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老法師《2014大經科注》第315集 2016年2月29日 講於 澳大利亞
歐洲一些漢學家,我們知道有十幾個人,這其中有不少人對於中國漢學研究得有相當的深度,我們還不如他。他們在言論、在著作裡面提到,因為這些人有一些跟我們時代比較接近,一九六零年代、一九七零年代、一九八零年代,距離我們很近,提起我們還聞名,沒見過面,聽說過。他們的看法,拯救地球二十一世紀的這些災變,只有東方文化,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這指東方文化,主要就指的是中國。他們認為,中國文化是東方文化的帶頭,它還有三個衛星,日本,韓國,越南,這三個是東方文化衛星,這就說的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有五千年的歷史,韓國有三千年,日本跟越南二千五百年,他們都是學中國文化的。
韓國因為沒有隔海,大陸是連著的,所以比較容易到達中國,所以它有三千年。日本必須要渡海,所以日本跟越南跟中國往來遲一點。大概在春秋戰國時代,也就是孔子跟孟子那個時代,日本越南的學生就到中國來了。韓國更早,比他們早五百年。也就是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能拯救二十一世紀的社會,能解決二十一世紀的這些災難。
我們看看現前的現象,值得我們憂慮。中國這些好東西,外國人看出來了,都在古漢語經典裡面,用漢字寫的、用文言文寫的。佛經的翻譯都用了文言文,比文言文淺,在文學裡稱為“變體文”。專門談佛經上的翻譯,“變體文”(“變”是變化的變),不是像中國古老的純文言,是古時候的大概是白話,為什麼?大家容易懂。不像古文那樣深,那麼深的深度,沒有它這個深度,容易懂。但是雖然是容易懂,現在也變成難懂了。
讀經的人很多,研究深入理解的人越來越少,這是我們感到憂慮的。
還有儒家、還有道家,三教九流,這些典籍都在《四庫全書》裡面。
《四庫全書》現在翻印了,分量雖然不太多,但是我們相信能傳得下去,不會完全喪失掉。可是現在問題在哪裡?誰去讀?現在能讀的人越來越少,真正能讀的人,我看一百個人找不到。不但一百個人找不到,可能連五十個人都找不到。這些能讀的人,都是七老八十了,十年之後這些人都走了,讀的人沒了,這怎麼辦?那這個東西存在世間,就變成古董了,只可以欣賞,而沒有辦法學習了,這個問題嚴重,比什麼都嚴重,所以我們才動了一個漢學院。
辦漢學院培養繼絕學的人才,張子所說“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我們想到這個。這要靠緣分,如果有緣就辦起來了;沒有緣,我們還是念佛求生淨土吧。等到這邊再有緣,咱們乘願再來。只能這樣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