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的魅力,在於徒步行腳五個台。第一次去五台山時,問五個台,當地說人,遠著呢,然後指著東西南北中看。這麼一指,真的感覺太遙遠了。只好坐車去。這次去五台山,徒步行腳了五個台,發現並不遙遠。或者說,只有徒步行腳了,才算真正來過五台山。
五台山不同於其他的山,徒步行走的也很多,愛登山的,或信佛拜佛的。《華嚴經》記載,日有一萬菩薩繞清涼。每天太陽升起時,文殊菩薩會帶領他的一萬菩薩眷屬開始繞五台山。徒步行腳,更能接近真實的五台山。
古來大德都喜歡行腳,趙州八十尤行腳,講的是趙州古佛到八十歲還去行腳,參禅訪道。行腳可以磨練一個人的意志,包括適應各種環境。在徒步行走時,第一天就從早上八點走到晚上八點,入住獅子窩,又困又累有餓。但沒有辦法,到了獅子窩也沒有東西吃。滿臉的灰塵,就洗洗臉,去睡覺。這也是一種鍛煉。第二天入住西台,也是一樣,山上缺水,有水洗臉已經知足了。吃飯就是饅頭酸菜,也是很好了。總感覺行腳對磨砺身心還是很有作用的。
走完了五個台頂,發現五個台頂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遙遠。希望大家去,都能去走一走,總感覺很消業。
在五台山,碰到一個師父,山東人,五台山出家,發心從山東三步一拜到五台山,花了三個月時間。路上就吃野菜,也這麼拜過來了。這個師父傳承了雲門宗和法眼宗的法脈。走路袖子一甩一甩的,典型的禅和子。師父說,明年有計劃,想從山東開始三步一拜到普陀山。路上收了個徒弟,十四歲,出家一個月多。我就叫他小師父,他回應一句:“師父有分大小嗎?”又問他怎麼出家,他說師父拜山拜到他門口,他就跟著去出家。我說,就這麼簡單。他說:“出家有那麼困難嗎?”
古人說三不看輕,龍雖小,龍可以興風作浪。王子雖小,貴壓群臣。沙彌雖小,但是也許人家修了幾輩子了呢。
轉自:福安觀音寺 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