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宣化上人:雲在青天水在瓶,李翱松下問道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宣化上人講述於一九八七年五月廿三日

  李翱 名翱,字習之,唐河北趙郡人,韓愈門人,亦為愈之侄婿。不為師之思想所拘,以客觀采取佛學之精華。為朗州刺史時,訪藥山禅師,禅師於松下閱經,不理睬。李曰:“見面不如聞名。”禅師曰:“何得貴耳賤目?”李問:“如何是道?”禅師向上一指,向下一指,曰:“雲在青天水在瓶。”李聞之,茅塞頓開,呈偈曰:“練得身體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吾來問道無余說,雲在青天水在瓶。”後著《復性書》三篇,教人復性滅情。性即本心,情即煩惱。妙覺本心為煩惱所覆,智慧光明為情愛所障。譬如性如水,情如沙,水因沙而混,所謂“眾生心水淨,菩提影現中”。

  贊曰

  松下問道 示以無言 聞名見面 何說何傳

  用耳代目 玄中之玄 水在瓶中 雲飛天邊

  又說偈曰:

  明善復初悟本源 通權達變了循環

  青出於藍為俊傑 紫超乎紅拜藥山

  水清月現塵沙淨 性定情空煩惱蠲

  摩诃般若波羅蜜 如是如是大自然

  白話解

  “一樹之果有酸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賢。”世界上的人類就是一部大經典,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經典:信天主教的人,念的是一部天主教的聖經。信耶稣教的人,念的是新、舊約經典。信佛的人,佛教藏經就是他的經典。

  韓愈以道統自命,自認為承繼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子一脈心傳的道統。想不到他的學生竟然超過他,由儒學佛。

  這個學生是誰呢?就是李翱。翱是他的名,字習之,他是唐朝河北趙郡人,趙郡就是古代趙國所在地。因為當時韓愈歡喜講學,李翱就從他學習儒教。因為李翱很達觀的,不是一個拘謹的人,也不是一個很固執的人,沒有什麼偏見,於是就以客觀的態度來學習佛法,不以為韓愈的思想是正確的。

  李翱後來任官,做朗州刺史(刺史就好像現在的省長)時,去拜訪藥山禅師。藥山禅師當時在松樹下看經,李翱來見他,藥山禅師也沒和他談話,對他很冷的。他受了這樣一個白眼,忍不住就說:“唉!聞名不如見面,見面不如聞名。”說我現在見到你的面,不如我聞你的名時,那麼令人向往。藥山禅師聽他這麼說,就說:“喔!你為什麼要貴耳而賤目呢?”你耳朵聽到的時候覺得那麼高貴,現在眼睛看見卻又覺得很微賤,這是什麼道理?

  李翱聽他這麼一說,就問:“如何是道?”這個禅師也很古怪的,不答覆這個問題,只是用手向天空一指,又向地下一指,說:“雲在青天水在瓶。”這就是說:道,無處不是道,隨處都是道。你看山河大地、房廊屋捨,雲在青天上、水在瓶子裡,這都是道的表現。為什麼你還要問?

  這樣一說,李翱也就明白“道法自然”的道理。本來道沒離開自己,無處不是,為什麼還要各處找?各處去訪問呢?反過來就是。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你只要能轉過來,一反掌就是道了。所謂“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君子就逆流而上,一般世俗人就順流而下。

  那麼李翱明白了,茅塞頓開,就說了一首偈頌:

  練得身體似鶴形 千株松下兩函經

  吾來問道無余說 雲在青天水在瓶

  “練得身體似鶴形”,修煉得這個身體就像鶴那麼清高,那麼樣無拘無束、無掛無礙,所謂“籠雞有食湯鍋近,野鶴無糧天地寬。”鶴是自由自在、無牽無掛的。它沒有什麼肉,腿很瘦、很長的。鶴形就是“鶴立雞群”,形容比一般人出乎其類、拔乎其萃。

  “千株松下兩函經”,“千株”就是很多的松樹,在很多的松樹下面有兩函經。“函”就是盒子,經用一個盒子裝上,一盒就叫一函。“兩函經”就是兩套經,是藥山禅師在松樹下所看的經,這兩套經可能是《華嚴經》、《法華經》,或者是《涅槃經》、《楞嚴經》,總而言之,有兩套經在那兒。

  “吾來問道無余說”,我來請問“道”,其實也沒有什麼玄玄妙妙可講的,“道”是什麼呢?“雲在青天水在瓶”,雲彩就在青天上,水就在瓶裡——“道”就在你自己這兒,是本來具有的,問旁人做什麼呢?意思就是不要向外馳求,不要到外邊去找。

  李翱說了這個偈頌,以後又作《復性論》(注1)三篇。“復性”也就是返本還原的意思,就是不要向外馳求,不要到外邊找。他所說的“性”和“情”——“性”就是妙淨明心,“情”就是煩惱。人為什麼有煩惱?就因為有“情”。要是沒有“情”,就沒有煩惱。返迷歸覺就是由“情”回到“性”上,也就是返本還原。我們的“性”被煩惱無明遮蓋住,所以露不出來。本有的智慧光明被情愛所遮障,所以自性好像坐在監獄裡一樣,一點也不自由,因此一天到晚騎驢覓驢、頭上安頭的找不著自性。要是能把情回歸到性上,也就像水裡沒有沙一樣,所以說:“眾生心水淨,菩提影現中。”眾生的心裡要是沒有煩惱情愛,則菩提妙覺、智慧光明自然就現出來了。

  贊曰

  松下問道,示以無言:他在松樹下向藥山禅師問“道”,藥山禅師沒和他講什麼話,只說:“雲在青天水在瓶。”無言就是離言說相、離心緣相、離文字相。

  聞名見面,何說何傳:“聞名勝於見面,見面不如聞名。”雖然李翱這麼說,藥山禅師也不和他辯。有什麼可傳給他的呢?還是這個本來就有,很平常的。

  用耳代目,玄中之玄:他用耳朵代替眼睛,聽其名時覺得很不錯,可是見面的時候就不認識了。這裡頭的玄中之玄,他可不認識。

  水在瓶中,雲在天邊:他問“道”,藥山禅師對他說:“水就在瓶子裡,雲彩在天邊。”道也是這樣。

  又說偈曰:

  明善復初悟本源:他之所以問道,就是想要明善復初,返本還原。他明白這本源了,就是道。

  通權達變了循環:他若能通權達變,就能明白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法皆是道。若明白這道理,那麼一切的循環都明白了。

  青出於藍為俊傑:李翱超過他的老師韓愈,所以是青出於藍,為儒教裡出類拔萃的俊傑。

  紫超乎紅拜藥山:他更超過一般儒教裡做官的人,所以他去拜訪藥山禅師。

  水清月現塵沙淨:水要是清了,月就現出來,塵沙就都沒有了。

  性定情空煩惱蠲:性要是定了,就不被境界所轉、所搖動。情要是空了,煩惱也就沒有了。

  摩诃般若波羅蜜:大智慧才能到彼岸。李翱頓開茅塞,本有的智慧現前,所以已經從生死的此岸,經過煩惱的中流,到達涅槃的彼岸。到達涅槃彼岸就是明了了。

  如是如是大自然:這時候他才明白“雲在青天水在瓶”的道理,是不假外求,是自己本有的。

  注1:茲節錄部份《復性書》,以飨讀者:

  人之所以為聖人者,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皆情之所為也。情既昏,性斯匿矣,非性之過也。七者循環而交來,故性不能充也。……情不作,性斯充矣。

  ……性者,天之命也。聖人得之而不惑者也。情者,性之動也。百姓溺之而不能知其本者也。

  聖人者,豈其無情邪?……雖有情也,未嘗有情也。然則百姓者,豈其無性者邪?百姓之性與聖人之性弗差也。雖然,情之所昏,交相攻伐,未始有窮,故雖終身而不自睹其性焉。

  情之動弗息,則不能復其性而燭天地為不極之明。故聖人者,人之先覺者也。覺則明,否惑,惑則昏。明與昏謂之不同。明與昏,性本無有。同與不同,二者離矣。夫明者所以對昏,昏既滅,則明亦不立矣。

 

上一篇:胡小林:學大乘起信論(唐譯本)心得分享 第六集
下一篇:宣化上人:晦堂訓導返故莊,黃庭堅聞香開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