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入行論講記67[精進品]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精進共有四個助緣,今天講第三個助緣:歡喜。

  壬三(歡喜)分二:一、略說;二、廣說。

  癸一、略說:

  如童逐戲樂,所為眾善業,

  心應極耽著,樂彼無餍足。

  舉個例子:孩童們特別喜歡玩游戲,他們非常希求玩游戲的這種樂果,可以因此忘掉一切,甚至不睡覺、不吃飯。他也不是不知道上學是很重要的,也不是不知道荒廢學業會有很大的損失,但是他太愛玩游戲了,所以就會不顧一切。即使父母會因為他不去上學、不去學知識而罵他、打他,甚至會跟他斷絕關系,也仍然阻礙不了他玩游戲。就是因為他太喜歡玩游戲了,所以沒有滿足的時候,越玩越想玩,晝夜不停地玩。社會上有很多這樣的孩子,一玩起游戲來,真的停不下來,最後整個身體跨掉了,被送到了醫院。

  此處以這個例子來說明歡喜心!大家對佛法、學佛修行是不是也象孩童玩游戲般地歡喜?如果是,就說明有歡喜心,有這個助緣。若不是,就說明沒有歡喜心。雖然我們也知道要生活、工作,但是為了學佛修行,是不是也把吃飯、睡覺都忘了?我們也知道不能讓家裡人煩惱,也不能讓父母煩惱,但是一旦開始學佛修行時,即使父母等家人可能也會阻礙你、反對你,你也全然不顧,甚至都忘記了要照顧家人、照顧父母。其實,一切都阻礙不了你。我經常跟大家講,一切的理由都是借口。若是你真正對佛法、對修行有歡喜心,任何事情也耽誤不了你,再大的違緣也阻礙不了你!

  大家觀察一下:自己對佛法、修行有沒有歡喜心?當學佛修行時,就沒有滿足之時。

  我們現在根本就沒有歡喜,總想著:“加行什麼時候能學完啊?”“什麼時候我可以不用再上課啊?”才修了幾個月、幾年啊,就盼著可以不修加行了,盼著可以不用上課了,這說明你完了。若沒有歡喜心就沒有精進,沒有精進就沒有佛法,就沒有真正的修行。

  如果我們象剛才那個孩童玩游戲一樣,能有滿足的時候嗎?沒有!真正內心裡有歡喜心的話,就如孩童玩游戲一樣戀戀不捨。如果你對佛法、對修行戀戀不捨的話,到時候不讓你學,不讓你修都不行了!

  我們真的要好好觀察自己,到底是什麼狀態?百日共修快要結束了,若是想“什麼時候結束啊?我是不是快要下山了?真的不捨得啊!”心裡因此而難過,這樣還行。沒有滿足的時候,不能有滿足的時候,這都是歡喜心。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做不到對什麼都不執著,但是我們可以執著善法。不是不能執著善法嗎?這也是一種方法,這叫以妄治妄,以毒攻毒。若是你做不到不執著,那就先執著善,然後去對治惡;先執著修行,然後去對治煩惱習氣。雖然是妄想,但剛開始時是可以有的。

  有的人認為:所謂不執著,就是什麼都不能做。這是錯誤的!這是造業,這本身就是執著,執著“不執著”了。若是你不執著,這本身就是一種執著。當最後真正不執著時,是自然就沒有執著了,這個時候真正回歸當初了,在那個狀態當中,本來就不執著,本來就沒有妄想。猶如晴朗的天空本身是沒有雲彩的,雲彩是突然起來的。你特意不打妄想,這本身就是妄想;你說不能執著,這本身就是執著。不打妄想、不執著,這是通過修行,最後要達到的境界。

  我們說坐火箭可以到太空,現在你是在坐火箭,但是還沒有到太空,現在還有空氣。當你到了太空時,就是另外一種境界、另外一個世界了。既然你現在還在地球上,說太空上的境界干嘛?所以,你不能現在就說“不能打妄想”“不能執著”“一切都要放下”,你能做到嗎?你現在還在地球上嘛,不可能不打妄想,不可能不執著。怎麼辦?沒有事,你可以打妄想,但是要打善的妄想、打修法的妄想。你剛開始要特別執著善法,特別執著修行,要戀戀不捨,不能有滿足。這就像在坐火箭一樣,可以迅速到達那個境界。

  三種精進之不滿精進,就是指不能有滿足。像饑餓的牦牛吃草一般,這一口還沒有吃完,就盯著下一口,這樣不停地、勇猛精進地學修,念完這個接著就念那個,修完這個繼續修那個。

  有的人問:“難道不要休息一下、放松一下嗎?”當然可以,但不是讓你懈怠散亂,而是讓你換個方法。比如,若學修累了,這時可以唱唱歌、跳跳舞,但是也要有正確的發心,這也是一種修行,也是在行持善法,只是方法不同而已。如果你懈怠散亂,是放松不了的,也無法調整心態。

  念佛或打坐時間長了,你可以換成磕頭、繞佛等,還可以唱唱佛歌、跳跳金剛舞,做做供養、布施,提高自己內心的覺性,喚起內心的感恩等,這都是可以的!同樣,吃飯睡覺的時候也不能懈怠,不能散亂,要保持正念啊!吃飯是在做供養、布施,這時你可以憶念自己的身體是一座圓滿的壇城,其中有無數的主尊,自己在做供養。此外,你身上也有很多眾生啊,若沒有它們,你也活不了,你吃飯的同時它們也在等著吃,你可以給它們做布施。若是能這樣提起正念、保持善念,吃飯本身就是一種修行,也是在行持善法,只是方法不同而已。睡覺也是如此,可以保持光明的境界,這樣睡覺也有意義。比如,你可以把佛或上師觀在心間發光,整個身體、整間屋子,甚至整個世界都是光明的,保持這種大光明的境界;你也可以把佛或上師觀在自己的頭上發光,照耀自己、自己的小屋乃至整個世界,然後都變成了光明。這些方法基本上都是密宗裡講的。顯宗也講了睡覺、吃飯的時候應該怎麼修,這都在前面仔細講過的。

  大家觀察一下,自己是否像饑餓的牦牛吃草一般,很用心、很急迫?這就是歡喜。

  癸二(廣說)分三:一、理當行善本體安樂;二、理當不餍足異熟安樂;三、是故歡喜奉行。

  子一、理當行善本體安樂:

  世人勤求樂,成否猶未定,

  二利能得樂,不行樂何有?

  “世人勤求樂,成否猶未定”:世人和普通凡夫,都希求快樂,也修快樂,但是不一定能成功,不一定能得到快樂。

  誰不想快樂啊?誰不希求快樂啊?人人都喜歡、希求快樂,也在不擇手段地修快樂。無論是成家、立業、工作等,都是為了他們的所求——快樂。他們認為這都是方法,通過這些方法去修快樂。他們不擇手段地想升官、發財,這些是不是快樂?不是,但是他們認為這些是快樂。他們為了發財不擇手段,為了升官跟別人爭名奪利,也是很艱辛的,最後能不能成功還不好說。大人們為了工作、生活,都在努力打拼,但是也不一定能成功。小孩子們為了未來找到好一點的工作、擁有好一點的生活環境,學習很刻苦,但是也不確定能不能如願以償。其實,即使成功了,也都不是真正的快樂,還是會痛苦的;為了這些暫時的利益又造下了很多惡業,將來可能還要墮落惡趣,感受無窮無盡的痛苦。

  “二利能得樂,不行樂何有?”你可以換個思路、換個方法,不要太自私,不要單獨地去利益自己。你只為眾生,不為自己;去利益眾生,不要直接利益自己。這個時候,你既能得到暫時的安樂;也能得到究竟的安樂。你為眾生、利益眾生,這本身就是一種快樂,當下就是快樂。

  很多人還沒有真正發出利他心,還沒有真正地去利益眾生。若是我們真正能為眾生,能利益眾生的時候,身心才能真正獲得輕松、自在,這個時候才有真正的快樂,之前不會有的。即使你再有錢、再有權力,再有神通神變都一樣,不會有真正的快樂。

  有的人說:“有錢多快樂啊,有權力多快樂啊!有的人有神通神變,經常跟我玩神通神變,多自在、多快樂啊!”其實,對我們來說,這都是誘惑,我們還是執迷不悟嘛!我們覺察不到,普通凡夫看這些都是好的,都覺得是快樂的,實際都是不好的,都是痛苦的。所以,大家要相信佛說的話啊!如果你自己去觀察,自己真正要覺悟這樣的真理,也難啊!因為我們有業障。若是我們能一下子明白、覺察到,就不是勝義谛了,就不“妙”了。如果是我們的見聞覺知能覺察到或輕易了知的,那還叫“妙”啊?一點兒都不妙。

  當你真正能為眾生、利益眾生的時候,所謂的輕松自在、快樂幸福就都有了,都會顯現出來。我們現在可能很難理解,更不可能覺悟這個真理。我們還要消業積福,最後才能覺察到,才能真正了知,之前是不可能的。雖然我們已經講過很多遍了,好像很明白了似的,其實是否真正明白了,自己最清楚。

  當你能為眾生、利益眾生的時候,才會有真正的快樂,既能得到暫時的安樂,也能得到究竟的安樂。否則,不會有真正的快樂和幸福,也不可能得到暫時或者究竟的一切安樂。暫時的利益指人天福報,究竟的利益指聲聞、緣覺、佛三菩提果位。如果大家真想得到安樂,就要為眾生、利益眾生,就要放下我執我愛、自私自利,沒有其他的選擇。如果你這樣自私自利,根本無法解脫、無法圓滿,因為這是成就最大的障礙。

  子二、理當不餍足異熟安樂:

  如嗜刃上蜜,貪欲無餍足,

  感樂寂滅果,求彼何需足?

  盡管我們開始學佛修行了,但還是在搞輪回,追求世間的福報,希求暫時的安樂。

  作為一個學佛人、修行人,竟然還這麼害怕死,然後求健康、長壽、平安:“佛祖保佑我,觀音媽媽救救我!”這不都是搞世間嗎?很多人還想發財,還想著怎樣才能賺錢,腦子就在那轉,有的還出去買彩票,希望能中大獎。有人問:“難道學佛人不可以健康、平安,擁有一些生活上的便利啊?”可以有,但是你這樣處處求,處處貪,就是問題。當你不求、不貪的時候,才會有,而且是永恆的有。當你內心以貪欲而求的時候,根本得不到,即使得到了也是暫時的。

  “如嗜刃上蜜”:這些世間的福報、暫時的利益,如同粘在刀刃上的蜂蜜一般,利益微薄、過患嚴重。假設在特別鋒利的刀尖上粘著蜂蜜,如果你貪著它,用舌頭舔,當舌頭剛品嘗到些許甜的味道時,就會被割開。這個人是不是很愚蠢?佛菩薩們所用的這個比喻非常恰當。

  還有一個比喻,就是我們經常講的“扔石頭砸自己的頭”。小孩子們不懂事,覺得好玩,把石頭往頭上扔,當石頭掉下來時,就會砸到自己的頭,這時感覺到疼了,開始哇哇哭。沒辦法,這是自己搞的嘛。我們都是這樣,剛開始很得意似的,覺得很好啊,但是過了一會兒、過了幾天,就開始在那裡哭喊:“天塌了,地陷了,完了!”你看,一會兒高興,一會兒傷心,漂浮不定,這就是凡夫。其實,有什麼可高興的事?有什麼可傷心的事?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

  這兩個比喻太恰當了,你們仔細想一想。沒有人讓你煩惱,沒有人讓你痛苦,都是自尋的,都是自找的,大家可不能埋怨別人、冤枉別人啊!都是自己的問題,怨誰啊?恨誰啊?要怨就怨自己,要恨就恨自己。也許你會找很多理由,這都不是真正的理由,就是自己太愚昧了!

  “貪欲無餍足”:世間的一切福報、所謂的利益,都是利益微薄、過患嚴重,如同“扔石頭砸自己的頭”一樣。在大人眼裡,扔石頭沒什麼可玩的;但是對小孩子而言,覺得好玩,結果砸中了自己,頭破流血,後果非常嚴重。

  世人也是如此,盡管後果嚴重,但是他還是貪得無厭,越有越要,越有越覺得窮,都變成了活著的餓鬼了。當你面對死亡的時候,你能得到什麼?

  “感樂寂滅果,求彼何需足?”我們學佛修行,就可以具有暫時或者究竟的一切安樂。所謂“增上生”,就是指暫時所能獲得的人天福報、人天安樂。所謂“決定勝”,是指究竟解脫成佛這些果位。學佛修行就是獲得暫時或究竟一切安樂的因,這樣還會滿足嗎?還會有厭煩、拋棄的時候嗎?難道你還會說:“好了,現在應該可以了,現在已經夠圓滿的了……”?不會這樣的。

  有窮有盡就不是圓滿,無窮無盡才是圓滿。佛講的一切法都是圓滿的,因為都是無始無終,無量無邊,講的都是無窮無盡,它是不變的。若是有變的,就不叫圓滿,也不叫究竟。若是這樣,就不會有真正的快樂。

  所謂“法門無量誓願學”,也許有些人覺得:“佛法無邊,怎麼學啊?怎麼能學會啊?”雖然佛法是無邊的,但是你的心也是無邊的,你的力量也是無邊的,所以能圓滿;若你的力量是有邊的,你就不能圓滿,你的學業也絕對不能圓滿。為什麼說人要有自信呢?就是這個意思。你把這個道理弄明白了以後,就會知道所謂的“無上”、“無邊”,指的都是自己的心,指的就是自己,這樣能不自信嗎?

  子三、是故歡喜奉行:

  為成所求善,歡喜而趣行,

  猶如日中象,遇池疾奔入。

  “為成所求善,歡喜而趣行”:當我們經過慎重考慮以後,著手去行持善法時,要保持歡喜心,而且一直要保持這種歡喜心。這樣才能善始善終,才能順利圓滿。

  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沒有保持歡喜心的狀態,就很容易半途而廢,很容易一事無成;反之,如果能一直保持歡喜的狀態,就一定能圓滿,一定能達到最終的目的。

  “猶如日中象,遇池疾奔入”:這種特別歡喜、想要去做的狀態,就好像春季正午被酷熱所逼的大象,當遇到清涼的湖泊時,它會立即進入湖中。

  當時印度最熱的季節裡,在正午太陽最毒的時候,大象身上毛少,所以忍受力弱,它被酷熱所逼,四處尋找清涼的湖泊或水流,一旦遇到了,就會不顧一切地沖入水中。這是比喻。被關在輪回牢獄的我們,每天被貪嗔癡煩惱所逼迫,時刻都渴望解脫,現在一旦遇到了學佛修行的機緣和條件,還考慮什麼啊?應該不顧一切地去學修,這樣才能圓滿。

  歡喜的狀態是很重要的,若沒有這種狀態,很難精進,很難成就。

  壬四(放捨)分二:一、無力為之暫時放捨;二、完成後徹底放捨。

  放捨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暫時地放捨,一種是永久地放捨。

  癸一、無力為之暫時放捨

  身心俱疲時,暫捨為久繼。

  這是暫時的放捨,是指我們在學法、修法的過程中,如果體力衰退、身心疲憊不堪而不具備成辦此事的能力,可以暫時放一放。

  我們有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情況?若體力實在不行,就先放一放,恢復體力;當內心特別疲憊不堪的時候,也先放一放,調節一下,緩解一下心態。這都是有必要的,這樣做並不是永久地放棄,而是暫時擱一擱、放一放,是為了將來能更好地成辦,更好地圓滿。

  學佛修行時,好的身體和好的心情都是很重要的。若是體力實在不行,也是要保護身體的,這個時候不是要你懈怠,而是指我們可以換個方法,利用其他的方式去修持。若是身心特別疲憊、懊惱的時候,也是需要緩解、調節心態,但是這個時候也不是要你懈怠,而是可以換個方法。

  為了將來能更好地學修,你暫時不學修這個法,這本身也是一種修行。如果有些事你可能暫時無法成辦、無法圓滿,也可以先放一放。該放下的要放下,該調節的要調節,需要換方法的要換方法。

  佛法是活潑潑的,只要你發心好、心態好,怎麼做都是修行。心裡不要有障礙:“我這樣做是不是捨法,是不是間斷傳承啊?”若是這樣想,就是給自己制造心理障礙。是不是捨棄佛法,是不是間斷傳承,主要看你的心態。若是你輕易放棄,就叫間斷傳承;自己輕易捨棄,就叫捨法。如果不是這樣,而在有必要、有意義的情況下,就不是捨法,也不叫間斷傳承。現在有的人又墮到另一邊,很執著這些,怕自己完成不了學業,心裡還有很大壓力和障礙,這也是愚癡。

  癸二、完成後徹底放捨:

  事成應盡捨,續行余善故。

  如果前面的事已經圓滿完成,想成辦後後更為殊勝之事,這時理當捨棄前面之事。

  比如,境界是有高低層次的,小乘、大乘,顯宗、密宗,九乘次第都是以境界而分的,境界各不相同。見解、境界是要不斷提高的,當見解、境界越高時,前面那些見解、境界可能就要放捨。

  再如,修行的方法也是有次第的。前一個修法學修完畢以後,接著要學修下一個修法,這時不能對前一個修法又放不下。

  無論是境界還是一些修持的方法,當自己很熟悉時,往往會很執著,這個時候是很難放下的。現在我們很多人可能還沒有這個感覺,到時候會有的。提高境界也是不容易的,只有通過精進刻苦的修行,最後才能突破、超越,才可以提高,否則很難啊!同樣,修持方法也是如此,比如有些人明明知道這個方法不行,以這個方法很難讓自己有所提高,但還是放不下。現在我們的學修計劃安排得非常緊,不容易完成,有些人卻還執著以前念的某部經不放,結果給自己造成很大的壓力。其實,如果你的心真正到位了,念一個就等於念一切了,修一尊就等於修一切了。為什麼那麼執著呢?自己給自己增加壓力,自己給自己制造障礙。難道你沒有壓力嗎?你心靈上沒有障礙嗎?有!這都是自找的。

  所謂的一些境界,都是我們修道過程中的台階,前前接後後,一級一級的像階梯一樣。你要順著這些台階一級一級地往上走,如果不捨掉腳下的台階,怎麼能登上更高的台階呢?再如借船過河一樣,當你過了河以後,就要把這條船放下,不然你怎麼繼續往前走啊?很多人放不下,覺得這條船太好了,但是自己也背不動,這不是制造障礙嗎?應該放下,沒有事兒,下一條河還有船,再坐那條船過河就行了。

  如果該放的時候放不下,該捨的時候不肯捨,這都是修行的障礙,這些不叫精進。也許你自認為自己學修沒有間斷過,這應該是精進。其實,這不是精進。該放的時候放得下,這本身就是精進的助緣,這才是精進。放捨是精進的助緣,精進是成就的根本。可見,明理很重要,有智慧很重要!若是有智慧,一切都是方便,都是成就的助緣;若是沒有智慧,一切都可能是造業。

  精進的四個助緣是信解、毅力、歡喜、放捨。若具有這四個助緣,就有精進,就能精進。如果能精進,就能證得菩提果,能解脫,能成佛。如果自己想解脫、成佛,就要精進。若是要精進,就要具足這四個助緣。若是你不具備這四個助緣,你肯定精進不起來,不會有精進的;若是不精進,肯定不會成就。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上一篇:達真堪布:這樣的發心去供燈,會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和力量
下一篇:淨空法師:真正念佛人身光照四十裡在此之內魔不能侵犯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