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愛不重不生娑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喜愛,總在遇緣不同

  喜愛是愛嗎?不是,喜愛是一種前因,愛是一種後果。說喜愛是愛,就等同說種子是果實一樣。

  不論你是徐徐的愛上還是一見鐘情,其實只是一種前緣。如果沒有一種因,為什麼會是這個人而不是其他人呢?多生的緣分牽纏不清,才有今生的重逢。一見鐘情的,是力量積聚很大,累世累生的相守,在冥冥輪回中找尋,所以當邂逅來臨,是如此的急切與莫名;徐徐愛上的,是前緣緩慢,一生兩生的緣分,付出與所得差距不大,所以促成的力量也不很強,慢熱交接,也不深也不淺,爭吵攪擾,親戚禮俗,柴米油鹽,如果今生沒有重量級的付出或者虧欠(比如捨命相救),那麼數盡則散,幽冥路上即使相見,也形同陌路,這也就是人世了。

  所以喜愛,要說珍惜,有的真是至福,要說漠視,也就罷了吧,總在遇緣不同。 

  愛人還是愛物

  世人哪裡有不鐘意俊美靈秀的呢?對白富美高富帥總是容易喜愛,這是通性。然而這種愛人,實際也是一種愛物,因為自我對美麗肉體的喜愛,實際還是對著物質的色相喜愛,談不上真愛啊

  

  愛的實相

  愛實際是什麼?實際是付出。即使是你不喜歡的人,如果對你只是默默的付出給予,即使你當時混然,經年累月以後,沉澱冷靜下來,你還是會感受到這種愛,終會感動。因為因果不空,付出是一種因,果是終究逃不掉的。所以沒有真的虧欠,也沒有真的恩惠。

  整個愛的過程就是一個付出的過程。仁煥法師倡導念佛要捨命全交,實在說捨命全交就是一種全然的付出,沒保留,不隱匿,心眼全部拋開,就能感應道交,才能有去極樂世界獲得愛的結果。世間的情愛呢,也是一樣的,因為道是通達一切的。今生缺哪一倫的,正是前生虧哪一倫。今生成家難的,前生必是保留太多,不能推心置腹,常有得失心,不肯付出,埋怨索取,把道虧了,所以有這個結果。所以獲取至愛的唯一途徑,就是全然的給予傾注,永遠的付出,結果可以有不好,但一次終比一次強,前因了盡,善果到來,這也是捨命全交,看你求什麼了。對於前緣,假如完全對得起了,後來的必定比前面的強,這也像事業似的,假使真誠的去做了,鞠躬盡瘁,事情雖然敗了,後來的准比這次強。

  只有付出的時候才能感受到愛,這是源源不竭的,獲取的愛也很快樂,但是有數,靠不住,因為獲取的一旦不如意了,馬上就不愛了。如果再去索取愛,那麼愛的感受就會立即消失。當時索取,當時消失。不滿積聚,久之恩愛變成了恩仇,這就失去初衷了,實際已經與愛遠離了。有人好奇,怎麼就不愛了呢?因為只剩下索取了。

  天下至道,總是這樣的微妙稀奇。眾生最渴望的,往往得眾生自己去付出才能感受到;當眾生只獲得忘記了付出時,所求就會盡數消失,瞬間消失,來不及反應就沒有了,就不愛這個人了。

  如我所言,愛沒有那麼美好,也沒有那麼不美好,只是得摸著愛的門道就是了。

  修行人的情愛觀

  佛陀的愛是無緣大慈,有沒有緣分都付出,僅有付出不求回報,所以極樂,沒有不快樂,因為沒有所失;人世的情愛,是有緣才付出,付出還必須求回報,回報還得多,所以不樂,患得患失,把恩義都忘卻了。

  真立志修行的人,明白了愛的實相,就應該會辦這樁事。那些對我們的付出,減少接受,常懷感恩的心,處處要力求回報他人,決意不欠輪回債;那些不肯付出愧對我們的,我們祝福他,絕對不可以生怨,只是把他靜靜的放在那裡,一切的過往和罪福都輕輕的壓在他身上,轉身離去就對了。這樣也就合道了。

  其實,這也不能說是修行人的情愛觀,眾生的情愛觀也應該這樣,因為只有這樣才沒有苦。  

  愛與輪回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生命萌生之時,我們也很高興,生命成長之時,我們也很高興,生命壯大之時,我們也很高興,後來生命終究敗了謝了,我們也不在了,因此我們也看透了生命。

  是啊,愛不重是不可能來到這個娑婆世界的,因為如果把“愛”換成我說的“付出與虧欠”就變成了付出與虧欠不重不生娑婆,對不對呢?就信了吧,真是這樣。

  那些數不清的心意與承諾,恩愛與冷落,背棄與絕望,最終留下了什麼呢。只是我等著把付出的要回來,你等著把欠我的還給我,僅此而已。其余的轉眼成空,畢竟空不可得。

  不信?來年草長莺飛的時節,你一准又開放了。

  

  情愛是去是留

  世間有天地人三才,人身上有性心身三界。

  陰陽是什麼?陰陽就是男女。男女合就是陰陽和,怎麼和?還得從三界上算賬。

  身界合的,各方面生活協調,嗜好少,能吃到一起,彼此能習慣生活方式習性,彼此滿足,能夠圓情,情理周到,財富觀近似。這一界合最輕,僅重一兩,幾個月到一輩子的夫婦;

  心界合的,相互贊美,真誠稱許,需要認同有認同,需要開解了能開解釋壓,不怨不惱,相互理解,高度識別對方的價值,不是知己勝似知己,不計較金錢,無保留的付出;這一界合重一斤,這是一生兩生難解難分的緣;

  性界合的,大可以大到信仰一致,從圓滿的佛陀願力到小我的解脫真道,志同道合,雙修共進;小可以小到對父母孝道或者對兄弟朋友悌道信道的同層次一致(譬如對朋友的往來得失的包容度往往是男女紅臉失合的致命原因,或者給本家親家老人花錢的事上常有摩擦)。性界合重十斤到沒數,這是多生乃至天荒地老的緣。

  三界齊全,僅有一界相合的,夠嗆能行,兩界相和的是人間的恩愛夫妻,三界相合的是神仙眷侶,三界相合化為一體,五行合一,在世移風易俗功德無邊的,是佛國的恩眷至親,不但可以像天地一樣長,甚至可以比天地還長,因為天地還有壞的時候,這種真合無壞,但是必須得是真的。

  如果夫婦只有兩界,而僅合一界的,還比前者所說一界好點。

  那麼,愛情的架構基本就是這樣,如果反觀內省一下,就能知道自己的感情質量有幾斤幾兩了。如果想要去,我這裡面有去的道,如果想要留,我這裡實際也有留的方法。

  總的來說,不懂得付出的人,始終還是離愛很遠。但是說透了愛的實相,也未免太過冷清。可是修行就是這樣,人間事有一樁看不破,也放不下,那就永遠不能有成的一天。對於他人的付出,也厭惡,也感恩,是不錯的。

  清源居士一六年正月初六

 

上一篇:香隆立嘉措仁波切:潛能開發
下一篇:淨空法師法語:皈依有多難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