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133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二九0頁:

  鈔【故苕水評圭峰疏,謂忻厭取捨,雖謂迷真起妄,亦能順教成功,但知全修即性,則忻厭本空。】

  今天這段文是引古大德來作證明,這個地方也是一個總結。這個意思就是教給我們要隨順教理才能有成就,「順教成功」,功是功德,成是成就。圭峰大師是華嚴五祖,就是宗密大師,他說『忻厭取捨,雖謂迷真起妄,亦能順教成功』,這個話說得非常之好,為什麼?「忻厭取捨」都是著相,既然是著相,當然是「迷真起妄」,這的確是迷真起妄,不能跟性宗相提並論。但是你能隨順這個方法決定能成功,依照這個方法來修學決定不落空。破迷證真,這話說得很好聽,實在講做不到。倓虛老法師講參禅可以得禅定,沒有法子開悟,開悟的人那真是鳳毛麟角。不開悟就不能了生死出三界,換句話說,修禅修得真正好,也不過是往生四禅天而已。

  往生四禅天比起西方極樂世界那差太遠了,西方極樂世界縱然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他也永遠不退轉,也是一生圓滿成就無上菩提。生四禅天,四禅天的壽命到了,還是六道輪回。所以,大家不要羨慕四禅天、四空天,為什麼?因為你過去世那些地方都住得很久,你現在又墮落到這兒來,你還要去嗎?去了之後還要輪回,還要墮落到這兒來。所以,四禅天、四空天都不必去了。四禅都不要去了,何況欲界天?所以這一生一定要下決心,一定要往生淨土。往生淨土雖然在一切大乘法門裡面來說是易行道,可是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畢竟還是很少,原因在哪裡?我們發心念佛不如法,這樣子造成的。口裡念的求往生,心裡還留戀這個世界,對於五欲六塵、貪瞋癡慢還放不下,這就不能成就。什麼人往生?真正把五欲六塵捨掉。

  此地講「忻厭取捨」,「忻」是歡喜,對西方極樂世界真正生起欣求之心,希望我真正能生到西方淨土,希望自己真正能見到阿彌陀佛,你要有這個心。「厭」是厭離娑婆世界,對於娑婆世界不能有一絲毫的留戀,這樣才能往生。絕對不是說一面往生、一面還想留戀這個世界,兩者兼而得之,這個便宜事情沒有,一定要捨娑婆取極樂。怎麼取捨法?在因上取捨,果上自然就得到。娑婆世界這個因是什麼?就是貪瞋癡三毒煩惱,一定要捨。西方極樂世界,當然最重要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我們要取的,菩提心是覺心,覺而不迷。我們今天最大的困難,就是境界一現前就迷了,迷而不覺,這樣不能往生。所以《無量壽經》,四十八願跟諸位講過,大家一定要牢牢的記住,要把經念熟,我們在境界上才起得了作用,就是見色聞聲的時候立刻想到經上的教訓。

  特別值得警惕的,四十八願有兩段講得很清楚:第一段講阿彌陀佛壽命無量。西方極樂世界最殊勝的,十方一切諸佛剎土不能跟它比的,就是壽命無量,這是它殊勝根本的原因。再樂,壽命短,那是缺陷,那不是真樂!它壽命無量,是真實的無量,絕對不是有量的無量。其次,極樂世界的人數沒有人能算得清。世尊在經上告訴我們,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這是比喻,統統都證辟支佛果,這還得了!而且神通都像目犍連,目犍連神通廣大,共同來計算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數,這麼多統統來計算,計算多久?累劫,不是一天兩天,以劫為單位。這麼長的時間讓他來計算,他所能算出來的那個人數,佛說就像我們一根汗毛在大海裡頭沾一滴水,他們能知道的、所能算出來的就那麼多,還有不知道的像大海水。佛用這個比喻來給我們說,你就曉得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數太多了,無法想像,真是不可思議!

  這些人的神通道力差不多都跟阿彌陀佛一樣,就是「天眼洞視」,十方世界過去現在未來,你一切的動作,再小的動作,人家看得清清楚楚,你說話,說悄悄話,他也聽得清清楚楚,一個人都瞞不過!你心裡面起心動念,他全都知道。那麼我們自己好好的反省一下,我們夠不夠資格在西方極樂世界,口裡說的我要求生極樂淨土,心裡面不是那回事情!甚至我們心裡頭惡念,我們自己不知道,佛菩薩他們清清楚楚。

  修行從哪裡修?從心地上修。你不從這上面修的時候,換句話說,三途決定免不了,三途是地獄、餓鬼、畜生。你造的是貪瞋癡,造的是殺盜YIN妄,怎麼不墮三途?不要說我念佛,念佛一樣墮三途。你看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灌頂法師那個注解,他所講的,念佛人一百種不同的果報,第一種就是墮阿鼻地獄,念佛念了一輩子,最後念到阿鼻地獄去了,這個很冤枉!念佛就是念覺,教你念念覺而不迷,這叫做念佛。如果口裡喊的南無阿彌陀佛,心裡頭迷惑顛倒,寒山、拾得從前在世的時候,那是兩位大菩薩,文殊、普賢的化身,他就諷刺說:「喊破喉嚨也枉然」,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就是風吹不透,雨打不濕,還是墮阿鼻地獄,照墮不誤,喊破喉嚨也枉然。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這兩大菩薩,這兩大菩薩在《華嚴經》上都是發願求生淨土的。

  《無量壽經》裡面就給我們說明白了,西方極樂世界是普賢菩薩的世界,人人「皆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所以那個世界是普賢大士的世界。四十八願裡面給我們說得很明白,西方極樂世界統統是菩薩,經上說有人天、有羅漢,那是隨順他方世界人所說的,他那裡頭決定沒有真正的羅漢,沒有真正的人天。所以十法界,他只有二法界,佛法界菩薩法界,其他統統沒有。

  你們想一想,他那個凡聖同居土跟我們這個凡聖同居土不一樣,我們凡聖同居土真的有人天,他那裡沒有!沒有怎麼叫凡聖同居土?初信位的普賢菩薩,那就叫凡聖同居土,為什麼?他見思煩惱還沒斷盡,等於我們這個世界的人天,是這麼說法的,其實他不是真正的人天,統統都是菩薩。那個地方從初信位到等覺菩薩,五十一個位次,《楞嚴經大勢至圓通章》裡面講的「五十二同倫」,這話講得沒錯,跟《華嚴經》上一印證,一點兒也沒錯。同倫是什麼?同類。大勢至菩薩也是修普賢行的,實在講就是普賢菩薩,五十二是包括等覺、包括阿彌陀佛在內。那個地方是平等法界,所以他的凡聖同居土跟十方一切諸佛的凡聖同居土不一樣。十方世界這四土裡面有迷有悟,西方極樂世界四土都不迷,它殊勝在此地,這是值得我們警惕。

  我們起心動念,佛菩薩統統曉得,一個都瞞不了!這是自己要相信,你不相信,吃虧的是你自己,佛菩薩不吃虧。我們相信這一點了,當然同時我們也相信,我們起的是真心,發的是真正的願,求生淨土。佛菩薩也完全知道,臨命終時必定來接引。所以我們拍拍胸脯說必定往生,為什麼?我信得過!我起心動念,阿彌陀佛知道,觀音勢至知道,諸上善人沒有一個不知道!我求生淨土,他怎麼會不來接引?當然來接迎,一點懷疑都沒有。所以我們的心、我們的願、我們的行持都要能與經相應,經上怎麼講,咱們就怎麼做法,努力把經裡面的教訓統統做到,這就是我們往生的本錢,我們決定往生的條件。除這個願望之外,再沒有願望了。到西方極樂世界斷煩惱、學法門,成佛作祖,再回過頭來幫助一切有情眾生。

  這地方講的「迷真起妄」,換句話說,就是帶業往生,帶的這個業,這就是迷真!所以這個沒有關系,這個法門是帶業往生。帶業要特別記住,只帶舊業不帶新業,不要聽了帶業往生,我現在多造點業沒關系,還能去得了,沒這個道理,帶舊業。古人常教給我們,常常勉勵我們不要再造新業。所以說,「亦能順教成功」。境界必然一年比一年提升,你只要認真去做,做上半年,你就會有感應。這感應不是一般那種神通、那種感應,是你煩惱輕了,智慧增長了,看一切事物比從前明白得多,這就是感應,就是好相。換句話說,不像從前那麼迷,不像從前那麼執著,迷執逐漸逐漸淡了,智慧增長,事理通達,這就是瑞相,就是好相。千萬不要求奇怪的相,離地三尺、身上放光、見神見鬼,那個事情就麻煩了。如果有這些現象出來,他的麻煩就大了,一年半載恐怕就要入神經病院,問題就嚴重了。所以這些奇奇怪怪的相,我們不求。這個相縱然有,要見怪不怪,《楞嚴》上教給我們,這些相現前,不理它。你只要不理它,這個相逐漸就少,逐漸就沒有了。

  『但知全修即性,則忻厭本空』,這是理。怎樣才能做到全修?「全修」是圓圓滿滿的修,一修一切修,這個境界高!這是圓教的大乘菩薩,不是普通菩薩的境界,常說的圓教一乘。當然這個原理可以包括所有的大乘法門,可是你要沒有悟入這個境界,不行,你總是掛一漏萬,這個是很平常的現象。可是在一切法門裡面,最殊勝的法門無過於念佛,蕅益大師給我們講得很明白,我們能念的心就是「始覺」,所念的這一句佛號就是「本覺」。當我們起心念佛的時候,始覺合本覺,始本不二就是全修即性,你才能真正證得「忻厭本空」,這在理上講。可是我們沒入這個境界做不到,這個境界到什麼時候你才能體會到一點點?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的時候並沒有證得,好像看到這個火,我們只接近,有感覺到有一點暖氣了,在這個地位;火並沒有接觸到,只感到有點暖氣。什麼時候才入這個境界?念到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你就證得這個境界,忻厭本空。

  忻厭本空,我再把《金剛經》上幾句話念一念,諸位體驗會比較深一點,《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忻厭是相,本空就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忻厭是有為法,所以它是夢幻泡影。《金剛經》咱們都會念,入不到這個境界。入這個境界就得大自在,就像《心經》裡面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就是證得「全修即性,忻厭本空」的時候,這就是行深般若波羅密多的時候,「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一切苦是六道凡夫的苦、聲聞的苦、緣覺的苦、菩薩的苦,他統統都沒有了,統統都沒有,他就成佛了!九界眾生的苦,他統統都離開了,統統都脫了。《心經》雖然只有二百六十個字,那個境界太高,那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真正不可思議。

  說到這個地方,我們應當能夠體會這個法門的殊勝,殊勝在哪裡?就是用念佛,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能達到這個境界,這個太殊勝了。大勢至菩薩所講的「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要藉其他法門來幫助,就是這一句佛號念到底,誠心誠意的念,老實念佛,著重在「老實」這兩個字。老實就是以真誠心念這句佛號,這個真誠心就是你的本性。八識是妄心,老實真誠是真心,真心就是本性,就是真如,真如本性。用真如本性來念這句阿彌陀佛,那怎麼不是始覺合本覺?《要解》上給我們講得明白,講得透徹。

  鈔【況安養一門,諸佛共贊。】

  『安養一門』就是淨土法門。世間學佛的人很多,不學佛的人不說,不知道淨土好!不知道淨土好,實在講就是對於淨土經典看輕了,沒有認真去研究過,沒有在這裡下功夫,就不知道這個經的好。「安養」就是極樂,就是極樂世界。『諸佛共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贊歎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尊佛不贊歎阿彌陀佛。《無量壽經》裡面,贊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真正學佛學通達了,沒有不回過頭來專修淨土,求生淨土的。

  古德像馬鳴、龍樹菩薩,這都是大通家,智者、永明,永明延壽大師是禅宗裡面大徹大悟回過頭來研教。《大藏經》,我們看起來嚇人,他老人家有能力把《大藏經》濃縮成一部《宗鏡錄》。《宗鏡錄》是永明延壽大師作的,號稱為《小藏經》。《宗鏡錄》是什麼東西?就是整個《大藏經》把它濃縮。通宗通教回過頭來專修淨土、專弘淨土,成為淨土宗第六代祖師,淨土宗的六祖就是永明延壽大師,華嚴的智者。

  近代夏蓮居居士,我們現在研究的《無量壽經》的本子就是夏蓮居居士會集的。過去我們只曉得夏居士是個很了不起的人,抗戰期間,佛教界裡面所講的「南梅北夏」,南方是梅光羲,北方是夏蓮居,當時在佛教界稱為二大士。大士是菩薩尊稱,二大士!我們對於梅光羲居士比較熟悉一點,對於夏居士就生疏了,原因我們在台灣,台灣佛教李炳南老居士有很大的功德,他在台中教化四十年,李炳南老居士就是梅光羲的學生,所以我們對於梅老比較熟悉。

  這一次我從美國回來,看到黃念祖老居士第一封跟美國同修們寫的信,他們影印給我了,我在北京跟他見面都沒有談到,信上怎麼說?說梅老師晚年還拜夏蓮居作老師,這句話我們要特別的重視。梅光羲居士是黃念祖的舅父,他舅舅把他送到夏蓮居那裡去學佛,他跟夏蓮居居士二十年,所以他是真正得到夏居士的真傳。沒想到他的舅父在晚年還要拜夏蓮居作老師,你就曉得夏蓮居居士的成就,可以說獲得決定的肯定。

  這兩位都是大通家,他們學過禅、學過密、學過教,他樣樣都通達,在晚年專修淨土,專弘淨土。尤其是夏蓮居居士,不但會集《無量壽經》,舉世贊歎,特別給我們訂定了一個修淨土的儀規方法,這個方法黃念祖老居士教給我,希望我在台灣把它翻印流通。因為在大陸上已經沒有了,他把夏老師幾樣著作交給我。我這次回來看到了,這個本子是夏蓮居居士編的兩種儀規合印在一起,《淨修捷要》是一種最簡單修行的方法,《寶王三昧忏》是比較復雜一點。有時間你就用《寶王三昧忏》;如果工作非常忙碌,你就用《淨修捷要》。

  《淨修捷要》的內容,架構是依天親菩薩的《往生論》,這是淨土三經一論之一。因為天親菩薩在《往生論》裡面講修淨土,他有五念法,所以他就根據五念法。五念裡面有禮拜、觀想、發願、稱名、回向,他就根據這五種方法。這五種方法都在拜佛這一拜當中,一共是三十二拜,不多,非常好,早晚都可以用這方法。三十二拜,每一拜裡面都有觀想,觀想完之後,三稱佛號,就是念三聲佛號拜一拜。觀想裡面當然就包括發願、回向。他觀想的內容就是《無量壽經》,觀想西方極樂世界彌陀、觀音、勢至的功德以及依正莊嚴,等於說這三十二拜整個想一想就把《無量壽經》從頭到尾溫習一遍,真是妙極了!我看了之後很佩服,短短的時間把這個經就溫習一遍。你每天早上做一堂早課,晚上做一堂晚課,把這個經早晨溫習一遍,晚上溫習一遍,非常之好,真難得。

  《寶王三昧忏》,也叫做《長壽忏》,西方極樂世界長壽!那個比較復雜一點,拜的時候恐怕要一個半小時的樣子。這儀規希望同修能練習,如果練得很熟,我們今年過年的時候,往年我們都拜千佛,今年就可以拜這個。但是儀規一定要熟,不熟那就拜得很亂,就不如法。這是與經論完全相應的一種修行法,非常難得。

  我看了夏居士這些著作,覺得我們這一代的眾生有福。他作了之後,在大陸上沒有法子流通,大陸他的原本,我帶來的,手寫的。我帶的是手寫的本子,大陸沒有印過,它是有很多人發心寫就是,大概也寫了不少本。《淨修捷要》是油印的,蠟紙鋼版,鐵筆寫的字,油印的,大陸上沒有書!我們現在這個書印出來了,送給大陸上供養他們來修行的,我們有福報!我想他們見到一定非常的歡喜。

  《無量壽經》的注解,我們印了一萬本,每一位同修都可以請一本回家。這個注解回家去看,星期三、星期六到這來聽講,我所講的跟他注解裡頭不太一樣,可以提供諸位做參考。他有他的心得報告,我也有我的心得報告,可以互相的參究。所以你把這些經論念通了,你才曉得諸佛贊歎。所以我們可以肯定的說一句,這個法門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門,我們得來不容易!絕對不是僥幸,是大家過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因緣現前,得三寶的加持,彌陀威神加持你,我們才能遇到這個第一法門,遇到這個真實成佛的法門,這正是古人所講的「無量劫以來希有難逢之一日」,我們遇到了。

  夏老居士的因緣在我們這裡成熟,所以我在全世界每個地方,我常說了,我們這些書送給他,送給他還要親自到那裡去介紹說明,否則他不識貨!他不曉得這是一切法裡頭第一法寶,要到那裡苦口婆心去給他介紹,他才明了,他才肯干!否則的話,你書送給他,他跟一般佛書一樣放在書架上一擺,看到那麼厚的一本,一看就呆了,他不敢念了。現在人喜歡什麼?簡單明了,薄薄的小冊子最受歡迎。

  所以我還想同修們如果有時間,你們最好把《無量壽經》注解做一個節本,裡面重要的、淺顯的,很適合我們現代人應用的,選這個注子重新編一個小冊子。喜歡簡單的,這有簡單的,不怕麻煩的,這有大本、有原本在。但是這節錄一定要忠實,句句話都是注解裡頭有的,不要自己加意見,不要自己加字,這真正是一個節本。譬如一句經文它有很長一段的解釋,我們只取解釋裡頭一句、兩句就可以了,做一個節本,這樣自己讀經會很有受用。這樣子節錄一遍,這部經你自己就會講了,確實是自利利他。經的好處,的確要在大乘佛法真正通達了,他才了解。

  鈔【往來法界,彌顯唯心,托彼勝緣,速登寶覺。】

  『寶覺』就是成佛。『往來法界』,怎麼往?怎麼來?「往」是講我們求生淨土,「來」是從西方極樂世界乘願再來,幫助一切有情眾生破迷開悟。破迷開悟,我得告訴諸位,不是禅宗裡面講的破迷開悟,也不是一切大乘裡面講的破迷開悟,我講的是本宗。本宗破什麼迷?對淨土懷疑不太相信,這是迷;開什麼悟?真正認識這個法門是諸佛度生成佛的第一法門,下定決心努力潛修,將這一句佛號念到底,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這就是大徹大悟,這是真正覺悟的人,就是死心塌地修這個法門,是真正覺悟,真實覺悟。這個覺悟,給諸位說,超過禅宗的覺悟。

  禅宗覺悟雖然講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了性怎麼樣?見了性還會退轉,所以不及淨土。淨土這個徹悟,一往生即不退轉,下下品往生也圓證三不退,禅哪能比得上!

  《無量壽經》裡面給我們講得清清楚楚,阿闍王子與五百大長者,過去生中住菩薩道曾經供養四百億佛,可見得他們那個時候是菩薩,現在變成王子長者,退回來了,退轉了,過去事情忘掉了,隔陰之迷。又有隔陰之迷、又有退轉,哪能比得上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西方極樂世界應化到任何世界,他沒有隔陰之迷,他不退轉!他只有示現,他不是退轉。這不能比!淨土宗大徹大悟跟禅宗大徹大悟,那個境界不相同,講法不一樣。所以真正明白,死心塌地修學這一門,決心在這一生當中往生淨土,這就是徹底的覺悟。這樣的人,諸佛贊歎,護法善神擁護,決定擁護,所以你一切災難都遇不到。何況經上明白告訴我們,這樣的人阿彌陀佛派遣二十五位菩薩日夜保護你,這個我們要相信!所以「往」是往生,「來」是再回來普度眾生,就是回入娑婆。

  娑婆、極樂,乃至盡虛空遍法界無量無邊的剎土,都是我們一心所現,「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從心性上來講,就沒有來去了。所以理上沒有往來,事上有往來。事上有往有來,理上沒有往來。佛法常講「不一不異」,不一就是有往來,不異就是沒有兩樣,往來這個事理都沒有了。這樣才能真正明顯的體會到唯心,如果沒有這些現象,從哪裡去體會「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必定有這些跡象可尋,從這跡象裡頭悟入了,一下明白了。所以往來而實無往來,《淨土生無生論》說: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去則實不去」,理上講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沒有往來;「生則決定生」,從事上講,決定有。理上講是一如,萬法一如,所以理上講沒有生滅,沒有往來。這個要知道,絕對不是矛盾。

  底下這兩句很重要,『托彼勝緣,速登寶覺』,緣,特別是指增上緣,這個緣分太殊勝,這是講念佛成佛。真正修淨土的人,剛才我跟諸位說了,國外我們成立了七個淨宗學會,我們自己當然要成立,不成立說不過去了。淨宗學會就是夏蓮居居士所提倡的,他希望用這個組織來專修淨土、專弘淨土,這個構想非常之好。淨宗學會提倡的是解行相應,不但求解,重視真修。「解」主要就是依五經一論,我們依靠的理論、方法、境界就是淨土五經一論。「行」門裡面,這裡頭有次第,首先要依三福。我們過去講《觀無量壽佛經》,世尊給韋提希夫人的開示,沒有講修行方法之前,先講三種淨業,就是三福。在總結裡面告訴我們,這三種(三福)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個因就殊勝了。這三條十一句,我們一定要把它做到,這叫修行!這是修淨土的大根大本,是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的基礎。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建立在三種淨業的基礎上,那你句句佛號都相應,你才能說「一聲佛號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才能滅得了!你天天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這三種淨業沒有,這個佛號沒有力量,不起作用。

  三福裡面第一條,四句,「孝養父母」,我們有沒有盡心盡力去做?你要不能盡心盡力孝順父母,你那阿彌陀佛白念了,不能往生。「奉事師長」。孝親尊師,這兩句是開頭,為什麼要孝親?為什麼要尊師?諸位要曉得,孝親尊師是性德,是本性之德。唯有性德才能開發自性的光明,才能開發自性無量功德,這是工具!你不用性德的工具,你怎能開發性德?不孝親、不尊師,沒有用處,佛來教你,你都沒法子成就。我們曉得孝親尊師真正的意義、真正的道理,我們這才死心塌地去做,不是勉強了。

  不明白這個道理,老師我尊敬他干什麼?大家都不敬老師,我為什麼要敬老師?大家都不孝順父母,我為什麼要孝順父母?大家都往三惡道,你要不要到三惡道去?大家都到三惡道,那我當然也要去!那沒話說了,那就不必講了。大家都到三惡道,大家都搞六道輪回,你要成佛成菩薩,那你只好孝順父母尊敬師長,那沒話說了。這跟大家不一樣!確實不相同。所以一定要把理論搞清楚,才曉得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法,這個做法有道理,有真實的功德。然後才「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所以前面兩句是大根大本。

  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一條裡面也有很大的問題,今天我們講「三皈」,很多人說:「皈依某一個法師」,這錯了。三皈叫三自皈,皈依自性三寶,這叫真正三皈。「皈依佛」是覺而不迷,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依覺,依自性覺,這叫皈依佛。「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見,也就是經典裡面所講的那些思想見解,我們天天念,把我們的思想見解跟它對一對,如果一樣的,我們的思想見解是正確的;如果不一樣,我們要把自己的思想見解捨掉,依靠經論來修正我們自己的思想見解,這叫「正而不邪」。我們對於世出世間法,對於宇宙人生,對於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我們的想法看法要跟經典相應,這個知見是正知正見,這叫皈依法。「皈依僧」,僧是清淨的意思,六根清淨、一塵不染;僧是和合的意思,六和敬。這樣才叫三皈依!不是拜一個法師,「我已經皈依了,我皈依某個法師」,那是迷惑顛倒,那個皈依就皈依到三途去了,不得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明白,一定要真正覺悟。

  「具足眾戒」,現在講戒律的人少了,我們是不是要天天去讀《戒經》?去念《戒本》?依照那個儀規去做,小乘戒。小乘戒重形式,小乘是「論事不論心」,事是形式,形式他很重視,心理他不重視。大乘戒是「論心不論事」,就是不重形式,重你的心理。所以大小乘戒精神上就不一樣。再跟諸位說,佛門裡面最重儀式的是密宗,儀式之繁瑣是任何一宗都比不上。他那種繁瑣的儀式最初有很好的用意,為什麼?儀式禮節太多了,叫你不會胡思亂想,你精神都集中在搞那些東西,他是這個用意。但是這個法,做久了自然就變成流於形式,心裡頭就沒有了,只做樣子了,所以這樣反而不如不要這些形式。

  黃念祖老居士,他也是跟他老師一樣的通宗通教,顯密圓融,他是密宗的金剛上師,他有個小冊子《淨土資糧谷響集》,這個也印得很多,每一位同修一定要讀,為什麼?你讀了這個書之後,你才曉得密宗的真相以及現在密宗的流弊。他是密宗的上師,他不提倡密,他多半勸學密的人修淨土,即使你學密,他指定有三部書是必定要讀的,第一個《無量壽經》,第二個《彌陀經要解》,蕅益大師的,第三部《普賢行願品》。他說你學密這三部書一定要讀,你不讀這三部書很容易走上邪密,換句話說,用這三部經修正你的觀念思想,不入歧途。這三部書念通了,我想他一定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了。所以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這都是什麼?南無阿彌陀佛,這個一點都沒錯!所以黃老居士他這些著作值得我們去研究。

  我這一次在華盛頓DC,有一位同修從北京到美國來,黃老居士特地叫他帶了一套錄音帶,他最近講的《華嚴念佛三昧論》,講得非常好,講得精彩極了。《華嚴念佛三昧論》是清朝乾隆年間彭際清居士作的。那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他把它歸到念佛求生淨土,真正是簡單扼要,依《華嚴經》的理論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也就是《華嚴經》的修行方法,正是《華嚴經》「托彼勝緣,速登寶覺」的修行方法。

  古德也給我們說明,「勝緣」有兩種,一種就是你本身具足的,《彌陀經》上所講的善根福德因緣,「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諸位在座的都是善根福德因緣具足,這個難得,無比的殊勝。第二個因緣是諸佛菩薩給我們做增上緣,不僅是釋迦牟尼佛,不僅是阿彌陀佛,十方諸佛統統給我們做增上緣。你展開《彌陀經》,六方佛都勸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極樂淨土,《無量壽經》裡面十方佛勸我們修行,這就是諸佛菩薩給我們做助緣。我們專修,這個緣就結上,我們專弘,那就跟諸佛菩薩一鼻孔出氣,志同道合!所以我們冷靜的想一想,我們一個人生生世世能有多少時間為諸佛菩薩來做一點事情,這真正有意義!怎樣替諸佛菩薩做事?弘揚淨土就是替諸佛菩薩做事。諸佛菩薩在無量無邊世界說法度生,第一個要說的就是這個法門,《彌陀經》、《無量壽經》,這是第一個要說的,第一個想說的。實在講,這個法門講清楚,大家都能夠接受了,其余一切經不要講了。這個法門不能接受,再講其他的經,慢慢誘導,誘導你還是歸到這個經上,所謂「千經萬論處處指歸」,都是歸到這個。

  縱然你修學別的法門,你修到最後,到了華藏世界、一真法界,證得地上菩薩,登地了,這是大菩薩、摩诃薩。登了地怎麼樣?登了地就念佛,就老實了。沒登地之前不老實,登地決定老實,《華嚴經》上說的「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始是初地,終是法雲第十地。登地之後,大徹大悟,曉得這個法門是成佛的法門,所以登地才老實念佛。不登地,像你們現在不老實,情有可原,應該的!你們一老實那就奇怪了。你們這一老實不亞於地上菩薩,地上菩薩對你們都佩服了,因為他才老實!你們要到他這個程度也老實了,這個不得了,這是不可思議的善根發現了。所以登地的時候徹底明了了,就像馬鳴、龍樹都是地上菩薩。這些我們一定要清楚明白,能發心替佛菩薩做事,這種因緣真是可遇不可求,遇到是大福德、大因緣,不要輕易的把它放過。

  在三福裡面,這講到持戒,實在講持戒就是守法、守規矩。遵守佛陀在經典裡面給我們這些教訓,我們都能把它做到,這就是持戒了,不必要去找那些戒條,為什麼?《戒經》裡面講的戒條很多都是三千年前印度古老的風俗習慣,你現在念都念不懂,你怎麼去做?為什麼?我們現在生活方式跟他完全不一樣。所以真正持戒,說老實話,只要把《沙彌律儀》持好就行了,十條戒二十四門威儀。

  十條戒裡面還有幾條做不到的,「手不持金銀」,你身上不帶錢,你今天在路上就走不通,你非得要帶,這一帶就破戒了。釋迦牟尼佛是在那個時代,如果生活在現在這個時代,大概這一條戒就取消,為什麼?這條戒行不通,社會形態不一樣。從前那個社會行,那沒有問題,出家人可以不要帶錢,為什麼?走到哪裡,人家看到出家人都會供養你。現在不行,社會不一樣,這叫開戒。《沙彌律儀》我們能統統做到,那就很不錯了。印光大師用《感應篇》、《了凡四訓》、《安士全書》來代替戒律。這是許多同修都曉得,印光老法師是西方大勢至菩薩再來的,他給我們講的這些決定不錯,我們可以依照這個方法來做。

  第三福一開頭講「發菩提心」,這個不必多說了。第二就是「深信因果」,這句話值得研究,因為第三福是菩薩的福報,對菩薩講的。對菩薩講深信因果,那這個因果不是普通因果,普通因果菩薩知道。什麼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個因果的確很多菩薩不知道,如果菩薩知道了,他不會走很多冤枉路,他一生就成佛了,決定成佛。他不會再修其他的法門,還要修其他的法門,就是對於這個因果還不知道,還不相信,不能接受。所以他這一生還是成不了佛,還是不能到西方去。不能到西方去,縱然做菩薩還有隔陰之迷、還有退轉,這個很可怕。所以一定要覺悟,這一生發願決定往生。

  回頭來做人,有很多人發心來生要做法師還是弘法利生,那都在做夢!都是迷惑顛倒。來生再做法師普度眾生應該怎麼做?先到極樂世界去,見到阿彌陀佛之後再來,行不行?行,《無量壽經》講得很清楚,你只要跟阿彌陀佛見了一面,你再回到娑婆來,有什麼好處?阿彌陀佛神力加持你不退轉,沒有隔陰之迷,這個便宜占到了,你不去不行!所以四十八願最後的四願還是五願都是為他方菩薩所發的,那個不是往生西方淨土的,阿彌陀佛神力加持的。這就是「托彼勝緣」,最殊勝的因緣,「速登寶覺」,沒有比這更快,一生成佛。

  鈔【實生物歸棲之正路。】

  『生』是眾生,『實』是實實在在的。確確實實是一切眾生,為什麼不說人,說物?如果說人,六道裡頭只有一道,說「物」,六道都包括了。這個字涵義廣,不但包括六道,還包括九法界,菩薩聲聞緣覺六道眾生用一個「物」統統代表了。所以說是九法界一切眾生真正『歸棲之正路』,「歸」是歸宿,「棲」是棲息,就是休息,真正歸宿,真正休息的一條正路,念佛往生淨土是真正的一條道路。

  鈔【乃聖人汲引之妙權也。】

  『妙權』兩個字用得好,「權」是方便,對真實而說的,「妙權」就是真實不異方便,方便不異真實,原來權實是一不是二,這才叫妙!正是前面講的「全修即性,全性起修」,這是妙權!所以這兩句話是圓圓滿滿不折不扣的做到,的確只有這一句阿彌陀佛,真的是全性起修,全修即性。可是你對於淨土的理論、境界不能通達,你這句佛號雖然念還是含含糊糊不清楚。你把這五經一論統統搞明白了,這聲聲佛號是清楚明白,確確實實與十方諸佛一切眾生都能感應道交,這是「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上與諸佛相應,下與一切眾生也相應。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上一篇:秦東魁:現代家庭太離譜,婚姻兒戲孫當祖
下一篇:人生九大天規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