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十二部經就是一面鏡子,讓我們來看清楚我們整個生命的來龍去脈;三藏十二部經也等於是教我們怎麼發願,教我們怎麼忏悔,教我們怎麼樣莊嚴我們的生命的手冊。
以忏悔來講,那是在不斷清理我們生命中的垃圾,一堆一堆的障礙,都要清理掉。忏悔基本上有兩層意義。
禅宗六祖惠能大師講的:“忏者,忏其前愆”,這是要我們把自己那些思想觀念、那些行為不對的地方都給檢查出來。檢查出來了,還不一定做得到,但最起碼已先懂得自己問題在什麼地方。你懂得錯誤了,這個人嘴巴不會硬了,自己慚愧都來不及了,怎還有跟人家爭論的立場呢?有爭論就有是非,大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各說各話,一意孤行而去。
惠能大師又說:“悔者,悔其後過”,這進一步了,等於要我們檢查出錯誤後,不要再犯,也就是做到不二過。不二過,這個難!這要有大智慧、大決斷力的人才能,一般人,曉得自己錯,已經不錯了。而如果一旦你做到了,你也非聖即賢了。
我們佛教三皈與日常功課所念的忏悔文“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是依照佛陀在鹿野苑初轉四聖谛法門,度五比丘,講的苦集滅道,那對生命的一種觀察,一種深入的自我觀照的理路而來。我們心的種種煩惱痛苦,這是苦果,不管身體的不健康,情緒的起伏,人事上的不祥和,這些都是苦報。它們從那裡來?從集谛,也就是苦因來。苦因在那裡?皆由無始貪瞋癡。貪嗔癡是痛苦的原因,那造業的工具呢?每個人自己的身語意。身業、身體的行為;口業,口舌的搬弄;意業,心中念念之所思、所想。懂得我們身口意是業主的道理,又懂得忏悔,它便可轉來幫助我們修行,不懂得,則它便是造作惡業的幫凶,好比刀子可以殺人,也可以救人。
你不要說身口意既然那麼壞,我討厭它。你討厭它,沒有用,你干脆好好用它,利用它來行好、好說、善思,在這世上為大家,也為自己創造生命的美景,而這一切都要從念頭不對,馬上轉念頭就徹底忏悔開始。
“菩薩畏因,凡夫畏果。”菩薩因為智慧高,動個念頭,他知道不對,馬上轉了,馬上改了,這是隨時隨地徹徹底底的根本忏悔,第一等的修行人。我們凡夫就是要等到果報現前,悔不當初才行。但真能悔不當初也還不錯,他終究還是懂得了啊!還曉得啊!到佛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也還不慢。最後他還不是跟上了第一等修行人,與第一等修行人並駕齊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