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答之中,智者大師勸勉淨業的行者,“專用佛語”,與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的鼓勵,“唯信佛語”,是完全相同的意思。我們相信世尊在淨土經典所勸勉,一心念阿彌陀佛的聖號,求生極樂世界,就是相信佛陀的聖言量,不依凡夫自心,專依佛語,專依佛示,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世尊在《阿彌陀經》,在《無量壽經》,在《觀經》跟我們教導的。
智者大師說:“凡夫無智,不敢自專,專用佛語,故能偏念阿彌陀佛”,說得非常的簡單明確,因為凡夫自性般若還未開顯,所以不可以私心自用,以自己的想法、看法、做法作為修行的標准,不可以!一定要用佛陀在經上所開示的佛語,也就是說,不是信自己,是信佛陀,不是相信自己內心的想法,是相信佛陀在佛經所開示的法語,所以我們凡夫眾生要如何修行?身口意三業的造作,用佛經佛陀所開示的真理,來糾正自己錯誤的想法,我們凡夫因為智慧沒有開顯,所以起心動念是意識心、是分別心、是煩惱心,所以所想所言、所作所為,隨順煩惱,所以所做出來的都是相應生死,造罪造業,不論是身業的殺生、偷盜、邪YIN,或者是口業的兩舌、惡口、绮語、妄語,或者是意業的貪瞋癡,這都是相應生死、相應墮落、相應輪回,所以學佛的人當然每天研讀佛陀所開示的經教真理,所以依法不依人。“不依人”包括不依自己,凡是自己的所想所為,若與佛陀
的經教開示不相應,當然要專用佛語。佛語是真實語,如來者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異語者,因為佛陀成就聖人,生生世世在因地菩薩道的修行,身口意三業已經清淨圓滿了,斷盡一切的煩惱,無論是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都已經斷盡了,業盡情空、福慧圓滿,口業的過失完全去除了,所以口德究竟圓滿。諸位看佛學書典,在解釋佛的十八不共法,有身無失、口無失、意無失,也就是佛是了不起的聖人,身口意三業沒有一絲一毫的過失,所以口業所言是真理、是真相、是事實,因此值得九界聖凡同遵施行。
所以凡夫沒有智慧,不能夠依照自己的想法,應該要根據佛陀所開示的法語。念南無阿彌陀佛,在世尊的一代時教之中,哪一部經典在說阿彌陀佛的教法?就是《無量壽經》,就是《觀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經》,這是古德將這三本經抽出來作為淨土教所根據的根本教典,稱為淨土三部經。這三部經沒說第二個法門,只說一個法門,就是阿彌陀佛的法門,三部經一致,是世尊教導佛弟子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無量壽經》無論是上輩品或中輩品、或下輩品,都有“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這樣的經文,既然說“一向專念無量壽佛”,當然就是一心專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阿彌陀經》,全文一千八百五十八字,諸位讀過就能發覺,《阿彌陀經》世尊只有教導一種修行,沒有第二種的修行,就是“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觀經》有顯義、有隱義,《觀經》雖然說十六種觀法,從第一觀初日觀,到第十六觀下輩觀,雖然有定善的觀想與散善的觀想,雖然有觀極樂世界依報與正報,但是十六觀的教法世尊說完之後,付囑阿難持名念佛,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的解釋:
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這是善導大師解釋《觀經》流通分,世尊向阿難付囑的這段經文:
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者,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既然《觀經》到了流通分結論的話,世尊付囑阿難是持名,並非觀想,所以我們可以明白觀想是方便,持名是真實。
所以,淨土三部經共同以念佛為修行往生極樂世界之因,所以我們聽從世尊在淨土三經的開示,依教奉行,專用佛語,就是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的聖號。
“雲何用佛語?釋迦大師一代說法,處處聖教,唯勸眾生,專心偏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如何采用佛陀所開示的法語?下面是智者大師引用《無量壽經》、《觀經》、《往生論》,還有一個“等”字,包括沒有列出經題的數十部經論的法語,證明世尊一代時教說法,處處聖教,唯勸眾生,專心偏念阿彌陀佛的聖號。如果你有心也有時間,將《新修大正藏》一百巨冊,從第一冊到第一百冊,全部所有的經文看過了,你會發覺,世尊在諸經的開示,或專說、或兼說,或多或少,勸勉佛弟子念阿彌陀佛的聖號,說其它聖道教法經典,有的法門是一經宣揚,頂多二經、三經乃至五、六經,譬如彌勒法門有彌勒六部經,這六部經說到修學彌勒法門,但是說到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的經典,太多太多了,所以古德說大約有一兩百部。從世尊一代時教所說的經典,有那麼多經典處處勉勵佛弟子,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可見阿彌陀佛的法門,是末法時代的凡夫眾生,可以依教奉行,解脫生死,成就道業的最好法門,所以我們身為佛弟子,當然唯信佛語。
“釋迦大師”,“大師”這兩字就是指佛。佛稱大師,菩薩稱大士。“一代說法”就是指世尊在一生說法四十九年,所演講的一切教法。“處處聖教”指世尊一代時教,所說的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聖人之言教稱為聖教,尤其是十法界唯佛一人是智慧無上究竟圓滿,縱然等覺菩薩,如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彌勒菩薩、地藏王菩薩等,諸等覺菩薩還有最後一品生相無明未破,智慧還是有上非是無上,所以菩薩稱為正等正覺,佛就加上兩字“無上”,無上正等正覺;聲聞,也就是阿羅漢與辟支佛,稱為正覺。所以佛是十法界智慧究竟圓滿的聖人,所以佛語是真實語,因此無論是修學佛陀所開示的任何一個法門,當然要根據這個法門的經典修學,這樣才是正確的態度,才不會造成修學佛法的偏差。譬如修學天台宗的行者,就根據《法華經》修學;譬如修學地藏法門的行者,就根據《地藏經》修學;譬如修學藥師法門的人,就根據《藥師經》修學,這樣就是修學相應教,這樣才是正確的修學方式。
專心偏念 阿彌陀佛
世尊一代時教的說法,處處聖教,“唯勸眾生,專心偏念阿彌陀佛”,既然說專心偏念阿彌陀佛,就是專念,“專”是對“雜”而言,猶如正對邪而言。既然說專念阿彌陀佛的聖號,就不是雜念阿彌陀佛的聖號,除了念阿彌陀佛的聖號以外,再念其它佛菩薩的聖號,或是再念其它的經文咒語,修非關阿彌陀佛教法以外的法門,這樣就是雜了。“雜”有很多的意義,其中一個意義就是多的意思,雜就是雜多,譬如我們看淨土的經典,世尊形容極樂世界,蓮華有各種的顏色,用雜色形容,極樂世界的環境,是眾寶所莊嚴而成,形容這個寶物很多,用雜寶來形容。所以雜就是多,不是只念南無阿彌陀佛一佛而已,譬如早上念南無阿彌陀佛,中午念南無藥師佛,下午念南無地藏王菩薩,晚上念南無觀世音菩薩,這樣一天下來,是修一個法門或修四個法門?修四個法門。因為四個法門非是一個法門,所以稱為雜。
“專心偏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當然你也可以專念藥師佛的聖號,專求生東方淨琉璃世界,也是可以,只要是佛陀所宣講的法門,是正法都可以修學。在此是在說出偏念阿彌陀佛的道理,因為阿彌陀佛的願力廣大,所以天台宗的開宗祖師智者大師,雖然教法是根據《法華經》修學,但是在起行,一心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天台行者自從開宗祖師智者大師以來,修學佛法,可以用八字來形容,“教依法華,行在彌陀”,教法根據《法華經》,起行一心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
所以,一心偏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是淨業行者最根本的修行,如果沒有參雜其它法門的修持,更能相應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第十八願第十八願念佛往生願。你讀十遍或是二十遍乃至一百遍,你就會發覺,在第十八願因願文,法藏菩薩並沒有誓言,以第二種方法作為救度眾生的本願,只有一個方法——念佛,以念佛作為救度眾生的本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第十八願因願文有九句,每一句四字,總共三十六字。九句我們用四句來濃縮、概括第十八願就是:“十方眾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十方眾生是誰?在你心中就是這樣思惟,十方眾生就是我,我就是法藏菩薩,古佛以真心發願,用本願名號要救度的對象。十方眾生包括此世界、他世界,包括三聖六凡,上自聖人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下至六道凡夫,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所以上自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無一不是阿彌陀佛用本願名號要救度的對象。你心中就這樣思惟:阿彌陀佛發願就是要救度我,所以我念佛,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因此我們念佛人,專心偏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不就是和第十八願,法藏菩薩發願的願心相契相應嗎?因為在十方眾生下面的起行,就是“乃至十念”。乃至十念,當然是念阿彌陀佛的聖號。乃至十念,在心而言稱為信,在口而言稱為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隨順法藏菩薩第十八願的願心起行。
那麼,第十八願善導大師告訴我們得到的果報是什麼?往生極樂世界清淨報土。凡夫念佛乘佛願力可入報土,這是善導大師的主張。善導大師是中國淨土宗的集大成者。善導大師,在《高僧傳》記載,阿彌陀佛示現的一位了不起的祖師。所以,我們相信善導大師所開示的法語,等同相信阿彌陀佛所開示的道理。
所以我們聽從智者大師在《淨土十疑論》的開示:
“專心偏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如《無量壽經》、《觀經》、《往生論》等,數十余部經論文等,殷勤指授,勸生西方,故偏念也。”除了淨土三部經以外,《往生論》,乃至很多淨宗祖師或他宗祖師的著作,是勸勉行者念阿彌陀佛的聖號,求生極樂世界。以玄奘大師的高徒窺基大師來說,窺基大師是唯識宗的祖師,窺基大師也有為《阿彌陀經》做注解,而且有兩部,一部是《阿彌陀經疏》,一部是《阿彌陀經通贊疏》。《阿彌陀經通贊疏》,窺基大師注的比較詳細。窺基大師在這兩部《阿彌陀經》的著作之中,也相當鼓勵行者,念阿彌陀佛的聖號,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在此智者大師說的確實沒錯,譬如《無量壽經》、《觀經》、《往生論》等,數十部經論經文法語,指授行者一心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古德以淨土三部經作為淨土法門的根本教典,後來前清魏源居士,再將《華嚴經》的〈普賢行願品〉抽出來做淨土宗的第四經,後來民初印光大師,再將《楞嚴經》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抽出來作為淨土第五經,所以淨土五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是古德所選取,這三部經專說阿彌陀佛的教法;《普賢行願品》與《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就不是專說淨土的教法,《普賢行願品》只不過是《華嚴經》——四十華嚴其中一品,《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也只不過是《楞嚴經》二十五圓通其中之一,所以也是兼說淨土教法。不管是佛經或祖論,專說阿彌陀佛的教法,也兼說阿彌陀佛的教法,無不勸勉行者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求生極樂世界,所以印光大師在《文鈔》經常如此的開示,“千經萬論處處指歸”,說的一點都沒錯。繼續看下面一段:
“又彌陀佛別有大悲四十八願,接引眾生”,為什麼偏念阿彌陀佛的聖號?智者大師告訴我們很好的原因,就是因為阿彌陀佛有大悲四十八大願。“別有”就是指別願,因為每一位諸佛如來,在因地的修行,一定有發通願與別願。通願就是通於一切菩薩所誓發之願,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四弘誓願。別願就是每一位菩薩所發的願力各有不同,譬如《悲華經》記載,世尊在因地菩薩行發五百大願,觀世音菩薩發十二大願,藥師佛在因地菩薩發十二大願,阿彌陀佛在因地法藏菩薩,發四十八大願,每一位諸佛如來,在因地所發的願,有通願是一樣的,有別願是不同的。
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因為阿彌陀在因地發了四十八條大願,經過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的修行,已經圓滿四十八條大願的每一願,修諸六度萬行究竟圓滿,所以成就不可思議的願行功德,使得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建立,使得四十八願的每一願圓滿成就,使得法藏菩薩成為南無阿彌陀佛,所以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稱為萬德洪名。萬德就是形容,佛陀在因地菩薩的修行,功德究竟圓滿了,所以稱為萬德。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想要求生阿彌陀佛的淨土世界,當然就會和阿彌陀佛相應,這是一定的道理。你念彌勒菩薩,求生欲界第四層天兜率天宮內院,就是彌勒菩薩的兜率淨土世界,你就和彌勒菩薩相應,這是一定的道理。彌勒菩薩在過去生初發心,發願不食眾生肉,所以你修學彌勒法門,除了念彌勒菩薩的聖號,除了讀誦彌勒三經,《彌勒菩薩上生經》、《彌勒菩薩下生經》、《彌勒菩薩大成佛經》以外,你最重要要去修持的就是,持齋、茹素,不可以吃魚吃肉,因為你吃魚吃肉,和彌勒菩薩的願心不相應。所以彌勒菩薩稱為慈氏菩薩,在《悲華經》記載,彌勒菩薩發願,要在人歲平均十年,穢污五濁的時代,從兜率天宮下降人間,擁護苦難的眾生。所以當你修彌勒法門,幫助一切短命的凡夫眾生離苦得樂,你這樣的修行,就和彌勒菩薩相應。相同的道理,你念阿彌陀佛的聖號,根據阿彌陀佛所發的四十八願的願力起行,你所作所為越與四十八願相應,你就與阿彌陀佛的內心更近更親,這是一定的道理。
所以,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接引眾生,這對我們眾生而言,是最重要的,要解脫生死也是最穩當的。因為,雖然十方諸佛是佛佛道同,但是願力不同,阿彌陀佛與釋迦牟尼佛、與藥師佛、與十方諸佛,果地上的神通、智慧、道力都一樣,但是在因地菩薩所發的別願不同。雖然東方流離世界與兜率淨土世界清淨莊嚴,和極樂世界無二無別,但是念南無藥師佛,與念南無阿彌陀佛,有相同也有不同。不同的就是你念南無阿彌陀佛,與阿彌陀佛願力相應,你念南無藥師佛,與藥師佛的願力相應。《藥師經》記載,藥師佛的十二大願,並無臨終接引願。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的第十九願臨終接引願,對凡夫眾生而言,是非常的重要。因為凡夫在平生就已經顛倒了,不必等待到臨終,凡夫以苦為樂、以無常為常、以無我為我,所以在平生就是顛倒凡夫了,不必等待臨終。凡夫在平生就已經顛倒了,臨終更容易因為業障現前產生顛倒,阿彌陀佛為了要護持每一位眾生在臨終心不顛倒,意不凌亂,如入禅定,正念現前,所以誓言在行者的臨終,現前接引。從《無量壽經》或者從《觀無量壽經》、或者從《阿彌陀經》的經文,我們都可以看見,不管修念佛的行者,或者是修諸雜行的行者,在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就已經現前了。《淨土聖賢錄》,或者《佛祖統紀》,或者《往生集》,這此記載往生極樂世界的傳記記載的非常多,行者在臨終還未斷氣的時候,阿彌陀佛就已經現前了。所以有理論、有實務,使我們明白,我們只要“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對我們十八願的行者而言,發菩提心就是要往生極樂世界成佛度眾生,修諸功德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樣我們在臨終,阿彌陀佛就現前來接引,往生極樂世界就千穩萬當,所以當然發願求生極樂世界,所以當然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因為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是我這樣的凡夫容易往生,是我這樣的凡夫去得了,當然求生極樂世界。如果十方有哪一個淨土世界,比極樂世界更容易往生到達,更容易讓我這樣煩惱的凡夫投生,我們就不一定要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了。哪一個淨土世界是我決定去得了的,我就求生那個淨土世界;哪一位佛的聖號有辦法救得我這樣念佛會打妄想的煩惱凡夫,我就念那一位佛的聖號。
在諸佛如來之中,唯有阿彌陀佛誓言以果地名號決定救度,就是阿彌陀佛,所以在十方諸佛之中,當然偏念阿彌陀佛。這樣的道理是大家很容易體會的,猶如在三百六十五行之中,哪一個行業是我的能力興趣很容易從事賺大錢的,我就是從事這個行業,這是一定的道理。你絕對不會去從事一件你很困難賺大錢的,你的能力也根本無法做的行業,絕對不會。八萬四千法門也是如此,哪一個法門是我這種煩惱的凡夫,可以當生修成佛道,我就根據這個法門修學,對我而言,這個法門就是我最殊勝的法門;哪一尊佛救得了我這樣的凡夫,我就念那一尊佛的聖號,這是一定的。
“又《觀經》雲: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有八萬四千好,一一好放八萬四千光明,遍照法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這段經文並非是原文,智者大師與古德在引經據論,通常都是采取經文的大意,也就是取意,很少照經文的原文摘錄,智者大師是如此,善導大師也是如此,道綽禅師也是如此,昙鸾大師也是如此,甚至距離我們最近的淨宗祖師印光大師也莫不如此。
《觀經》這段經文,出自第九觀真身觀。真身觀是觀阿彌陀佛的真身妙相,是觀正報。從真身觀這段經文,我們可以明白,阿彌陀佛的一一光明,是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所以什麼人念佛,什麼人被阿彌陀佛的光明照耀。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贊》顯示這段《觀經》經文說:
彌陀身色如金山 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攝 當知本願最為強
善導大師將《觀經》這段經文的真義說出,說的實在太好了。
“唯有念佛蒙光攝”,唯有稱念阿彌陀佛的眾生,受阿彌陀佛的佛光照耀。受阿彌陀佛的佛光照耀,有什麼功德利益?身心柔軟,業障消除。最近信願才去助念一位老先生,這位老先生在平時從事殺業,抓魚抓了一、二十年。這樣的人在臨終之前三、四年左右,受到他的兒子的勸勉念佛,但是年紀大,又多病,所以不是非常精進的稱念。這位老先生到了要捨報之前大約一個禮拜,他的兒子請師父去關懷他;一個禮拜後捨報往生了,我去為他助念。我去為他助念的時候,他斷氣已經超過八小時了,所以我觸摸到他的手指頭與腳趾頭,硬梆梆的。經由我們本願山彌陀講堂的蓮友排班念佛,信願對他開示念佛,到七、八天以後做功德佛事,告別儀式,他的身體就非常的柔軟了。阿彌陀佛的佛光照耀,就是有這樣的殊勝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