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妙法蓮華經文句 第十五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妙法蓮華經文句 第十五卷

  天台智者大師說

  漸漸具足菩薩下。第二授記文為七。一明因圓。二過無量下明果滿。三明國土廣淨。四明國劫名字。五明佛壽量。六明法住大久。七明佛滅後供養捨利。就第三國廣淨中復五。一明國大嚴淨。地平如掌者。經直言如掌不言手掌。手掌不平則非所引。海底有石名掌。此石無有一微塵許不平。當是類如海掌耳。又賢劫經正明如佛手掌。非引人掌也。二明純是善道。三明人天福慧具足。月藏第九法食喜食禅食。經文總言法喜禅悅。別分應有三種差別。四明菩薩聲聞眾數甚多。五總結也。月藏第五雲。不殺得十功德。一於一切眾生得無所畏。乃至第十命終生善道後作佛。國無害仗之具國人長壽。不盜十功德。一果報具足而大。為事決斷無有難礙。乃至第十死生善道。後作佛國華寶莊嚴充滿。不YIN十功德。一諸根律儀為事決斷。乃至死生善道。後作佛國無女人。不妄語十功德。一眾生信其言。乃至死生善道。後作佛時國無臭穢常滿寶華。不兩舌十功德。一身不可壞。乃至死生善道。後作佛國魔不能壞眷屬。不惡口得十功德。一柔軟語乃至死生善道。作佛國法聲充滿。不绮語十功德。一天人愛敬。乃至死生善道。作佛國眾生強記不忘。不貪十功德。一身根不缺。乃至死生善道。作佛國無魔外道。不嗔十功德。一離一切嗔。乃至死生善道。作佛國人得三昧。不邪見十功德。一心性柔善。乃至死生善道作佛國人正信。偈有二十一行半。頌上發跡授記。初有十四行頌發跡。次七行半頌授記。初復二。前七行總發諸聲聞跡。頌上我等之意也。後七行頌上發滿願跡。總中有五。初一行總標佛子為行難思已得垂跡之法。次知眾樂小法下。第二一行明垂跡之由。次以無數方便下。第三二行明垂跡利益。次內秘下。第四二行。明內懷大道外現小失。次若我具足下。第五一行指略抑廣。小欲者。示求小乘也。懈怠示退大乘也。非但示為聲聞。亦作外道及三毒凡夫也。身子示嗔難陀示貪調達示癡(雲雲)。今此富下。第二七行。頌發滿願跡本。上文有三今略頌二。初五行頌顯過去本。後未來亦供養下。第二二行。頌三世中佛所行因。略不頌七佛及現佛也。供養諸如來下。七行半頌授記。上文有七今頌其四。初半行頌因圓。次半行頌果滿。其國名淨下三句。超頌國劫名號菩薩眾甚多下五行三句。頌國土廣淨。略不頌壽命法住滅後起塔也。第二授千二百記。一念請二與記三領解。請記如文。授記文有長行偈頌。長行有三。一總許千二百記。二別授陳如。陳如最初悟道。居首上座故別授記。三別授記五百。五百名同須別與記

  問。但見五百得記。不見千二百

  答。此五百即千二百數。頌中末後一行半。總授七百故是千二百也。又持品雲。我先總記一切聲聞皆已授記。即指今一行半。非是止授七百聲聞也。偈頌有十一行為二。初九行半。頌記陳如及與五百。後一行半。總授一切聲聞記。五百領解文有長行偈頌。長行先經家敘其歡喜。次自陳領解。經家先慶今得解歡喜。次愧昔不解故自責。慶中先明內心慶喜。後明外形恭敬也。悔過自責者。即是明其愧昔不解也。世尊我等下。第二自陳領解有二。一法說二譬說。法說中初悔得少為足。次責根鈍難悟。從世尊乃至滅度。是悔責昔迷得小為足不知求大。從今乃知之。是責根鈍始悟不早知之。今知小非究竟大為真實也。譬中二。初略次正舉譬。如無智者略舉譬況。所以者何下。釋無智意也。譬說有二。一者醉酒譬。譬法說自悔得少為足不知求大。領前法。譬宿世中施權意。二者親友覺悟譬。譬法說自責根鈍難悟今乃知之。領前法譬宿世中顯實。就初復三意。一者系珠譬。領上王子結緣。二者醉臥不覺譬。領上遇其退大。三者起已游行譬。領上接之以小。譬如有人者。即二乘人也。親友者。昔日第十六王子也。家即大乘教為家也。醉酒而臥者。當於爾時大機暫發無明暫伏。以得聞經內心微解。以無明重故還復迷失。醉有二義。一重醉都不覺知。二輕醉微覺尋忘亦名不覺。雖有二義終成系珠如毒鼓耳。官事當行者。明王子余處機興逗緣往應故雲當行。弘法化他此非私務故雲官事。無價寶珠者。一乘實相真如智寶也。系其衣裡者。慚愧忍辱能遮嗔恚及防外惡。即是外衣。信樂之心內裡善根。即是內衣。於時聞法微信樂欲。即了因智願種子也。第二醉臥不覺知者。無明心重尋復不憶。此領中間懈退不受大法也。第三起已游行他國者。領上中間接之以小受三乘化也。善根欲發厭苦求樂。故雲起已游行。無明覆解不知向本求大乘衣食。故言向他國求於小乘衣食。若魔佛相望。生死魔界為他國。佛法大小皆為本國。就小大相望。小乘未免生死。猶是他國。大乘永免生死。乃為本土。究竟還源也。明背大乘國往小乘土。不知從珠取給。而傭作自資獲一日價。得少為足也。於後會遇下。第二親友發覺譬。領上以是本因緣今說法華等賜大車也。此為三。先呵責。二示珠。三勸貿。呵責譬上動執生疑。示珠譬宿世因緣。勸貿譬得記作佛。三周皆有此三意。法說中我令脫苦縛。即是呵責。五佛章即是開示。身子得記即是勸貿。譬說中我先不言皆為菩提。即是呵責。三車一車即是示珠。中根得記即是勸貿。下根宿世因緣汝等善聽。即是呵責。覆講結緣還為說大。即是示珠。下根得記即是勸貿。系珠中三意望三周者。始在佛樹以大擬。即是系珠。無機息化即是醉臥。尋施方便即是起行。譬喻中二萬億佛所。即是系珠。遣傍人追悶絕不受。即是醉臥。三車引得即是起行。因緣中大通智勝佛所。即是系珠。中路懈退即是醉臥。接之以小即是起行。此等皆名領權也。某年日月者。指大通佛所也。佛亦如是下第二合譬。譬本有二。今各有三意。從教化我等下。合初一系珠。而尋廢忘合初二醉不覺知。既得羅漢下。合初三起已游行。一切智願下。合後親友覺示譬。上有三今亦三。從智願不失者。是合後一呵責。從我久令汝下。合後二示珠從我今乃知下。合後三勸貿所須也。第二偈頌有十二行半為二。初一行半頌內心得解又二。初一行頌慶喜。次半行頌悔責也。次於無量佛寶下。第二有十一行。頌自陳領解。上文有二。今初半行頌悔責得少為足。略不頌難悟今乃知之。如無智愚人半行。頌略舉譬。便自以為足。頌釋無智意。次十行頌譬說開合。初六行頌開。後四行頌合。上開有二。今初四行頌捨寶不知。後二行頌親友覺悟。余文易見

  釋授學無學人記品

  研真斷惑名為學。真窮惑盡名無學。研修真理慕求勝見。名之為學。學位在三果四向真無漏慧也。阿羅漢果。研理已窮勝見已極。無所復學故名無學。約教釋品者。析法研真名之為學。惑盡真窮名為無學。三藏意也。體法研真名之為學。無真無惑名為無學。通意也。自淺之深名之為學。通別惑盡權實理窮名為無學。此別意也。研如來藏有學無學。法性實相非學非無學。而學而無學(雲雲)。是二千人。或是學或是無學人。同是一流一時受記同一名號。故別為一品也。此品是授記文中第二段也。就此文為二。一請記。二授記。請中復二。一者二人請。二者二千人請。二人請記復有二。一默念。二者發言請記。發言請記復二。一者引例亦應有分。二者引望。二人最親時眾所望。羅雲是佛子俗中親重。阿難持佛法藏道中親勝。勝重兩人不蒙別記。則眾望不足也

  問。若重若勝應同上流。何意在此。若如列眾二人在上數中獲記。何意居下

  答。總與千二百記。二人已同上流。今更索別記耳。阿難是學人。羅雲弟子位。故入學無學章耳。二千請記但有默念引例。二意同故言如阿難願耳。無發言者。無重無勝等事也。授記復二。一先記二人。後記二千。阿難記中復五。一長行。二偈頌。三八千菩薩生疑。四如來發跡釋疑。五阿難顯本述歎。疑者。通疑聲聞今日發心即蒙佛記國淨若此。昔方等中記諸菩薩。無量劫行乃得佛記。佛即發跡釋疑。昔日與我同發大心即是同學。由我精進前超得佛。由彼多聞猶故持經。跡為侍者本地如此。今授妙記何足可疑。余記悉如文

  釋法師品

  此品五種法師。一受持二讀三誦四解說五書寫。大論明六種法師。信力故受。念力故持。看文為讀。不忘為誦。宣傳為說。聖人經書難解須解釋。六種法師。今經合受持為一。合解說為一。開讀誦為二。足書寫為五。別論四人是自行。一人是化他。大經分九品。前四人無解是弟子位。後五人有解是師位。通論若自軌五法。則自行之法師。若教他五法。則化他之法師。自軌故通稱弟子。化他故通稱法師。今從通義故名法師品。若作減數說者。束五為四。即四安樂行。如後說。若束四為三者。受持是意業。讀誦說是口業。書寫是身業。別論口業是化他。身意是自行。通論三業自軌。即是自行之法師。三業教诏。即化他之法師。故言法師品。又是三門行此五法以自熏修即福德門。弘宣五法廣利益者。即化他門。自修益彼皆順佛教即報恩門。別論者。自修報恩名自行。益彼即化他。通論自軌軌他皆稱法師。故言法師品也。又讀誦書寫是外行。即如來衣。受持是內行。即如來座。解說益他是如來室。如來室別論是匠他。衣座別論是自匠。通論不爾。慈悲覆物惠利歸己名之如室。遮彼惡障己丑名之為衣。安心於空方能安他。安他安己名之為座。此則自軌三法亦名法師。利物必以慈悲入室為首。涉有以忍辱為基。濟他以亡我為本。能行三法大教宣通。即世間依止故名法師。又束為二。謂自行化他。此易解不復記。又束為一。謂如來行具一切行。悲拔一切苦。謂四趣三界二乘菩薩等苦。慈與一切樂。謂人天涅槃常住等樂。柔和衣障一切丑。謂四住無知無明等丑。空座亡一切相。謂有相無相非有相非無相。此則通意。別意者。慈悲生一切善。柔和遮一切惡。空座蕩一切相。又慈忍立一切福德。空座成一切智慧。智慧是目所謂五眼。福德是足所謂六度。又慈悲勝一切聲聞緣覺。柔和勝一切凡夫外道。空座勝析體偏等菩薩。故淨名雲。譬如勝怨乃可為勇。又慈悲破天魔。柔和破陰魔空破煩惱魔死魔。大品雲。化一切眾生。觀一切空魔不得便(雲雲)。又慈忍故能問。空座故能答。具二莊嚴。又觀空故能問。慈忍故能答。慈忍故能種能立能資。空慧故能耘能破能導。又慈悲故何所隔。柔和故何所礙。空座故何所诤。出三谛故名為勝幢。包含普攝名摩诃衍。是如來行故稱三昧王。經言。一切善法慈為根本。忍辱第一道無相最上。若論圓行說不可盡(雲雲)

 

上一篇:超度父親,抑郁症,不孕,心髒病都好了
下一篇:妙法蓮華經文句 第十四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