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信願法師:一切不論唯稱佛名決定往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二十七段文,是法然上人在《念佛法語》所開示的一段法語。雖然很簡短,但是意義非常的深遠,如果我們能正確無誤的體解,相信對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有所幫助。

  「不顧煩惱厚薄,不論罪障輕重,唯口稱南無阿彌陀佛,應思決定往生。」

  這段法語,法然上人教導我們,心中要有正確的思惟。“不顧煩惱厚薄,不論罪障輕重”是在說信機;“唯口稱南無阿彌陀佛,應思決定往生”是在說信法,所以信機與信法。如果機法兩種深信的內涵你能夠做到做好,那麼你不但念佛的心是安心,而且將來往生是相應極樂世界清淨報土。不論是法然上人或是善導大師,乃至昙鸾大師、道綽禅師,這些了不起的古德,只要說到彌陀教法的信心,一定是說機法兩種深信,將這樣道理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就是善導大師,就是法然上人,所以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的行者,要往生極樂世界,一定要做好機法兩種深信,信機信法。

  法然上人在《念佛法語》這段開示法語,也是先說信機再說信法,與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所說的機法兩種深信,次序完全一樣。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先說決定深信機,再說決定深信法。所以念佛人如果能將機法兩種深信做好,那念佛要往生極樂世界,你不但抓到重點了,修學的方向絕對不會偏差。

  “不顧煩惱厚薄,不論罪障輕重”,信機的意義如果沒有詳細了解,也許對念佛就會有所誤解。這樣的道理,也很容易使聖道門的行者產生誤會:“念南無阿彌陀佛,要往生極樂世界,不必顧慮自己的煩惱厚薄,不必論自己的罪障輕重,哪有這樣的道理?”心中就會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念佛人“不顧煩惱厚薄”,不必顧慮你煩惱是厚還是薄,也就是不必擔心你的業障是輕或重,為什麼不必煩惱不必擔心,不顧不論呢?因為阿彌陀佛大慈大悲絕對救度,對十方每一位眾生毫無遺棄,所以彌陀不棄故、彌陀大悲故、彌陀絕對救度故、佛說真實故。

  如果阿彌陀佛所成就的這句佛號,要作為救度眾生的本願,要求眾生念佛一定要斷除見思二惑,才有資格往生極樂世界,這樣的要求是來自救主阿彌陀佛,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那當然就一定要用佛號稱念到斷除見思二惑方能往生,可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的阿彌陀佛,有做這麼嚴苛的要求嗎?沒有!既然阿彌陀佛沒做這麼嚴苛的要求,我們當然要以阿彌陀佛的願力救度眾生,作為判斷我們念佛是不是會往生的標准。

  如果阿彌陀佛不嫌棄念佛有煩惱的凡夫、念佛有罪障的凡夫,縱然煩惱很重,縱然罪障很深,阿彌陀佛也絕對接引,那麼我們當然就放心念佛,就不需要擔心。阿彌陀佛的大悲徹底流露在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對十方眾生絕對的救度。

  第十八願的因願文,是我們經常在探討的,因為第十八願“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誓言絕對的救度,救主是阿彌陀佛,我們眾生是被救之人,所以我們念佛要往生極樂世界,我們當然要了解我們往生的標准在哪裡。我們念佛要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以什麼作為救度我們的標准?“十方眾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換句話來說,就法而言“乃至十念”,這句因願文,是法藏菩薩要求十方眾生的造作,我們十方眾生就是要去修持乃至十念的念佛。就我們眾生這方面來說,乃至十念就是我們的修因。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當然要有修因方能感果,所以“乃至十念”這句第十八願的因願文,在機與法來說,就是非常的重要,因為攸關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這件這麼重大的事情,我們不可以不了解,也不可以一知半解,一定要詳盡而深入的了解,因為攸關解脫生死這件事。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就是因為阿彌陀佛在因地法藏菩薩選取用本願名號,要救度十方眾生,沒有對十方眾生要求,一定要念佛念到斷煩惱,一定要念佛念到沒有業障,才加以救度,法藏菩薩沒有做這麼嚴苛的要求,所以法然上人才會從法藏菩薩的願心來說,“不顧煩惱厚薄,不論罪障輕重”,煩惱很厚的人念佛,和煩惱很薄的人念佛,同樣都要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救度是慈悲的、是平等的、是沒有分別的,不是阿彌陀佛要救度煩惱很薄的人救得了,救度煩惱很厚的人救不了,不是!譬如一顆大石頭和一顆小石頭,同樣把它放在海水之上,石頭無論是大或小,都一定會沉入水中,但是不論大石頭或小石頭,放在船上,不論大石頭與小石頭,都會被這艘船載運過到岸上,不會沉落在大海之中。意思就是,我們的煩惱是厚還是薄,我們如果不念佛不修行,繼續在六道裡面輪回,受苦受難;我們的煩惱不論是厚或是薄,只要肯念佛,肯求生極樂世界,無論你的煩惱是多麼的厚或是多麼的薄,阿彌陀佛都會救度,而且最可取的就是,能救得了煩惱厚與薄的眾生,同樣往生極樂世界。所以,不顧就是不必顧慮,不必顧慮你的煩惱是厚或薄,你的心安住在佛號還是安住在五欲,這才是重要。石頭不在大或小的重量問題,石頭是放在哪裡的問題,是放在海水中還是放在船上的問題。

  所以,你了解法然上人所開示這樣的道理,你更能體會出阿彌陀佛的慈悲,原來阿彌陀佛的名號,能夠救得了煩惱很重的凡夫。有經文的證明嗎?當然有,你去讀《觀經》下品下生的經文就能得到答案。《觀經》下品下生的眾生,是平生造五逆十惡之罪,一生沒有學佛修行。造逆惡之罪的人,是一切眾生之中煩惱最厚的人,業障最重的人,可是臨終遇到善知識,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因為稱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不就是說明阿彌陀佛的名號,能夠使造盡五逆十惡之罪的人,稱念也得以往生極樂世界嗎?使不能往生的人決定往生,使必墮地獄的人不墮地獄,就是因為念這十句的南無阿彌陀佛,這不就是在彰顯第十八願“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絕對救度的精神嗎?

  所以法然上人開示的很有道理,不詳細了解法然上人開示的真義,也許會對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產生擔心疑惑。

  “不顧煩惱厚薄,不論罪障深重”,如此深信的人,就是對機的深信,也就是對自己有所認識,因為對這六字南無阿彌陀佛救度自己往生極樂世界有信心,所以信機一定會信法,信法也一定會信機。機法一體,如果機的深信做的不好,法的深信也一定會做不好,相同的道理,如果法的深信做不好,機的深信也一定會做不好,所以信機與信法是一體不二的。

  “唯口稱南無阿彌陀佛,應思決定往生”,“唯口稱”這三個字,顯示專念的意思。法然上人的淨土思想,幾乎完全繼承善導大師,所以法然上人在淨土教法的開示法語,與善導大師的開示法語,幾乎可以說是完全一致。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教導淨業行者專修,說的最詳盡的,就是在《觀經四帖疏》教導淨業行者修五正行,第一讀誦正行,第二觀察正行,第三禮拜正行,第四稱名正行,第五贊歎供養正行。法然上人這句話“唯口稱南無阿彌陀佛”,不就是善導大師所說的五正行其中第四稱名正行嗎?“唯”就是唯有,或者解釋為唯一,就是專的意思。口稱南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也就是《無量壽經》世尊所說的“一向專念無量壽佛”。

  “應思決定往生”,心中應該如此的思惟:不必顧慮我的煩惱有多厚,不必擔心我的罪障有多重,我只要專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決定往生極樂世界。法然上人如此教導我們這樣的思惟。這樣的思惟就是信機信法,相對的,不是這樣的思惟,而是顧慮煩惱,而是擔心業障,雖然口稱南無阿彌陀佛,但是心中充滿了顧慮與擔心,這樣就是對機的深信還做不到,充其量只是淺信而已,同樣對法的深信也做不到,只是做到淺信而已。所以,念佛的人雖然很多,但是沒有聽聞阿彌陀佛的本願道理,不少的人念佛,心中是會這樣想:我念佛會打妄想,煩惱這麼重,怎麼可能念佛就能往生極樂世界?心中這樣思惟,是對阿彌陀佛的名號救度深信還是淺信?淺信!淺信還不夠,一定要深信才夠,因為《觀經》三心第二深心,世尊已經跟我們說,要往生極樂世界,一定要具足三心。《觀經》所說的三心,第一至誠心,第二深心,第三回向發願心。深心就是深信之心,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的解釋。既然說深信之心,那當然念佛不能只做到淺信,應該要做到深信。

  諸位菩薩!你每天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想要往生極樂世界,深信比較好還是淺信比較好?當然是深信比較好。你每天念南無阿彌陀佛,對阿彌陀佛的了解,越深越好還是越淺越好?當然是越深越好。你一心想要往生極樂世界,成就菩提,對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的了解越多越好還是越少越好?當然是越多越好。所以,念佛人不是只念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了,要好好聞法,從淨土經論了解,阿彌陀佛這句名號,能夠救得了我這種煩惱很重、罪障很深的眾生,道理你越了解,當然內心就會越放心念佛,念佛就成為你快樂的修行。有的人念佛三年擔心三年,有的人念佛十年擔心十年,為什麼?怕不會往生極樂世界,這都是肇因於對阿彌陀佛的本願了解太淺,對阿彌陀佛的名號明白太少。

  所以,“不顧煩惱厚薄,不論罪障輕重,唯口稱南無阿彌陀佛,應思決定往生”,法然上人確實開示的真好。

  (選自《決定往生語錄》)

 

上一篇:戒除邪YIN的幾個方法
下一篇:淨界法師:為什麼我們沒有一個人看到人生的真相?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