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段文,仍然是法然上人所開示的法語。法然上人對淨土教法的開示,有諸多的法語,都可以令我們念佛人聞知信解之後,內心安心念佛。第四十五段文,是出自《答蓮生書》這篇文的一段法語。這篇文是法然上人回答蓮生法師所寫的,其中有顯示阿彌陀佛本願救度的道理,也可以使我們明白,念佛決定往生極樂世界。
法然上人《答蓮生書》:
念佛之行是阿彌陀佛本願之行,持戒、誦經、誦咒、理觀等行,非阿彌陀佛本願行;願生極樂之人,應先修本願之念佛行。
不念佛,唯修別行,不能往生極樂,此理善導和尚所言故,但念佛是決定往生之業也。善導和尚是阿彌陀佛化身,故依其教而念佛之人,往生一定。
這段文如果沒有詳細的探討,徹底明白,或許會誤解法然上人的意思,所以我們對佛經或祖論所說的法語,如果沒有相當深入研究,融會貫通,有時候我們以自己的體會理解,會誤解佛經的原意,也會誤解祖師大德所開示的法語本意,所以這段文,應該謹慎深入了知。
“念佛之行是阿彌陀佛本願之行”,一句話將第十八願法藏菩薩選取用念佛要救度十方眾生的道理說出來。法然上人淨土思想,完全相承自善導大師,所以只要說到念佛之行,依靠佛的本願,一定是別指第十八願,因為善導大師、法然上人,鼓勵專修,並沒有鼓勵雜修。
但是,就阿彌陀佛因地法藏菩薩發攝生三願,要廣度十方眾生而言,有聖道教法也有淨土教法,有專修也有雜修。攝生三願就是第十八願、第十九願、第二十願。以第十八願和第十九願,做一比較,第十八願是專修法門,第十九願是雜修法門。
法然上人與善導大師所開示的淨土教法,可說完全是就第十八願法門而言。這點我們如果知道,不論善導大師的開示或是法然上人的開示,我們就不會產生誤解。第十八願的因願文,諸位菩薩經常聆聽信願開示,大家都非常的熟悉。第十八願是念佛往生願,法藏菩薩誓言: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從第十八願因願文,我們可以得知,法藏菩薩要求十方眾生修什麼行,契入第十八願的願海呢?修“乃至十念”之因,所以第十八願是專修法門,一點都沒有錯。因為第十八願的因願文,在修因,除了這句“乃至十念”以外,沒有第二句因願文說到修行,也沒有第二種的修因,只有一種,就是“乃至十念”,乃至十念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第十八願是法藏菩薩,以古佛的智慧,經過五劫思惟,想出用念佛最簡易、最穩當,廣度十方一切眾生,回歸極樂世界。也就是如此,所以法然上人才會說,“念佛之行是阿彌陀佛本願之行”,在此“本願”這兩個字,是指第十八願。
本願有兩種意義,第一種意義是,因地所發之願叫做本願;第二種意義是,真實之願叫做本願。就第一種意義而言,阿彌陀佛因地法藏菩薩所發的四十八願的每一願都稱做本願,這是就佛在菩薩的因地發願而言。每一位菩薩在發願,除了四弘誓願的通願是相同以外,其它不同的就是別願。那麼不管菩薩的發願或者是世尊的說法,都有真實法與方便法。世尊說《法華經》,為了要令聲聞、緣覺、菩薩這三乘的聖人,契入唯一乘法,就是成佛,所以《法華經》主要要攝這三乘的聖人,會三歸一,也就是要引導阿羅漢、引導辟支佛、引導菩薩,進入究竟圓滿的佛道。所以將三乘法,聲聞、緣覺、菩薩所修的教法,和成佛的一乘之法做一比較,三乘法是方便,一乘法是真實。
那麼,阿彌陀佛因地法藏菩薩,所發的攝生三願,第十八願、第十九願、第二十願,將這攝生三願做一比較,也有真實法和方便法,第十八願是真實法,第十九願、第二十願是方便法。所以就因願文而言,第十八願是真實願,第十九願、第二十願是方便願。所以法然上人說,“念佛之行是阿彌陀佛本願之行”,就是第十八願,是真實之中之真實,所以古德稱為本願王,或者稱為王本願。
所以,善導大師說到本願,或是法然上人說到本願,通常是別指第十八願,因為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就是一心念佛,乘佛願力,往生報土,當然這就是第十八願的修因,才能有如此殊勝的因與果。阿彌陀佛因地法藏菩薩,捨一切六度萬行不為本願,取念佛做為本願,所以第十八願是念佛法門,因此法然上人說:“念佛之行是阿彌陀佛本願之行,持戒、誦經、誦咒、理觀等行,非阿彌陀佛本願行”。持戒不是阿彌陀佛本願行,第十八願法藏菩薩不是誓言以持戒做為廣度十方眾生的本願,不是!是以念佛做為廣度十方眾生的本願。
所以,就第十八願法門而言,我們在娑婆因地要修第十八願的行者,是以念佛為主,還是以持戒為主?以念佛為主。
這樣的道理,若用在第十九願,就不一定以念佛為主,因為第十九願是雜修的法門。第十九願的因願文,法藏菩薩誓言要在成佛之後,在十方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行者的臨終,現前接引,法藏菩薩誓言: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第十八願的修因只有一句話——乃至十念。第十九願的修因有兩句話——發菩提心,修諸功德。發菩提心是說發心,修諸功德是說起行,也就是你有發心當然要起行,有願有行,願行相資才能滿願。
那麼,“修諸功德”這句因願文,包括聖道門的教法,也包括淨土門的教法,所以修諸功德包括念佛的修行,也包括八萬四千法門任何一個法門的修行。所以諸位菩薩,你如果看《淨土聖賢錄》,或者是看《往生集》,或者是看《法苑珠林》,或者是看《善女人往生傳》,或者是看《近代往生隨聞記》,這些記載念佛修行的傳記,你會發覺,無論男眾女眾,無論大人小孩,無論專修雜修,都會往生極樂世界。專修有專修的因果,雜修有雜修的因果。所以,專修念佛的人,當然會相應第十八願,雜修的行者,當然會相應第十九願。所以法然上人說:“持戒、誦經、誦咒、理觀等行,非阿彌陀佛本願行”,這就是就第十八願而言。就第十九願而言,持戒、誦經、誦咒、理觀,還有下面所說的這兩個字“等行”,就是包括一切六度萬行,包括一切八萬四千法門,不論你是修觀音法門、修地藏法門、修任何一個法門,回向求生極樂世界,在臨終,阿彌陀佛就決定現前,接引往生極樂世界。
信願在本願山彌陀講堂宣講《善女人往生傳》。《善女人往生傳》這本書,總共有一百四十一則念佛、修行往生極樂世界的公案,清一色都是女眾菩薩,所以書名才會說《善女人往生傳》。我發覺,在一百四十一則善女人念佛、修行往生極樂世界的公案之中,有的善女人,她一生的修行,不是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專念大悲咒,甚至臨終也是持大悲咒,也教導家親眷屬持大悲咒助她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念大悲咒,回向求生極樂世界,會往生嗎?會!這就是第十九願的修行。一生修大悲咒法門,回向求生極樂世界,就契入第十九願,與第十八願不相契不相應。有的善女人一生專念觀世音菩薩,在臨命終也是念觀世音菩薩,臨終現前來接引的,就是觀世音菩薩。所以念觀世音菩薩,回向求生極樂世界,會往生嗎?會!這樣的往生就是往生化土,就是相應第十九願。再來,也有很特殊,不是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也不是專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是念南無大勢至菩薩。念大勢至菩薩的聖號,求生極樂世界,會往生嗎?會!臨終的時候,就是大勢至菩薩現前接引這位平生念大勢至菩薩聖號的善女人,往生極樂世界。《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大勢至菩薩在楞嚴會上,向世尊報告他在因地的修行,“我於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所以大勢至菩薩有這樣的願力,要廣度念南無阿彌陀佛的淨業行者,往生極樂世界。
所以,我們在臨命終,不只是阿彌陀佛現前會來接引我們,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甚至與我們有緣清淨大海眾菩薩,都會現前來迎接我們。諸位菩薩!我們在心中做這樣的觀想:將來我們臨命終,有那麼多的佛菩薩,團團圍繞在我們的周身,對我們放光加持,那我們怎麼可能會不往生極樂世界。我們一生念佛修行,做早晚二課,聽經聞法,行善布施,不就是為了要往生極樂世界,哪有可能說,在臨終見到一大堆的佛菩薩現前來迎接,而不肯往生極樂世界?除非平生所說的往生極樂世界是虛假的,不是真實的。現在信願要很誠懇來請問諸位菩薩:你要往生極樂世界,是真的嗎?是真的!那現在阿彌陀佛知道了,大勢至菩薩也知道了,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都有願力要接引念佛的人(——別說有菩薩隨佛來迎接我們,事實上,我們將來臨命終,要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一人來就足夠了,夠不夠?足夠了,絕對足夠了)。佛菩薩現前,威神加持,讓你的內心不顛倒不凌亂,如入禅定,正念現前,隨佛往生,就是如此。
所以,就第十八願而言,不論是持戒、誦經、誦咒、理觀,或者是布施、精進、禅定、般若,或者修觀音法門、地藏法門、彌勒法門,或者參禅,或者修任何一個法門,這都不是阿彌陀佛的本願行,所以不能相應第十八願。
那麼,法然上人與善導大師,都是非常的慈悲,是鼓勵十方眾生,根據第十八願修學,往生極樂世界,快速成就菩提。所以印光大師在《文鈔》經常說,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遵修普賢十大願行,導歸極樂,為什麼?印光大師就說,為了要快速成就菩提故。
菩薩的修行,斷惑證真,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修持,圓滿佛道,這是一條成就菩提的長遠之路。那麼念南無阿彌陀佛,不是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
聖道門的教法,歷劫修行,就是猶如在爬樓梯,樓梯的階梯一階一階,慢慢的爬慢慢的走。
阿彌陀佛的本願教法,猶如坐電梯,譬如從一樓要到達十樓,你只要進到電梯裡面,按一下“十”的按鍵,電梯的動力就把你從一樓送到十樓。
所以,要到達十樓有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靠自力,爬樓梯一階一階慢慢的爬,一樓一樓慢慢的爬;第二種方法就是坐電梯,靠電梯的動力就是他力,到達十樓。這兩種方法都可以到達十樓,第一種方法是自力,第二種方法是他力。光是要上到十樓就有兩種方法,有自力、有他力。所以道綽禅師在《安樂集》說,“一切法有自力、有他力”,那念佛一法當然也有自力、也有他力。
那麼,第十九願的行者,往生極樂世界方便化土,和第十八願的行者,往生極樂世界清淨報土,只是成就阿鞞跋致、成就菩提的快與慢差別而已,所以只要能往生極樂世界是最重要的。
第十八願雖然是阿彌陀佛大慈大悲的本願,第十九願同樣是阿彌陀佛慈悲發願的。有時候信願在心中思惟著,阿彌陀佛發願的本意,我個人甚至認為,第十九願比第十八願更慈悲。第十九願就是任何修行的人,只要回向求生極樂世界,無論修什麼行,阿彌陀佛都不放棄他,更是慈悲。所以,為何專持大悲咒的人也會往生?為何念觀世音菩薩的人也會往生?為何念大勢至菩薩的人也會往生?甚至在《善女人往生傳》裡面有記載,也有善女人,在平時是持白衣神咒。白衣神咒,祈求觀世音菩薩的護佑,不是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也能往生極樂世界。《善女人往生傳》的故事,只不過是一百四十一則而已,並不多,你用心看,很快就能看完。
所以,法然上人鼓勵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的人,“應先修本願之念佛行”,因為到了極樂世界清淨報土,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這樣很快的成就阿鞞跋致的階位,是很殊勝的利益。如果靠自力修行,縱然能往生極樂世界,若是在下品下生,就在蓮苞之中十二大劫,所以上品上生的人,早就回到人間護佑子孫成功發達心想事成了,回來跟子孫拜年分紅包了,下品下生的人還在蓮苞裡面。相形之下,當然要求往生上品上生。
所以,為什麼念佛的人要多聽經聞法?《無量壽經》,世尊勸勉我們多聞法,縱然三千大千世界,充滿了烈火,都要經過,聽聞《無量壽經》的念佛教法,為什麼?能夠廣度生死流。
所以,法然上人鼓勵我們,“願生極樂之人,應先修本願之念佛行”。法然上人與善導大師,都同樣慈悲心,像法藏菩薩,盼望十方的眾生快速成佛。這樣的心理,信願來說一個譬喻,諸位在家菩薩更能體會。諸位在家菩薩!身為父親、身為母親,在照顧嬰兒的時候,心中都有這樣的盼望,希望自己的孩子快快長大,長大之後成龍成鳳對不對?你們做父母的有這種心理嗎?
佛菩薩的心理是什麼?希望眾生快快成佛。所以,化土為什麼叫做方便化土?報土為什麼叫做真實報土?因為在阿彌陀佛的心中,他就希望十方每一個眾生趕快稱念他的佛號,進入極樂世界清淨報土,馬上就得到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所以,你去看宋譯的《無量壽經》——《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四十八願的因願文,幾乎每一條因願文,都有法藏菩薩內心非常急切盼望十方眾生,趕緊往生西方成佛。往生極樂世界,“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句因願文,就是速成佛道的意思。在阿彌陀佛因地法藏菩薩發願的本意,是希望十方眾生趕緊往生他成佛的西方佛國,趕緊成佛。所以阿彌陀佛盼望我們趕緊成佛,那麼我們趕緊成佛的心流露,發菩提心:我要好好念佛,要趕緊成佛,來像阿彌陀佛這樣發慈悲心廣度眾生。你想要趕快成佛的心,就跟阿彌陀佛發願希望你趕快成佛的心相應。如果你的心這樣想:“成佛這件事情何必那麼急?慢慢的來,不必急。”你這樣的心,反而跟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願心不相應,因為阿彌陀佛是希望你快往生快成佛,可是你希望往生成佛這件事慢慢來。所以相對而言,希望快往生、快成佛的人在念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與阿彌陀佛的本願更相應,道理就是如此。
“不念佛,唯修別行,不能往生極樂”,道理前面講的那麼多,相信了,這一段話你就不會誤會。不念南無阿彌陀佛,修別行,就是修念南無阿彌陀佛以外的八萬四千法門,“不能往生極樂”,是不能往生極樂世界清淨報土,能夠往生極樂世界方便化土,要這樣說才圓滿,才不會誤解。但是你如果經常看善導大師或是法然上人開示的法語,你知道不能往生極樂,所指的是不能往生真實報土,你就不會誤解。
一般不了解極樂世界有報土有化土的人,他看到這樣的法語就會誤解:“為什麼沒有念南無阿彌陀佛,修別行,不能往生極樂世界?《淨土聖賢錄》就有記載,一生專門誦《金剛經》都會往生了,那法然上人說的,和實例就矛盾了。”
不是矛盾,是你不了解法然上人說的本意。“不念佛”,在這裡就是指,不念南無阿彌陀佛,不修第十八願的行者,修別種的行,譬如參禅,參禅的人如果沒有開悟,沒有明心見性,沒有見性成佛,以參禅的修行,回向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仍然加以救度,這就是契入第十九願的願海,阿彌陀佛就以第十九願,接引這個參禅的行者,往生極樂世界。如果這個參禅的行者,參悟禅法而沒有開悟,沒有明心見性,沒有見性成佛,也沒有發願回向求生極樂世界,那禅宗也不能成就,淨土宗也不能成就,就只有一條路,繼續六道輪回。所以任何八萬四千法門,如果靠自力的修持,沒有能力斷惑證真,斷除見思二惑證悟阿羅漢道,跳脫六道,那麼回向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仍然加以救度。阿彌陀佛的慈悲心,實在非常的廣大,跟阿彌陀佛鼓掌贊歎。
“此理善導和尚所言故”,法然上人所開示的道理,都是根據善導大師所開示的,所以“不念佛,唯修別行,不能往生極樂”,這樣的道理是善導大師所說的,不能往生清淨報土。
“但念佛是決定往生之業也”,“但”就是只有,“但念佛”就是只有念佛,也就是一心念佛,也就是《無量壽經》所說的“一向專念無量壽佛”。所以,但念佛,一定是相應第十八願。“但念佛是決定往生之業”,業就是造作,業有惡業、有善業、有無記業、有淨業,但念佛就是造作淨業,決定往生。有“決定”這兩個字,所以你如果有決定要往生極樂世界清淨報土願望,那你就必須要修相應往生清淨報土的修因,那就是一心念佛。所以淨土三部經,不管是《無量壽經》,或是《阿彌陀經》,或者是《觀無量壽佛經》,你會發覺三經一致,世尊鼓勵我們一心念佛。
“善導和尚是阿彌陀佛化身,故依其教而念佛之人,往生一定”,法然上人認為,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這樣的話,不只是法然上人說,印光大師也這樣說,中國淨宗不少的祖師也這樣說,《高僧傳》也這樣說,《往生集》也這樣說,蓮池大師在《彌陀疏鈔》裡面說,阿彌陀佛化身的善導大師。不管是任何一位佛菩薩的化身,在人間身為一個祖師,道德、涵養、修持、學問都堪為人師,所以以古為師,善導大師絕對是非常有資格,而且修學淨土法門的行者,也一定公認善導大師是中國淨土教集大成者,所以善導大師被古今諸師以及淨業行者公認,非常了不起的祖師。所以,法然上人根據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而開發對阿彌陀佛的信心歡喜,成為一向專念阿彌陀佛聖號的無我純情念佛人。法然上人自從讀了八遍的《觀經四帖疏》開發信心之後,每天念佛七萬聲,在生病的時候,也至少念佛六萬聲。
信願在本願山彌陀講堂正月初一團拜,特別向信眾鼓勵,修行沒有假期。修行沒有假期,不要以為今年農歷春節假期九天、十天很長,然後兩個月前就開始計劃,要到國外去觀光旅游。我告訴你,正月初一也是會死人的。正月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也是會死人的,正月初三也會死人的,因為今年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我們就助念過好幾位亡者了。死亡這一件事情是非常公平的,不一定老人家先走,不一定。人人最公平的有兩件事情,第一件時間,第二件死亡。我們每個人,很公平的一件事情,都是你我每一個人,一天都擁有二十四個小時,很公平對不對?你我很公平的一件事,就是有一天我們都一定會死,我們都一定會死一次。也許你會跟我說:“信願師父!您說錯了,有的人死了兩次,因為死一次之後又再還陽回來,一年之後又死了。”那畢竟非常少,大部分的人都死一次而已。所以我們人人都有公平死一次的機會,所以在死亡之前大家都平等。你不要以為七老八十的老先生老太太,一定比較快死,一定嗎?不一定!死亡之前人人平等。也就是說,你無論年紀是多大多輕,我是男眾,你是女眾,我是出家眾,你是在家眾,無論男女老幼,無論出家人、在家人,大家在死亡之前機率都平等,無常一來很快就走掉。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無常會到,也就是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死亡來臨,所以我們每天要做好心理准備。你們准備好了沒有?准備好時時來迎接死神。
所以,時時刻刻想到就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當死神降臨的時候,你有能力打敗死神嗎?你沒有能力,為什麼會知道?不必說死亡這件事你沒有能力解決,老化這件事你就沒能力解決。你有能力抵抗老化嗎?沒有能力,生病這一件事,你也沒有能力抵抗。所以,你沒有能力抵抗生病,你沒有能力抵抗老化,你就沒有能力抵抗死亡。只有阿彌陀佛有辦法打敗死神,所以隨時隨刻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和阿彌陀佛的關系是親近的。也就是不要一年在新春正月初一,才跟阿彌陀佛拜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只有初一跟阿彌陀佛拜年,這樣怎麼夠呢?每天要打電話,跟阿彌陀佛請安問好,就等於每天,跟阿彌陀佛拜年一樣,所以我們本願山彌陀講堂,新春正月初一,一定是所有的出家眾在家眾,大家集合在大殿,先向阿彌陀佛拜年,你們有跟阿彌陀佛拜年嗎?要每天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樣你隨時隨地有阿彌陀佛的護佑,你不怕無常隨時會到來,你不怕死神降臨了。所以念佛人就是這麼自在。(選自《決定往生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