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誠實是隨順法性的善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誠實是隨順法性的善行

  佛言:其四惡者,世間人民,不念修善。轉相教令,共為眾惡。兩舌惡口,妄言绮語。讒賊斗亂,憎嫉善人。敗壞賢明,於傍快喜。不孝二親,輕慢師長。朋友無信,難得誠實。尊貴自大,謂己有道。橫行威勢,侵易於人。不能自知,為惡無恥。自以強健,欲人敬難。不畏天地神明日月,不肯作善,難可降化。自用偃蹇,謂可常爾。無所憂懼,常懷憍慢。

  這段經文敘說由口業四過組合成的第四惡。這個世間的人民,意地中沒有修善的念頭。念念損人利己,其根本原因乃是奉行人死燈滅、沒有輪回與因果的邪知邪見,並以此邪見相互教令,遞相傳播,形成邪見共識,為共同作惡提供理論依據。須不知,每個念頭都有因果,一個念頭生起在阿賴耶識便種下一個業因種子。今生後世一定會起現行,形成異熟果,業因果報是絲毫不爽的。所以一個民族及個體如果沒有建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便會共為眾惡,挑戰道德底線。諸如食品安全問題,學術界普遍的抄襲風氣,商業上的坑蒙欺詐,乃至老人摔倒無人扶救現象,均是由一套邪見體系引發的行為後果。

  這“共為眾惡”中的不誠實問題,就涉及口業的四種過失:兩舌,即斗遘兩頭,挑撥離間;惡口,即用粗惡語罵辱他人;妄言,以虛妄語,诳惑他人;绮語即是引生YIN意之雜穢語。鼓動三寸不爛之舌,用讒言中傷有賢德的人,令人與人之間相互斗爭擾亂。或造謠惑眾,或寫檢舉報告,宣說列舉一些毫無根據的過失。一個團體本來和合,然到處說捕風捉影的離間語,令人互相產生猜疑,甚至斗亂。憎惡嫉妒善人,把善人視為眼中釘,用種種誹謗打壓。在惡人占主流的社會中,善人確實是很難站立,這些惡人自然會對有賢德智慧之人,加以诋毀,敗壞善人的名譽。一旦其機心惡言得逞,令善人無法存身,名譽掃地,他便在旁邊竊竊自喜,引以痛快。

  這些有口業過失的人常常不孝順父母二親,對父母也潛行欺詐。輕視傲慢師長,朋友之間也不講信譽,說假話欺人成為其第二天性。本來朋友之間有規勸共財之義,朋友是由家庭中轉向社會的重要一倫。朋友之間靠信譽作紐帶得以維系。凡同窗、同事、同僚、同類者,皆可以為朋友。信即不欺之謂,不僅獨指兌現諾言一端。凡為他人謀事不盡心,非信也。負人財物不還,非信也。當面稱譽私下毀訾,非信也。朋友遇急難不救濟,非信也。朋友無信,表現個人道德的瓦解。對待朋友,謊話連篇,難得聽到幾句誠實語。這已形成一種很嚴重的社會問題。許多孩子被教育成習慣於說逢迎的假話。而儒佛聖人的教化特別注重誠實。佛教有不妄語戒,儒家重視誠明。

  《中庸》雲:“誠則明矣,明則誠矣。”《論語》雲:“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人為萬物之靈,君子一言既出,驷馬難追。一定要兌現自己的諾言。君子把信譽視為生命,這是一種人格的操守。受儒家文化熏習的中國人本來是誠實的。清朝看與中國人做生意的外國商人,對中國商人就有一種評價:中國商人誠實。只要有口頭承諾,不簽約,也放心。誠實經商乃是財源滾滾的保證,而坑蒙拐騙乃是自掘墳墓。

  所以聖人教敕吾人要恪守誠實的品德,這是人生哲學之至理。然愚人不能信受,可不哀哉。這類有妄語習氣的人,大多虛榮心強,每每擺出尊榮富貴的架勢,或飾說自己是某大人物的親戚朋友,滿足其自高自大的心理。或在修行上,未證謂證,欺世惑眾。或以暴力威勢來脅迫,令人承事敬畏。無道無德,不能自知,造作諸多惡業,無有羞慚之心。自以為強大勇健有勢力,人脈關系活絡,欲令人尊敬、畏難於己。

  曾有一話劇《假如我是真的》,敘述有一男青年,冒充高官的兒子,於是地方官員商人,都來逢迎拍馬,金錢女色雙豐收。結果,事情敗露被抓。在審判時,那位男青年反問,假如我是真的(某高官的兒子),又會如何呢?古往今來,冒充王子、公子、名人的例子不勝枚舉,其隱密動機便是“欲人敬難”。如是虛假的表演都免不了對名利的追求,名利又與YIN欲密切相關。正是欲望的泛濫,鼓動眾生身口意三業制造了這個五濁惡世。是故對不如意的現實世界,人人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這類人對天地、神明、日月沒有敬畏感,不相信神明記識,日月照見,奉行人死燈滅的斷滅見,不信因果與輪回,自然就沒有作善的依據與動力。知見上的邪僻,很難接受教化,亦難得降伏其心。你給他講三世因果、六道輪回,要行善積德,做人要誠實。他會哈哈大笑,認為這是迂腐的說教,現代社會是競爭的時代,這些古訓行不通。自恃家族高貴,色力財位,凌駕於人,自高自大,不知道富貴常常不超過三代,王朝的更迭,亦常是“城頭變幻大王旗”。由於他種姓、財位或永遠高人一等,內心不存憂患恐懼,常懷憍慢,目空一切,縱恣惡行,導致天怒人怨,現世華報,來生果報迅疾現前。

  如是眾惡,天神記識。賴其前世頗作福德,小善扶接,營護助之。今世為惡,福德盡滅。諸善鬼神,各去離之。身獨空立,無所復依。壽命終盡,諸惡所歸。自然迫促,共趣奪之。又其名籍,記在神明。殃咎牽引,當往趣向。罪報自然,無從捨離。但得前行,入於火镬。身心摧碎,精神痛苦。當斯之時,悔復何及。

  這段經文概述造惡之人,遭到善神捨離的現世痛苦與來世墮惡道的果報。只要造作如前所述的口業過失,天神明察秋毫,一一記錄在檔案中。造惡之人,也許春風得意,這是由於前世頗作福德,諸如受持皈依布施齋僧等,小善扶接,善神來營護,即前世異熟果。但就今生行為而論,知見顛倒,不再續接前世的善行,造作種種妄語、誹謗、绮語的惡行,這樣前世的福德漸漸耗損殆盡,善神就捨你而去。得不到善神的護佑,而身獨立無所依怙,那今生所造的惡業便頓然彰顯後果了。這段經文透露生命的秘密。一個人如果有善神保護,即便遇到巨大的災難,冥冥中也會得到護助營救。

  昔印祖座下有個夢庵居士,敘說當地發生的真實事件。有個司機開車,於荒野江邊,不慎車墜江中。乘客四十余人,均遭滅頂。第二天黎明前往營救時,有一年約三十左右的婦人,坐江岸道旁,如癡如醉,詢以何來,答言昨暮乘車至此。問以全車遇險,汝何無恙?對曰不知,質以當時情況,亦不了了。這個婦女一問三不知,她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從車內出來的。夢庵居士也覺得這事很神奇,不可理解,便請教印光大師。印光大師當時沒有說話,到傍晚時,讓侍者遞給夢庵居士一紙條,印祖寫道:“此女人命不該死,故坐於汽車之外,及車墮下河正下時,揚於其岸。故衣絕未濕。蓋佛天鬼神,於坐車時,已為救之之法於前矣。想必如是。”

  印祖又記一事雲:“又民十幾年,潘對凫重修濟南淨居寺,開光唱戲,來客甚多。一人領小孩在井邊看,小孩墮下井,立使人下井撈,水面無一物,用竿子遍井底攬,亦無一物。其人回家,則小孩在家裡睡,如癡如呆,衣服盡濕。問何以到家,雲不知。因刻一碑,蓋一亭,名其井為聖井。拓之寄光,光送真師,真師裱而太平寺大殿下客廳。此致夢庵,猜猜此夢。”惜夢庵居士未能猜透此夢。答案即是:“賴其前世頗作福德,善神營護。”印祖深契之生命奧秘,世人大多夢夢不解。可見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對吾人命運改善何其重要。

  當善神遠捨,壽命終盡之時,這一生所造的惡業,自然都聚集過來,如是因,如是果。諸惡所歸,惡業自然而然地迫促,與惡業共趣到三惡道,接受惡業的果報。可見自殺並不能真實解決人生的痛苦。

  又你的姓名戶籍及行為,神明都一五一十地記錄在案,這些功過罪福業力自然牽引神識到相應的地方接受災殃罪咎的報應。業因果報如影隨形,如響應聲,絲毫不爽,無從捨離,擺脫不了,只有隨著業力前行,墮到地獄的火坑镬湯裡面,身體被燒爛,心神痛極迷悶。當遭受地獄劇苦之時候,方才後悔先前的惡業,已經晚了。

  天道冏然,不得蹉跌。故有自然三途,無量苦惱。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為四大惡四痛四燒,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人能於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四大善也。

  天地之間因果循環之道(法則),是那樣明明白白,不會有絲毫的錯謬。口業的罪過,自然感得拔舌、烊銅灌口等地獄苦果。從地獄道到餓鬼道,從餓鬼道到畜生道,從畜生道再慢慢地轉到人道,生到人道又貧窮下賤,貧窮生盜心,又造惡墮到三惡道。真是“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苦無法言表。這就是第四種大的惡業,感得四痛的華報與四燒的果報。這樣的痛苦不斷地重現,譬如大火在人的身體焚燒。如果人能深信因果,一心制伏虛詐的習氣,正心誠意,受持不妄語戒。縱然整個社會假話成風,自己要堅守誠實的底線,做老實人,說老實話,不怕別人的譏諷嘲笑。“獨作諸善,不為眾惡”,如是善因必然感得相應善果,即能度脫三惡道之苦,獲得人天福報。若以此誠實持戒功德回向,即能得到三乘的聖果,乃至成辦往生極樂世界的淨業。一經往生彼土,便可究竟成就佛果。這就是第四種大善。

  可見,誠實是隨順法性的善行,令吾人精神趨向光明超升。而說謊則是違背法性的顛倒之行,令吾人心智暗蔽,被人輕視,導致墮落的苦果。一個常說假話的人,內心深處是不愉快的,情緒反應是負面的。測謊器就是利用說假話時其心跳波動與說真誠語的心裡波動不一樣而施設的。說誠實語時其心波很平穩,說假話時心波跳動劇烈,以此來測定被試者說的話的真假。

  儒家聖人雲:“誠則明矣,明則誠矣。”說明誠實就能開發智慧,有智慧的人亦自然會說誠實語,所以吾人一定要真誠無偽,遠離謊言,規避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特別是修行淨土念佛法門,如果外現賢善之相,內懷虛假,那修行絕對很難成就的。成就淨業要圓發三心,第一個就是至誠心,阿彌陀佛第十八“十念皆生我國願”,十聲往生的前提也是“至心信樂,欲生我國”,至誠懇切才能感通阿彌陀佛願力。阿彌陀佛名號乃至誠的結晶,吾人只能以至誠感通至誠,方能乘佛願力,帶業往生。證知真誠老實能獲大利。冀諸淨業同仁勉旃。

  南無阿彌陀佛!

 

上一篇:父母與孩子各自的責任《佛說善生經》
下一篇:大安法師:「執著」應該怎麼理解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