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法華經品題略解—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此品引信毀罪福,乃證勸流通。菩薩內懷不輕之解,外敬不輕之境。(是世界悉檀意)身立不輕之行,(為人)口宣不輕之教,(對治)人作不輕之目。(看待)第一義悉檀。不輕之解者,法華論(西竺世親菩薩著,後魏菩提流支譯)雲,此菩薩知眾生有佛性,不敢輕之。佛性有五:正因佛性,通亘本當(通於迷悟因果)緣了二因佛性,種子本有,非適今才有。(還約性德以明二因。以對新熏,戒修得故)果性,(菩提)果果性。(涅槃)定當得之。決不虛也。了因至果,轉名菩提。緣因至果,轉名涅槃。又性德三因,至果之時,了名三種菩提(真性菩提、實智菩提、方便菩提)緣名三種涅槃(性淨涅槃、圓淨涅槃、方便淨涅槃。)是名不輕之解。將解以觀人,彼亦如此,是名不輕之境。敬此境故,(故往禮拜)名不輕之行。宣此語故,(汝等皆當作佛)名不輕之教。昔毀者(罵菩薩比丘者)以此目人(呼之為常不輕)今經家以此名品,此因緣釋也。 約教者,藏通二教,不诠(解)中道佛性。別入通,通含別,明二種人有佛性,三種人無佛性。(皆是不了義說)別教但知有正因佛性,不說有緣了佛性,況知有果性,果果性耶!今雲,汝等皆當作佛,具有五佛性故,即是開顯圓教*輪也。故見實三昧經雲,佛為父王說,一切皆是佛。王問,一切眾生即是佛否?佛答,若如實見眾生,於其即是佛。今類推此語,若不如實見佛,於其即非聖。譬如初學射的,(箭靶)多不中,少中。若以地為的,無往不中。若分別賢聖,就會有那個是,那個不是。如實觀之,(謂以諸法實相觀之)即是佛也。 本跡者,本已成佛,久遠久遠。中間垂跡。復於威音王世,為常不輕。流通本跡四一,化度眾生。四一者,(理一,即中道一實相之理也。文雲,諸佛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為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佛知見,即理一也。行一,行即所修一乘之妙行也。文雲,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又雲,諸有所作,常為一事。事即是行。故名行一也。人一,人即所化眾生。但為教化菩薩,成就佛道故名人一。教一,教謂圓頓妙教,即一佛乘也。文雲,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故名教一也。)今又垂跡,示成正覺,番番化度無盡,威猛大勢之力也。 觀心者,苦即正因佛性,惑即了因佛性,業即緣因佛性。了因,即果佛性。緣因,即果果佛性。又三因至果,即轉名三菩提三涅槃。故即以性德三因而為果性及果果性。一念具足三因五因,不縱橫,不一異。一切眾生,無不皆然。常作是解,即是常不輕菩薩也。
|
|
|
|
|
|
上一篇:法華經品題略解—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下一篇:法華經品題略解—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