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道德是區分宗教與迷信的根本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真正的宗教都要呈現出道德的光芒(圖片來源:資料圖)

  信教好不好?我要不要信教?作為一名宗教學者,這是經常被問到的問題。應該如何理解宗教的價值或意義呢?

  “信教”這個概念本身突出了宗教的信仰特性。從根本上說,宗教是人的文化創造,是為人的完善服務的。與其他文化形式不同,每一種宗教都建構了自己的終極存在。作為人生價值的來源,這些終極存在體現在不同的宗教中,就是各式各樣的神靈體系。因此,要成為一個宗教徒,首先就要有信仰:信仰神、信仰佛、信仰天,不一而足。

  然而,是不是有了信仰就是宗教徒呢?這還需要具體分析。有人認為自己信神、信佛,經常捐錢、禱告,以為只要信仰虔誠,神佛就會保佑自己。有人無事不登三寶殿,只有個人、家庭遇到困難的時候,才想到去宗教場所,燒香、磕頭、捐款,希望得到保佑。有的宗教場所掛滿了有求必應的布條,20元錢就可以請一幅,保佑你升學、發財、做官、生兒子、健康,等等。

  如果一個人的信仰僅僅做到了以上這些,還真不能說此人就是宗教徒,而只能說是一個迷信者。在宗教學上,這種迷信叫做巫術,就是相信神靈的存在,同時相信可以通過金錢購買神靈為自己服務。

  真正的宗教要在信仰神佛的同時,還要遵循神佛的教導生活,用道德體現自己的信仰。道德是宗教的必要條件,沒有道德的所謂宗教是巫術,真正的宗教都要呈現出道德的光芒。所有的宗教在強調信仰的同時,都會給信眾提供一系列的道德規范,要求信眾在生活中理解與實踐。基督教的十誡、佛教的五戒,莫不如是。而對宗教有所了解的人都會發現,不同宗教的道德規范具有很強的相似性,交集最多的道德規范包括愛護生命、不偷盜、不邪YIN、不說謊。落實到生活中,這些根植於宗教信仰的道德規范同時也是世俗道德,是所有人群都努力提倡的。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自法國社會學家埃米爾·杜爾凱姆(1858-1917年)開始,宗教學就將道德作為教會和宗教定義的要件,認為沒有道德就不成其為宗教。用杜爾凱姆的話說,教會就是由所有信仰者組成的道德共同體。人們通過道德實踐獲得神佛的認可與庇佑,這才是宗教。從宗教學術的視角看,神佛的保佑與靈驗,歸根結底是人的道德力量的體現。當一個人按照宗教的教導克己復禮,養成浩然之氣,其命運自然會得到改觀。荀子在談到占卜算卦時就曾說過:“君子以為文,而百姓以為神”,神靈保佑的基礎是人的道德。佛教則直截了當地將此概括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並以此作為人生觀的基石。

  最近幾十年來,中國宗教有了長足的進步,宗教信仰者的數量也呈現出上升的趨勢。與此同時,中國的社會道德卻似乎一直處於滑坡狀態,國民素質也經常在國內外被诟病。就人類文明的發展看,宗教從來都是道德的重要基礎。在中國現代化的進程中,中國宗教有義務為中國的道德進步作出自己的貢獻。一個宗教徒,有虔誠的信仰是一方面,還需要把內在信仰以善念善行外化出來,惠及大眾;一個想信教的人,不必過分糾結於信與不信,關鍵看能否按照宗教的道德教導去為人處世。只有道德光芒照耀之時,信教才成其為宗教而不是迷信。

 

上一篇:大安法師:懷孕的胎兒有缺陷該怎麼辦
下一篇:印光法師:不可謂“念少佛得多佛利益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