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念台說到,一個學聖教的人,遇到事情不能很好的應對,會慌、會亂,總是因為心有毛病、有不足的地方。這個心,問題出在哪呢?他接著講,遇到事情只有“煉心法”,每件事都在煉自己的心、歷事煉心,“沒有煉事法”,全是這個心是根本。而煉心之法怎麼煉呢?“大要只是胸中無一事”,心裡面很清淨,沒有什麼罣礙的事。所以我們現在煉心地功夫、心地清淨,什麼事要看得破、放得下。“無一事”,心裡面沒有事,很清淨,就像鏡子,鏡子是清淨的,他遇到什麼都照得清清楚楚。就像那個湖面,它很平靜的時候,“靜水照大千”,旁邊看得明明白白;可是它起波浪呢?啥也看不清楚,手忙腳亂。
古人從這些事物當中都在提醒我們,心要靜下來才能有智慧,才能從容處理事情。所以這裡講到,燈動了就不能照物,水動了就不能見物,水面照東西就不清楚。人的心性也是這樣,所以心一波動、一妄動了,“萬理皆昏”。人一急躁起來,哪一句經句提得起來?我們曾經看人動情緒的時候,你跟他再交談,他講了二、三十句話,你很柔軟的問他,“你剛剛講這二、三十句,沒有一句是師父教的,沒有一句是經典的”,他“萬理皆昏”,都隨著他的情緒在思考了。“靜則萬理皆澈”,能靜得下來,煩惱能伏得住的話,他的智慧能夠觀照到自己的心、觀照到整個事情的客觀狀況。所以“靜”這個字,心靜,“靜”這個字,每一天二十四小時離了一刻都不行,只要離了心境就開始亂了,心就會亂了。
這裡有幾個比喻很有意思,門每天開開關關,但是它那個門樞是不動的,“樞常靜”;“妍媸(chī)”,好看的東西、不好看的東西每天都在鏡子前面來來去去,但是鏡子是常靜的,不隨它轉;人也不能隨接觸的東西心亂、心轉,“人盡日應酬”,應酬就是應對很多不同的緣分,應酬不是去喝酒,去應對很多緣分,心常是靜的。所以唯有靜,一舉一動你才從容,你才很清楚、不慌亂,不然做的事情都會後悔。假如隨著事情,心念都一直妄動、慌亂,那你面對事情一定看不清楚。所以縱使是在睡覺的時候念頭不靜,作夢也是胡亂作。大家有沒有經驗?你剛好事情多的時候,連作夢都是夢那些事情。人的心太活躍了,一分鐘之內都不知道有幾個妄念在那裡起起伏伏。
所以這個心要時時不妄動,都在定、靜當中,不容易。大家不相信你試試看,你三天什麼事都不干,不過要你的領導准你的假。你三天什麼事都不干,好,我就把心靜下來,你看靜不靜得了?比方說,送你到寺院去,你從今天開始就住在寺院裡,暮鼓晨鐘,你不是很喜歡靜下來嗎?好,從今天開始你都不要回家了,就住在寺院裡面,每天暮鼓晨鐘伴著你入睡,你看能不能接受?馬上心思如湧泉一般,我太太呢?我兒子呢?你平常這些東西是你有事情忙來忙去,你看不到自己的念頭很紛亂,真的要你靜下來,哪有那麼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