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清靜法師:執著於不執著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和幾個居士聊天。

  一個經商的居士問:“師父,有的同修學佛多年了,竟然還喝酒吃肉。您對此怎麼看?”

  清淨說:“喝酒吃肉是不好。你現在怎麼樣?”

  居士說:“我堅決斷除酒肉。我修行也不精進,智慧也不高,但這一點我堅持住了。不管出席什麼聚會,不管誰勸我,我決不犯戒。我做生意多年,也積累了千萬資產,我的觀點是:寧可破產,也絕不破戒。”

  清淨及在座的居士一起為其鼓掌隨喜。

  另一個居士引經據典說:“我覺得也不要太絕對。佛陀曾開示弟子:‘過去的諸佛,允許穿著糞掃衣,我也允許;同時,在家信眾的供養,衣衫穿著得莊嚴, 也不是甚麼罪惡的事。過去的諸佛,行乞食法,我也是行乞食法;同時我也允許在家信眾的請求供養,因這樣可以讓他們多種些福田。過去的諸佛,行過日中一食, 這我也准許;但身體弱的人,每日二餐三餐,我也認為可以,食以調身,只要不過份貪取食欲,這並不能說為非法。過去的諸佛,允許修行者居住露地,這我也許可;不過居住精捨講堂,便於過集體的僧團生活,這也是極其自然的事。關於食肉的問題,我曾經說過,見到殺,聽到殺,特為殺的三種不淨肉是不可以吃,但我也准許在不得已的環境之下,是可以吃三淨肉。’因此,在南傳佛教、藏傳佛教中不僅是在家人,就連出家人也可以吃肉,甚至日本和尚還可以娶妻生子,由後代繼承寺院。漢傳佛教的素食傳統,是由梁武帝規定的,並非佛教本有規矩。師父,您怎麼看待這些問題?”

  清淨說:“佛教的核心是解脫。因此無論是“戒定慧”三學,還是“經律論”三藏,乃至於“佛法僧”三寶,都是服務於這個核心。戒律的目的是防非止惡,成就解脫。我們之所以生在漢地,就是和漢地的法有緣。梁武帝以帝王菩薩之身推行素食,是符合佛陀思想和精神的。經過1500多年的普及,素食生活已成為漢傳佛教最優秀的傳統之一。”

  “任何一種行為,都需要自我內在價值觀的衡量和取捨。吃肉一定會有果報的,沒有僥幸和例外。但如果素食和解脫成為矛盾,那就取解脫,放棄素食。如:在西藏雪域高原,食物匮乏;南傳佛教托缽乞食,不便挑揀。而在漢地則無此矛盾,物產豐富,漢僧可自行生火做飯。”

  “而日本和尚之所以娶妻生子,是歷史和政治的原因,是國家意志干涉宗教的結果。明治維新時期,由於連年幕府戰爭,導致日本民族人口急劇下降,男少女多, 比例嚴重失調。而為了逃避兵役,很多男丁躲進深山,出家為僧。明治天皇平定天下,變法維新,推行新政。頒令僧人全部還俗,娶妻生子,增加人口。僧團據理抗爭,後來雙方調停,各讓一步:比丘娶妻,可不還俗;比丘尼不可婚嫁;禁止托缽。明治維新的佛教世俗化運動如同歐洲的基督教新教運動一樣,是由政府通過政令方式的宗教改革。到今天,這種形態已經成為日本佛教的特色,甚至影響到韓國的一部分僧團。由此也可以看出,佛教在弘傳中很靈活,適應性極強,並不僵硬。”

  “因此,我們作為漢傳佛教的弟子,實在是有福,要珍惜這種大好法緣,精進辦道,志求解脫。我們不要以我們的傳統指責其它傳承的佛教弟子,各有背景因緣。同樣,我們自己堅持素食,在應酬中也可以引導別人素食,但卻不必強求。如果你在官場混,面對上司時不是你能說了算,如果你為了素食放棄官職,我會贊歎;如果你希望保持官職而放棄素食,我也能理解。我們不必一定要把佛教的吃素傳統帶進吃肉的官場,也不能把官場吃肉行為帶進佛教素食圈。”

  居士講了一則祖師公案:

  德山宣鑒禅師,年輕時就擅講《金剛經》,因俗家姓周,故人稱“周金剛”。他對禅宗那種不立文,直見本心的法門,更不放在眼裡。他常說:“不知有多少出家人,花了多少年工夫,去學佛的威儀和戒行,但都未能成佛。南方這些小丑,居然敢說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我一定要搗毀他們的窟穴,殺盡他們的子孫,以報答佛恩。”

  於是,他挑著《青龍疏鈔》,從四川奔向澧陽。半路上,遇到一位衣著褴褛、面貌丑陋的老太婆賣點心,饑腸辘辘的德山放下擔子,向老太婆買點心。只見老太婆指著地上那擔《青龍疏鈔》說:“這些是什麼書?”

  德山不耐煩地回答說:“《金剛經》。”老太婆不慌不忙地向著禅師說:“我有一個問題,如果你答得出來,我請你用點心,不要錢好啦,否則,請你到別的地方去買。《金剛經》上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請問,你點的是哪個心?”

  德山一時震驚,不能作答,驕傲之色立即收斂,也不顧辘辘的饑腸,挑起擔子直向山中走去,而且將《青龍疏鈔》付諸一炬!

  居士說:“點哪個心呢?《金剛經》雲: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點一個不執著的心。師父認為對嗎?”

  清淨說:“這個故事還沒講完,德山禅師還有後話。”

  德山禅師被在路上賣點心老太婆難倒了,內心著實不好受,餓著肚子上山直奔龍潭寺,暫時住下習禅。

  一天深夜,德山隨侍在崇信禅師的左右。

  崇信對他說:“夜已深了,還不回去嗎?”

  德山說:“外面太黑了,伸手不見五指。”

  崇信說:“你等著,我給你拿一盞燈來。”

  崇信說完話後,轉身提來一盞燈,雖然是一盞小燈,可在漆黑的夜裡,卻顯得光亮四射,青石小路在燈光下照得清清楚楚。德山剛要伸手去接,崇信突然“呼”的一聲,將燈吹熄,院子裡頓時陷入黑暗一片。

  此時,德山頓然徹悟,忙向崇信禅師頂禮。

  崇信問道:“你看見了什麼?”

  德山恭敬地說道:“謝謝大師指點,弟子再也不會懷疑天下老和尚的舌頭了!”

  第二天早晨,崇信升堂說法:“你們當中有一個人,他的牙齒像利劍,嘴巴像血盆,打他一棒,連頭也不回一下,將來他會跑到孤峰上去建立我的宗門。”一德山禅師開悟後,曾說一偈:

  窮諸玄辯,若一毫置於太虛;

  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海。

  德山不負眾望,後來創立“雲門宗”,禅風大盛!

  “所謂伸手不見五指,只有當外在的根塵、煩惱、執著熄滅,內在的慧光才可顯發。不執著於外在的事相,才可獲得內在的解脫。就戒律來說,戒律戒自己,不戒別人。三藏十二部浩如煙海,歷代祖師公案萬象紛纭,我們不能把所學佛法用於為自己的某種行為找依據,這恰恰是我們內心不安的一種表現。我們是凡夫,毫無實證,當我們不執著於素食,其實就會執著於肉食,不執著於持戒,往往就執著於犯戒。我們老在說不執著時,其實已經執著於不執著,當把不執著作為一種執著時,可能更危險。建國初期,虛雲老和尚拼上一身剮,為僧人保留了‘僧裝、素食、獨身\’的優良傳統,我們當深深感恩,依教奉行。”

  居士問:“有一個佛經故事講:一個人在路邊休息時,隨手撿起身邊第一塊木頭,雕刻了一尊佛像供在路邊,就走了;下雨了,一個路人怕佛像淋了,就把隨身帶的一條破褲子給佛蓋上,也走了;雨停了,一個路人發現佛像頭上壓了一條破褲子,感覺很不尊重,就取下來扔在一旁。於是這三個人因此功德死後都升到忉利天。這三個人行為雖不一樣,但發心都是敬佛,所以獲得相同的果報。”

  清淨說:“確是如此。”

  居士問:“那我如果在應酬中,朋友說‘你吃一塊肉我就學佛\’,那我吃還是不吃?吃了有功德還是有過錯?”

  清淨說:“不要吃。這只是朋友一個很不嚴肅的玩笑,你不必當真。如果在商務交往中,你能公開佛子身份,堅持素食戒酒,他們很快會認可和贊揚你的行為,你個人的品牌價值會提升,無形資產會增長。大家覺得你是值得信任的,非常可靠的,因為在法律之外你更有道德和信仰的約束。他們會願意與你交往和合作,也喜歡自豪的把你介紹給別人,他們會說:‘這是我朋友,信佛的,不喝酒不吃肉不害人,光做好事,和他交往你盡管放心。’從而更多的人受你引導感化,進入佛門。但如果你輕易就放棄自己的信仰,放縱自己的行為,他們會認為你學佛是假的,虛偽的,從而輕視和防范你。我們雖然不必把自己佛子的身份昭告天下,但如果你覺得自己學佛很丟人,不好意思讓別人知道,那說明你對佛陀和佛法沒有信心,在修行上也不會有太大的收益。”

  就戒律而言,對自己無論如何嚴格要求,都不為過;就處眾而言,對他人無論如何寬容,都不為過;就出離而言,無論放棄哪種執著,都不為過;就解脫而言,無論哪種行為,都不是根本目的。

 

上一篇:多識仁波切:從佛理的眼光看《三打白骨精》
下一篇:索達吉堪布:顛倒的慈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