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王有一個名字叫做女鸠的妾室,侍候他的一個妾。古時候皇帝或者王、大戶人家,一般大戶人家要有三妻四妾。他這個侍妾想勾搭杜伯,就是找這個杜伯,她想跟杜伯做一些非禮的事情,杜伯不同意。這個女鸠便向周宣王哭訴,她反過來說杜伯對她非禮(杜伯去調戲她)。這個周宣王也糊塗,也不向杜伯調查清楚。一般就像我們有人去法院告狀,法官還要對被告調來問一問,有人告你什麼事情,是不是有這回事情、有沒有證據,都要問清楚、調查清楚,才能去定他的罪。如果只聽一面之詞,就把這個人抓起來定罪,那往往都冤枉人了。
所以周宣王他這個侍妾對他哭哭啼啼的說,杜伯對她非禮,周宣王也沒有去把杜伯找來問清楚、調查清楚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況,就片面相信他這個侍妾的話。他就把杜伯囚禁於焦這個地方(這古代的一個地名),並派薛甫與司空栀去處死杜伯,派了兩個人去處死杜伯,就是要把杜伯判處死刑。杜伯的朋友左儒(左邊的左,儒家的儒),他的朋友聽到這個消息,先後九次去谏阻,向周宣王等於是勸谏阻止說不可以殺杜伯,這個事情要調查清楚再說。但是周宣王都不肯聽,聽不進去,他只聽他這個侍妾的話,對這個大臣的建議都不能接受,就把杜伯給處死了,就把他殺死了。你說這個冤枉不冤枉!這個是很大的冤案。
杜伯被殺死之後,一般六道的凡夫無緣無故被殺死,你說他能放得下嗎?他不會懷恨在心嗎?所以杜伯被殺死之後,便現形去見周宣王,就現形了。人死了,他又現一個杜伯這個身形去見周宣王,問周宣王,問道:我杜恆有什麼罪?你為何枉殺好人?周宣王看到杜伯被殺死,在他面前出現,還對他問話,他就恐懼了,見鬼了。連忙招來巫祝,就是指掌占卜祭祀的人,巫祝。告訴巫祝杜伯給他講的話,巫祝就問他說要想殺杜伯的時候,是誰跟大王你商量決定?周宣王就說是司空栀。巫祝就跟周宣王講,那何不殺死司空栀,向杜伯來謝罪?殺他來跟他謝罪,這樣就沒事了。周宣王便又聽了巫祝的話,就把司空栀抓來殺死,再讓巫祝去向杜伯謝罪,說我已經把當時處死你的司空栀殺死了,那個時候是他去處死你的,現在周宣王已經把他殺了來向你謝罪,以為這樣就可以化解了。
杜伯仍然現形,還是繼續去找周宣王,繼續訴說他自己無罪。這一次不但杜伯現形,連司空栀也現形而至,司空栀現形也問周宣王說:臣有何罪?他說我有什麼罪?我是聽你的命令去執行的,不是他自己的意思。周宣王又更恐懼了,恐懼就去告訴皇甫(這個人叫皇甫),說是巫祝為我出主意殺司空栀,我殺了司空栀,可是他們又都現形來給我申訴。他就問皇甫,問皇甫到底這要怎麼辦才好?皇甫又給他講,那你就殺死巫祝來謝罪就可以了。周宣王又聽他的話,又把巫祝抓來殺死,殺死向杜伯、司空栀謝罪。但是仍然沒有效,現在又增加一個巫祝,他們都現形而至。現形的巫祝說:我如何知道你殺杜伯的真實原因?我也不知道,你為什麼把自己的罪過,都推到我身上而殺死微臣?這個時候周宣王陷入巨大的恐懼中,不能自拔,於是他就找刺激,就更加尋歡作樂,聊以度日。人在這種恐懼失措當中,那是沒有辦法過日子,只有飲酒作樂找外面刺激來麻醉自己,這樣過日子。
這樣過了三年,周宣王到苑囿中狩獵(就是出外去打獵),派了很多隨從跟在周圍給自己壯膽,白天出去打獵。這天太陽高照,正當中午的時候,見到杜伯駕著白馬,看到杜伯他駕著白馬,拉一輛素車(素車就是車上什麼都沒有),但是有站兩個人,旁邊站兩個人,一個司空栀、一個巫祝,在他的左右。他們頭戴朱冠(朱冠就是紅帽子),出現於道旁(出現在周宣王他去打獵的路邊),只看到手執朱弓彤矢(紅色的弓箭),一齊射向周宣王。箭射過來,正好射中周宣王的胸口,周宣王當時就跌倒在地,折斷了脊椎骨,慘死。這個公案就是杜伯現形。所以這裡講「不聞杜伯現形,挾朱弓彤矢,以射周宣王乎」。這個公案出自於《墨子傳》。這是發生在周朝,唐虞三代,堯舜夏商周這三代。
選自 安士全書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集) 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