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雲:“五倫之外無大道”,五倫八德是做人的綱領,也是一個人道德的基礎。《大學》曰:“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身行德本是每一個人的本份,只有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立身行道,進一步才能家和、國治、天下太平,從而實現中華的復興。現今社會之所以出現一些亂相,就是因為人們忽視了傳統倫理道德的緣故,所以弘揚傳統道德教育是當務之急,也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所肩負的光榮使命。
有道才有德,無道便無德;有德才有福,無德便無福。
道德是天地的規律,本分是個人的規律,我們違背了規律,人就有災難了。
朋友道
1、同道者為朋,同義者為友。
2、君子交朋友在道義,小人交朋友為權利。
3、能勸善規過,是為道義之交,君子之交;交友若注重在勢利上,酒肉上,有利可求就相交,一旦失利,朋友算完,是小人之交。
4、利是害義的,勢利之交,斷乎不能長久。
5、常言道:“近朱則赤,近墨則黑。”因此我們要親近有仁義道德的益友,遠離只知花天酒地的損友。
6、與朋友相處,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便能得朋友之益,而不受其害。
7、如果一味濫交,不分善惡是非,隨波逐流,就會受損友之累。
8、有道的人,不受朋友之累,還能明善改過,不但能改正自己,還能用道義把朋友度化過來,盡了做朋友的道。
9、責善乃朋友之道,但責善朋友要適可而止,否則友不歡己不樂。朋友數,斯疏矣。
10、欲先正人先得正己,自己品行端正,令人信服,說話才會發生效力。
11、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12、朋友相處抱道而行,彼此要留有適當的空間很重要。
13、朋友之道,首在彼此相信,才能合志同方,營道同術。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四海之內皆兄弟。
【管鮑之交】
管鮑之交為一般人所知者。管仲少有大志,熟讀詩書,精駕車和射箭,可謂文武全才,然家庭沒落,生活貧困。管鮑曾合賈(做買賣)於南陽,管仲家窮困,常多取利潤,有時要比鮑氏多取一倍,鮑氏的手下很為不滿,但鮑氏很了解管仲的處境,不以為管仲不對,以為他的家庭貧窮,須養活老母親。
後來兩人一起從軍,隨軍作戰,每到戰場,管仲又往往躲在後面,等到作戰結束了,大軍凱旋歸來,他又跑在前面,所以有很多人譏笑他貪生怕死,是一位懦夫,而鮑氏卻很了解他的苦心。他曾對人說:“這並非管仲膽小,貪生怕死,而是他家母親老了,不能不留著自己去養活她。”管仲對於鮑叔牙這種待人寬大的胸襟很是感動,他曾歎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氏。”而兩人成了莫逆之交矣。
後來管仲、鮑叔牙及召忽三位都成了齊僖公的臣子。齊僖公有三子,大公子為諸兒,二公子為糾,三公子為小白,齊僖公命管仲、召忽做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做公子小白的老師。不多久齊僖公死了,長公子諸兒繼其王位,做了國君,是為齊襄公。齊襄公為人暴虐,荒YIN失德,當政不到幾年,百姓叫苦連天,鮑叔牙見此情景,預料不久的將來定會發生內亂,於是就帶了公子小白逃到莒國去了。果然不出所料,在周莊王十一年,公孫無知殺了齊君襄公,齊國大亂,管仲和召忽就將公子糾護送至魯國去了。第二年春,公孫無知又被殺,齊國再度陷於大亂,群龍無首,須從逃至國外的兩位公子,找一位來繼承王位,於是在外兩位公子都欲趕回爭奪國君之位。公子糾之母是魯國人,魯國的國君是魯莊公,想乘機扶助公子糾做齊君便命令管仲,先帶兵出發,埋伏由莒國至齊國的要道,而一箭射死公子小白,果然小白趕回齊國之行列被管仲碰上了,管仲發了一箭,箭中小白腰間銅環,人未受傷,小白見此人箭法很厲害,就假裝中死昏倒,而騙過了管仲。管仲見公子小白已被射死了,就立刻派人回報魯莊公,魯莊公得到了公子小白被射死的消息很高興,認為再也沒人跟公子糾爭奪王位了,就很從容進軍回齊國,而使公子小白先回齊國,即了王位,是為齊桓公。公子糾和管仲、召忽一行人回齊國知道公子小白已經做了齊君,便又逃回魯國。
齊桓公做了國君,因鮑叔牙的功勞最大,所以准備讓他做宰相。鮑叔牙是位眼光遠大,深謀遠慮的人,堅持不受,他說自己在治國方面的才能不及管仲,要任用管仲始能使齊國富強。齊桓公最初不肯任用射殺他的仇人,而為鮑叔牙所說服,於是就任用管仲為宰相,使齊國大治,高唱 “尊王攘夷”,九會諸侯,一匡天下。鮑叔牙之寬宏大量,善推才能之精神,實在值得後世的人效法。
王善人講道:
○王善人說:倫常中人,互愛互敬,各盡其道,全是屬於自動的,簡單地說:道是盡的,不是要的。父母盡慈,子女盡孝,兄弟姊妹盡悌,全是屬於自動的,才叫盡道。若是互相要道,那就錯啦!自動盡道才是善,若是互相要道就變成惡啦!現今家庭所以不和,就因為要道的人多,盡道的人少,好象討債的人多,還債的人少一樣,哪能不爭吵?
○做事不可虧人,虧人就是虧天;做事不可欺人,欺人就是欺天;做事不可疑人,疑人就是疑天。你不信天,天就不保佑你。
○人和天是通著的,合乎人道就合天道。順天天就應,逆天就降災。若以為天道不可靠,是不知天。
○道不遠人,我天天講道也就是天天講人,若不講人,哪裡有道?學道不專,聽的次數多了反而覺得沒意思,沒把做人當做一回事,不找自己的不是,專看別人的不對,把自己忘了!從小當孫子、當兒子,自己有了兒子當爹,有了孫子當爺爺,一輩子連一個人也沒會當,連一條路也沒會行,鬧個空來白走!人是由這裡丟的,世界也是從這裡壞的。
○道是行的,德是做的,不行沒有道,不做沒有德。上天按天理命名,人要照本分行事,就合天道,本著天道所做的就是天德,也就能不思而得。現在的人只知求財,不知做德,那是捨本求末,等於開個謊花,沒扎下根,哪能結果呢?德是根、財是果。所以要想發財,先要做德,那德就是搖錢樹的種子。所以說:“大德者必得其祿”。
王善人簡介:
王善人名樹桐,字鳳儀,生於一八六四年,遼寧省朝陽縣人,幼時家貧失學,以牧牛做工為生,天性淳厚,頗知孝悌。三十五歲,聞大善士楊柏宣講善書,(當時一些有德行的知識分子用“說書” 的形式給老百姓講解做善事的道理,使未進過學堂的人也能了解善法,以淳民風。)因悟“賢人爭罪,愚人爭理”(賢人自我反省,爭認不是;愚人不反省,總認為自己有理沒有過錯),遂痛悔己過,身患十二年的瘡痨,一夜之間,霍然痊愈。同年五月,感世人,男不忠孝,女不賢淑,世風難挽,乃萌厭世之念,絕食五日,突生靈感,認為徒死無益,應先盡孝,然後立志勸世化人。同年十月楊善士,誤陷朝陽府獄,善人效法“羊角哀捨命全交”故事,誓死前往營救。途中夜間忽現光明,宛如白晝,豁然徹悟,明心見性。三十八歲十月,父死守墓三年,洞悉性理療病法,講病化人,頗著成效,創造了古今罕有之奇跡。之後,全力倡辦男女義學,終其一生共創辦六百多所男女義學,遍及三分之一個中國。當時均以“王善人”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