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念珠
藏文中,念珠叫“長瓦”,有惦念、想念、憶念的意思,也有相續不斷的意思。代表恆常不斷地憶念上師、本尊、空行、護法;或者上師、本尊、空行、護法恆常不斷地垂念於我,賜予悉地和智慧。
這是一種重要的法物。看見有人隨身攜帶著念珠,你會覺得這是一個修行人。而一個自稱修行多年的人,如果身上連一串念珠都沒有,會讓人感到懷疑。雖然這不絕對,但也可以作為推斷的根據之一。
念珠的分類
念珠可按照息、增、懷、誅四種事業來分類。
修息業的念珠,是白色,如砗磲、水晶、鑽石、珍珠,可以淨除業障;修增業的念珠,是黃色,如黃水晶,可以增上財富、福德;修懷業的念珠,是紅色,如珊瑚、瑪瑙、紅寶石、紅水晶,可以懷攝人或非人;修誅業的念珠,是藍色、綠色或黑色,如藍寶石、綠松石、青金石,可以辟邪、遣除違緣。
比如,修金剛薩埵忏悔罪業時,就用白色的水晶念珠;修黃財神法,增上福德時,用黃色的念珠;念大自在祈禱文時,用紅色的念珠,法王如意寶的念珠也多是紅色;修忿怒蓮師的法門時,用藍色、綠色或黑色的念珠。
而天珠、菩提子做成的念珠,適用於各種事業。
有些大德修不同法時,用不同的念珠。以前白玉派的一些上師,有一大口袋的念珠,修不同本尊就選相應的念珠;也有些上師只用一串念珠,修所有的法。
念珠的顆數
經典中講到,念珠最多的有1080顆,最少只有十幾顆。桑吉朗巴的伏藏品中說,息業100顆,增業108顆,懷業50顆,誅業60顆。唐密中還有1080顆、108顆、54顆、27顆等不同分類。比較常見的念珠數量是108顆,還有106顆等。
一般來說,念珠的數量不夠或多出幾顆,沒有太大關系。念珠用的時間長了,也許會斷掉,不小心丟幾顆。念珠斷了的話,很多人都會到處撿,不過也有例外的。聽說有個日本和尚對威儀很重視,一次去演講,念珠斷了,下面的人都在幫忙撿,他卻如如不動,就像沒有發生一樣。
在藏地,很多人認為,念珠最好不要是99顆,因為這不滿100,意味著願望不能圓滿。不過,這只是一種民間說法。
念珠的使用
串念珠的線,粗細、長短都有講究。
按照密續的觀點,線太粗,會使修行招致違緣;太細,無力成辦事業;太長,耽誤修證圓滿;太短,則會妨害壽命。
現在有些念珠,用彈性線來串,念的時候不太好用,可能比較方便當飾品吧。
念珠放在身體的不同地方,表示不同的加持。比如,放在頭頂上,可以遣除身體的障礙;掛在脖子上,可遣除語言的障礙;繞在手腕上,則可遣除心和風脈明點的障礙。
撥念珠時通常用左手,很多經續都提到了這一點。特殊情況時,也可以雙手在胸前撥念珠。現在有些人喜歡用右手,這也許沒有很大問題,但一般經續裡都說用左手。
給念珠開光時,可以將念珠盤起來,母珠豎在中央。念空性咒,將一切萬法觀為空性,觀想自己的眉間、喉間、心間分別有嗡、阿、吽三字放光,從清淨剎土迎請本尊,融入念珠。之後念誦“嗡阿吽”108遍,再念字母咒、緣起咒等。
平時使用念珠時,可將母珠觀為主尊,其他小珠觀為眷屬。比如,修阿彌陀佛法門時,將母珠觀為阿彌陀佛,小珠觀為觀音菩薩等。
念珠相當於修行人的所依,如同軍人的所依是軍徽,醫生的所依是白大褂。作為一個修行人,念珠是一種身份的標識、修證的表示。
念珠還被稱為三寶的所依——母珠代表佛寶,線為法脈不斷的法寶,一顆顆珠子是僧寶。使用念珠就是在憶念三寶,也是皈依三寶的象征。
念珠的功德
在漢傳佛教史上,最早使用念珠並有明確記載的,是唐代的道綽和尚。《續高僧傳》記載:道綽每日念阿彌陀佛7萬遍,最初以麻豆等記數,後來又用木槵子串成念珠用以念佛。
作為修行人,念珠應該不離身體。平時戴在脖子上,睡覺時放在干淨處,不能跨越、踩踏,要當成佛像、法寶一樣恭敬,因為它是功德所依。
《佛說木槵子經》中說:若想遣除煩惱障和報障,可用108顆木槵子(印度的一種植物,用其他材質也可以)串成念珠,念誦三寶名號,十遍、二十遍、百遍、千遍,乃至百千萬遍。若能念萬遍以上,眾生聽到此人的名字,生一念隨喜心,“未來生處,常聞十善”。
可見,一個人念的咒語佛號越多,功德越大,不但自己能得到加持,還可以為別人帶去殊勝利益。
唐代高僧不空翻譯過一部《金剛頂瑜伽念珠經》,在經中,毗盧遮那佛讓金剛薩埵菩薩講解念珠的功德。其中提到,母珠代表無量壽佛,繩線貫串代表觀音菩薩,使用念珠時不能越過母珠,不然會犯越法罪。當然,關於這個問題,漢地、藏地都有不同的說法,一些大德說可以越過母珠,他們也有自己的一些依據。
《較量數珠功德經》中,文殊菩薩還講過念珠不同材質的功德,其中功德較大的是水晶和菩提子,前者能令功德成億倍增長,後者則是無量倍。
為什麼菩提子有這麼大的功德?經中說,從前有一個外道,對佛生有邪見,常行誹謗。後來他的孩子被非人殺害,傷心絕望中,他想,不知道佛陀有什麼神力,不管怎麼樣,佛是在菩提樹下證悟的,這棵樹應該有加持。於是,他將孩子的屍體放在菩提樹下,一心一意念七天佛號。七天過後,孩子活了過來。從此他皈依了佛教。這是菩提樹不可思議的加持。
不過,現在很多菩提子,不一定是真正的菩提子。據這部經記載,菩提子應來自於佛陀成佛的菩提樹,也就是印度金剛座的那一棵。但今天那麼多的菩提子,是不是出自那棵樹,不好說。許多商人為了謀利,把各種植物的果實都叫菩提子,標上高價,動辄上萬。那些菩提子,可能是來自菩提樹的同類植物,但有沒有那麼大的功德不太清楚。
真正的菩提子,功德極大。文殊菩薩在《較量數珠功德經》中說,只要持有菩提子念珠,即使不能依法念誦佛號心咒,行住坐臥不管是善是惡,所得的福德都與念誦佛號心咒沒有差別,獲福無量。
可見,念珠的材質比較重要,同時來源也非常關鍵,若是來自殊勝的聖地或上師,加持力會比較大。
我自己喜歡的,是這串六道木念珠,只有三塊錢。我翻閱過很多經書,沒看到六道木的具體功德,只是去五台山時,聽法王講過一些。六道木是五台山的一種植物,在藏地叫“菩提六道木”,在漢地又稱為“降龍木”,據說可以遣除毒害和障礙,六道木紋代表六度或六字真言等,有許多意義。
以前我修一些法時,雖然也用過不同念珠,有5年的、10年的,但唯一對這串六道木念珠比較執著,從1997年到現在,它跟著我有十幾年了。
隨身攜帶念珠
佛教徒最好能隨身帶著念珠。現在許多不信佛的人,比如明星,也喜歡戴念珠,把它當成一種時尚,或者善良的標識。當然,作為佛教徒,不能只把它當裝飾品,而應當成一種最方便的修行工具。
以前在學院,法王如意寶經常要求大家帶念珠。法王不論去哪裡、做什麼,也不會忘記帶念珠,比如要演講時,站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拿念珠。可有些人學佛多年,卻覺得念珠和自己無關,很可惜。
記得有一次,我們十幾個人去拜見法王,法王突然挨個兒檢查有沒有帶念珠,沒帶的人都嚇壞了。所以法王在世時,五明佛學院的僧眾都是念珠不離身。但現在,帶念珠的修行人越來越少,帶蘋果手機的越來越多。希望這次開示以後,大家能經常帶著念珠。如果身份不方便或環境不允許,可以帶個計數器。但從功德上講,還是念珠好一點。
我是喜歡帶念珠的。有時候去大學演講,他們要我取下念珠,說拿著念珠,宗教味太重了,最好以學者的身份演講。我回答:“我是一個拿念珠的學者。”
其他宗教也有念珠
其實,不僅佛教中有念珠,其他宗教也有。道教的念珠是81顆,代表太上老君八十一化;伊斯蘭教是33顆,念3圈是99,代表真主阿拉的99個名字;天主教的玫瑰念珠,有59顆,用來念誦《聖母玫瑰經》。
我曾發過一條微博,跟其他宗教的念珠有關:一位大學生登上火車,見一老人手執念珠念念有詞。學生說:“你還信這過時的東西?”老人:“我信。”學生:“去了解了解科學對它的解釋吧。”老人:“我不懂這方面的科學。”學生:“請留下地址,我寄些書給你看。”老人遞上一張名片,學生接過一看,臉一下子就紅了。名片上寫著:路易士·巴斯德,巴黎科學研究院院長。
其他宗教的念珠,肯定有其意義所在,這一點毋庸置疑。而佛教的念珠,我認為有極大的加持力,可用來念佛號心咒、修上師瑜伽,是與上師、本尊、修法相應的緣起物,也是三寶的所依,依靠它,能增長自己的慈悲和智慧。
念珠的功德,在密續和一些伏藏品中有詳細講解。比如,《集密意續》,以及桑吉朗巴、冉那朗巴的伏藏品,都介紹過這方面的內容。但歸根結底,念珠一定要具有特殊加持。
有些人特別喜歡給念珠加持,見到一位大德就加持一次,甚至隔幾天就加持一次。這沒有必要,其實加持一次就可以。我的念珠是上師在成都加持過的,從此一直帶著,沒有離開,覺得上面有上師的加持。
有次在佛學院的西山,碰到一個熟悉的領導,他突然沖過來,搶了我的念珠就跑。我一直追到壇城。他說想要這個念珠,我說這不能給,其他都可以,最後還是拿回來了。我調侃他:“你一個領導,搶別人的念珠干嘛?”(眾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