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為什麼會”富不過三“和”一代做官三代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在中國民間流傳著這麼兩句話:一是“富不過三”,二是“一代當官三代絕”。“富不過三”是說中國人不管有多富,絕富不了三代,其第四代必是窮人。“一代當官三代絕”是說高官顯要的後代三代以內是無所作為的慵人。縱觀中國歷史,這兩句話是基本正確的。

  按理說,能成為富豪、能當上大官的人應該是比較聰明能干的人,從遺傳來看其後代也不該是傻瓜。哪為什麼會有這種反常的結果呢?主要原因有四:

  1,若富者為富不仁、當官者貪贓枉法,禍國殃民,則必禍及子孫後代。

  2,富家子弟、官家子弟其父母大多溺愛,從小嬌生慣養,所以大多成了既目空一切又不學無術的纨绔子弟。“寶劍鋒從砥砺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群溫室中培養出來的“花草”在社會上是沒什麼競爭力的,只能吃老本、當敗家子。

  3,自古以來中國就不乏阿谀奉承的人間蚜蟲,纨绔子弟是他們的社會寄主。在這批蚜蟲的吸食下不管你有金山、銀山都是要淘空的。

  4,中國人的財產繼承法是一個培養懶漢、軟骨頭的溫床。

  在古代社會相同的歷史階段上,西歐和日本實行家產的長子繼承制,而在中國則通行諸子均產為主干繼承方式。俗話說:“樹大分杈,兒大分家。”每一個家庭發展到一定時期就會產生分家。家庭本身就由婚姻--生育--聚產--分家(繼承)等多環節構成的動態鏈接。有學者根據清代徽州分家案例的研究,認為“分家”是下一輪家庭循環周期的起點,但也是走向進一步衰敗的開端。

  “富不過三代”魔咒的真正奧秘就在於上述所謂諸子均產的繼承模式。這種數千年的習俗決定了中華民族歷史上幾乎所有的家庭,上至名門望族,下至平頭百姓,其財產永遠深陷於“分散—積累—分散”,即某種聚與分、聯與斷、興與衰、生與亡的悲情循環過程,而從來無法形成一個生生不息的積累和擴張機制。在所有兒子平均分產的習慣下,很難真正發家致富。為數很少的家庭從其不斷擴大田地占有量來說,似乎是在進行著積累,但隨著下一代的長成又不可避免地分割著積累起來的田產。這就很難像西歐那樣為資本的原始積累提供歷史前提

  古今中外大量家族興衰史表明,無論某一家族通過什麼途徑發家致富,保持富裕狀態的時間,很少有超過三代的,故被世人總結出一條定律,叫“富不過三代”。

  “富不過三代”現象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營企業家已經超過了300萬,調查顯示,由於找不到合格的接班人,95%以上的中國民營企業家無法擺脫“富不過三代”宿命。  有研究表明,目前國內富人家族的孩子中,只有約10%的子女繼承了父母的優良品質,成為積極向上、勤奮好學的人。對不少富有家族及企業來說,不是富過三代的問題,而是能否富過兩代的問題。

  “富不過三代”並非中國特色,全球家族企業普遍面臨“窮孫子”問題。在美國,家族企業在第二代能夠存在的只有30%,到第三代還存在的只有12%,到第四代及四代以後依然存在的只剩3%了。葡萄牙有“富裕農民——貴族兒子——窮孫子”的說法;西班牙也有“酒店老板,兒子富人,孫子討飯”的說法。

  “富不過三代”的原因 不少富有家族缺乏勤儉精神  曾經有人列舉了第一代和第二、三代富人的九大差別,其中之一是“第一代艱苦奮斗,第二、三代喜歡窮奢極欲,揮霍無度”。這種狀況的出現,在於第一代的創業者雖然大都備嘗艱辛,但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沒有理性地認識到過去的艱苦對自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正是過去艱苦磨煉的吃苦精神,對自己的艱難創業起到了積極的支撐作用,才使自己擁有財富。反而,他們不希望子女再吃苦受累,對子女嬌生慣養,以致子女不知父輩創業之艱難而過度揮霍,最終導致家庭敗落。對子女教育的失誤.

  中國人喜歡給予子女最好的學習、生活條件,送他們出國學習、游玩,並不注重他們實際能力的培養。不少富人的子女在國外的花費高得驚人。有人這樣描述富二、三代人:錢是大把大把地花,酒是大碗大碗地喝,唯獨缺乏創業斗志,總是自命不凡但實際能力平平,一旦掌管家業,很快將祖業虧空。

  “富不過三代”除了上述原因外,還有企業治理不規范、財產移交不科學、社會不良風氣影響、市場競爭優勝劣汰和不利環境等原因。

  然而,畢竟有些家族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富過三代甚至一直延續下去,那麼,其中最核心的經驗是什麼呢?專家提議:第一,重視對子女做人的教育;第二,重視對子女勤勞節儉的教育;第三,重視對子女艱苦奮斗精神的培養;第四,注重子女能力培養;第五,積極參與慈善事業。

  據報載,美國的洛克菲勒家族對求學期間的孩子要求極嚴,孩子的零花錢規定每星期五美元,多花不給、積余歸己。

 

上一篇:教你如何清腸,教你早晨清腸、除口臭、色斑、大肚腩
下一篇: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的招生標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