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121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二六二頁:

  疏【又不獨智為能信,佛果成就,皆繇智故。】

  這幾句蓮池大師在《鈔》裡面有解釋:

  鈔【華嚴二十二,經雲。】

  像這樣的句子,諸位同學要記住,『二十二』就是第二十二卷,《華嚴經》有八十卷,第二十二卷裡面所說的。

  鈔【一切諸佛莊嚴清淨,莫不皆以一切智故。則知阿彌陀佛,亦以此智成就淨土功德。而諸眾生修淨土者,以智生信,則為正信,以智發願,則為弘願,以智起行,則為妙行。】

  這一句裡面包括了淨土法門的三資糧,修行三個基本的條件:信、願、行,這三個條件都是依智慧建立的,揀別不是迷信,不是感情用事,它是理性的,這一點希望同修們特別要注意,我們這才真正明了了,念佛不是迷信。莊嚴佛國土一定要真實的智慧,所以《無量壽經》說了三種真實,「真實慧」,真實的智慧,「真實之際」、「惠以眾生真實之利」,講了三個真實,以真實慧為第一個依據。這個經裡面,蓮池大師注解也是用『一切智』,所以說不獨信要依智,佛果成就也是依智慧。這個事情,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看得特別清楚。因此,我們修淨土的人,這一切眾生修淨土法門的,『以智生信』,這叫正信。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給我們講「信」說六種,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給我們講了六種。所以一定要相信,「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這是整個佛法理論的依據,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是心作佛」,特別是我們念佛成佛的這個法門,念佛成佛!念佛往生,念佛作佛。所以要相信生佛不二!唯恐你不念佛,念佛的人決定作佛。

  十法界都是我們自心變現的,我們心想什麼就變什麼境界。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哪裡來的?從想像當中變現出來的,這個想像力量就太大了,想什麼就變現什麼。我們要有這樣的智慧,這樣的信心,才算得上是『正信』。如果沒有智慧,實在講,正信就不能夠生起來,縱然有信心不是正信,不是正信,他會退轉,他會改變。我們曾經看到不少念佛的人,念了幾十年,到晚年他改變了,他學別的法門去了,這是非常的可惜。這個都是信心裡面沒有智慧,是一種感情的信,說得不好聽,迷信,他才會改變,真正有智慧的人決定不會改變。

  『以智發願』,這是『弘願』,這個願也不是建立在感情、迷信的基礎上,它是從般若智慧裡面,就是理智裡面發的願,絕對不是一時感情沖動,所以這個願是真願。他對於十法界依正莊嚴的事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為什麼要選擇西方,他清楚。這些事情,在大經裡頭很明顯。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韋提希夫人她遭難,兒子不孝,把她幽禁起來,她感覺到痛苦,她在皇宮裡面遙望靈山。佛那個時候住在靈鹫山,靈鹫山在王捨城城外,就在皇宮裡面念佛,求佛來救她。她覺得這個世界太苦,兒子不孝,叛變了,要不是當時幾個大臣勸阻,他兒子要殺母親。她感覺到這個世界沒有意思,求佛,這十方諸佛國土哪個地方好,她願意去,她不願在這個世間再住下去了。

  她這一念,佛就曉得,所以她帶這些宮女向靈鹫山這個方向禮拜,頭一抬起來,釋迦牟尼佛帶著許多人已經到皇宮來了,從空中來的,這是佛現的神足通。佛答應她的請求,將十方諸佛國土以佛的神力展現,叫她統統能看見。她看了這些諸佛國土之後,向釋迦牟尼佛說:我選擇阿彌陀佛的國土,我願意往生阿彌陀佛佛國。請釋迦牟尼佛教她怎麼去法。這是經上記錄的,這個我們要相信。當年在皇宮裡,不是波斯匿王一個人看到的,她的宮女有好幾百人,同時都看到的,這個事情不假!

  《無量壽經》裡面,佛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然後問阿難:你要不要見見西方阿彌陀佛?他說:我願意。結果釋迦牟尼佛就叫他面向西方禮拜稱名,一心稱名念阿彌陀佛,阿難這一念阿彌陀佛,這一拜下去一抬頭,阿彌陀佛現在空中,他見到了。不僅是阿難見到,講《無量壽經》那一次的法會一共有一萬多人聽,統統見到!這個不是假的,不是一個人見到,那麼多人見到!這也證實《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講的,「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是現前見佛了。阿難一見到阿彌陀佛就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你們要問,阿難現在在哪裡?他在西方極樂世界。他是禅宗第二代的祖師,摩诃迦葉是禅宗初祖,摩诃迦葉傳給他,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這個發願是真正清楚明了,願生西方,這個才是大願。

  你發願普度一切眾生,就是像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乃至到最後「佛道無上誓願成」,你怎麼成法?你要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給諸位說,這四願都是空的,有名無實。你想度眾生,你沒有能力,度不了;你要斷煩惱,煩惱也斷不了。你那個煩惱不增長就算好了,怕的是你那個煩惱天天增長,不是在那裡斷,是天天增長,不得了!你學法門,法門也學不到,在現在這個世間,好的老師沒有,好的同參道友也沒有,好的環境也沒有,到哪裡學去?沒地方學!成佛不用談了,六道輪回,還是搞老套,佛也成不了。所以要想四弘誓願兌現,唯一的方法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直截了當的解釋發菩提心,他說:什麼叫發菩提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這個講法,自古以來祖師大德未曾說過。我們想一想,他講的有沒有道理?真有。因為《起信論》裡面講的菩提心是直心、深心、大悲心,佛在《觀經》裡面講的菩提心是至誠心、深心、發願回向心。一念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三心都具足了。蕅益大師真了不起,一句話道破,我們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點疑惑都沒有,而且覺得我們能做到。你講直心、深心、大悲心,講了半天,我們搞不清楚,不曉得從哪裡學起?愈講愈迷糊,沒有蕅益大師那樣簡單明了,這個是好處。

  所以蕅益大師《要解》,近代像印光大師,這些祖師大德們公認的,這是《彌陀經》第一注解,最好的注解,注得簡單明了。印光大師的贊歎:古佛再來、阿彌陀佛再來,給《阿彌陀經》做個注解也不能超過它。這是把《要解》贊歎到極處!《要解》簡單明了,《疏鈔》博大精深。你要想詳細的知道,那在《疏鈔》裡面,你要想很簡單的抓到《阿彌陀經》的綱領,那在《要解》裡面。這兩種注解都是最好的注子,可以互相來看。我們講席裡面也是這兩個注子輪流講,《疏鈔》講完了,講《要解》,《要解》講完了,再講《疏鈔》。我們周而復始輪流講這兩種注解。

  如果沒有真正的智慧,說個老實話,什麼叫真智慧?我有智慧嗎?這一點倒是滿謙虛,自己說我沒有智慧!如果再學其他的經教、其他宗派,確實沒有智慧,我們智慧不夠。可是淨土法門裡頭說什麼叫智慧?你能夠選擇淨土法門,這第一智慧。這個說法不過分,一點都不錯,為什麼?文殊菩薩,大家公認的智慧第一,菩薩眾裡頭智慧第一,文殊菩薩選擇持名念佛往生淨土的法門,智慧的選擇!我們今天也選擇這個法門,我們跟文殊菩薩沒兩樣,他選這個,我也選這個。除了這個選擇之外,我看我們沒有一樣比得上文殊菩薩;其余的比不上沒有關系,只要這一點差不多就行了,那就決定不錯了。由此可知,不選擇這個法門就是沒有智慧。

  李老師在《無量壽經》眉注上注得很好,他說:不求帶業往生,非愚即狂。那就是沒智慧,不是愚癡就是狂妄,這都是沒智慧的人。一個有智慧的人,決定選擇這個法門。這幾天也跟諸位談了不少,選擇這個法門,這個法門裡面所講的理論、方法、境界,一定要記住,要常常放在心上,要時時刻刻把它做到,用在我們生活上,用在我們處事待人接物上,這才叫做真正的念佛人。所以沒有真智,他的願發不起來,縱然發願不是大願,所以他會退轉,他會懷疑,他會把信心失掉。

  所以一個念佛道場,為什麼天天要講經?是叫你斷疑生信!一個念佛道場真的把淨土五經從頭講一遍,像《彌陀經》講《疏鈔》,每天講要講一年才能講圓滿。五經一論從頭都這樣講一遍的話,至少也得五、六年!可是這五、六年決不是白費的。這五、六年下來的話,你的信心一定堅固,換句話說,取西方淨土決定沒有問題。所以這個經不能不講,佛不能不念!這念佛決定要有一個念佛堂,我們今天道場欠缺,有講堂沒有念佛堂,所以這個道場只有一半,還少了一半。這個道場建全,大家在那裡心都定了,容易成就!道場不建全,心總是浮的,總是不定,這個成就就難了。

  講到行,行也要『以智起行』,這個行才叫『妙行』,先要大徹大悟,這個大徹大悟不是禅宗的徹悟,是對於西方淨土真正明白了,娑婆、極樂這兩個地方的這些事理搞清楚搞明白了,這叫大徹大悟,為什麼?決心要離開娑婆、要取極樂世界,這個心堅定,這個心決定不會改變,這就是淨土宗的徹悟。然後你念這一句佛號就跟《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所講的一樣,「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叫妙行。死心塌地念這一句佛號,死心塌地修這個法門,我們抱著這一部淨土五經夠了,決定取得上品上生,這是妙行。其他的經典都可以不要,蓮池大師講的,「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我不要了,我死心塌地有這一樣就行了,這一部《阿彌陀經》就可以了。「八萬四千行,饒與別人行」,讓他們去修行去。

  我們只采取持名念佛,死心塌地,這叫妙行,這是真正智慧的選擇,沒有真正真實慧就不能死心塌地。這個心要沒有死,不能死心塌地,縱然有修行,不是妙行,如果他要遇到緣,他還會退轉,他還會改變。聽到人家說幾句話,勸你幾句,那個念頭馬上轉,改了,那個行不妙,真正不妙!這念頭一轉就到三惡道去了。這念頭一轉也不至於墮三惡道,為什麼說得這麼嚴重?我跟諸位說,念頭一轉真的墮三惡道。你這個人品再好、道德學問再好、福報再好,還是墮三惡道,什麼原因?你把淨土法破壞了。

  怎麼破壞了?人家看,這個人念佛念了幾十年,你看看他晚年修別的去了,這淨土大概不能學,這就是你破壞淨土,這就是你墮阿鼻地獄的原因。你要不修淨土,你不會造這個業因,念佛念了幾十年,晚年去學禅學密去了,讓別的學道人一看到你:這個人搞了這麼多年,大概是淨土不行,靠不住,還是禅好,還是密好。你要曉得,你這一轉影響多少人。那麼多人受你影響的,統統都走錯路了,以盲引盲,你要負因果責任。所以麻煩出在這個地方。

  你學淨土沒學幾天,你轉學別的,沒有這麼大的過失。你久學到後來轉念頭,這個不得了!這是沒有智慧。不但自己從正路上走到邪路,還要背很大的因果,如你影響的人愈多,你的罪就愈重,非常的可怕。所以,信願行都是依真實智慧。

  鈔【乃至成佛,恆必繇之。】

  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都要靠智慧,智慧從哪裡來?智慧從清淨信心裡面來。《金剛經》說: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實相就是真實慧,什麼叫信心清淨?信心裡面沒有一絲毫懷疑,沒有絲毫染著,這叫清淨。所以一直到成佛都要靠智慧,『恆必繇之』,都要有智慧。

  鈔【蓋通因徹果,成始成終之要道也,豈獨為信解之門而已哉。】

  這個結論好!所以這個經,佛就是叫捨利弗給他說,捨利弗在聲聞弟子當中代表智慧第一。這個法門是難信之法,如果不是第一智慧,你跟他講沒有用!他不相信,他不能接受。諸位一定要曉得,如果你將來要遇到這個大法師、老和尚,久修久學的善知識,叫你不要念佛,念佛法門不行!勸你修禅、勸你學密,這種人我見過很多。你一聽,這個老和尚德高望重,大概他講的沒錯。你要是聽他的話,就上了大當。為什麼那些人搞一輩子還不相信?這經上說的,「難信之法」!如果這些人統統都相信了,那佛怎麼可以說這個經叫難信之法?這不是就很容易相信?難,真正是難!那個有修有學的必須真正學通了,他相信了。所以蓮池、蕅益常常引用馬鳴、龍樹、天親菩薩、智者、永明之流,這些人宗教他通了,真的通達了,他采取的是念佛求生淨土的法門,真懂!雖然在教下久學之人,他沒有真通!沒有真通,對這個法門他不相信,這個一點都不足為怪,沒有通的確實不相信。

  我自己本身就是個例子,我剛剛學佛的時候不相信淨土。還算很幸運,我相信淨土,不是說聽人家勸我,我就相信了,沒那麼簡單。最初勸我的是忏雲法師,我不能接受;以後是李炳南老居士,我半信半疑。怎麼相信的?講了十幾年的《華嚴經》才相信了。我這《華嚴經》從民國六十年講起一直到現在沒中斷,今年七十七年,講了十七年。從《華嚴經》上,我常常說:我開悟了,大徹大悟!悟的什麼?悟的修淨土法門。因為我在《華嚴經》上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文殊、普賢、善財童子、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統統都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給我真是當頭一大棒!把我打醒了。《華嚴》是什麼境界?到最後統統念佛求生淨土。

  所以我看到黃念祖居士《無量壽經》注解裡面,引用唐朝這些大德們所講的,《華嚴》、《法華》都是《無量壽經》的引導,這個我一看,我承認一點都沒錯,為什麼?我相信淨土法門就是《華嚴經》引導的,沒有這部經引導,我怎麼都不會相信,我也不肯修學。所以我對《華嚴》非常感激,要不是《華嚴》,我不會相信這個法門。實在講,《華嚴經》是《無量壽經》的序分,是《無量壽經》的引導,《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是《華嚴經》的正宗分。「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沒錯,最後的歸宿歸在《彌陀經》上。蓮池大師給我們講的,《彌陀經》跟《無量壽經》這兩部經是同部,稱為大本、小本,小本講得簡單,大本說得詳細,裡面內容完全一樣,沒有差別。

  『通因徹果』,從修因到證果都要智慧。『成始成終』,「始」是成就你起信、發願、持名,你具足信願行,這是「成始」;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圓證三不退,你一生成佛,這是「成終」。統統都要靠智慧!你才曉得佛為什麼叫著捨利弗給他講,不叫別人。特別是《彌陀經》無問自說,這裡面全是釋迦牟尼佛自己講的話,其他人插一句都沒有。『豈獨為信解之門而已哉』。

  疏【稱理。】

  『稱理』這一段是稱性而談。所以蓮池大師這個注子不同凡響,每個小段落都指歸自性。「稱理」就是通常講的消歸自性,這是一般注解很少見到的,而《疏鈔》每一個段落後面都有。

  疏【則自性自然智,是佛自告捨利弗義。】

  完全會歸到自性上的講法,這什麼意思?我們再看《鈔》裡面解釋:

  鈔【無緣而照,弗慮而知,妙性天然,不從他得。是故犍椎未動,啟請無人,熾然說,無間歇。】

  這幾句話的意思很深,『無緣而照』,「照」就是智慧起作用。禅家修行功夫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觀照」,第二個階段「照住」;第三個階段「照見」,照見是見性。江味農老居士《金剛經講義》裡面,把這三個境界說得很清楚。我們念佛也有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說法不一樣,實在講意思是相同的,禅宗裡面的「觀照」就是淨土宗裡面講的「功夫成片」,禅宗講的「照住」就是淨土的「事一心不亂」,禅宗講的「照見」就是淨土講的「理一心不亂」。《般若心經》,「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他那個修行到了高段,照見,「照見五蘊皆空」,照見就是明心見性。我們念佛念到理一心也是明心見性。所以這個名詞術語不一樣,境界是相同。「無緣而照」,一般這個照總是有緣,而後才起觀照。

  講『知』,「知」總是我們去想一想才會知道。『慮』就是想一想,思考一下,研究一下,這個事情我們搞清楚、搞明白了。這個地方是講,沒有緣,不需要緣,這個照是自然的,不需要考慮他就知道。譬如阿羅漢有神通、辟支佛有神通、權教菩薩有神通,他有他心通,但是他要沒有慮,別人心裡想什麼事情他不知道。所以你要問他過去現在未來的事情,他要先入定,然後才能告訴你,這就是他有緣有慮,他不能立刻告訴你,他要入一下定,他那個神通才能起作用。他要是不作意的話,他這個通不起作用。這些人比不上西方極樂世界下下品生的人。

  西方極樂世界下下品生的人,在蓮花裡頭還沒出來,可是人家已經洞視徹聽,神通道力跟佛都差不多,決不是他方世界聲聞、緣覺、權教菩薩能比得過的,比不上!他在花苞裡沒出來。大家不要以為花苞不出來,大概很不自在,沒有自由,錯了。那蓮花多大?小蓮花,經上講「一由旬」,一由旬是中國的四十裡,那是你住的地方,四十裡,差不多台北市這麼大。你要說:我一個人住在這裡面是不是很無聊?不是的,你住的這個蓮花裡面,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清淨海會大眾統統都在,化身都在裡面,所以那裡頭熱鬧得很,天天講經說法,念佛經行熱鬧得很!這是蓮花小的。蓮花大的千由旬、萬由旬,那個蓮花比我們地球還大,地球裝在裡面綽綽有余。每一朵蓮花裡面情形都是這樣的。

  所以每一個蓮花裡頭都是一個世界,花一開了,你就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報土,見到阿彌陀佛的報身佛。報身佛跟蓮花裡面見的佛就不一樣,報身佛,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就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報身佛大,贊佛偈上:白毫宛轉五須彌,绀目澄清四大海。那是報身佛,你在蓮花裡面看不到,看佛相沒有那麼大。花開之後,見到這麼大的佛相,自己身也大了,自己身形也高大。所以花裡面跟花外面是兩個世界。所以到那個地方決定不會寂寞的,也非常自在。十方世界天天可以去參訪,《彌陀經》裡面講的這個境界都是凡聖同居土,並不是實報莊嚴土的境界。也就是我們帶業往生,七寶池中蓮花裡面的世界真是美不勝收!

  所以西方極樂世界下下品生的人,他也不需要緣他就照,不需要思慮他就知。因為緣而照、慮而知都是從外境而得的,那是有作為的智慧,不是自然智。無有攀緣,而無所不照,不需要思慮,無所不知,這是真智慧,這才叫做自然智,才叫做無師智。智就是不必要老師傳授,自自然然起來了,不需要藉外緣,這個智慧自然現前,不從它得。既有這樣的妙慧,真實智慧,你們想想何必還要敲著引磬、敲著犍椎啟請佛來講經說法?用不著了。『是故犍椎未動』,犍椎就是法器。我們迎請法師、迎請佛菩薩說法都得要敲動法器,不必了,用不著了,你的智慧現前了。

  『啟請無人,熾然說,無間歇』,不需要啟請,「熾然」、「無間」是講盡虛空遍法界六塵都在說法,西方世界如此,哪一個世界不是這樣?我們這個世界六塵也說法,可惜的是什麼?我們沒有智慧,所以你沒有能夠覺察到。西方極樂世界人有智慧,心地清淨,所以六塵境界在他六根接觸之中全是說法。這一段是解釋佛告訴捨利弗所表顯的義趣。

  ◎【二、示法】

  示是開示,開示這個法門。

  經【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

  這幾句話是全經的綱領,著重在『有』字。從我們娑婆世界往西方去看,越過十萬億個佛國土,那邊有一個世界叫做極樂世界。

  疏【土是所依,名依報。】

  我們生存要依靠大地,這叫『依報』,「報」就是酬報,過去我們修的這個因,現在得的這個報酬。「正報」是我們的身體,身體以外,我們生活所依賴的都叫做依報。依報有兩大類:一個是物質的依報,一個是人事的依報。正報只指我自己一個人,不能算別人,別人是我的依報。正報不能說這一切有情眾生,不可以這樣說法,正報只講自己一個人。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有人事環境、有物質環境,統統是依報。現在我們講西方極樂世界,這是講阿彌陀佛:

  疏【佛是能依,名正報。】

  環境是所依,這是說的依報。土是所依,名依報;佛是能依,名正報。現在先說依報。全經綱領一共是三句經文,這是第一句,第二句「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這是後面的經文。

  疏【是者,指此界言。】

  從是西方,『是』指此界,就是我們娑婆世界,我們現在居住的這個世界。諸位要記住,並不是指我們這個地球,如果指地球,那就錯了,那個問題就大了。現在知道地球是圓的,往西方走,走一圈又回來了,西方到底在哪裡?現在飛機非常快捷,最進步的飛機,將來環繞地球一周只需要六、七個小時就夠了。現在最新的飛機,從美國飛到日本兩小時,飛到日本跟飛到台灣時間差不多,兩個鐘點就到了,美國現在在試驗,將來客運的飛機速度都這麼快。科技發達,世界愈來愈小,以後到美國兩個鐘點就到了。這個地方講西方是娑婆世界的西方。

  疏【從此娑婆世界,向西而去。】

  『娑婆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的名字。我們這個地球通常講「閻浮提」,如果說閻浮提西方,那就是指我們這個地球。它是講娑婆世界。娑婆世界,這是講釋迦牟尼佛這個教區的大千世界,大概像我們現在在天文裡所觀察的銀河系。如果我們拿銀河系來作單位,講銀河系的西方,這講得通,這真的一點問題都沒有,銀河也是在轉動。但是銀河系轉一圈那個時間要用光年來計算。釋迦牟尼佛的法運總共只有一萬二千年,一萬二千年在銀河系轉動的時候,度數恐怕只有一度兩度的樣子。那個方向沒錯,確實指的是西方,它移動得太小了。

  這是講釋迦牟尼佛法運在一萬二千年當中,在銀河系轉動那個度數太小,微不足道,絕不影響方向。諸位要是研究近代的天文,你就了解,才曉得佛說法真正不可思議,跟近代的科學能相符合。所以這是銀河系之西,這樣子往西方去,向西而去。

  疏【名過。】

  超過。超過多少?超過十萬億個佛國土。

  疏【佛土者,一大千界名一佛土。】

  一個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區,叫『一佛土』。假設一個佛土是一個銀河系,從我們這個銀河系向西,要超過多少個銀河系?十萬億個銀河系。我們現在的天文學家沒有觀察到,現在天文學家發現的銀河系也不過是幾百個而已,差得遠了。我們現在天文望遠鏡、無線電波望遠鏡,一億都達不到。十萬億還得了!這是我們科技的能力萬分之一都達不到。那邊有個世界。

  疏【過如是佛土,至十萬億,言去此方遠之遠也。】

  這個距離相當之遠。

  疏【非壇經十萬八千之土也。】

  這特別提出來,因為《壇經》在中國很流行,讀的人很多。六祖在《壇經》裡面講,西方極樂世界去我們十萬八千裡。蓮池大師對這句話有詳細的說明。六祖大師不認識字,六祖大師沒有研究過《彌陀經》,他主要是教學人對於禅有所領悟,有所體會,對於教他不重視。所以他那個說法是隨便說的,他不是按照教義來講。六祖主張「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他不談事相。這些意思我們都要了解,祖師的話並沒有說錯,他有他的當機,他有他的用意,他說這番話能叫那些當機的人悟入自性,他的目的是在此地,是叫人開悟,而不是勸人求生西方的。這是門庭施設不同,所以不能拿《壇經》那個說法來解釋《彌陀經》。所以講,不是《壇經》上六祖所說的十萬八千裡。

  疏【若據事據理,亦未為遠。】

  我們聽到十萬億佛國土,簡直沒有辦法想像,距離太遠了。可是『據事據理』,這不能算遠,為什麼不能算遠?還有比這個更遠的。《華嚴經》上講,華藏世界,這個世界從下到上有二十層,好像二十層大樓一樣,我們娑婆世界跟西方極樂世界同在一層,在第十三層,你就想到華藏世界有多大,真正不可思議!佛說盡虛空遍法界是不是就是一個華藏世界?不是的,像這樣的華藏世界在太空當中無量無邊。這是說我們這個大世界叫華藏世界。講大千世界,講娑婆世界,這還是小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區。從大世界來看,會遠嗎?很近,同在一層樓,一個住在東面、一個住在西面,不遠!

  疏【世以時言,界以處言。】

  世界,『世』是講時間,「世」是三個「十」,三十年叫一世,這是中國古代所說的。『界』是界限,四方四維上下,這是界限。這是從處所上講的。

  疏【極樂者,梵語須摩提。】

  極樂世界,這是我們從它的意思翻譯過來的,梵文的讀音叫『須摩提』。

  疏【此雲安樂。】

  它正確的意思是『安樂』。『此』是中國,中國翻它的意思是安樂。

  疏【亦雲安養,亦雲清泰,亦雲妙意。】

  有這麼多翻法,都是翻它的意思。

  疏【名雖小殊,皆極樂義。】

  名字雖然不一樣,意思都能相通。這幾個意思合起來看,對於須摩提的含義就看得更圓滿,更清晰。譯經的鸠摩羅什大師把它翻成『極樂』。

  疏【然土有多種。】

  極樂世界有四土,所以說有多種。

  疏【四土之中,今此極樂是同居土。】

  『今此』是什麼?是指《彌陀經》。《彌陀經》裡面所講的極樂世界是極樂世界四土裡面的『同居土』,不是實報莊嚴土,不是常寂光土。為什麼說同居土?因為我們帶業往生都是生同居土,這就說得更為親切。雖然是同居土:

  疏【而亦通前三土。】

  這就妙了,這是十方諸佛世界裡頭沒有的。十方諸佛世界統統有四土,像我們現在居住的這個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實報莊嚴土不在裡面,我們見不到。西方極樂世界妙,雖是凡聖同居土,它與『前三土』通。因此,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叫橫超,不是豎出,橫超三界,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橫生四土,這妙不可言。一生一切生,生凡聖同居土同時也就等於生方便有余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為什麼?因為上三土的那些菩薩、天人大眾,在凡聖同居土統統見到。換句話說,如果那些大菩薩們生到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跟這個也融通,跟凡聖同居土的人也天天見面,也天天生活在一起,這是太妙太妙了,這個真是難信之法。這個不一樣,我們也無法比喻。

  以前我講這個經,不得已只好用學校念書學生來作比喻。好比我們這個學校,小學不是中學,中學不是大學,學校都分開的,每個班級跟別的班級也分開,決定沒有混雜的。西方極樂世界那個情形很特殊,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統統在一個教室上課,這個妙極了。所以大家天天見面,天天手拉手在一起,這個不可思議。這種情形,十方諸佛世界沒有的。諸佛菩薩大家統統在一起,雖然個人是個人的報土,個人是個人的品位,不礙在一起生活,不礙天天往來。這種情形,十方諸佛世界裡頭沒有的,只有它那個世界有,所以非常的特別。這是講亦通前三土。

  疏【又受用法性變化三土,亦同此意。】

  這個意思,蓮池大師在《鈔》裡面有很詳細的解釋。這個《鈔》,講得愈詳細,我們知道得愈清楚,不僅能斷疑生信,能夠幫助我們觀想。

  疏【又十種土,亦同此意。】

  『十種土』是《華嚴經》上所說的,《華嚴經》統統以十表法。

  疏【又佛雖無土,為化眾生,不妨說土。】

  這句話是稱性而說的,正如同佛沒有相,為了度眾生,不妨現種種相;佛沒有名號,為了度眾生,也不妨建立種種名號。可見得都是為他受用,自他不二。所以不妨這樣的說法,不妨示現。這顯示出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正是《華嚴經》上的境界。

  蓮池大師注解《疏鈔》,完全用《華嚴》境界來證明西方極樂世界是華藏世界裡面的精華。因為極樂世界沒有離開華藏世界,好像一個大樓,這個大樓最精彩的部分就在第十三層阿彌陀佛這一間,這一間是它最精彩的地方,精華之所在,彷佛就是這個意思一樣。講整個華藏世界,那是《華嚴經》,而彌陀淨土是華藏世界裡面最精華的一部分。因此,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得發願求生這個淨土。

  鈔【依報者。】

  就是解釋前面依報。

  鈔【身藉土居,故名所依。隨所作業,依有勝劣,故名為報。】

  「土」這個意思容易明了,「報」就不容易明了。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拿俗話來說,它的物產那樣的豐富,像「七寶」在我們這個世界是希有的金屬,這個礦物我們看作珍寶,一點點就不得了,價值就很高了。西方極樂世界七寶太多了,遍地都是,就像我們這個世界上石頭、泥土一樣,太多了。我們今天黃金視為寶物,人家黃金是鋪馬路;我們今天看到金剛鑽、翡翠、珍珠、瑪瑙,認為這是很珍貴的東西,人家是建築材料,蓋房子用的。咱們滿身戴著這些東西,到西方極樂世界人家一看,會笑話你!這是福報不一樣。

  不要說娑婆與極樂這兩土眾生福報不相同,我們這個世界的人福報都不一樣。非洲,我們在電視上看到,多少人餓死,你看那個相,皮包骨,我們這裡豐衣足食,同在一個地球上,福報不相同!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前生修的福不一樣。你前生修福,這一生一定生在有福的報土裡;沒有福報,那你就生到沒福報那個地方去,一定要曉得這個道理,明了這個事實真相。所以同是一家人,每個人修的福不一樣,縱然來生還出不了六道輪回,即使同樣得到人身,他也不會住在一個地方,他福報不相同。再看看古今,古今福報不一樣,說老實話,古人的福報超過我們現在人。我們看歷史,看古代這些帝王對於功臣賞賜,這一賞黃金幾十镒,一镒是二十四兩,你從歷史上觀看,就曉得那個時候金銀珠寶多;現在看不到了,眾生福薄,這些寶物逐漸少了,沒有了。

  佛經上說,轉輪王出世,眾生福報大了,這些七寶從地上出現,湧現了。確實是境隨心轉,隨著你福德因緣來轉。現在科學家明白這個事相,為什麼沒有了?這是講化學的結構,它變化了,消失了。人有福報的時候,它又起變化,它又結晶結成了。境隨心轉是真的,千真萬確的事實。「依報隨著正報轉」,這是真的,千真萬確!心隨境轉,這是假的,這是偶爾暫時的現象,這不是真象,那個愈轉愈糟糕!那是沒福。真正有福報,確確實實是環境隨著我們正報來轉變。

  所以這「報」我們要曉得,知道這個果報,我們就會修因。我們要好的果報,一定要修好因,要存好心、要做好事、要做好人,要積善修德,我們的果報就殊勝,無論正報、依報統統都殊勝。所以果報是自己修的,自己去受用,自作自受,不能怨天尤人,不能怪老天不公平,不能怪佛菩薩不保佑;你要是怨天尤人,怪佛菩薩不保佑,你是罪上加罪,這是大錯特錯!我們自己環境不好,修德修善,認真的修個三、五年,你的環境一定就轉,轉到你事事如意,事事稱心,它會轉的。像《了凡四訓》,袁了凡就是個例子,他最初半信半疑,所以發心做三千樁善事,十年才做完,他真的就轉了。以後再發心做善事很容易,他又發了個心做一萬條善事,沒幾天就圓滿了。你去看看《了凡四訓》裡面記載的。

  所以愈有福,再修福就愈來愈容易。我們這些年也是如此,最初印經,我們發心印一千部好難!很不容易湊一點錢印一千部。現在我們印經說印一萬部,錢馬上就來了,沒有幾天就成就了。所以說愈來愈容易,這是感應,這個是不可思議。我們過去在書本上看到古人的感應,現在我們自己做這麼多年了,我們自己親身體驗到了,一點都不錯。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上一篇:一定注意,不要將福報提前挪用
下一篇:中國為什麼這麼多人患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