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法師:所言解脫之門,唯有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法廣大,雖登地菩薩,不能盡知。然欲得實益,只此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便可出生死,證涅槃,圓成佛道。我等下根凡夫,非從極約之法門做,則只成種善根而已。欲得現生就了生死,夢也夢不著。 

  念佛法門,如如意寶珠,能隨人意,雨一切寶。但能懇切至誠念佛,自然消除罪,增長善根。超度先亡,俱生西方。

  (復陳蓮英居士書)

  所言解脫之門,唯有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此系仗佛力了生死法門,即生可以做到。若不專修此法,修其他種種法門者,非博地凡夫一生兩生所做得到。吾人從無始來,至今尚在生死輪回中者,皆因其中未遇淨土法門。或遇而不修所致也。今幸遇之,切勿錯過。

  信願行三法,為淨土正宗。第一要有真信。有真信,必定有真願真行。否則不名真信。

  (復琳圃居士書)

  一句佛號,包括一大藏教,罄無不盡,通宗通教之人,方能作真念佛人。而一無所知、一無所能之人,但止口會說話,亦可為真念佛人。去此兩種,則真不真皆在自己努力,依教與否耳。

  至於修行淨土,有決定不疑之理,何必要問他人之效驗。縱舉世之人皆無效驗,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誠言可憑故。若問他人效驗,便是信佛言未極,而以人言為定,便是偷心,便不濟事。英烈漢子斷不致捨佛言而取信人言,自己中心無主,專欲以效驗人言為前途導師,可不哀哉!

  (復永嘉居士書)

  念佛宜念六字,或先念六字,至將畢則念四字。始終念四字頗不宜。以南無二字,即皈依,恭敬,頂禮,度我等義。人每圖快圖多,故多有念四字者。常聞有人主張專修之益,只令人念四字,發願禮佛,皆雲不必,則完全一門外漢。只知自己作功夫,不知求佛慈悲力。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彼只在行上講究,而行又去卻禮拜,其行便難十分懇切,久則涉於悠忽浮泛。祈依文鈔,勿自任己見,不依淨土宗旨。修行人最怕師心自立,常聞之資性固好,見識有偏。專持一佛尚可,廢棄禮拜發願等,則大錯大錯!臨終之瑞相,不必預為期冀。但平時須念佛相應,臨終自得隨佛往生即已。

  (復陳飛青居士書)

  念佛一法,唯死得下狂妄之見者,方能得益。任憑智同聖人,當悉置之度外,將此一句佛號,當做本命元辰,誓求往生。縱令以死見逼,令其改轍,亦不可得。如此方才算是聰明人,方才能得實益。否則由多知多見,不能決疑,反不如老實頭一無知識者,為易得益也。

  一句佛號,包括一大藏教,罄無不盡。修淨業者,有專修圓修種種不同。譬如順水揚帆則更為易到。亦如吃飯,但吃一飯,亦可充饑,兼具各蔬,亦非不可。能專念佛,不持咒,則可。若專念佛,破持咒,則不可。況往生咒,系淨土法門之助行乎!念佛宜六字,四字亦可。如初念則六字,念至半,或將止,則念四字。若始終不念南無,便為慢易。經中凡有稱佛名處,無不皆有南無。

  (復卓智立居士書)

  凡修行人當在自己家中修,不必定到林中修。若皆到林中修,何有此大屋可容,人多則林中繳用多,諸人奔走辛苦,家中諸事,或有顧不到處。所有居士林、淨業社不過作一提倡之機關耳。

  至於修持法門,固無高下,禅律密淨,皆是了生死之大法。然末世眾生份上論,則非修淨土法門,決難現生了脫。以余法門,皆仗自力,薄地凡夫,障深慧淺,善根微薄,壽命短促,欲仗自力,豎出三界,譬如沙子一粒,入水即沉。若以數萬斤大石裝於船上,石雖重大,因有船載,可以不沉。可見自力佛力之難易!念佛法門,全仗佛力,欲了生死,即須念佛,橫超三界,接引往生。

  (復周志誠居士書)

  淨土宗旨當生真信,發切願,志誠懇切,念佛名號。勿用觀心念法,當用攝心念法。楞嚴經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三摩地,亦三昧之別名,此雲正定,亦雲正受。正定者,心安住於佛號中,不復外馳之謂。正受者,心所納受,唯佛號功德之境緣,一切境緣皆不可得也。能真都攝六根而念,決定業障消除,善根增長。不須觀心,而心自清淨明了。

  觀心之法,乃教家修觀之法,念佛之人不甚合機。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乃普被上中下,若聖若凡,一切機之無上妙法也。

  (復楊炜章居士書)

  既信淨土法門,何不於此法中死心做去。而修返聞數息唯識等觀?此各種法,均是大乘法門,然皆屬自力,未可與仗佛力之法門論其利益也。

  今既發心念佛,當以心佛相應,生前得一心不亂,報盡登極樂上品為志事,不必求其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也。宗門以開悟為事,淨宗以往生為事。開悟而不往生者,百有九十,往生而不開悟者,萬無有一。此義認不准,或致因求悟而反不以往生為事,則其誤大矣。

  (復張曙蕉居士書)

  欲生淨土,須先認清宗旨。普通修持,無不以開悟為希冀。而開悟一事,亦非易易。若之淨土宗旨,決不預期開悟。若不注重信願,開悟亦難了脫。若能一心念佛,不悟亦可往生。

  汝謂縱具厭穢之情,未識自性奚若,是志在開悟也。開悟而有信願,是為禅淨雙修,最為高上。然世決少真開悟者。何謂真開悟?即所謂明心見性,乃於自心中徹底明了,非只會說而已。會說不名開悟,且勿誤會。

  真到明心見性地位,尚須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世人凡求開悟者,皆不注重於信願求生,而欲以此依稀彷佛之悟了生死,則是自誤誤人!固不如老實念佛者為穩當也。

  (復方家范居士書)

  念佛欲得一心,必須發真實心,為了生死,不為得世人謂我真實修行之名。念時必須字字句句,從心而發,從口而出,從耳而入。一句如是,百千萬句亦如是,能如是,則妄念無由而起,心佛自可相契矣。

  (復周群铮居士書)

  念佛法門注重信願,有信願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無信願,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願,已是失其扼要。而復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則完全與真信切願相反矣。

  此種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實則由此而益加信願,以致一心,則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則成壞想念矣,不可不知。欲得攝心歸一,第一要為生死心切,第二要懇切至誠,第三要著實從心中念,勿只滑口讀過。

  (復朱德大居士書)

  念佛,能按時念亦好。否則鎮日隨便,不分行住坐臥,總以念佛為事。然須生信、發願、求生西方,萬不可求來生福報。若求來生福報,即是破戒違法。以念佛法門乃是教人求生西方的法門。念佛不求生西方,又要求來生,是不遵佛教。此是佛教人必定要依之法,汝不肯依,故名破戒違法。

  (復傳德師書)

  念佛之法重在信願,信願真切,雖未能心中清淨,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心中有佛為能感,故致彌陀即能應耳。如江海中水,未能了無動相,但無狂風巨浪,則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現矣。感應道交,如母子相憶,彼專重自力,不仗佛力者,由於不知此義故也。

  (復黃涵之居士書)

  所言作事不忘念佛,此系念心純熟之相,何可名昏沈歸於無記。然亦非無念而念,但系無念而念之氣分。若即認此為無念而念,則有類於鑽木見煙,而謂得火,即便息鑽,火便無由可得矣。然須專精用功,且莫學今之好高務勝,見異思遷者,則將來之益,自可有不思議處。然此是行門中事,信願門中,尤宜致力,庶可決定深得念佛之實益,若效他宗,專以功夫為事,棄信願而不講,則便成仗自力之法門,其失大矣。

  (復李觐丹居士書)

  但當通身放下,並將躁妄之急欲得益之心放下,則自可得益矣,否則或恐著魔。凡著魔者,皆由躁妄之心所致耳。佛法要義,在無執著心。若預先存一死執著得種種境界利益之心,便含魔胎。若心中空空洞洞,除一句佛外,別無一念可得,則庶可有得矣。

  (復明道法師書)

  保病薦亡,今人率以誦經拜忏做水陸為事。(光)與知友言,皆令念佛。以念佛利益,多於誦經拜忏做水陸多多矣。何以故?誦經則不識字者不能誦,即識字而快如流水,稍鈍之口舌亦不能誦。懶坯雖能,亦不肯誦,則成有名無實矣。拜忏做水陸,亦可例推。

  念佛則無一人不能念者。即懶坯不肯念,而大家一口同音念,彼不塞其耳,則一句佛號,固已歷歷明明灌於心中,雖不念,與念亦無異也。如染香人,身有香氣,非特欲香,有不期然而然者。為親眷保安薦亡者,皆不可不知。

  (復黃涵之居士書)

  既有宿業嬰惡疾,當吃素念佛,為宿世怨家做超度事。所言超度,亦不必請僧作佛事,但自己認真懇切至誠念佛,及念觀音耳。且勿謂只念一佛一菩薩,便可愈病乎?須知念佛為佛法中最圓頓直捷之法,其利益超過一切法門,但以心之誠不誠為差等,非法有或靈不靈也。

  (復湘陰黃頌平居士書)

  一句阿彌陀佛,即佛所證之無上菩提覺道。吾人若能以此名號自熏。久而久之,即能與佛氣分相同。況此一句,無一人不能念。即或懶惰懈怠不肯念,聞大家念佛音聲,亦有利益。兩兩比較,故勝於念經多多矣。

  以念佛最極簡便。即不念佛者,聞佛音聲,一歷耳根,即種善根。由此一句佛號,灌入八識田中,將來遇緣即發。設使怨鬼惡病逼迫,念佛便能卻之。所以凡具信心念佛的人,應當以此普勸修持。不獨家人父子,應當勸導。即一切有緣之人,亦當如是勸導也。

 

上一篇:常福法師:用名利誘導的道心都不堪永久
下一篇:陳柏達:長壽的因和緣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