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傳喜法師: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平常心是道。

  修行不能急的,也不能外求,外求叫頭上安頭。

  我們雖口裡念著佛、心裡想著佛,但真正的佛要靠“心”才能感通。只有自己的心平靜下來,佛才會現出來,“眾生心垢淨,菩提影現中”。四弘誓願,從事相的“眾生無邊誓願度”,到理體、究竟的“自性眾生誓願度”,佛道也是這樣“自性佛道誓願成”,所以,“心”要保持著清明、寧靜、祥和。

  我們這個“心”是有很多層次的。

  在第六意識上,我們要合理地保持著人天乘;通過持戒、誦咒、入定才能涉及到第七意識;開悟之後才能悟到第八意識。

  —— 解脫是靠對三寶的信心,而不是自己修得有多麼厲害;如果著相、有好勝之心“我要快點成道”,說明沒有降伏自己的心,這樣反而偏離了佛教的修行,正如文殊菩薩所言: 當執著生起,正見已喪失。

  淨土宗六祖永明延壽大師曾言:“入定則一塵不染,出定則萬善並行。”

  出定了,第六意識的狀態,人天增上的心靈狀態還是需要的,還要好好遵循、踐行人天這個所謂好的准則,遵守社會秩序;若周遭的人對學佛不太理解的話,還要以有相的為主,要照顧到大家的感受。

  當你入定的時候,超越了第六意識,乃至能緣於第七意識破我執; 不要說人、天沒有了,“佛之一字,我不喜聞,自性無名,心佛眾生,皆是假名。”

  從這個意義上說,任何心上的執著,都是讓你見不到佛的,恰如廣欽老和尚所言:留戀娑婆一根草,極樂世界去不了。

  —— 按照物理學上的蟲洞理論,“蟲洞”是宇宙中的隧道,可超越時空,是無量光無量壽,你怎樣進入蟲洞?

  靠心,這個“心”若有一點障礙則進入不了。

  所以,要慢慢訓練。這世上的一切,你既生活其間又要看破、超越,否則沒有這種警覺,當下被迷惑,內心還被纏縛。

  生命就是這樣一種虛幻的種子,會不停地再制造下一個。這個業力就永遠在你的腦子裡脫不開,“五蘊”色受想行識,萬緣牽扯,所以就連續在三界六道內流浪,經驗痛苦。

  如何改變這種現況?

  簡言之,就是改變我們“心”的立場,或說是習慣思維的方向: 一個是向外看,一個是向內看;凡是“內觀”,方向改變一下,這看起來是小事一樁,結果卻迥然不同,甚或還有可能具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一個內省的人,就是覺者 —— 是一個從內而非從外尋找真理的人。佛教的一切教法和訓練,都是為了達至一個目標:往內看心性,幫助我們體悟生命的真相,從而找到那個不生不滅。

  —— 當我們遇到境界時,裡面有沒有我見、我執?

  就像面對鏡子,“漢來漢現,胡來胡現”,你有真修就能無我見;反之,你當真,是因為你執著自己是真的,“我是真的,眾生是真的,業力是真的”,就是我執。這是沒有正知正見。

  要時時調整“我”作為人的悲憫心,同時還要有空性,空性才是通佛國的,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就會對立;在面對境界時,馬上就用佛法來超度自己。外在都是考驗,考驗你修行到底是真是假。

  了解如來真實義是很重要的。

  —— 以前“迷”在境界裡;現在境界來了,馬上回光返照。

  這就是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我們每個人的覺性,就是無量光無量壽。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來接引, 就靠這個。

  阿彌陀佛就是按照這個修,圓滿了,再發願度眾生,讓我們也圓滿;然後我們這個“因地心”“入”佛之果地心,就靠這個往生,這個“覺”若迷掉了,阿彌陀佛也救不到你。

  既要自淨其意,還要求願往生佛陀的願海果地。

  我們的因地“心”是很脆弱的!

  佛是功德圓滿,福慧兩足;我們還業障如山,《地藏經》雲:“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若有形象,盡虛空亦不能納受。

  所以,一定要牢牢記得自己的心,同時又要知道佛跟我們的心毫厘不隔,那佛圓滿果地的心就會印在你的心裡,心心交融,這樣就會與佛相應。

  —— 或說是要把我們生命、人格當中好的發展起來,達至極致也就成佛了。

  修行就是這樣: 由一滴水,漸漸,匯聚成小溪,我們的善根漸成小溪,你如是清淨守護,漸變為大溪、大江、大河,直至匯入無際的藍色法性大海,這樣就跟佛見面了。

  —— 那時,你也可像祖師一樣了。

  沩山靈祐禅師曾說:老僧五百年後,到山下人家,作一頭水牯牛。

  有的祖師說:“哦,下一世我到鬼道去。”

  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我到地獄去。”

  請問:這個靠什麼?

  行菩薩道,作眾生的不請之友,要靠雄厚的積累,厚積薄發。

  這些都來自我們當下的分分秒秒、點點滴滴的修行積累。

  —— 這個“因”不要錯掉,我們當下的“覺”,此心是能成佛的。

  而在沒成佛之前,就是果地的佛來救我們,否則沒有佛菩薩來救,我們連佛教的一個字也不知不聞。

  你所有點點滴滴的覺悟都來自於佛菩薩的慈悲展現,我們所有的修行,不要離開果地的佛。若離開了,就會傲慢狂妄,就會著魔,又偏掉了。

  這個工作沒有人可以替代,只有你自己去修,“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所以,自己要好好把握,念念守護住。

  阿彌陀佛!

 

上一篇:傳喜法師:到底人生是苦,還是樂?
下一篇:在睡夢中積功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