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哪種女人是大丈夫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女人是世界上永恆的話題。

  女人是世界的色彩。正因為有了女性,世界才變得讓人眼花缭亂、目不暇接。

  這個世界缺少不了女性,沒有了女性,人間是充滿缺陷的世界。尤其在我們這個高倡平等的時代,女性對於整個社會的重要作用,大家大概都不會否認。不論是對於世間各種事業,還是對於文化傳承,女性都做出了自己巨大的貢獻。而兩千多年來佛教的弘揚與發展,女性也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大乘佛教中,描述了很多優秀的佛教女性,並給予了熱情的讴歌與贊頌。勝鬘夫人在佛前發起菩提大願,佛陀授記她“當得作佛,號普光如來應正遍知”;在《佛說阿阇贳王女阿術達菩薩經》中,用極富故事性的筆調描了阿阇贳王的女兒阿術達如何舌戰各位聲聞比丘,弘揚菩薩精神……

  在當代,學習佛教文化的女性越來越多,在各個佛教團體,都可以看到“娘子軍團”的身影。她們或作為護法良將,忙碌在種種弘法活動中;或作為慈悲天使,為社會默默奉獻;或作為獅子一吼,百獸群伏的女法師,弘揚佛陀正法。可以說,沒有女性的參與,佛教將無法邁步前進。在《佛說法滅盡經》中,佛陀曾說:“法欲滅時,女人精進。”這也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寫照。隨著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教育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女性能夠接受佛教。

  但女性有自己特有的心理特質。多數女性感性方面要強過男性,容易感情用事,理性思維較差;女性較為脆弱、膽小,虛榮心和自尊心較強;喜歡依附別人,不獨立;喜歡引誘異性對自己心動,從而得到滿足感;不喜歡擔當,不喜歡有壓力、負責任,所以女人往往有隨意和任性的舉動,有時甚至會歇斯底裡;嫉妒心理更是女性心理的一個典型特征,由此而心量小,多疑…

  佛陀曾在多部經典中不客氣地指出女性所具有的這些心理上的弱勢。盡管很多女性對此不以為然甚至懷疑、排斥,但是,有一種女人,是 “不是人間凡種花”的佛苑仙葩。那就是明心見性的女人!

  《華嚴經》中“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為魔業。”指的就是明心見性的自性流露的菩提心。

  明心見性, 即是究竟意義的菩提心 ,是自性流露的菩提心, 是建立在慈悲和空性的基礎上的無上圓滿的智慧之心。

  所以,《法華經》雲:

  “宿王華。若有人聞是藥王菩薩本事品者。亦得無量無邊功德。若有女人聞是藥王菩薩本事品。能受持者。盡是女身後不復受。”

  “若如來滅後後五百歲中。若有女人。聞是經典如說修行。於此命終。即往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大菩薩眾圍繞住處。生蓮華中寶座之上。不復為貪欲所惱。亦復不為嗔恚愚癡所惱。亦復不為憍慢嫉妒諸垢所惱。得菩薩神通無生法忍。”

  《佛說轉女身經》中提到:

  爾時世尊,欲利益成就四部眾故,告無垢光女言。若女人成就一法,得離女身速成男子。何謂為一,所謂深心求於菩提。所以者何,有女人發菩提心。則是大善人心,大丈夫心,大仙人心,非下人心,永離二乘狹劣之心,能破外道異論之心,於三世中最是勝心。

  佛陀在《首楞嚴三昧經》中說:

  善男子!發大乘者,不見男女,而有別異。所以者何?薩婆若心,不在三界,有分別故,有男有女。

  佛陀在這裡明確的指出,真正發起大乘菩薩心的人,是不分男女的。

  《涅槃經》中說:

  善男子,一切男女,若具四法,則名丈夫,何等為四?(一)近善知識(二)能聽法(三)思惟義(四)如說修行。若男若女,具是四法,則名為丈夫;若有男子,無此四法,則不得名為丈夫,何以故,身雖丈夫,行同畜生。

  又說:如來性是丈夫法故,若有眾生,不知自身持有如來性,雖是男兒身,我說此輩是女人,若有女人,能知自身持有如來性,雖是女兒身,我說此人是男子。

  這段話明確指出,什麼才是真正的人天大丈夫呢?就是自知自身本具如來智慧德相,能夠親近善知識而聽聞佛法,並認真思維佛法的義理,而且能夠按照佛的教導如理如法去修行的人。

  在《大毗婆沙論》中,佛陀雙手捧著大愛道比丘尼的骨灰對他的比丘弟子們說:汝等谛聽,一切女人其性多輕薄、多嫉妒、多謅媚、多悭念,只有大生主雖是女人,卻能脫離女人一切過失,作丈夫事,得丈夫所得,我謂此輩為丈夫。

  在這裡,佛陀指出,大生主(即大愛道)雖然是女人,但是,卻能夠擺脫心靈的桎梏,做頂天立地的大丈夫事業,所以,這種人就可以稱為“大丈夫”。佛陀真正贊歎的是“大丈夫”之心,而不是指單純的男性。唐代呂洞賓有一首絕句詩,其中有一句寫道:“茫茫宇宙人無數,幾個男兒是丈夫!”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大丈夫與男性的概念是不可以等同的。

  當然,從第一義谛的角度來審視,又哪來什麼男身,女身呢?正如一首偈語中所說:

  我觀諸世間,常自寂滅相。

  雲何幻化中,乃生男女根。

  譬如太虛空,捏目出狂華。

  是華不可取,從汝妄想生。

  又如《佛說轉女身經》的一首偈語說道:諸法悉如幻,但從分別生,於第一義中,無有男女相。

  作為21世紀的新女性,我們應該慶幸自己生活在這個可以主宰自己命運的時代,慶幸自己擁有母親般的慈悲情懷,擁有女性所特有的細心、耐心、細膩與慈悲,我們才能更深刻的去體味他人的疾苦,他人的無奈,才能發起深切的使人離苦得樂的菩提之心。只要我們肯努力,認真地去除客觀存在的種種心理缺陷,發起浩然的“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之心,護法之心,以母親的情懷關愛天下蒼生,慈悲普潤,這個世界必然會因燦爛的女性之華而更加美麗。

 

上一篇:珍惜暇滿人身寶(下)
下一篇:燙死螞蟻的果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