖,無不順適。】
這是冷暖如意,你想這個水熱一點,它就熱一點,想涼一點,它就涼一點。
鈔【開神悅體,滌蕩情慮,清明澄潔,淨若無形。】
這是水質之好,『神』是精神,『體』是身體。在這七寶池裡面洗澡,不但身體洗得很干淨,剛才講了,煩惱習氣都能除掉,禅定智慧能夠現前。水質『淨若無形』,這是講它輕軟,不像我們這邊水質濁重。
鈔【是水本無心,能隨人心意所欲也。】
極樂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一對比,我們這個世界眾生是迷而不悟,所以我們被境界轉,這個很可憐。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為什麼都能隨心所欲?他們的心清淨,《楞嚴》上說得好,「淨極光通達」,又說「若能轉境,則同如來」。我們再看看大本經阿彌陀佛在四十八願裡面所講的,十方世界的眾生,上至菩薩,下到惡道,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是菩薩,都跟阿彌陀佛身相相同,換句話說,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雖然不是如來,也跟如來差不多了。那個地方個個人都能轉境界,所以一切萬物沒有一樣不隨自己心意的。
正如蕅益大師所說的,一切經裡沒有這個講法,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沒有這個事,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為什麼會有這麼殊勝?實在說,這個境界是無量無邊功德之所成就!若不是一個積功累德之人,他怎麼可能!怎麼會有這麼大的福報?要曉得,今天我們老老實實的念這句阿彌陀佛,這就是無量功德!經疏裡頭都說,把阿彌陀佛的功德轉變成我們自己的功德,我們一心專念,這是自力,彌陀神力加持是他力,這個法門叫二力法門。
所以我們自己要緊的是一心專念!一心就是清淨心,一心就是離開一切分別執著妄想之心,我們用這個心念才會有感應。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自己不能錯會意思!錯會意思,你念佛念一生,將來甚至墮三惡道了,你說這個佛經不靈,佛欺騙你,那你是罪上加罪,你根本把佛的意思錯會了,你還說佛欺騙你。可見得這句佛號不簡單!不是說人人都會念。人人都會學,學得很像,音聲很像,意思不一樣!為什麼人家念一聲佛號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我們念一句佛號,小小的業障都消不掉?這就是你會念跟不會念。你用什麼心念,你根據什麼樣的理論去念,這個關系大!所以你不通達,那怎麼行?
我們再看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灌頂法師作的,灌頂是很了不起的一位大師,他是清朝乾隆年間人,著作很多。《疏鈔》後面給我們說明,同樣是念阿彌陀佛,有一百種不同的果報。第一條果報就是阿鼻地獄,念佛念到阿鼻地獄去了,多冤枉!我那個時候剛剛學佛,看到這本書,疑惑就來了,我說:念佛念得再不好,也不會墮地獄!我就把這個問題提出來問李老師,李老師一聽到這個問題,這是大問題,我不單獨跟你說,我要在講經的時候跟大家宣布。重要!口裡面念阿彌陀佛,心行上毀謗佛法,斷滅眾生的法身慧命,那他怎麼不墮地獄?當然墮地獄!這就是口裡念的,心裡做的又是一樁事情,這口是心非。諸位細細去研讀灌頂法師的《圓通章疏鈔》,你就了解。
《無量壽經》後面有一段很長的經文,講「五惡、五痛、五燒」。五惡是迷惑,五痛是造業,五燒是果報,所以念佛的人不能不相信因果報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絲毫不爽!真正參透了,我們人才會真正覺悟,真正回頭。不但不敢做壞事,我們連一個壞的念頭都不敢起。真正覺悟之後,才曉得自己不如人,人人都有長處,真正自己承認了,我不如人。你們看看《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你看他們說話,自己謙虛也是實德,真實的德行,自己認為一切法門裡頭我只知道一個,我不如別的善知識,他們的智慧德行都在我之上,自卑而尊人。現在人恰恰相反,現在是自大而輕人,對於別人都沒有瞧在眼裡,自己老大,了不起,狂妄!他怎麼不墮落?他怎麼會成就?尤其是《無量壽經》一開端教給我們「皆遵修普賢大士之德」,修普賢大士之德,最好的模范典型就是《華嚴經》上五十三位善知識,他們是修十大願王的模范,榜樣。
我在這個講堂講了很多次,我們天天也念,「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把它當歌唱,做到沒有?完全沒有做到。諸位想想,尤其是出家人,你有沒有能做到萬分之一?萬萬分之一都沒做到。我們對於一切眾生真的有恭敬心嗎?《華嚴》裡面講的「禮敬諸佛」是包括情與無情。無情是一切物質,我們對它有恭敬心嗎?我坐在這個講台上,看到這講台桌子上一大堆的水在那個地方,這就不恭敬!香爐、蠟台、佛像沒有擺整齊,都是不恭敬!對於一切物整齊清潔是禮敬。如果再到你們寮房,那就不能看!這禮敬諸佛怎麼修的?所以每天早課唱一遍,晚課唱一遍,寒山拾得說「喊破喉嚨也枉然」,沒去做!
中國古人說得好,「一室之不治,何以國家天下為」,室是你自己住的房間,你自己房間亂七八糟,還談什麼?什麼都不要談了。你修的禮敬到哪裡看?到你房間去看看就知道了,你那個禮敬功夫做了幾分。菩薩道,這佛法講,實在講非常令人敬佩的,就是只修自己不管別人。我們在一塊,他不做,我為什麼要做?他下地獄,我為什麼不跟著下地獄?他就這個意思!他不做,他墮他的地獄,我生我的天堂,咱們各不相關!說老實話,你自己真修,道場有護法神,真正有道行的人在修持,沒有道的人在這個地方住不住,誰趕他?護法神趕他。第一個把他趕到哪裡去?先把他趕到病院,他害病了,只好住醫院。再第二步,從醫院就把他趕到地獄去了。真的是如此!或者是他業障現前,他自己跑掉,那是輕的;重的,那就很麻煩了。你那道場要有道!沒有道,那只有場,不能叫道場。這些都是我們統統要知道的。
所以這個法門,就是依照這個方法修,你要懂理論、懂方法,要知道境界。尤其是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把這個方法看得這麼清楚,才真正曉得這個經跟《華嚴經》沒有兩樣。古人講這是小本《華嚴》,沒講錯!八十卷《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大本華嚴,《無量壽經》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這是華嚴境界!所以佛法的戒律是戒自己,不戒別人,這樣修,自己才能得定,才能開慧、才能成就。如果持戒,戒律是戒別人的,看這個人破戒了,那個人犯戒了,你的戒持得再好,你得不到定,你心是亂的。六祖說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自己心永遠是清淨的,所以你一定能成就。你看到這個人也不對、那個人也有錯,你在佛門頂多修善而已,沒有辦法成就功德。在佛門裡面修學,一輩子辛苦服務,只修一點有漏的福報,這個福報到哪裡去享還不一定,那還得看你功夫,功夫不好的,三惡道也有福享。
所以修行,的確不是容易事情。經論不透徹,不在根本上奠定基礎,從哪裡修起?到底怎麼修法?所以我們才提出來,我們是根據釋迦牟尼佛的教訓,修淨土法門。從他老人家教給韋提希夫人,沒有念佛之前修的前方便,三福,要從「孝養父母,尊敬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從這裡下手;「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是韋提希夫人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問釋迦牟尼佛怎麼修法,佛先跟她講這三種方便,三福,從這裡打基礎,然後這才三學、六度、十大願王、一心稱念,這才是保證你往生,絕不空過!我們今天這個路子都清楚都明白,所以要真正下功夫。
我們在這一會不容易,這也是無量劫的因緣,我們才能聚會在一起,尤其聚會研究這部大經,這是無比殊勝的因緣,希望大家在這一生中都能把握住,都能往生淨土,才不辜負這一會。尤其是我們現在的緣,比過去殊勝,典籍完備!自古以來,歷代祖師大德們都沒有見到這樣完備的經典。所以,我們的成就絕對不在古人之下,只怕你自己不用功;因緣具足了,就在自己的善根福德。我們今天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