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入行論講記51[安忍品]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入菩薩行論》。

  癸二(破嗔輕侮我等三者)分三:一、輕侮等無害故不應嗔恨;二、不應嗔成為利養之違緣者;三、不應嗔令他人不信者。

  子一、輕侮等無害故不應嗔恨:

  心意無形體,誰亦不能毀。

  若心執此身,定遭諸苦損。

  輕蔑語粗鄙,口出惡言辭,

  於身既無害,心汝何故嗔?

  所謂的這些怨敵等眾生輕視、侮辱和傷害我們的時候,我們心裡會生嗔恨心。其實,對方無法通過輕視、侮辱等行為傷害我們,他們對我們沒有任何損害。若是對我們有真正的損害,也許我們會起嗔恨心,想消滅他們。但是仔細觀察,並不是這樣的。我們當時為什麼會生起嗔恨心,甚至想以牙還牙、消滅他們呢?主要是認為他們的所作所為對我們有極大的損害。其實這都是因為我們沒有仔細觀察,也不明事實真相的緣故。我們若是以智慧去觀察,真正能明白事實真相,就會知道他們對我們沒有任何損害,也就不會生起嗔恨心了。

  若是他們對我們有損害,所損害的或者是心(精神),或者是身(物質)。實際上,無論是心識還是肉身,都沒有受到任何的損害。

  “心意無形體,誰亦不能毀”:因為心是沒有形體的,即使這些所謂的敵人拿棍棒或刀等兵器來加害我們,都無法能夠損害它。

  在《寶積經》中,佛跟迦葉尊者說:“此心者,於外不隨有,於內不隨有,二者之中不隨有,若遍尋之無有可緣也。”心於身內、身外、二者之中都不會存在。若仔細觀察,心髒不是心,大腦不是心,心是找不到的。心可以說存在,也可以說不存在。若是說心存在,也是以無處不在的方式存在。若是說心不存在,通過我們的觀察量去觀察,去找它的本體是找不到的。我們站在本體的角度來講,心是不存在的;我們站在世俗谛、顯現的角度來講,心是無處不在的,哪裡都有。其實,我們見聞覺知的這一切都是心。

  心沒有固定的位置,也沒有固定的形狀。因為心是這樣的一種法、一種東西,所以無論通過何種方法,它都不會有任何毀壞,不會受到任何傷害。

  “若心執此身,定遭諸苦損”:有的人認為:由於心貪愛、執著身體,身體是能夠以痛苦加害的,傷害身體的同時,心也會受到毀壞、傷害,身心都會受到損害。

  這主要是因為自己貪愛、執著。若是不貪愛、執著身體,對身體進行加害的時候,心不會痛苦的,對心不會有毀壞,不會有傷害的。

  貪愛、執著是因為我們無明愚癡。我以前也講過,心相當於游客,身體相當於旅店,這就是心和身的關系。你作為臨時的客人,不執著旅店,對你來說不會有什麼損害。同樣,若是自己不去貪愛、執著身體,心不會受到損害。

  當有人對身體進行加害的時候,為什麼我們的內心有疼痛、痛苦?這是因為貪愛、執著身體導致的。若是不去貪愛、執著身體,不會有這些痛苦。你執著什麼,什麼就會傷害你;你越執著,對你的傷害就越大。所以,一切顯現都不會束縛我們,也不會傷害我們;執著才是束縛,才會造成傷害。

  對身體進行加害的時候,內心貪執身體,所以煩惱痛苦。為什麼內心受到了傷害?因為無明,然後執著身體,執著這些法,才導致受到了傷害。

  “輕蔑語粗鄙,口出惡言辭”:對方輕視、看不起我們,說一些粗語、卑鄙的語言,還有惡口罵人,或者說一些不悅耳的話題的,這時我們心裡也會生起嗔恨,並為之痛苦。

  “於身既無害,心汝何故嗔?”其實,別人有輕視的態度,說一些粗語、卑鄙的話題或者惡口罵人時,對你的身心都沒有任何直接的傷害。內心何故會生起嗔恨?

  若是沒有真正放下,沒有這樣的修行或境界,當敵人直接對你的身體進行加害的時候,比如拿刀或者兵器砍啊、殺啊、打啊,也許對你的身體有一些損害,你的身體肯定有疼痛的感覺,你的心裡肯定會很不愉快,甚至很痛苦,但這是你內心的執著造成的。如果你不執著,就不會有這些損害。但是,這裡主要講的是語言的輕視、侮辱。這些語言的侮辱,不用說對心,對身體都沒有任何損害,那你為什麼還這樣嗔恨?為什麼心裡還感到痛苦呢?

  這些話僅僅是不悅耳或者無聊的一個話題,就是一個態度而已,對你的身體沒有任何損害,對你的內心也沒有任何損害,但是你仍然會嗔恨、痛苦,其實這是你不明真相導致的,不是因語言的侮辱引起的。

  謂他不喜我,然彼於現後,

  不能毀損我,何故厭譏毀?

  “謂他不喜我”:也許你會說:對方輕視我、說一些不悅耳的話或者誹謗我,雖然對我的身心沒有什麼傷害,但是這樣的態度造成周圍的人慢慢就不喜歡我、不理我了,這是我不願意看到的,也是我不願意接受的,所以我嗔恨,我不樂意接受。

  “然彼於現後,不能毀損我”:無論是今生還是來世,有人不喜歡你,不會影響你的解脫或成就,也不會影響你的福德、功德的圓滿,所以對你沒有任何影響。

  你周圍有些人不喜歡你或不理你,其實對你也沒有什麼影響,對你也沒有什麼損害。若是自己真正能做自己的主宰,不做煩惱、業力的奴隸,自己能好好地如法修行,能斷惡行善,就能通過這種方式改變自己的命運。

  世上有喜歡你的,也有不喜歡你的;有想理你的,也有不想理你的。這都沒有什麼。既然有贊歎的,就肯定有誹謗的;既然有喜歡你的,就肯定有討厭你的。其實,無論是喜歡、贊歎還是誹謗、討厭,跟你沒有太大的關系。我們不會因為他喜歡我而得到利益,也不會因為他討厭我而受到損害。也許你有所擔心,“若是他贊歎我,我可能就會好一些;若是誹謗我,就會影響我,我就會不好。”這些都不會發生。我們的命運和這些眾生的所作所為是沒有關系的,主要是我們自己要斷惡行善、如法修行,以這種方式才能真正改變自己的命運。

  所謂的贊歎和誹謗,對你的成就沒有什麼影響。你最終成就佛果的時候,可能身邊有很多贊歎你的,也會有很多誹謗你的;有很多喜歡你的,也會有很多討厭你的。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既有很多贊歎他的人,也有很多誹謗他的人,比如很多外道、世間的人都誹謗、指責佛陀。在佛身邊,有很多喜歡、追隨佛陀的人,但是也有很多討厭、遠離佛陀的人。我們成佛時,也會有這種情況。

  大家不要在乎和執著這些。一切顯現法都是相對法,都不離相對的真理,有好就有壞,有善就有惡。佛講過,哪裡有吉祥,哪裡也有不吉祥;哪裡有佛,哪裡也有魔。就像我們對同一件事的看法,有人認為好,但也有人認為不好。我們的心情有順心如意的時候,也有不順心、不如意的時候。不順心、不如意都是很正常的,這才叫圓滿,所以沒有必要煩惱。

  一切都是自自然然的,都是很正常的。大家到一個道場或者親近一個僧團時,會看到很多如法的,心裡就很歡喜;也會看到很多不如法的,心裡就很厭惡。其實,這都是自己的問題,所有的顯現都是正常的。沒有魔就沒有佛,有魔才有佛。若沒有惡,哪來的善?有惡才有善。有好的,肯定就有不好的;有贊歎的,肯定就有誹謗的。這些都是相對法,所以沒有必要太執著。一切都視作正常,當你的心不隨境轉,不被這些外境動搖的時候,你就成就了。在一切順境、逆境、好事、壞事當中,心都如如不動,保持一個平靜的狀態或本具的狀態,這叫成就。若是想一切都如意、順心,在哪裡都不可能有這種情況,大家要明白這個道理。

  其實都是你自己內心的問題,都是你自己分別、執著造成的。你覺得這個好,就喜歡;你覺得那個不好,就討厭;覺得這個有功德,就喜歡;覺得那個沒有功德,就不喜歡。其實,無論是佛還是眾生,都是我們修行的所依,都是我們修行的對境,都應該恭敬,都應該是平等的。 本論裡也講過,若只敬佛,不敬眾生,這是錯誤的。可能我們會看到一些好的,也可能會看到一些不好的,但你要知道這些都是自己在分別、執著,都是自己的問題。無論好,與不好,都是無常;無論善與惡,都是如幻如夢,都沒有什麼。

  “何故厭譏毀?”若是自己不去分別、執著,這些所謂的不喜歡、不理你,對自己的今生來世都不會有任何的毀壞或損害。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討厭、譏諷、诋毀他們呢?如果我們以牙還牙,討厭、譏諷、惱害他人,那是凡夫的境界,是凡夫所作的行為。

  一個真正的修行人、智者應該掌握自己的命運,改變自己的命運。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改變命運要靠自己,和這些眾生沒有太大的關系。這些對境都是所依,關鍵取決於自己如何利用它。若是沒有利用好,就是造業的對境,下地獄的因;若是利用好了,就是成就的助緣,是解脫的因。

  大家管好自己、改變自己,就OK了。無論他人喜歡你,還是不喜歡你,無論他人理你,還是不理你,都無所謂。有的人覺得別人不理自己了,心裡就不舒服;要是別人都喜歡自己,心裡就很高興。其實沒有什麼,喜歡是暫時的,不喜歡也是暫時的,理你是暫時的,不理你也是暫時的。

  大家在寺院,尤其是在道場裡,彼此保持不近不遠的距離,這種關系是最好的。有的人剛開始關系走得太近了,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不分彼此似的;過幾個月、幾年就不行了,這樣是不好的。有的人自己習慣一意孤行,根本不會順從大家,不會圓融大家,這也是錯誤的。彼此關系不近不遠,既不太遠,也不太近,這是最好的。

  你是墮落,還是解脫,是圓滿,還是毀壞相續和功德,都取決於你自己,自己才能改變自己。

  子二(不應嗔成為利養之違緣者)分三:一、嗔罪嚴重;二、利養無有實質;三、遮破有實質之妄念。

  丑一、嗔罪嚴重:

  謂礙利養故,縱我厭受損,

  吾利終須捨,諸罪則久留。

  “謂礙利養故,縱我厭受損”:若是他人輕視我、看不起我、诋毀我、誹謗我,這樣會影響我周圍的人。有些人原本很信任我,對我很有信心,但是由於他這樣說、這樣對待我,使這些人不信任我了,對我沒有了信心,這樣一來,就會損害我的利養,所以我不願意並且生起嗔恨。

  這是不應理的。你想獲得一些利養,是要靠自己所種的善根、福德的。若是自己沒有種善根,沒有積福德,即使沒有人輕視你、誹謗你,你也不可能獲得這些利養。若是你自己有這個善根、福德,在因緣成熟時,你一樣能得到利養和功德,誰也阻礙不了。

  “吾利終須捨,諸罪則久留”:自己所獲得的利養最終都會留在今世,不可能跟隨到後世。你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為了想繼續獲得這些利益,你就嗔恨他人,甚至傷害他人,所造的這些罪業在未感受果報之前,緊緊地跟隨著你,長久穩固地留存在你的相續、阿賴耶當中。

  你得到的這些世間利養、福報,有的也許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就會失去,即使你一生當中都沒有離開過這些財富,但是到臨終的時候你也必須要離開財富,離開你所擁有的這些利養。前面也講過,在臨終面對死亡的時候,親朋好友幫助不了你,你一個人也帶不走;再多的財富也無法能夠利益你,你一分錢也帶不走。

  面對死亡時,即使你獲得再多的利養,擁有再大的權威、再多的財富等世間的福報,死魔都不會對你客氣的,不會饒恕你的,到時候還是會無情地把你帶走。你為了得到這些利養,保護自己的利益,造下了種種惡業。當死亡來臨的時候,你所造下的惡業、所結下的惡緣都緊緊地跟隨你,一個也不少,甚至還增加了。因為這些都是寄存在你自己的阿賴耶、相續當中的,相續是不能毀壞的。如果不通過忏悔,惡業會日日不停地增長,臨終的時候,這個惡業可能更嚴重、更多了,會有這樣的結果。你造惡業了,就要墮落,就要感受無窮無盡的痛苦。

  他人不可能損害你的利養,但是你為了獲得和保護自己的利養生起嗔恨心,甚至傷害他人,這樣造惡業是不值得的,是不應該的。

  寧今速死殁,不願邪命活,

  苟安縱久住,終必遭死苦。

  現在很多世人為了暫時的利養和世間的福報,都是不擇手段。他們認為:我得到了利益,條件好了,身體好了,就能長久存活,可以活很長時間。於是,他們通過種種手段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試圖讓自己健康長壽,為了這個目的不擇手段,邊造業邊得到一些利益。其實,與其這樣活著,與其這樣延續生命,還不如早死。

  “寧今速死殁,不願邪命活”:我寧可迅速死亡,也不願意通過損害他人的途徑以邪命養活。什麼叫“邪命活”?就是為了得到和保護利養,嗔恨他人,傷害他人。試圖通過這樣的手段,獲得利益或保護利益。

  龍樹菩薩在《中觀寶鬘論》裡講了五種邪命。

  第一,狡作,即偽裝。為了得到利養,沒有功德,偽裝有功德,沒有神通,偽裝有神通。其前提條件是以得到利養為目的,以這樣的方式得到一些利養,以這樣的方式生存,這是以邪命活著。

  第二,谄媚。為了得到利養,向對方說一些花言巧語、一些特別入他心的話題,讓對方高興,企圖獲得恭敬、供養。尤其作為出家人,不應該這樣做。

  有一些人特別會說:“你是大菩薩、老居士,你功德無量啊……”,會講很多很多好聽的話,這樣一說,對方就高興了。對方也是無明嘛,聽到這些也很高興,腦子一熱,就拿出很多錢財來做供養,也不考慮家庭、自身的條件,也沒有什麼正確的發心。其實,自己有沒有功德,有沒有做什麼有意義的事情,自己最清楚自己。

  出家人是可以接受眾生供養的,但這要眾生自願,所以不能通過這些手段得到利益。假裝有功德,假裝有神通,這都是一些手段,因此而得到利益,這是不如法的。有的人特別會說一些好聽的話,還有些人特別善於抓對方的弱點,搞一些假神通(其實沒有神通)騙人,這都是以邪命活著,通過這種方法接受供養還不如沒有供養。

  其實供養是不需要去求、去要的。若是眾生自己想做供養,內心真正生起了信心,這樣做的供養才有意義,才如法。其實,一個真正修行人、成就者接受供養是為了對方,而不是為了自己。這是為了給對方種善根、種福田。

  對方必須要有這個意樂,必須具有這個發心,這樣才能種善根,這樣才能種福田。真的,我特別希望大家有了這個發心,然後再去做,這是很重要的。這不是錢多少的問題,哪怕你供養一分錢、一毛錢也是可以的。只有自己發自內心這樣做,才會種下善根,才會種下福田,否則是不可能的。現在有的人是因為愛面子、不好意思而做供養,“有人在做供養,是不是我也要做啊?”於是隨著別人做,其實這都是不如法的。有的人則是為了自己能獲得一些加持,獲得一些世間的福報,然後做供養,這也是不如法的。若是想具功德,真正生起信心了,真正想修施捨心,以這樣的心態去做供養是可以的。

  作為一個出家人,有什麼可擔心的?佛陀說過,這些世間人困難到了在指甲上耕地的程度,我的這些聲聞們(出家的弟子們)也不會有任何的困難,是不會餓死的。所以,大家不要考慮太多,諸如老了怎麼辦,病了怎麼辦……?既然出家修行了,就不要考慮這些了,生病就生病了,沒人看就沒人看,死了就死了,沒人管就沒人管。一個成就者死的時候,就要像街上的流浪狗那樣的死,走到哪裡就死在哪裡,死時最好沒人管,也沒人看,這才是最好的。一個修行人就要這樣,不要考慮這些。

  只要你自己好好修行,到時候福報就會來,自然就有人關心你,自然有人照顧你,自然有人喜歡你,現在不用考慮這些事情。如果你自己具有功德、福報,能沒有人恭敬你嗎?能沒有人喜歡你嗎?若是自己有這個福報,在哪裡都一樣,一定會有人關心你、照顧你的,這都不用考慮。作為一個修行人,世間的一切利益、世間的一切法都要放下,不為邪命活著。

  第三,側面乞求。為了獲得供養,盡管沒有直接說自己要什麼,但是以側面的方式讓他人明白這個意思,因此得到了一些利養,自己以此活命,這叫以邪命活。

  比如,自己看中了對方的某樣東西,或者自己想得到一些供養,不直接跟他說,而是側面說:“我最喜歡這個東西了……”又說:“我在山上修法挺困難的,這裡費用挺高的……”這裡哪有費用啊?就是想要點供養嘛。說“冬天冷啊,我沒有穿的”……諸如此類。若是以這種方式要,都是不如法的。其前提條件是為了得到一些利養,如果不是為了這個目的,而僅僅是隨便說說、閒聊而已,對方認為你困難或者需要這樣的東西,因此來供養你,這沒有事。

  第四,方便研求。為了獲得利養,通過自己所擁有的權力、方便渠道去要物品、錢財等供養。比如,以寺院的名義、上師的名義獲得利養,自己也得到一點兒。其目的首先是為了自己能獲得一些利養、供養,然後通過一些方便或自己的權威而得到利養,以這種方式存活,也是以邪命活。

  第五,以利求利。給他人一些東西,是為了自己能得到更多、更好的東西。

  現在也有這樣的情況,比如給他人點加持品等,目的是想得到一點供養、一些利益。其前提條件是為了獲得利養,獲得對方的利益,獲得對方的恭敬,自己想得到更多,然後給他點加持品等小的禮品。比如,世間走後門,拉關系,送人東西,目的是為了自己能得到更多,這也是以邪命活。

  《中觀寶鬘論》中一共講了五種邪命。如果認為“他人輕視我、誹謗我就會障礙、影響我獲得利養”,因此而嗔恨、加害對方,以這種方式活著,這也是以邪命活。若是以這些邪命的方式活著,還不如早死。世間有一句諺語:“惡人早死,世人不受害。”惡人應該早點死,因為他在人世間活得越長,造惡業的力量就越大,將來下地獄所遭受的痛苦就越嚴重,越不可思議,所以還不如早死。我們心裡也要下決心:若我以邪命活,還不如早死。我寧願迅速死、早死,也決不以邪命活。

  “苟安縱久住,終必遭死苦”:以這種邪命的方式,也許能在世間長久地存活。但是以這樣邪命的方式活著,即使在世間活得時間再長,最終也離不開死亡,也一定要死,並且死後以邪命的果報還將受苦。作為一個修行人,應該寧可早死,也決不能以前述這些邪命方式活著。

  很多在家修行人有工作需要,這和邪命活是兩回事。這些邪命方式是為了獲得利養,這個發心是自私的。如果你發了菩提心,為了眾生而想獲得一些利養,通過這些利養來影響更多的人、度化更多的眾生,這樣不會有罪過。

  我們這些出家人,不要為了自己能生存或生活得更好去做這些事情。作為出家人,從你出家的那一天開始,是可以接受供養的,但這是有條件的。首先,戒律要清淨,最起碼沒犯根本戒;其次,在戒律清淨的基礎上,自己盡心盡力地聞思修。有戒律清淨的基礎,有聞思修的功德,即使你接受再多的供養也是可以的,哪怕是十方所有的供養都由你一個人接受,也是有資格的,這是佛陀親口所說。戒律有支分戒和根本戒,沒有犯根本戒,這就是戒律清淨。只是戒律清淨還不行,還要有聞思修的功德。在聞思修方面,有的人精進,有的人不精進,無論精進或不精進,只要有聞思修的功德就行。出家人若具備這兩個條件,是可以接受供養的。現在很多人不敢接受供養,自己可以按這個標准進行衡量。若是覺得自己戒律不清淨,或者自己沒有聞思修的功德,接受供養就是不如法的;如果你只是戒律清淨,但是沒有聞思修的功德,這樣接受供養,將來要拿自己的血肉來還的。

  我們絕對不能以邪命的方式活著。前面所講的那些邪命方式都是我們很容易犯的。比如,自己想得到恭敬和供養,然後在施主、信眾面前說一些花言巧語,或給他們拿一些加持品等東西,這都是以邪命活。還有的人看中了別人的電腦:“這個電腦挺好……”或看中了別人的東西:“這個東西很好……”自己想得到,就說:“這個東西太好了,我就喜歡這個東西,我現在就缺這個東西;我現在在寺院干活,沒有好電腦,缺電腦……”這就是側面乞求。還有的人通過一些方便等渠道,想獲得一些利益,這也是邪命活。這些都是不如法的,大家真的不要這樣做,這都是沒有必要的。如果你這樣做,就是造業,將來要遭受惡果的。只要你自己守持清淨的戒律,精進地聞思修行,人們都看到你有功德了,知道你值得尊敬,把你作為供養的對境,自然就會恭敬你、供養你。

  丑二、利養無有實質:

  夢受百年樂,彼人復蘇醒,

  或受須臾樂,夢已此人覺,

  覺已此二人,夢樂皆不還。

  這是一個比喻。有一個人夢裡在一百年當中享受快樂,醒來以後,會是怎樣的一番情景呢?還有一個人夢裡只是頃刻間感受安樂,夢醒後,又會是怎樣的情景呢?很顯然,對清醒後的這二者而言,夢中擁有的快樂在醒時都是一去不復返。從夢境中醒來以後,夢中的快樂再也不復存在,再也不可能回來,兩個人的內心可能一樣空虛。也可以說,在夢境中享受快樂的過程都同樣是如幻如夢的。

  我們也可以這樣去理解:盡管一個是百年中,一個是片刻間,但是所享受的快樂和夢境沒有差別,都是顯而無自性的。

  若是仔細去觀察,快樂和夢境是沒有差別的。剛才在夢中享受快樂,現在醒來以後,夢境裡的快樂都是假的,都不復存在。無論是百年中,還是片刻間,所享受的快樂都過去了,一去不復返,都是如幻如夢;若以智慧去觀察,都是沒有實質性的,都是顯而無自性的,都是虛假的。

  壽雖有長短,臨終唯如是,

  設得多利養,長時享安樂,

  死如遭盜竊,赤裸空手還。

  這也是比喻。在世間,有的人壽命長,有的人壽命短,有的人享受所謂的快樂的時間長一些,有的人享受所謂的快樂的時間短一些。到臨終的時候,無論享受快樂的時間長,還是短,這些快樂都是帶不走的。死了以後,對二者而言,快樂都一樣過去了,內心都一樣是空虛的。盡管享受快樂的時間可能有長有短,但是都如夢境一樣,都是顯而無自性。若是仔細觀察,都是虛假的,都是無常的,所以沒有什麼可執著的。

  也許也有這種人,生前得到了眾多的利養,長時享受安樂,但是當他面對死亡的時候,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就如遭受強盜搶劫一般,絲毫利養也無權帶到後世,只能赤手空拳、赤身裸體地離開人世。

  仔細思維一下,自己為什麼想獲得利養呢?也許你認為:“若是能得到利養,就可以在這個世間多活一段時間”。其實,生命有長有短,但是到臨終的時候都是一樣的,你所享受的快樂都如同夢境一般,是顯而無自性的,都離不開無常。到死亡的時候,你一分錢也帶不走,一切都帶不走。這個時候,一切都過去了,不復存在,你空手離開這個世界,沒有別的。

  也許你在世時能得到一些利養,也能長時間地享受安樂,但是到死亡的時候,這些世間的安樂、利養都如遭受強盜搶劫一樣,什麼也不能跟隨你,你帶不走任何東西,只能自己赤手空拳、赤身裸體地離開人間。這個時候,你在世時為了利養和世間的這些福報所造下的惡業,都會緊緊地跟隨你,直到果報成熟。什麼時候果報成熟,什麼時候果報才結束,之前果報是不會結束的,也不會離開你的。

  大家真的好好思維一下,要明白“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我們應該利用人身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應該有一個明確的選擇,應該有正確的取捨,這是很重要的。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上一篇:為什麼吵架時都在喊
下一篇:人突然死去的三個原因,有兩個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