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素食護生 :健康

 

七分飽生活觀,讓快樂離欲望遠點兒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七分飽生活觀 讓快樂離欲望遠點兒

  對忙忙碌碌的都市上班族來說,七分飽生活不光指吃飯,更是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跳出欲望的眼障,回歸生活的本真,我們才會慢慢發現,原來真正的快樂是來自內心的安寧,健康和幸福與金錢無關。

  ●少食+素食超過半數的慢性病患者和過早死亡者是由於飲食不當或飲食過量造成的,目前主張吃要以植物為基礎的、各種未經精制加工的食物。

  ●安靜冥想美國哈佛醫學院研究證明,冥想能改善大腦活動、代謝、血壓、呼吸、心率,使血壓下降,有效地改善心肺功能。經測試,精神放松、肌肉放松、焦慮減輕、緊張激素的活躍程度下降,對防治各種疾病包括預防癌腫大有裨益。

  ●體育運動研究表明,一個人每天散步1小時或慢跑半小時,每星期堅持5次,半年後,其心血管功能就增強50%。

  ●多喝水身體需要有足夠的水分來進行新陳代謝。每天要喝6至8杯清水。清晨起床要喝兩杯,兩餐飯之間再喝6杯清水。不主張飲用高糖、咖啡或酒精類飲料。

  ●休息疲勞會減低人對感冒和其他幾百種疾病的抵抗力,並會增加焦慮和煩惱。在人感到疲勞之前就要休息。在憂慮、緊張和情緒不安時,唯一解決的辦法就是放松、放松、再放松。

  七分飽生活養成法

  健康是從嘴裡省出來的

  “我做素菜的原則是:能水煮的菜盡量不炒,要炒的菜盡量不炝鍋,油鹽點到為止,糖一點不放。”自由音樂人李庚桐是個90%素食主義者和100%的少食主義者,肉類在他的食譜裡一個月也難見一兩次。李庚桐每天吃四頓飯。早晨8點開早餐,通常是豆漿、米粥、蛋類、蔬菜和適量的五谷雜糧。中午12點開午餐,時令蔬菜和饅頭米飯當家。堅持“過午不食”,他晚上7點只吃一點稠粥。凌晨時分,如果饑餓感太強就吃點加餐。不餓就睡。

  少食、素食是生活習慣,也是工作需要。“心靈音樂創作要求保持一種‘空’的狀態。音樂制作從配器、進棚錄音到後期,工作量大且繁雜,需要頭腦清晰、精力旺盛。少吃點、吃素點,按中醫養生的說法,人的‘氣足’,氣足下沉就不會胡思亂想,心神定了工作效率就會提高。”李庚桐說他的飲食習慣是在忙碌生計之余,喜歡琢磨中醫和傳統養生琢磨出來的。

  少食有益健康和心智,提高工作效率的說法現代醫學已經證實。研究表明,飽食後,大腦中有一種叫“纖維芽細胞”的生長因子會比不飽食時增長數萬倍,而這種生長因子會促使腦動脈硬化,腦皮質血氧供應不足,腦組織萎縮和腦功能退化,最終出現癡呆而縮短人的壽命。從這個角度說,健康和快樂其實是從嘴裡省出來的。

  讓快樂離欲望遠點兒

  “食至七分飽,衣留三分寒”是傳統健康生活。可是被貪食陷阱和娛樂至死精神困住的現代人面對食物和快樂的刺激,總是抵御不住誘惑。自助餐會和商務宴請上,總要把餐盤堆到滿得不能再滿,一頓飯要吃回兩頓飯的感覺。電腦桌前,為了計劃書或文案,白領們花盡心思,焦慮之下,喝下一瓶瓶可樂、奶茶、咖啡,吃下了一包包薯片、零食。周末和朋友聚餐還要吃得熱汗淋漓,然後通宵K 歌,不知不覺中吃下了大量主食,喝下大量冷飲和啤酒!

  過度釋放欲望、追求物質的生活方式是“過食症”的根源。與此同時,不少都市人發現素食、少食、讀書、寫字、種植、冥想,這些清心寡欲的簡單生活與錢多少無關,但同樣可以得到快樂和幸福感。經營苗圃生意成為“城市農民”的張博對此感觸頗深,一年前,35歲的張博從貨代公司業務經理的職位上辭職。10年的緊張工作和夜夜笙歌的生活,讓他患上高血壓、肝硬化和嚴重的痛風,這些幾乎毀掉了他的健康。養病期間,張博在薊縣租了一個農家院。離開城市喧囂的名利場,從練習書法和讀經開始。節制的簡單生活讓他知道,除了物質其實還有很多快樂的事情可以做。現在,他每天生活非常規律,早晨6點起床、晚上10點必須上床睡覺,飲食量少而精致。工作之余,讀書、寫字、種花、練八段錦是他的業余愛好。

  “現在我才真正知道,過去的生活真的是一團糟。其實追求快樂和吃飯一樣。飯吃得七八分飽,覺得沒吃夠,下次還想吃。但如果覺得這東西好,硬要多吃一口,吃成十分飽十一分飽,甚至撐得難受,就吃傷了,甚至厭惡了。”張博說。 □記者/王辰龍實習記者/張 虹


 

上一篇:雲遮霧罩
下一篇:泰國高僧:二戰以及希特勒的一些因果(死後墮落第八間大地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