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為什麼富不過三代?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為什麼富不過三代?

  財富和財富能力如何傳遞下去,是個世界級難題,英文對此有一句俗話“Great men's sons seldom do well(意譯為‘偉人或貴人的孩子難成器’)”,葡萄牙有“富裕農民—貴族兒子—窮孫子”的說法,西班牙也有“酒店老板—兒子富人—孫子討飯”的說法,德國則用3個詞“創造、繼承、毀滅”來代表三代人的命運。中國則以“一代做、二代富、三代敗”來勾勒富豪之家由盛而衰的軌跡。

  富由何來?

  為什麼富不過三代?

  要搞清這個問題,首先必須明白富由何來。

  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道就是宇宙人生的基本法則,對於人類而言就是應該遵循的生命、道德、法律等方面的規范。有道才有德,意即遵循生命、道德、法律等人生規則才是有德行。而德與得相通,有德必有得,有德行者一定能得到他應有的東西。人們如果希望富有,只要遵循相應的人生規則,就能心想事成、如願以償。由此觀之,道乃德之母,德乃富之基。守道才有德,有德才有財。

  富有之道首先是天道,所謂不犯天規、不違天意、不悖天理、不亂天時、不逆天行道、不殺生害命;否則天地不容,哪來財富?縱有財富,豈可不耗?

  富有之道其次是人倫,所謂孝養父母、尊敬師長、忠於國家、利益大眾;否則天不施恩、地不與惠、國不加持、眾不助力,哪來財富?縱有財富,豈能長盈?

  富有之道再就是事理,即經營之道,在不違天道人倫的前提下,勤勞致富、把握天時、慎重投資、嚴格管理、堅守誠信、真誠服務。否則天不掉財、地不生金,哪來財富?縱有財富,豈可久長?

  富有之德

  富有之德,即遵天道、守人倫、依事理。

  一為敬德,即敬畏天地自然,不亵天地、不損自然、不污山川、不損草木,決不能為了私利無視天地、藐視自然、膽大妄為,亂掘亂挖、亂砍濫伐、亂排亂放。敬畏天地,天地護佑;愛護自然,自然回報:不想發財都難啊!

  二為慈德,即珍惜生命、愛護弱小。上天有好生之德,決不可為了攫取財富而殺生害命。一念善一切善,一份慈心一份功德。殺氣騰騰之下、厮殺肉搏之側、血流成河之後,哪來不破的錢囊、千年的金山?在慈愛和諧的陽光之下,才有不絕的祥瑞,才有滾滾的財源!

  三為施德,即樂善好施。財富乃天地所賜,取之於天地回報於四方大眾,必然取之不絕。憐孤惜寡、赈災救民、扶貧濟困、助學施藥等等,捨一而得萬。當年陶朱公范蠡富甲天下,無非懂得一個“散”字。三聚三散,把所有財富用於救貧濟苦,成就了他中華商祖的不朽地位與美名,也為他的子孫留下了享之不盡的物質與精神財富。不吝財物、樂於布施,財富及其他福報自然滾滾而來、滔滔不絕。

  四是勤德。勤勞是致富之本,懶惰與財富無緣。勤勞,才能從無到有;勤勞,才能抓住成功的機遇;勤勞,才能築起財富的金橋;勤勞,才能衛護財富的安全。

  五是儉德。珍惜財物,才能福報綿綿、細水長流;節儉樸素,才能細土成山、家業不倒。而暴殄天物、奢侈浪費,必然年銷月削、不可久長。敗家子往往都是不惜天物,千金散盡為享樂,哪有散而復來的道理?

  六是忠德。忠於國家,是公民之本,更是行商要訣。離開國家的庇護,財由何來、財由何安?離開國家這個大市場,財由何來、財由何漲?所以,不偷國稅、不違國制,是商家的基本道德,也是商家成功的法寶,還是商家代代昌榮的保證。

  七是誠德。誠信與財富同行。作為商家,不僅要與客戶講誠信,也要與消費者講信用,還要與自己的勞動者以誠相待、誠實無欺。與客戶耍手段,只會路越走越窄;與消費者玩貓膩,只會走投無路;與勞動者斗心眼,遲早要關門大吉。

  八是義德。對於國家、社會、客戶、消費者與勞動者,履行職責、克盡本分,乃生財之始、固財之本、添財之源。

  九是廉德。不違國法、不違公序良俗,不助不義、不向邪惡、不走黑道、不染黃賭毒,堅守清白,做世間楷模。否則,所聚財物難免不淨,難免成為他人觊觎的目標,難免被水火官盜並逆子分金、干干淨淨。

  十是恥德。家內家外、店內店外、廠內廠外,不違倫常、不破底線,做國家之棟梁、社會之表率、部屬之依靠、家庭之柱石、父母之孝子、妻兒之驕傲。

  那麼到底為什麼富不過三代呢?答案是:因為缺乏上述十德,違背天道、人倫與事理。

  有的在攫取第一桶金時就充滿著罪惡,此後不思悔改,甚至變本加厲,豈能不遭天譴?

  有的在發展過程中違法亂紀、不守道德,弱肉強食、坑蒙拐騙,罪行累累、惡跡斑斑,怎麼能夠家興財旺、源遠流長?

  有的無視員工的勞動安全、工資福利、社會保障等權益,挖空心思,盤剝員工,更有甚者拳腳刀斧,怎麼能得善報、得享無盡福報?有的心胸狹窄、死守家財、吝於施捨,何來不絕財富?有的貪圖享受、奢侈糜爛、欺男霸女,忘記了財富背後的生命意義,豈能門庭光彩、世世不衰?

  有的自己不端,怎能子孫良善、代代榮華?

  有的教子不嚴,放縱胡為,焉能傳家久遠、香火不絕?

  

  如何富過三代?德過三代!

  古有雲:“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盡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盡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無窮之計。”意思是說,遺財給予子孫,子孫未必能夠善用,不知善用則造罪。遺經給予子孫,子孫未必都去閱讀,等於廢紙一堆。但遺德給予子孫,子孫必能得到護蔭。

  遺財與遺德兩相比較之下,我們可以知道遺德對子孫影響之殊勝,這正是所謂“心善則子孫盛,根固則枝葉榮”之理。

  經書雲:“一切財產都是天災、人禍、盜賊、官府及敗家子五家所共有的。”所以遺財給子孫,子孫未必就能享用到,世上之一切財物,雖你現在所擁有的,但那也是暫時為你所保管使用而已,皆將有落轉他人手中之時。有詩雲:“一脈青山景色幽,前人種田後人收,後人收得休歡喜,尚有收人在後頭。”又俗雲:“千年田地八百主。”猶如坐車占座,到了站下車,座位就須讓人。

  富貴之人,本是過去生中修積一定的德行才有今日。要想傳家久遠,惟有修積德行。先輩修德多厚,家業傳承多久!若能胸懷寬廣,不以家財為私有,時懷報國利民之心、時為報國利民之舉;不以子孫為獨有,以身示范、嚴格教導,勸其常懷報國利民之志、掌握報國利民之能,未來報效國家、利益大眾:定能代代昌隆、世世不絕,何來子孫敗家亡身、外人乘隙而入、橫禍從天而降?孔孟曾顏聖賢之家,源遠流長而不衰;陶朱子孫至今知書達理、興旺發達,都說明了一個道理:量大福大啊!

  編後語:古人雲: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在物質生活更加亮眼的當今社會,“富不過三代”的魔咒更是屢屢得到驗證,也讓更多的人心有余悸。究其原因,這些富起來的人似乎丟了一些東西,就像有人指責那些為富不仁的人所說的“五行缺德”——厚德才能載物。

  正如潘婷玮在《富不過三代”與“三代培養一個紳士”》一文中深刻指出的那樣:所謂的“富不過三代”,究其根本原因,不外乎是物質財富的巨大跳躍而引起的精神斷層。空有其高度的財富結構,是不能順應社會與時代發展的,只有穩固的地基,扎實的內裡,自下而上將物質與精神的磚塊層疊累積,才能造就代代相傳的財富契機。

  “不要把財富當成發洩的工具,只有懂得財富的內在與外在,精神與涵養,才能在富裕的道路上走得更長更久。所謂的富與貴,無非是在社會經濟的流動中占有了更多的社會資源,而財富終將再分配,不論貧富貴賤,我們都應該秉持著回報世界而不是購買世界的財富觀。因為這樣,我們才能將自己的財富經久不衰地傳遞下去。”

  摘自 《弘化》(2015年第4期)原題“富過三代與德過三代”(文/佚名)

 

上一篇:淨空法師: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105集
下一篇:淨空法師:結婚了不願意跟父母住在一起,這叫缺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