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入菩薩行論》。
現在我們要修忍辱,但若是強行去克制自己的內心、控制念頭,這不是好方法,也不是真正的修安忍,這不是真正的安忍。真正的安忍是遇到對境、受到傷害的時候,內心仍然是平靜的,沒有被染污,沒有被動搖。修持安忍是要對治嗔恨心的,內心裡不能有嗔恨心。之前我們也講了很多真理、很多實相,大家要經常思維這些內容,要明白事實真相。如果你認真思維,真正深信了,明白了事實真相,嗔恨心就不會在相續中產生。
子二(定思正法之安忍)分三:一、遣嗔作害者;二、遣除除嗔不應理之邪念;三、攝義。
丑一(遣嗔作害者)分三:一、作害者身不由己故不應視為嗔境;二、遮破自主之作害者;三、攝義。
寅一(作害者身不由己故不應視為嗔境)分三:一、無有自主;二、無心;三、攝義。
卯一、無有自主:
不嗔膽病等,痛苦大淵薮,
雲何嗔有情,彼皆緣所成。
如人不欲病,然病仍生起,
如是不欲惱,煩惱強湧現。
“不嗔膽病等,痛苦大淵薮”:為什麼我們對所謂的敵人生起嗔恨心呢?我們認為是他們讓我們痛苦了,他們是我們痛苦的根源,然後我們就生氣,因此而嗔恨對方的。那麼,你自己生病的時候,比如生膽病、胃病、心髒病等,這些疾病也讓我們痛苦了,也成為痛苦的根源,我們為什麼不去嗔恨自己或者這些疾病呢?
“雲何嗔有情,彼皆緣所成”:如果認為:雖然這些疾病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痛苦,也成為了痛苦的根源,但是它們是不由自主的,是通過一些外緣而產生的。我們自己也不願意生病,但是當一些生病的因緣聚合的時候就產生了疾病。這些疾病也是因緣和合而生的,是不由自主的,所以我不嗔恨。
那麼,同樣的道理,這些敵人生煩惱的時候,比如說當敵人生起嗔恨心,生起傷害我們的害心時,他們也不願意生煩惱,也不願意造業,但是沒辦法,他們也是不由自主的。他們也是通過一些外緣而生嗔恨心的,然後就不由自主地傷害我們。因此,你不應該嗔恨這些所謂的敵人啊。
誰願意生起煩惱?誰願意遭受痛苦啊?他們一生氣、一嗔恨,內心也是很痛苦,很不樂意的。他們雖然不願意,但是沒有辦法,通過一些外緣,嗔恨心等這些煩惱自然就生起來了。當生起煩惱時,這些所謂的敵人也是沒有辦法,就由煩惱來控制了,盡管自己不願意罵人,但是也得去罵,盡管自己不願意去傷害他人,但是也得去傷害。當嗔恨心等煩惱一生起來,就不由自主了。而這些煩惱是怎麼產生的?就是通過一些外緣不由自主地產生的。
對二者作一下比較:疾病是通過外緣產生的;嗔恨心也是通過外緣產生的,沒有辦法。我們不願意生病,但是當遇到外緣時,疾病就會產生;敵人也不願意嗔恨、煩惱,但是當遇到對境時,嗔恨心等煩惱就會強制性地湧現,沒辦法啊。
我們現在要修安忍,不能嗔恨,為什麼?你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所謂的敵人,他也不願意生起煩惱、傷害他人。因為一生起嗔恨心,他內心也是很痛苦啊。他傷害別人的時候,自己也會遭受災難啊。盡管他也知道結果,他也不願意,但是他沒有辦法,當遇到一些外緣時,嗔恨心就無法控制地自然生起。一旦生起了嗔恨心,盡管他也不願意傷害他人,但是也得乖乖地被嗔恨心支配而去傷害他人。所以,我們要去思維這些道理,明白這些道理,這樣就不會生起嗔恨心了,即使遇到了對境,內心也不會動搖。
若大家強行去控制,這是很難的!若有人態度不好、說話帶刺,自己心裡就不舒服了,臉都已經憋紅了,但還忍著,因為要修“安忍”嘛!這樣,還是沒有忍啊!這樣也不是不好,最起碼沒有造身惡業和口惡業,但是你的內心已經動搖了,相續已經被染污了,心變得不平靜了,心裡已經很難受了。前面我們講過嗔恨心的過患:不僅使相續遭到破壞,內心發生了混亂,也會傷害身體。可見,你還是沒有真正修安忍,沒有真正做到安忍。
也許你會想:“那怎麼辦啊?我已經很盡力了,我已經很有進步了。若是以前,我肯定會立即回罵他,甚至可能動手去打他了。”是,這也是進步,但我們現在是講安忍,你還是沒有做到安忍啊!真正的安忍是心裡不生起嗔恨,內心不動搖。
怎樣才能做到安忍呢?你要去思維這些道理,當你明白了這些真理以後,自然就不會生起嗔恨心了,內心自然就不會動搖了。因為本來就是這樣的,沒有什麼可嗔恨的。
卯二、無心。
心雖不思嗔,而人自然嗔,
如是未思生,嗔惱猶自生。
如果你認為:我們生了疾病,但是這些疾病沒有作害我們的想法,所以我不嗔恨它們。但是敵人就不一樣了,這些敵人有作害我們的想法,所以我嗔恨他們。
其實,二者是一樣的道理。我們的內心也不願意生病,這些外緣也不是故意想讓我們生病。我們心裡絕對沒有“我要生病”這個想法,這些也外緣也沒有“我要讓他們生病”的想法,但是當內外的一些因緣聚合的時候,疾病就產生了。也許剛才還很健康,現在身體就不舒服了:也許昨天還很健康,今天就生病了。那麼,敵人生起嗔恨心也是如此,他也不願意生嗔恨心,沒有“我要生嗔恨心”的想法;令嗔恨心生起的這些外緣也沒有“我想讓他生嗔恨心”的想法。但是當內外的一些因緣聚合的時候,嗔恨心自然就產生了。一切都是如此,當因緣和合的時候,它就會產生。
我們要正確地認識佛。所謂“佛”,就是智慧;佛法提倡的就是智慧。大家應該要有智慧。有智慧才不起煩惱,有智慧內心才不會被擾亂,有智慧才可以擺脫痛苦。這也是佛教和其他教派的不同之處。佛不是神,佛道不是神道,二者必須要分清楚。現在很多人把佛當成神了,把佛道和神道混為一談。若你修神通,最後修出神通來了,就是神道,最後就成神了;如果你修智慧,內心的智慧圓滿了,你就成佛了。成佛是覺悟的意思,最後要成自性佛。現在我們迷失了自性,離開了本性,所以要回歸自性,回歸當初。自性、當初就是覺悟的狀態,是圓滿的智慧。
成佛的時候是成法身佛,不可能成色身佛。色身佛不是真佛,比如在印度示現成佛的釋迦牟尼佛不是真佛,他的自性才是真佛。他的自性和我們的自性是無二的。他回歸自性了,然後告訴我們“人人都可以回歸自性”,他教給我們回歸自性的方法,按照他的方法,我們回歸自性了,我們也可以成佛,我們成就的是釋迦牟尼佛的法身。這個時候,你和釋迦牟尼佛的法身是一體的,但是你不可能和釋迦牟尼佛的色身成為一體。
信佛和信教是完全不同的,大家不能混為一談。其他有些教派也可以說是在引導眾生,也讓眾生行善法,但是二者有很多不同之處,在究竟上是不同的。所謂成佛,是要成智慧,讓智慧圓滿。所以,大家要有智慧,明理很重要,明理才可以產生信心,明理了才有成就。
這段偈頌講的就是因緣和合的道理。其實無論是敵人,還是嗔恨心,都是因緣和合生的。若再去仔細觀察,就是不生了,空了。
卯三(攝義)分二:一、不由自主之攝義;二、無心之攝義。
一、不由自主之攝義。
所有眾過失,種種諸罪惡,
彼皆緣所生,全然非自力。
所有的大小過失、各種各樣的輕重罪惡,它們都是因緣而生,完全沒有自主的力量。
“所有眾過失”:指貪嗔癡等煩惱。
“種種諸罪惡”:指通過煩惱造下的身口意的惡業。
“彼皆緣所生,全然非自力”:生煩惱、造惡業,這都是在因緣和合的情況下產生的,都不是自主而生的。它們是通過外緣而生的,是因緣和合而生,因緣和合而滅。
因緣和合而生,因緣和合而滅,看似有生有滅,實則無生無滅。這裡講的就是緣起性空的真理。若是你真能明白和證悟的話,這是降伏煩惱最好的方法,也是消除業障最佳的方法。為什麼說“煩惱為菩提”?為什麼說“若生起菩提心,則一切業障都立即消除”?也就是這個意思。若是你覺而不迷,既沒有煩惱的存在,也沒有業障的存在。若是你迷而不覺,即使再精進,仍然有煩惱,仍然會造業。所以,證悟空性是很重要的。
這裡講的是緣起。所謂的煩惱、惡業,都是因緣和合而生,都是我們的錯覺,都是自己的迷亂,實際上這些是不生不滅的。我們觀察過生死,最後生死只能成為一體,其實就是沒有生死。沒有實質性的生死,只有因緣和合的生死。
無論是生煩惱,還是造業,就像水面上顯現月影一樣。月亮沒有想“我的影子要顯在水面上……”水也沒有想“我要去找月亮的影子,讓月亮的影子照在我這上面……”它們都沒有這樣想,但是當水池、月亮等因緣和合時,月影就會顯現在水池裡,水池裡就映出月亮的影子來。同樣的道理,對方的嗔恨心、害心等煩惱是通過外緣,在因緣和合的情況下產生的。
所謂的生死,在迷亂的顯相裡有,諸法的本體上是不存在的。諸法的本體是空性,這裡面沒有實質性的生死。這裡講的是因緣和合,講的是大空性。因緣和合而生,這就是緣起。緣起即是空性,空性即是緣起,二者是一體的。你若真正了知和證悟了緣起,就可以了知和證悟空性。空而有,有而空;空即是有,有即是空。所謂緣起,是和空不二的有。因緣和合而生,因緣和合而滅,就是這樣一個狀態。
如果你真正明白和證悟了這個道理,煩惱、業障當下就無影無蹤了,這是我們對治煩惱、消除業障的最佳方法。所以,開悟很重要,見性很重要。只有開悟、見性了,才能真正做到不起煩惱,才可以做到不造業。
有的人說:“我要見性,我要開悟……”然後去念《金剛經》,或只在那兒打坐,這樣難啊!若是要開悟、見性,就要消業積福。業障消得差不多了,福報(成佛的資糧)積累得差不多了,才可能開悟見性。你的業障越輕、福報越大,智慧(覺悟)也就會越來越顯現出來,越來越圓滿。所以,要消業,要積福,然後還要通過這些觀察量去觀察諸法的實相真理。雖然我們通過邏輯、觀察量等,只能明白相似的境界,但是沒有事,通過相似的境界才能達到真實的境界,所以這都很重要啊!
二、無心之攝義:
彼等眾緣聚,不思將生嗔,
所生諸嗔惱,亦無己生想。
這些外緣不是之前就想“要去產生煩惱”,內心的煩惱也沒有想過“要通過這些外緣來令自己產生”,這些都是因緣和合時而顯現的。所以,一切都是因緣和合,不要去控制,這就叫隨緣。
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無論是快樂,還是痛苦,都是因緣和合的,都是自然而然的,都是自然的現象,不要去執著。若是自己不去執著,什麼事都沒有,一切都是自自然然的。這就是“了了分明,如如不動”。所謂了了分明,心裡知道一切都是自自然然的;所謂如如不動,內心沒有因此而動搖,相續沒有被染污。這就是大自在!一切都看得很正常,都覺得很自然。萬法就是如此,都是無常的,都是虛假的,有什麼啊!變化是正常的,不可靠是正常的。
證悟空性以後有什麼意義?都覺得正常,覺得很自然,內心不會動搖,不會受影響!如昨天講過的,一個智者縱然經歷了千辛萬苦,他的內心仍然是明了、清淨的。如果真想做一個修行人、一個成就者,就要這樣。不是要逃避,而是要面對。逃避不是好方法,也是逃避不了的。勇敢地去面對,坦然地去接受,什麼事都沒有,事是自己找的。這就是修行,這就是成就。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