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胡小林:學大乘起信論(唐譯本)心得分享 第二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各位同學,大家好!下面我們就繼續講《大乘起信論》,接著昨天的講。昨天我們隨意的就插講到「證發心」,這得介紹一下背景,為什麼叫證發心?就是一個人從凡夫地修行到佛果地,大家知道他的存心要變。因為它的推理是這樣的,沒有心就沒有眾生。佛有佛心,眾生有眾生心。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用我們凡夫的心;我們這顆心存在,但是我們錯用了這個心,用凡夫的心。佛也有這顆心,但是他用的是佛心,純淨純善的心。

  為什麼要發心?你發什麼心,你到什麼境界,因為心跟境界是相對的。你修信,信成就了,你發心了,這個時候你的境界是什麼?是賢人,三賢位。我說別教,藏通別圓的別教,別教當中說十信,信完了以後是解行,解行完了以後是證,信解行證。信成就了,然後開始發心,那個發的心還是我們說的不是真心,那個時候發的心還是六識,意識心,他完全靠信力來支撐自己的修學,不是真心,他在起心動念。他「樂念真如法故」,他喜歡考慮、思考真如法;你這一喜歡,是不是就是煩惱?「願拔一切眾生苦」,他願意救拔一切眾生,他還起心動念,我要拔一切眾生,他不是無功用道。所以修信成就了,他就會發一種心,這叫「信成就發心」。

  信成就發心完了以後,他就進入到下一階段的修行。佛門修行,別教是四類,信、解、行、證。信成就以後,他的存心變了,他發那個心,在《起信論》上解釋了,你信成就完了以後,它給你做證明,你應該發出三種心。第一種心叫做「如理正念真如法故」,就是說你特別喜歡思考思惟真如法,真如的道理是什麼,你不願意想別的了,成天就琢磨真如。因為信成就的菩薩還是凡夫,凡夫執著「有」太多了,「有」的習氣執著太多了。我們昨天講,凡夫最大的問題,他的根源,苦集滅道這個「集」,什麼原因你落在六道凡夫?就是因為你有這麼一個錯誤的觀念,「於無物中妄計為有」,在沒有這個事物的情況下,你認為它有,這個因就把你拉到六道來了,於無物中妄計為有。通過修信,把這個「有」放下了,那個時候你心的狀態是什麼樣?經教給你做證明,你發三種心,一個是「如理正念真如法故」,叫「正直心」;第二個叫做「深重心」,深重心就是什麼?深重心就是「樂集一切諸善行」,喜歡修集一切諸善行,愛作善,再也不作惡了,這是自利;「三發大悲心,願拔一切眾生苦」,三個願。這時候的存心還是起心動念,不是我們說的任運,不是我們說的無功用道,不是自然而然,他還是有一種主觀意志在裡面。這是信成就發心。

  信成就發心完了以後,你就進入到下一階段。你把有看成空,把有看破了,但是你容易墮到什麼?那就什麼都甭干了,既然有都是假的,我干嘛要干?不行,你還得理解,你還得行,你還得真干。就是我們說的布袋和尚,把東西一放下,這就是信成就,因為都是假的;同時再拿起來,解行,理解和行,修行。所以到了第二個發心叫「解行發心」,就比證發心還高,他把有放下了,空也放下了。他知道實際上有很多習氣是真如沒有的,真如沒有那種悭貪、不持戒、欲望、懈怠、亂動、暗淡、沒有智慧,真如裡邊沒這個。沒這個我怎麼辦?但是我今天全是這個,我又沒有智慧、我心又亂動、我又不精進、我又悭貪、我又不持戒、我又懈怠,六種錯誤,怎麼辦?修行,克服它,這叫六波羅蜜。因為凡夫在修完信之後他容易出現什麼?經教上講懈怠,「不樂眾善」,不修了。「算了吧,這既然都是假的,當什麼真?」我們很多人,小乘就是這樣,誰苦都是假的;說這個人得病了,假的。得病你得幫他,你怎麼能是假的呢?我今天又喝點酒,不持戒了,因為什麼?假的。「於無物中妄計為有」,我原來認為喝酒是個特別大的壞事,實際上它是沒有,這個事當體是空的,那我就無所謂了,不樂眾善,很容易產生這個偏差。佛說不行,你還真得干,為什麼真得干?因為真如當中有很多東西是你現在的習氣沒有的。你現在有六種壞習氣,而真如當中沒有這個壞習氣;你不把這個壞習氣去掉,你是見不到真如的。

  所以第一步告訴你真理,在信成就的時候告訴你,所有東西都是真如的變現。就像鏡子上泛出來的像,你的問題不在於這個像是真假,關鍵你把這像當成真的了;本來這個像就是個相,沒有體,你把這個相當成實實在在存在的。既然這樣,所有的相都是虛妄的,好相、壞相我都扔了,我就回到體。回到體之後,佛說不行,就到了菩薩位,菩薩位就是說你還得修行。當然信位有信位的菩薩,解行位有解行位的菩薩;信位菩薩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執著有,解行位的菩薩要解決的問題是執著空,你不能空,四攝六度你必須得修,所以他就通過一大阿僧只劫修習解行。我講的是別教,因為別教便於我們理解,就說我怎麼從一個凡夫通過信解行證走到了佛地。實際上就是說,我坐快車到北京,我還是坐直達車到北京。直達車,我上飛機就到北京了,這是圓教,什麼都甭說,初發心就成佛了。我一上飛機就等於到北京了,雖然我人還沒到,但是我的目的地就是北京;就是時間問題,時間是假的,時間是不存在的,那你是不是就到北京了?這是圓教的概念。別教不行,您第一站先到廣東,第二站您到湖北武漢,第三站您到河北石家莊,第四站到北京,信解行證。

  信成就發心了,雖然你還不是佛心,但是你這個心比那個凡夫心就不一樣了,怎麼不一樣?我到一種什麼樣的狀態,我才叫信成就?經典給你做證明,那個時候你存三種心,如理正念真如法、樂集一切諸善行、願拔一切眾生苦。你自己檢驗自己,你什麼時候發了這三種心,信成就了。多長時間信成就?修十信位,信位也是十位,信成就十千劫,一個位一千劫,十千劫修成,太難!就是豎出,豎出三界,太難,時間太長。信成就發心完了以後是解行發心。

  我們昨天講的是證發心,我證得真如之後我的存心狀態是一種什麼心,我們昨天講了,第一「真心」。什麼叫真心?您再給我們解釋解釋。「無有分別故」,它再沒分別,講的是末那識的狀態從分別變成了無分別。無分別叫平等性智,這種平等性智自然跟阿賴耶識合在一起,這個時候如如智和如如,能證理的智跟智所證的理合為一體,理智不二。這個時候我們的存心,就是佛菩薩的存心、法身大士的存心。第一是「真心,無有分別故」,第二「方便心,任運利他故」,第三「業識心,微細起滅故」,他還有起心動念,他還有無明的習氣,我們昨天就講到這。

  我們大家一定要注意,通篇佛法講的就是心和境的關系;境就是你的狀態,心就是你的存心,就是念頭的種類,你動什麼念,你得到什麼境。所以我們老在佛門當中說發心,這人發心,你要發大心,實際上這是非常重要,我們已經說皮了,經常掛在嘴邊,「發心吧」,實際上這是很重要的,因為你心不改,你就不是佛。佛有佛心,眾生有眾生心。為什麼我們老在這討論心?為什麼要討論這個心?就是因為你的心,你是處在一種什麼樣的狀態,你的境就是什麼樣的狀態。到了佛心的時候,我們說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你的智慧是無量的,你的能力是無量的,這個時候,你這個心帶來的就是這樣一種能力和表相。心講的是體,什麼樣的體現什麼樣的相。這時候的心,我們昨天講到證成就,證成就,你那時候發心了,也就給你做證明,發三種心。昨天就講到這,就是隨意插進來的。

  下面我們就接著講經文。它說「一切眾生執著妄境」,一切眾生執著這個妄境,他沒有研究心,他研究心所產生的妄境,他執著這個妄境,把它當成真的。「不能得知一切諸法第一義性」,一切諸法,他就不能夠知道所有法的第一義性。這就牽扯到,每一個法它有第一義性,它有第二義性、第三義性。第一義性這幾個字指的是什麼?第一就是說它是No.1,它是第一位的,就是最好的,「最」叫第一;義就是理,義理;性就是本質,不變的,第一義性。第一義性相對於第二、第三,不是最好的。它告訴我們,我們這個心有第一義性,這個心可以處在各種不同的狀態下,你可以處在六道,也可以處在四聖,也可以處在如來。心處在什麼狀態下,哪個狀態最好?哪個狀態是第一?這個汽車掛四擋,最慢是一擋,最快的是幾擋?最快是四擋;那心最好的狀態是什麼?就是這個意思,第一義性。心最好的狀態帶來最好的境界,帶來最好的智慧,帶來最好的能力,所以這叫第一義。那我們心的第一義是什麼,就要研究這個。既然我有這顆心,我干嘛老讓它處在第二義、第三義?我為什麼不能把這心放在第一義的狀態下?佛說,第一義講的就是最好的心存在,這時候第一。第二,存在以後,它會處在各種不同的狀態,有一種狀態叫第一義狀態。義就是理,心有成壞的理、成好的理,成好的、最好的理叫第一義。性,從來沒丟失過,你放心,它不會變;你放心,它永遠伴著你,你就放心吧。第一義給我多長時間,這第一義?就半年。那麻煩了,半年以後走了。您放心,不會,性不變的,永遠跟著你。我們眾生不能得知一切諸法的第一義性,我們不知道我們心有一個理是第一義的、最好的狀態。

  「諸佛如來無有執著」,它說「佛如來」,我們昨天講到這了,佛跟如來。佛,這裡邊理解就是十法界的佛法界,法身大士;如來就是法身大士都不是了,到了究竟位以上,妙覺。諸佛如來沒有執著,無有執著。「則」,那麼,這個則在這講「那麼」,「能現見諸法實性」,他就能看到諸法的實性。「而有大智顯照一切染淨差別」,他就有這種智慧,能夠把所有的染淨顯現出來,並且了解它們。顯就是顯出來,水落石出;照就是告訴你,你就知道,它是水落下去了,石頭出來,並且我知道它是石頭,這叫照。顯是水落,石頭出來了;照是我明白它是石頭,這是兩個意思,顯照。「而有大智顯照一切染淨差別」,昨天其實我們講到這。這是了解我們的狀態,知道一切的染淨差別,善法、惡法,就沒有不知道的。怎麼辦?你知道了,知道了以後,「以無量無邊善巧方便」,還有很多好的方法、善巧的方法,特別巧妙、特別好的方法,「隨其所應利樂眾生」。隨其所應,你要注意這個「應」字,不是他主動的。隨其所應,你感我,那我就來應你。我所應的人,譬如說是我的母親,我母親說「我要念佛」是感,我隨其所應,根據我所應我母親的這個事、這個對象,「利樂眾生」。「利」就講的是物質利益,給以真實的實利,「樂」是精神上讓你愉悅。讓你得到真實利益,讓你生法喜、讓你生喜悅,叫「利樂」,它是兩件事。因為我們一般都是有物質的和精神上的,利樂就講這兩樁事,它既能給你帶來物質上的實際利益,又能夠讓你得到法喜和喜悅,精神狀態也特別好。隨其所應利樂眾生,根據他所應該度化的眾生的具體情況,你想身體健康,那我根據你想身體健康我來應你、利樂你;你說我想去西方極樂世界,那我就把淨土法門給你,我根據你的感我來應你,我把淨土法門給你,法身大士就有這樣的能力。

  隨其所應利樂眾生,「是故」,所以,因為這個原因,「是」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故」就是原因,是故「妄念心滅」,妄念心一滅。剛才回答這問題,我妄念心沒有了,我怎麼能知道這麼多情況?虛空無邊,世界又無邊;世界無邊,那麼多人,眾生又無邊,每一個眾生又起心動念,這些情況,我如果無明沒有了、心相沒有了、妄念沒有了,我怎麼了解他們的存在狀態?它說了,你之所以執著妄境,就是因為你不知道每一個法都有第一義性。諸佛如來見到這個性了,他就大智顯照一切染淨差別,所有眾生的善念惡念他都知道,一切染淨差別。「是故」,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沒有了妄念,不執著,然後不分別不妄想以後,他恢復了他的大智,他的大智了解一切眾生的存在狀態、起心動念的狀態。所以他的妄念心雖然是滅了,不要擔心,他了一切種,這個「種」就是眾生的種性,你到底什麼根性。每一個人,心在沒有成佛之前都處在種子狀態,有些種子快發芽了,有些種子剛剛下去,有些種子還不行。了解一切種性,「了一切種成一切種智」,他就形成了自己這一切種智。

  意思就是說,你千萬不要擔心,佛菩薩沒有念頭,不起心動念了,他怎麼能夠救我?它說在這麼一個狀態下,因為他掌握第一義性,因為他沒有執著,他能對所有的染淨差別,你的狀態是好是壞,他都知道。染淨就是好壞、是非、對錯,就這個意思。因為我們是生活在二法世界,我們要不然就染,要不然就淨;你染也罷、你淨也罷,他都知道。我好他知道,我壞他知道嗎?也知道;我壞他知道,我要做好事他知道嗎?也知道。他絕對不會虧待一個人,絕對不會錯判一個人,你什麼狀態,沒有比他更清楚的,就是這個意思,了一切種成一切種智。「以無量無邊善巧方便,隨其所應利樂眾生」,他能利益我,根據他所應該化的眾生來利樂我。

  下邊又來一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講的是什麼?就是說他沒有了心,他怎麼了解我?他說他能了解你。既然能了解我,下邊馬鳴菩薩緊跟著,眾生該提第二個問題了。你要說他有無量無邊善巧方便,根據我的感,他能夠應到我這來,幫助我、利樂我,那我怎麼見不到佛呢?你說他有大智顯照一切染淨差別,以無量無邊善巧方便來幫助我們,然後了一切種成一切種智。他說您先歇歇,「問:若諸佛有無邊方便」,如果諸佛有這樣像您前面說的無量無邊的方便,「能於十方」,並且能在十方,「任運利益諸眾生者」。任運,注意,自然而然的利益。能於十方,就講他度化眾生的地方是在十方。任運,這裡就是我們說的,他來不來,根據你的命運、根據你的狀態利益諸眾生。他來和不來,他沒有意思,隨其所應,你要感他才應,你不感他就不應。絕對不會說,我到香港來主動找和霖的先生,咱倆坐坐,那不叫任運。什麼叫任運?和霖的先生說,「大哥,來了,請您喝點茶」,我應你的要求我來喝茶。我從來不主動提醒你說,「咱倆喝點茶吧」,這就不叫隨其所應。我是隨其所應跟他喝茶,隨其所應跟他去蒸桑拿,隨其所應跟他去Shoping,買東西。他得提,我才應,叫任運。這句話沒錯,「能於十方任運利益諸眾生者」,諸就是多的意思。各種各樣的眾生在十方法界,他都能利益,但是他要任運;任運,就是我們說的你得感,你得存在我能度你的前提,你得具備一定基礎我才來,這麼著就明白了。它說,「問:若諸佛有無邊方便,能於十方任運利益諸眾生者」,這句話錯沒錯?沒錯,但是要注意,任運。

  他下邊就該發問了,「何故眾生不常見佛?」要是這樣的話,為什麼我們不能,這個常就是不斷的意思,為什麼我們見不到佛?為什麼佛不能總是陪著我們?不常見佛。見佛,見到佛菩薩,為什麼我們看不到佛菩薩?看到佛菩薩這是一個事;見聞,聞就是聽到佛法。為什麼我們見不到佛?佛一般有兩種方式來跟我們打交道。「或睹神變」,有些人看到了佛的神通變化。有些人你給他講道理,他聽不進去;你把這只老母雞,死的變成活的,「佛太厲害了,我得信」,這神變。他也都是為了度你,有些人你講理他聽不清楚,他非得用那種神通的方式、變化的方式。

  你看佛在《無量壽經》上,阿難尊者到最後的時候,他把西方極樂世界變現出來讓大家看,看西方,阿彌陀佛特別巨大,金光四射。那一萬二千五百五十五人一看,乖乖!這不是開玩笑。前面一段給你講理,後面這一段又把西方極樂世界給你調來讓你看,神變。為什麼?不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能力,我有多大本事,我是讓你增加信心。要不然我老跟你講,掰扯了半天,我跟人和霖的先生說了,我說我又會按摩、我又會治頭疼、我又會扎針灸。你得練,你不練,你光說不行。我講得頭頭是道,你為什麼脖子疼,為什麼腦袋疼,那我這疼你能去掉嗎?我能。那行,那你說的是對的。作證。所以佛度化眾生兩轉法輪,一個是勸轉。我跟你講別抽煙、別喝酒,你要注意早點睡覺,這叫勸你。再一個,作證。我說你老不聽,你看我就早睡覺,我就沒喝酒,我就不抽煙,你看我身體多好。你可能是因為我的身體好,跟著我學了;或者你可能聽勸,大哥說了讓我別抽煙、不喝酒,那我就聽了,那你這是上根,你的根性利,說說就聽了。還有些孩子,必須得打他,他才起床;還有些人必須你得做到我才信,你不做到我不相信。或睹神變就是他給你作證,你看濟公和尚、金山活佛,像他們全是神變。

  講到神變,我就想起印光大師的一個故事。他有個廚子,春節回去要看媽媽。這個廚子不學佛,他跟老和尚這麼多年。老和尚特別想讓他學佛,但他就是不學,他覺得學佛就是當和尚,有什麼意思?成天吃素,修行那麼苦。他不信,但是人特別好。他就跟老和尚告假,跟印光大師告假說,今天三十,我給您做完中午飯我就回去了,明天初一我再回來,我在家待一夜。印光大師特別Nice,非常善良,對他特好,就拿了二十塊銀元(那就很難得了),這一年了,回家看媽媽,好像是二十塊大洋就給了他。他就覺得特別感動,你看老和尚給我這麼多錢,讓我回家看媽媽,看父母,過團圓節。他說我明天早上回來給您做中午飯,今晚上您就別人照顧您;您晚上也不吃,早上您就湊合點兒,中午我就回來了。印光大師隨隨便便,就是不經意的說了一句,說你今天晚上還會回來的。這人,你說這老和尚糊塗了,我說我今天晚上不回來。印光大師又說了一句,你今天晚上會回來的。他就行,那你愛說什麼說什麼,反正我今天晚上不回來。

  結果下山了,下山正好是動亂,抗日戰爭,到處是流民。結果他從靈巖山還沒下來,在半道上就被一個匪徒,也不是匪徒,就是難民,沒錢,就打了劫,就把這二十塊大洋給搶跑了。因為什麼?這個難民他不知道這是靈巖山,他也不知道路,他就是流浪到此,見到一個人他就劫了。劫了以後,他就把這錢拿走了,他就為了生活。這人一看,嚇壞了,從來沒讓人劫過。他說這黑燈瞎火的,還能走到家嗎?算了,回去吧,有什麼事明天天亮再說,他又回來了,從後山門回來,摸著小道上來,漆黑的,深一腳淺一腳就回來了。回來以後,老和尚跟他說,你看,我說你今天晚上還得回來吧!這個廚子就覺得這老和尚厲害,他怎麼知道我今天晚上要回來?果然回來了。然後他就跟老和尚念叨,您看您給我那點錢都讓人劫走了,真倒霉。老和尚又來一句,「他會還給你的」。這個廚子這時候就開始有點半信半疑了;剛開始他是不相信,「你就是老了,你淨說這糊塗話」,然後老和尚說,「他一會兒還會還給你,別著急」,這怎麼可能?都搶跑了,也不認識,他怎麼能把錢還給我呢?一會兒這個難民,他對靈巖山也不懂,他就隨便亂摸了一條道就上來了,一敲門就是那個寺院的後山門,一開,「是你!」還是廚子給他開的門。「大哥,碰上你了」,那意思,剛打完劫不好意思。就等於賊上門了,就抓住了,抓住了就把這二十塊大洋又還給了他。然後印光大師就跟這個難民進行了開示,就是你怎麼能偷東西呢?你偷東西是不對的,就進行了勸化,結果這個難民也皈依了,也學了佛。這就是什麼?這就是我們這上面說的神變。他怎麼知道,有這種神通?他怎麼能知道未來?這個廚子通過這件事,就再也不敢認為老和尚是糊塗,再也不敢不尊重佛法。這修行人太厲害了!就生起了信心;有了這個信心,開始尊重佛法,然後就開始學佛。所以神變不是為了利益自己,是為了利益眾生。

  他是兩種方法度化眾生,一個就是示現出神變,第二個就是聽經聞法。你看,「或睹神變,或聞說法」,或聞說法就是講經說法,就像我們淨空老法師一樣,老法師從來也沒給我們示現過什麼神變,他的角色就是法師,講法。金山活佛從來沒講過法,他就示現神變,神變到什麼程度?因為金山寺離上海特近,他經常到那應供,每次到人家裡應供前,那個太太他們家就排好幾裡路長的人,拿著小盆,等著金山活佛洗澡的水。洗澡的水,多髒!但是金山活佛洗過澡的水,喝完之後什麼病都治,您是關節炎,關節炎好了;您是腸炎,腸炎好了;您是胃炎,胃炎好了。所以那個大富長者那個故事特逗,每天逼著金山活佛洗澡,「先生,洗個澡吧!」「不是昨天剛洗完嗎?」「再洗一洗吧,你看看門口那些人,你不洗他們哪來的水呢?」這就是神變,從來沒講法。而且他經常開Party。他到了上海那大富長者家,那大富長者家說金山活佛來了,今天我們大家在一塊聚一聚,弄點素餐讓大家吃吃。然後就讓金山活佛,你給我治治病,我肩膀疼,那人說我腿歪了,然後說我偏頭疼,那個說我失眠,那個說我是不懷孕,什麼病都有。然後金山活佛,特別奇妙的就是,譬如說來三十個人,你,甲打這個乙,用右手打肩膀。「我能打嗎?」「聽我的,打,使勁打。」「啪」一掌下去,這人剛要急,「怎麼打我?咱倆素昧平生,你怎麼能打我?」打完,喲!肩膀不疼了。「你,踹他一腳,踹他屁股。」一踹,那人剛要跟他急,「金山活佛讓踹的」。「我真能踹嗎?」「真能踹,你得站好了,讓他踹一腳。」踹一腳,馬上腿就不瘸了。因為什麼?後來那個法師講,金山活佛知道你這個病的業障,而且知道哪一個人能治你。你看,「了一切種成一切種智」,所有人你能成佛的種子我都了解,這麼深的東西,那是三大阿僧只劫以後的事情我都能知道,您現在這點病我還不知道嗎?所以他就知道這個腿瘸怎麼回事,而且他知道誰能踹這一腳。你不能什麼人都去踹,他互相之間還有因緣。你這個病,就是你過去譬如干了什麼壞事,這是因果病,這個因果誰來幫你解?這個人能行,甲能行;這個人,乙能行,他不是隨便配對的。你看三十個人來參加完這個Party全都好了,這不就是神變嗎?不用看病、不用休息、不用打針、不用吃藥,吃完一頓飯,見了金山活佛,好了!那你說他對佛法是不是就尊重了?他是不是就信佛了?

  像我們老法師、像印光大師,沒有神變,除非不得已而已。就是講經說法,你看印光大師,《文鈔》四千多封信,那不就是「或聞說法」嗎?就針對居士們提的問題寫的回信,這就是說法。所以不常見佛,「何故眾生不常見佛?」為什麼眾生不能常常見到佛?見到佛以後,我們可以看佛的神變,我們可以聽他講經說法。這是我們現實,我們見不到佛,我們也看不到他的神變,你老說他存在,你老說我見到他就能得度,那我怎麼見不著?「答」,他回答,「如來實有如是方便」,如來確確實實是有這種能力,有這種善巧方便來幫助你;所謂幫助你,就是說十方任運利益眾生,他確確實實有這種方便、有這種能力。「但」,但就是轉折。有這種方便,那為什麼我們見不著? 「但要待眾生其心清淨」,就是要等到你的心清淨之後。這不是我的問題,我這月亮老在天上掛著,你老底下沒水,我就下不來。你這水老動,你臉盆裡的水老動,嘩啦嘩啦晃,那月亮就是下不來;你的水一平,立刻月亮就下來了,就是舉這個例子。就和那鏡子一樣,怎麼老照不見我?那鏡子上全是灰。不是鏡子本身沒這個能力,是灰太厚了,你把這灰擦掉就看到自己了,鏡子的能力就恢復。它說「但要待眾生其心清淨」,你的心清淨了,「乃」在這就是才,才為你現身,他才現出來。那你就明白了,我們見佛,他是不來不去,他就在身邊,我們昨天講了,你見不到佛就是因為你心裡不清淨。

  所以說淨土法門的方法殊勝,就這句阿彌陀佛,把所有的妄念去掉。所謂心清淨和心不清淨的標准,就是有念頭、沒念頭,有念頭你的心就不清淨。就和那鏡子有塵土一樣,就和那洗臉盆的水老動一樣,鏡子有塵土,你的像就現不出來;那個臉盆水老動,月亮就下不來。所以說,你不能說鏡子沒有照你的能力,你也不能說這天上的月亮失職,怎麼不來?那是因為你的問題。修心,清淨心就是要通過念佛,末法時期只有這一個方法能把心修清淨。有些人能見到佛,你看海賢老和尚說,「昨天晚上知道吧?屋裡來了那麼多人,你們知道不知道?」沒覺得,哪有人?昨天晚上黑不楞登的,就你一個人睡覺。他看到無量無邊的人,一上香上好幾炷香。「老和尚,你為什麼上那麼多香?」「菩薩多,每一個菩薩都得上一炷香,所以我上香上得多。」他能見到,你真見不到,因為你心不清淨。海賢老和尚,咱們剛剛看過這書,講的就這意思。

  「但要待」,但是要等待眾生的心清淨了,才給你現出他的身。「如鏡有垢」,它舉個例子,如同鏡子有塵垢、有塵土,「色像不現」,色像你看不到,色像不現。「垢除則現」,你把這個髒東西一擦掉,馬上就現出來了,這像就現出來了。「眾生亦爾」,眾生也是這樣;亦爾,也是這樣。「心未離垢」,你的心沒有離開垢,就是不清淨,「法身不現」,你看不到佛的法身。為什麼?只有法身無處不遍。法身,十法界一身,整個這個法界都是它。我們慢慢再講法身。法身不現,離垢則現,離開垢,你就能看到佛的法身,就回答了這個問題。

  知道這樁事情,我們要想見佛,你看我們學淨土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憶佛念佛這是方法,什麼方法?把心修清淨的方法。「現前當來」,現前就是現在。不常見佛,「常」是什麼意思?活著的時候就能見,走的時候還能見,活著死著我都能見,這就是常,沒變。我們修淨土,我們掛在嘴邊的,「憶佛念佛,現前」,現前;「當來」,當我走的時候,「必定見佛」,一定能見到佛,那不就是常嗎?活著我能見到他,我走的時候他把我接走,那就是常見佛。那你通過什麼方法能做到這樣一種狀態?這種狀態太殊勝了,我永遠能見到佛,我活著死著我都能見到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現在和將來,「必定見佛」。憶佛念佛是不是就是我們說的「眾生亦爾,心未離垢」,是不是就是離垢最好的方法?對,你離垢了,「離垢則現」,你就看到佛了。

  所以我們要通過念佛的方法讓心清淨下來,讓我們的心垢去掉,我們現在就能見到佛,功夫得力的,這叫預知時至。佛就來到你的現前跟你商量,「大哥,什麼時候走?」像瑩珂法師,念念念,佛來了,佛就跟他商量上了,商量說你還得有十年陽壽,十年以後我來接你。他說別別別,別十年了,這十年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呢,你愈快愈好。現前,見到了。佛說這麼著吧,三天以後我來接你,早晨九點。然後七十二小時,這三天干嘛?佛也善巧,當時為什麼不接走?阿彌陀佛也說,別白接你一趟,你三天做點准備,宣傳宣傳,跟各路朋友都知會一下,跟那些同修們、方丈們、老和尚們說一說。結果這三天瑩珂也是,我估計也是阿彌陀佛交代的,他就是跟上下說,我要走了,三天之後九點鐘阿彌陀佛來接我。大家就笑話他,接你?就你這習氣,就你剛念了兩天佛,你就見到阿彌陀佛?誰信!但是大家也樂觀其成,既然你說了,我們也樂於相信,三天之後大家給他助念。師父不是講經講到瑩珂法師的故事嗎?那就是這個道理。等他三天,大家都知道了,嚷得沸沸揚揚的,然後九點鐘都集中到佛堂,真的九點鐘阿彌陀佛來了,就把他接走了。很多人因為這件事,就真的相信淨土法門,相信念佛能成佛,而且這麼簡單。瑩珂法師憶佛念佛,「現前」,現前就是他念佛那天,他就見到佛了;「當來」,三天之後又見到佛了,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這裡邊就是說,念佛是一個離垢的方法,今天看來是最好的方法。師父在講經當中提到多少次,最方便、最簡單、最直捷、最安全、最穩妥、最迅速,效果最殊勝圓滿。就四個字,四個字小孩也會念、老頭也會念,有文化的會念、沒文化的也會念。你就念這個佛,都攝六根,念念念,心清淨就見到佛了。佛見到了,跟他商量,生死問題都能解決;你說你要個孩子,治個病,那太雞毛蒜皮了對他來講。而且那個時候您就不要這個了,什麼要孩子,什麼做個房地產掙點錢,我得去西方極樂世界,那黃金做的地板,那什麼勁頭,我到那還弄這個?就是這個意思。

  就是說,佛修行成正果了,他怎麼能了解我? 第一段回答這個問題。既然他了解我,也知道他來幫我,十方利益眾生,為什麼我見不到?你見不到,你的問題,是因為你心裡頭不清淨,雜念太多;你雜念沒了,你立刻就見到。他確確實實沒離開你,就像空氣沒離開你。我怎麼看不到空氣?你看不到,但是你真是得到它的利益。你只要有鼻子你就能吸,問題是你沒有得到空氣的利益,你的鼻子堵了;你把這鼻子給通通,那氣就進去了,就這意思。

  講到這,我們把證發心就講完了。就是成了佛之後他怎麼利益眾生? 他就是這麼利益眾生的,這個道理講得多清楚。利益眾生就通過兩種方式,一個是神變方式,一個是或聞說法,這兩種方式。昨天就講到佛菩薩成了佛以後,他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和他們的任務,成了佛他干什麼,他怎麼工作,他怎麼生活,他每天做什麼。我每天做什麼我現在很清楚,早晨起來上班,晚上睡覺,中午吃飯,成家立業、養老送終,不就這個嗎?佛菩薩干什麼?佛菩薩就干這個,就把佛的生活就寫得很好。寫完這個,陳述完佛菩薩生活之後,我們拿佛菩薩的生活來跟我們現在的生活比一比,我們差太多了。別說十方,我到了香港,北京就照顧不了;我到了北京,香港就吹了;我看了我媽,我就看不了我媳婦;我照顧老大,我就照顧不了老二。十方?一方你都不行。你在香港你能行嗎?有爹有娘,有老婆有孩子,你說你照顧誰?不是有個笑話嗎?說突然發大水了,你媽、你媳婦和你兒子都落在水中了,你說你跳下去先救誰?這就是凡夫,只能救一個。這是一個智力測驗題,也就這個世界會出這個問題;你要成了佛都救,十方世界,老婆、孩子、媽都能救,是這個道理。

  不過那個答案,就說老婆、孩子和媽媽都落到水當中,你先救誰?有些人說我先救我媽,那你這對孩子不好;有些人說先救我老婆,你娶了媳婦就忘了娘。他有道理,他說我把老婆救上來,我還可以再接著生;如果我不救,那我孩子不也就沒媽了嗎?你看他有道理。有些人說我應該救我媽,有些人說應該救我兒子。這是寺院裡邊的一個故事,然後就問這老和尚,誰說的對?老和尚說,你這麼琢磨就不對,我先救誰?你就是手一撈,撈著誰你就救誰,這就對了。「隨其所應利樂眾生」,他沒有起心動念,他任運。你看我們說,能於十方任運利益眾生,誰離著我近,這是他的命運,我就救誰。這個離我近的人不救,我非要救那遠的,這不叫任運,這叫起心動念,這是您的意思,不是命運的意思,你沒有聽憑命運的安排來度化眾生。所以那老和尚特別有智慧,他說你不應該想這個,你就在你一伸手就能救到的這個人你要先救。你看我們今天用他這個方法來對照《起信論》看,「能於十方任運利益諸眾生者」。

  我們現在很多學佛的朋友特別辛苦,放去爸爸媽媽不照顧,放去兒女不管,放去本職工作不做,放去自己妻室兒女,特別冷漠,干嘛去?到寺院做義工。媽媽這病不管,孩子上學不管,我要到那修功德,我到那修善,因為寺院佛門好修福。我得供養老法師,見老法師那躬「嘩」鞠下去了,見他媽和沒看見一樣,這就不任運。母親是生你的,她跟你的命運這種聯系,你怎麼能夠不認呢?你應該聽憑命運的安排,就是印光大師經常說的,「樂天知命,素位而行」。你是什麼位置你就干什麼,你在什麼位置上學佛。是媽媽,我就當好媽媽;是廚子,我就做好飯;是兒子,我就好好學習,照顧父母,這叫任運。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不任運,老任妄念,我隨著我的妄念,我覺得我應該去西藏,我覺得我應該到哪去開個法會,這就是不對的。你看人家佛菩薩的生活,師父老說隨緣,讓我們知天命、素位而行、敦倫盡分,印光大師說敦倫盡分,為什麼?實際上這就是佛菩薩教育我們,你要任運。倫,你父母倫沒有了,父母不在了,那這一倫結束了,你再說我把照顧父母的時間用來安排別的事,這可以;父母在,你不管他,你就放棄他,去干那種跟你沒關系的事,這是不對的。

  證發心就講到這,這一段講圓滿了。證發心我們再回顧一下,佛菩薩發三種心,第一叫「真心」,真心的標准就是「無有分別故」。所以說我們說,「你這孩子真好,會用真心」,這時候你就不能再隨便說了。他是妄心、是真心,你不說不錯;你要說他用真心,你看看佛菩薩的真心,這個標准。所以師父老跟我們說,經教是用來給我們做證明的。當你成了佛以後,你真的證得了真如,你真的發了心以後,你對照這三個心,你來看看你自己是不是發出來了。第一個就是真心,沒有分別故。你還有分別,這個好、那個不好,這個是紅的、那是白的,你不是佛心,佛心沒有分別。

  行了,我現在也不起心也不動念,我都放下了,沒分別不就放下嘛,那我就什麼都不管,我什麼感覺都沒有,就跟木頭一樣,好壞都無所謂,沒分別了。後邊還有,還有第二心,「方便心,任運利他故」,按照命運的安排,你要利益眾生。那我還得干,而且干還不能執著的干。說我想讓你吃廣東早茶,不,胡先生想吃宮保雞丁,你就得隨著胡先生,宮保雞丁。胡先生說想買輛車子,雷諾。不行,你得買奔馳,你怎麼能坐雷諾?你得根據我的要求。任運,任運利他故。任運,注意底下這個字,「利他」,利益他,不是任運的傷害他。這家伙討厭,偷東西,我批評他、我整他,我給他送到監獄。那我就要問,你批評他、整他,給他送到監獄,是利益他嗎?是利益,那行;不是利益,你不能發洩。所以它每一個字,經教當中都不能含糊。任運利他,是,他是壞人,你根據命運的安排,你碰到了他,碰到他怎麼著?任運,我接受了,你是壞人,首先我要接受這事實;利他,利益他。任運就是我接受現實;利他,我要幫助他改正,我要利益他。所以這四個字,「任運利他」。我們現在任運可以了,我父親可能愛抽煙,我母親可能愛唠叨,我都能接受,任運。但是我不利益他們,我不幫他們,我不在他們面前,我不落實《弟子規》,不想著讓爸爸媽媽進行一個轉變,我到寺院去,我自己打佛七去,這就不是利他;第一你沒有任運,第二你沒有利他。印光大師說的「敦倫盡分,閒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是講的這樁事情,任運利他。第三個心,就是無明沒了,但是無明的習氣還有,所以「業識心,微細起滅故」。他還有生死,是變易生死,不是階段生死,非常細微了。但是他只要變,他就苦,就是無常。這是證發心以後的階段。證發心就講完了。

  因為咱們這次是講「學佛的體會」,不是系統的講這個《起信論》,所以我就挑幾段,給大家匯報匯報,一塊交流交流。下面我們就進入到下一個話題。我們昨天講了,我們要生產一個金杯子,第一得有原材料,金子,沒有金子你怎麼生產金杯子?第二,你後邊得加工;你光有原材料,你不加工也不行。有這個原材料是一樁事情,根據這原材料我來把它做成杯子,這是另外一樁事情。我們這顆心就有這兩個作用,第一,提供原材料;第二,這顆心把這原材料做成你想要的東西。這個金子、這個心的原材料,我們叫作真如;你的起心動念就把這真如做成了一件事物,叫法。所以你沒有這個事物,你也見不到金子。你說你有金子,哪呢?你得拿出來我看看。「你看那個金盆。」「行了,這是金子。」金碗也是金子,金馬桶也是金子,金佛像也是金子。從金子這個角度來講,馬桶跟佛沒區別,但是從它使用來講那差多了,馬桶裝大便,佛像立在佛堂,每人給它燒香磕頭。雖然馬桶的這個金子裝大便,佛像的金子被人頂禮膜拜、上香,是不是都是一個材料?是,性不變,都是金性。這就是我們心的真如性,我們心的這個原材料是真如。無論你是成了凡夫,在那搞地獄,殺盜YIN妄、貪瞋癡慢,還是你像我們淨空大和尚講經說法,利益眾生,沒關系;你是成了凡夫也罷,你成了佛也罷,你們都是一個真如,沒差別。但是作用可不一樣,表現形式也不一樣,那是馬桶,這是佛,佛多莊嚴,這馬桶多難看。這是說相,現的相不一樣。佛像多莊嚴,你看我們一看到佛像,生歡喜心,他老人家往那一坐,我們這種恭敬、攝受,引導我們內心的向善,看完以後就激動;馬桶一看,趕快關了,是不是這道理?相不一樣。同時作用也不一樣。佛像用來干嘛?讓大家向善,學習他,見賢思齊。見到佛以後,我要向他學習,我要聽他講經說法,我要變成像他一樣的好人。他有作用,一個是慎終追遠,想到老師已經走了,我們見到這個佛像,我們想到當年他來到這個世界上幫助我們離苦得樂,我們有一個投報之地,我們到這來就是追憶他、紀念他、向往他、感謝他,他的作用是這個作用;另外一個,看到他以後,我得好好學習,我得像他一樣,我見賢思齊,我見到賢人了,我要想我跟他一樣。你看,一個是追思,一個是學習,這不就是作用嗎?這馬桶什麼作用?馬桶也有作用,最髒的作用,最被人家所不恥的作用,誰都不願意去的作用,但是它真是金子做的。

  所以我們這顆心,佛說跟這金子是一樣的,你看到眼前的事物,精神和物質,山河大地、芸芸眾生、花草樹木都是真如現的,佛的西方極樂世界也是真如現的。問題是你願意生活在這樣一個生死的世界,六道輪回,經歷生老病死這四苦; 「求不得」,你說這個世界你求什麼能求得?「愛別離」,父母是這麼愛我們的人,我們那麼愛父母,沒辦法,他說走就走;「怨憎會」,冤家見面。你看現在世界上這個戰爭,民族戰爭、國家戰爭、宗教戰爭;你看這個離婚率,兩口子打架;你看孩子跟父母這種斗爭。怨憎會,冤家跟憎恨的人老是見面,老是碰在一起。第八苦,「五陰熾盛」。什麼叫五陰熾盛?你這個色身,它有精神、有物質,物質一會兒困了,一會兒渴了,一會兒要上廁所,一會兒冷了,一會兒熱了,麻煩!另外一個,受想行識,感受、想像,然後在這行為。所有這東西都得存起來,你以為你干的這些事,起心動念,完了就完了?都存起來,等到機緣會合的時候,它再變現成善惡的業報讓你來受。受想行識,識就是倉庫,你干的好事、說的好話、起的好心、動的好念存起來了,你說的壞話、干的壞事、想的壞事也都存起來了,就像種子一樣,金剛不壞,到機緣成熟,那個好的種子變成善報,那個壞的種子變成惡報,金子做成這樣一個世界。西方極樂世界也是這個真如,你看看人家做那個世界,剛才我們講了證發心,你看看人家那個金子做的,做成那樣一個世界,「十方任運利益諸眾生者」,「唯為眾生而作利益,不求聽受美妙音詞」。

  所以任何一法,我們能看到的,任何一個叫有法,就是存在的東西,就和任何一個金器一樣,只要它存在,它必須得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金子的材料,第二個是後天的加工,否則你見不到這個金杯。我們今天做為人來講,我們做為眾生來講,你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你看到這麼多物質跟精神。十法界,我們今天生活在人法界,還有天法界、鬼法界、地獄法界,還有四聖法界。十法界那都是具體現相的東西,都是具體存在的東西,要不然是物質,要不然是精神。十法界就是法,界就是有界別,你是你、我是我,這是書、這是杯子、這是鎮尺,三法界。那你看到這些東西,哪來的?佛說你的心變的。好,那心拿什麼做的這些東西?真如。它怎麼就做成這個本子、做成鎮尺和杯子?你的念頭,就是後天的加工。原材料是我這心,後天把這個心變成了現實的十法界,還是我這顆心。那這心就有兩個作用,一個叫做真如,它提供原材料;第二個,它得把這個原材料變成十法界。佛說這樣的話,那這心的兩個作用,我們給它一個名詞。是一顆心吧?是一顆,怎麼會有二心呢?這一顆心它有兩個作用,第一它提供原材料,第二它把原材料加工成器皿。它提供原材料這個特性,我們說叫心的真如性;它後天把這原材料加工成你的十法界,我們叫作心的生滅性。十法界生了、十法界滅了,你看無明一有,十法界頓現,生了;無明一滅,十法界沒有了,就滅了,心有生滅性。就是我們說的,金杯子有它的原材料性,有它的後天加工性。我們這顆心也是這樣,它提供原材料叫作真如,真如在念頭的作用下產生了十法界,它可以讓十法界生起來;如果無明一沒有,十法界消失,滅了,你看心還有這個作用。所以我們研究這顆心,就要從研究這兩個方面入手,一個要研究它的原材料性,第二個研究它的創造性。

  產生十法界,在佛門當中叫功德、能力。這個心它是真如做的,它提供原材料;同時它不僅是原材料提供商,它還是加工商,這個加工商叫做功德、叫做能力。提供原材料叫做心體、本體;在這個本體上,我能把它加工成十法界,這叫功德。十法界遍哪兒?遍一切處,十方法界,盡虛空遍法界。所以這個心的功德,它的創造性、它的能力盡虛空遍法界,叫無邊功德,無邊功德就是講的沒邊。所以十方法界、盡虛空遍法界都是這顆心的功德,它的創造性,利用了真如這個原材料創造出來的。

  我們就從兩點入手,一個講心的真如,心的真如就是說,你無論是金子做成的佛像,還是金子做成的馬桶,都是一個金子。你要到市場上去賣,洗干淨了,都是多少錢一兩、一盎司。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不別異,沒有不一樣,不會壞,金子不壞。這就講它的原材料性。另外一個,雖然是這樣,但是它的相,它呈現出什麼樣的相、它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千差萬別。就和金子一樣,佛像,剛才我們講了,讓人頂禮膜拜,讓人見賢思齊,讓人慎終追遠;金子做的馬桶讓人不恥,覺得骯髒,臭味難聞。你看它現的相不一樣,它的作用也不一樣,馬桶是干什麼的?佛像是干什麼的?所以相用隨緣,金子是一個,但是它呈現出什麼相,它發揮什麼作用,隨緣。這個緣是什麼意思?隨什麼緣?隨著你念頭的緣,你念頭是十法界,它就現十法界的相;你念頭出法界、出世間了,它就現出世間的相,西方極樂世界,相用隨緣。雖然相用隨緣,體還是一個,都是金子,都是真如。那就明白了。

  所以我們講,這個心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它的原材料,叫真如; 一部分是它的念頭,把真如打造成你的十法界。十法界什麼原因產生的?我這個心有真如,每一個眾生都有真如,阿彌陀佛也有真如,為什麼阿彌陀佛這顆心的真如就塑造成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我胡小林這顆心、這個真如好好的心,就形成了十法界,就在人法界待著?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佛說,這是你的念頭。這個念頭是想法,為什麼你會產生想法?為什麼你會有念頭?佛在經教上舉一個例子,譬如說這是指向東方的一個牌子,東方,你不認識字,你不知道這叫東方。這叫什麼?這叫不覺,你不知道它是東方;你確確實實看到這塊牌子,但是你不知道牌子指的方向是東方。不覺這個程度淺,你還沒有在這個方向上疊加你的想法,你只是不知道它是什麼,這叫不覺,這就是我們佛門當中說的根本無明,不知道真法一故。根本無明什麼意思?不知道真法本來是一,這叫根本無明。就是這一個不覺,產生,最後演變出來整個從無明到妄想、到分別、到執著,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就是不覺;不覺再往下,分別;分別再往下,叫執著。分別和執著是由哪產生的?是從不覺產生的,不覺完了以後就產生念頭。

  以不覺故,「妄念迷生」。你不覺你還不老實,你還要給它講你的意思。妄念迷生,在迷惑顛倒當中產生了念頭,你把東說成了西,這就更嚴重了。你不知道東是一層錯誤,你把東說成了西那就更錯了。所以你說這個西是從哪來的?兩個條件,第一,你不知道那是東;第二,你不僅不知道那是東,你還把它給加上一個概念,是西。所以不覺、妄念是兩層,我們首先是不覺。那你要問,為什麼我不覺?你的意思就是不覺誰產生的,是不是那意思?我怎麼就會不覺呢?不覺是果,因是什麼?有了這個因,因不就是開始,不覺不就是結果嗎?佛說無始無明,什麼意思?無明沒有開始。無明沒有開始,無始,或者說很遠以前開始都沒關系,很遠以前開始,再遠那是什麼?還是無始,無明是沒有開始的。沒有開始,開始和結束是時間概念,開始是一個時刻,「十點鐘開始,十二點鐘結束」,有開始就有結束,就是二法。

  一心、真如無始無終,依附在真如上產生的無明也是無始無終。它能開始的真如,它帶動無明起來的真如是沒有開始的,那無明怎麼能有開始?無明沒有開始。無明沒有開始,那就是沒有原因,它就是這麼起來了。換句話說,無明是虛妄的,沒有實體,沒有開始。沒有開始我怎麼能夠看到它?我怎麼能夠覺得有,我們老說無明,老討論這件事情呢?我們所討論的都是虛妄的,沒有無明這個東西,從來沒開始過。就是說,你說的那個西方,你把那東方,你不認識它東方,並且你把東方說成西方,這個西方,第一件事,它依附於東方存在;第二件事,這西方有嗎?沒有,真的不是西方,那是東方。那我怎麼覺得它是西方?你這麼認為的。我什麼時候開始認為它是西方?打你不認識東方那天開始,你就認為它是西方。那我什麼時候開始不認識東方的?你見到東方那天你就不認識它。那我什麼時候見到東方的?沒有時候,你永遠就是東方,東方就永遠是你,你就是東方,你就是沒有開始,你把它看成西方也沒有開始,所以叫無始無明。

  因為無明(叫不覺)產生了妄念;因為妄念,就把真如打造成我們現在看到的物質世界跟精神世界,就把真如打造成主觀的我們人和客觀的法,人法就分離了。能產生的無明尚且沒有開始,所產生的物質跟精神能有開始嗎?既然物質跟精神都沒有開始,我們管它叫妄,不存在,所以老說妄心、妄相。無明沒有開始,就相當於真如沒有開始,真如是無始無終的,不來不去,無始無終,那依附於真如上所產生的無明當然也是這種特性。

  真如是一件事情,我們叫心的真如性,這個心能起念頭叫心的生滅性,這個心的生滅性給我們帶來很大的煩惱。就像我們昨天說的,為什麼要學佛?學佛是一種信仰,佛法是哲學,佛法是科學,這都不對,不是這麼回事;學佛是講你的世界怎麼形成的,你是怎麼形成的,你這個世界的特點是好還是不好。所以說學佛,反正學點什麼都行,不學佛就學點基督、學點天主、學點猶太教,有點信仰好,人有追求。不是那麼回事。佛來到這個世界上,他第一樁事情告訴你,非常具備說服力,說你有念頭沒有?我有念頭,我真有念頭,我作夢都有念頭,我二十四小時都伴隨著念頭生活,我二十四小時都沒離開過念頭。佛說這個你不否認吧?不否認。那你想不想知道念頭誰產生的?這是個問題,我怎麼就會有念頭呢?我不知道誰產生的。佛說能找到它嗎?產生的源泉,這個機器?找不到。找不到這個東西,但是產生了念頭。那我們把這個找不到的東西給它一個名詞,便於你記憶,便於你理解,便於我們溝通,我們把這個東西叫作心,行嗎?你說我不願意叫心,我願意管它叫毛巾,沒關系,叫毛巾,反正沒有,你也找不到;你說我不願意叫毛巾,我願意叫拖布,也行,拖布,反正就是一個假名字。咱們就認為它是心吧,自古以來,你看念頭底下是個心,那就約定俗成,管產生念頭的這個機器叫做心。

  佛就問第二件事,「這個念頭好不好?」有什麼不好?喜怒哀樂愛惡欲,一會兒談戀愛,一會兒吃海鮮,樂,這念頭,我干嘛不要念頭?念頭給我帶來很豐富的人生。我早晨給女朋友打電話,晚上陪媽媽吃海鮮;早晨沉迷於愛情,晚上大快朵頤,甩開腮幫子吃,有什麼不好?佛說念頭是讓你生活很豐富,但是念頭有一個本質你沒看到,這個本質是什麼?苦、空、無常、無我,你這個人生。「什麼?你再說一遍,我這個人生是苦、是空、是無常、是無我?」對,佛說你不覺得你的生活是這四部分嗎?真的是。爸爸媽媽挺好,一天天老了,而且離開我們了,離開父母很苦。而且是無常,天津那個化工廠爆炸,昨天還好好的,今天他們說三秒鐘就不存在了。馬航飛機飛著飛著就掉下來了;要知道掉下來,我干嘛要坐這飛機?我就不坐,改下一班。做不了主!你做不了主,能說有你嗎?要有你,你怎麼能做不了主?無我。有我,誰願意受苦?我肯定找樂。對不起,這件事您還不能較勁,你該苦的時候你就得苦。糖尿病、高血壓、心髒病、癌症,誰能說我不得?你做得了主嗎?做不了主。佛說,做不了主這種現象叫作無我;有我,你就能規避。佛說我再給你展開了說,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是嗎?是。那你是苦中找樂,對吧?是。而且沒有一件事情是不結束的,對吧?對。而且沒有一件事情你是能預測的?是。這是講客觀。

  講主觀。「應觀有身悉皆不淨」,你應該這麼考察,「有身」,我有這個身體,「悉皆不淨」,沒有一個人的身體是干淨的。「悉皆」就是全部,只要是螞蟻、蟲子、人、天人,只要有身體的都不干淨。為什麼?「諸蟲穢污,煩惱和雜」,蟲子就是細胞,匯集在一起。諸蟲,「諸」就是多的意思,醫學界說多少?六十萬億個細胞,湊成這麼一個身體,頭發有頭發細胞,舌苔有舌苔細胞,有這個細胞、那個細胞。諸蟲穢,匯在一起沒關系,大家團結也挺好,干干淨淨的。但是污,諸蟲穢污,它吸收能量,進行排洩,你排洩出那大便,出那些汗,流那些眼淚,垢汗涕唾、屎尿毛爪、骨肉淋漓,悉皆不淨。佛給你解剖了,我們到墳地去看看,冢間行,冢就是墳地,他領著學生到冢間去看,這邊有蛆、那邊流膿,那邊是骷髅、這邊是筋…覺悟了。「應觀有身悉皆不淨,諸蟲穢污」,諸蟲穢污就是物質上的東西;還有精神,「煩惱和雜」。身體還有很多煩惱,一會兒著急了,一會兒高興了,喜怒哀樂愛惡欲;男孩子見小女孩走不動了,愛吃辣的一看麻辣燙不行了,這就是煩惱和雜。「諸蟲穢污,煩惱和雜」,這是佛把這個世間就給你講清楚了。

  佛說我說的這句話對不對,我說的這現象?您說的話完全對,我們從來沒想到過。佛說你沒想到過,而且你在這當中叫樂,叫樂於生死。生死是一個很苦的事,但是你在裡邊認為是樂,這是凡夫、六道。那生死現象我不樂了,我害怕,可以吧?恐懼可以,小乘。你不知道生死是假的,沒什麼可怕的,你把它當成真在那樂,和你把它當成真要回避它都是不對,這就是凡愚。把它當成樂叫凡夫,把它當成可怕的東西叫做愚法二乘,他對這個法不了解。這就講世間。

  佛說你有念頭,你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你能把這個苦跟你念頭聯系在一起嗎?我聯系不到一起,我不知道這是因為我的念頭造成的。佛說我告訴你這樁事情,你之所以受八苦交煎,就是因為你有念頭。那第三個問題,我不願意這麼苦,我願意從苦中離苦,離完苦我有沒有樂?如果離苦,出虎穴入狼窩,我這個苦就算了。佛說有,離苦必然得樂,得樂必然離苦。你這個金子不做成佛像,你就做成馬桶;如果你把馬桶化了,它一定做成佛像。離苦就能得樂?對。那咱們試試。佛說你這個心處在念頭的狀態下就是八苦交煎,那你就要問,我這個心能不能處在剛才您說的那個沒念的狀態?佛說可以。那我第二個問題,處在沒念的狀態下,我是一種什麼樣的受用?有念頭我已經很習慣了,你說的苦、空、無常、無我,沒念頭是什麼狀態?沒念頭,你從來沒過過那日子。您到《無量壽經》看看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地方的人就是沒有念頭的人,你看看他們的世界。一看,明白了。向往嗎?向往,欣求極樂,厭離娑婆。這就是佛第一階段度你,告訴你這個世界多苦,所以叫娑婆。而且讓你生起厭離心,厭離完了以後,你的目的地,度你,渡生死海,到不生不死的彼岸,波羅蜜。

  樂了,欣求,一看這經教上講西方極樂世界這麼樂、這麼好,壽命是無量的,人也不得病,金剛那羅延身,天天跟佛菩薩在一起,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而且想來什麼來什麼,思衣得衣、思食得食。這兒一天不工作,按揭下個月就付不了,太苦了,這地方生活,一頓飯不吃就餓得急急慌慌的;人那邊想吃飯,宮保雞丁、燒茄子全來了,等來了以後一看,不用吃了,就走了,化掉了。這麼個樂,我能去嗎?下邊這個問題說你能去嗎?你能去。那我怎麼才能去?佛菩薩度化眾生分三個階段,一共一萬二千年,正法有正法的方法去,像法有像法的方法去,末法有末法的方法去。我們現在是什麼法?末法。我們末法什麼方法能去?二力法門,阿彌陀佛的願力跟自己的願力結合在一起。正法和像法是幾力?正法和像法是單力法門,靠自己就能斷煩惱,不需要佛菩薩幫忙。現在不行,現在都得是二力法門,佛說,末法時期靠你自己的力量,你解決不了這樁事情。「要解決什麼事情?佛菩薩,您能給我說說嗎?」佛菩薩說,「其實我來到這地方,你要問我的目的,我就想讓你把這生死給解決了,我就為了這一樁事情。」「生死?」「對。」「這麼大的事您能解決?」「能。」「那解決完了以後呢?」「不生不死。」「我為什麼會有生死?」「因為你有念頭。」「我可以沒有念頭嗎?」「可以,我這法門就是為了解決這樁事情,八萬四千個法門就是八萬四千種方法解決念頭。」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哪一法能把念頭去掉,你就修哪一法;你有八萬四千種念頭產生的毛病,你就用八萬四千種對治念頭產生的藥來治它。

  我們有念頭,這個承認了;念頭產生的是心,而且心可以處在一種無念的狀態,心在無念的狀態下叫常樂我淨。常樂我淨,翻八苦為八樂,生老病死沒了,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沒了,翻八苦為八樂,那誰不去?去,佛說那你就修吧!末法時期修哪個法門?淨土法門,靠二力。二力什麼意思?印光大師有個比喻,說你這個煩惱就像沙石一樣,生死海這條河流你是真過不去;再小的沙子你放在河裡就沉下去了,除非沒沙子。那個沙子就表示我們的煩惱,煩惱有觀點上的錯誤,叫見煩惱,還有思想上的錯誤叫思煩惱。八十八品見惑加八十一品思惑,一百六十九品;品就是類,一百六十九類這樣的煩惱。末法時期,一百六十九類你解決了一百六十八類,你河都過不去,還是沙子。一百六十九解決了一百六十八,還剩一品,我這沙子都得沉下去?Yes。而且佛說,你在末法時期,這一百六十九你一品都斷不了。你還不要說你解決一百六十八品,還剩一品,您客氣,這一百六十九您全得抱著,一品都去不掉,你還有什麼驕傲的?你還有什麼貢高我慢的?你根器劣到這種程度,你命運敗到這種程度,一百六十九品見思煩惱你一品都斷不了,你還了生死?有一品就在生死這一邊。

  印光大師說,阿彌陀佛如大火輪,你的見思煩惱如沙子,這個大火輪把這沙子裝上去,就開到彼岸了,這沙子就不沉到海裡,就不留在生死這一邊。這是唯一的一個方法走到對岸,這叫二力法門,自己願意上這個船,阿彌陀佛這個船把你拉到對岸。你說我不願意上,那算了,你就留在這;你說我願意上,有願必成。有願,你說我願意上;願意上,好,照著淨土法門練,「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在念好了,劉素雲老師現在就能見到佛,海賢和尚就能見到佛,現前;當來,走的時候,那不用說了,也能見到佛。就解決這樁事情。

  所以佛來到這世界上,從念頭的研究入手,導致出心的產生,從心的作用發現心還有一個無念的狀態,並且研究了無念狀態的眾生。因為有心才有眾生,就像有水才有波。凡是有心者都能稱之為眾生,佛是無上上眾生,眾生是下下下品佛,這都是有心,有心才能稱之為眾生,才能稱為佛。佛說,你有念頭是因為有心,心還可以在一個無念的狀態下,這無念狀態下就是常樂我淨,你願意不願意去?我願意去,我非常願意。願意去,通過四個階段的修行,信、解、行、證。這要多長時間?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我八十歲就走了,我還三大阿僧只劫?那您這玩意兒我根本修不了。修不了,我有善巧方便,淨土法門是善巧方便法門,你到我這來,繼續修學。為什麼?因為時間是無限的,你就不會有生死;第二,老師老陪著你;第三,你不用再搞按揭、再生兒育女,這都給你配齊了,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你集中精力學習。老見老師多緊張,一見淨空法師就冒汗。見鳥,鳥習慣嗎?鳥無所謂,翹著二郎腿聽它講。鳥覺得怪煩的,那你要洗澡吧?水給你講法。這可以,就咱倆人,脫光了衣服,跟這沖著,「嘩嘩嘩」,《金剛經》,一切苦空無常無我,覺悟了。

  我看我媽在哪?到樹林裡溜達溜達,想我媽了。樹林那樹之間螢光屏就出現了,看到你媽媽在哪。因為你習慣於這個世界有風、有水、有動物,它那個世界就能有風,風是一種物質現象,它示現成這種色,這個風它就會講法。你看我們這個地方,冬天這樹林一刮風,呼嘯,什麼意思都沒有,有什麼?除了讓人害怕之外。西方極樂世界那風吹在樹間,你看《無量壽經》上講,那美妙!講法,而且想聽就聽,不想聽就關了它,全是自己做主。有我,你能做主。你看《無量壽經》,我想讓那水多少溫度它就多少溫度,我想讓水泡著我就泡著我,我想讓水沖我就沖我,有我嗎?有我,我真說了算。這個世界你想怎麼著?想讓水淋浴,那你得加工,你想讓它上去可不行,你得花錢找那個裝修隊給你弄個花灑,你還得弄個爐子,你還得燒點天燃氣,你還得自己調溫度,太冷了不行,太熱了不行,那人家西方沒這個,隨心所欲。

  為什麼他能這樣?因為他心裡有真如。我這心什麼做的?你心也真如。那我這心的真如怎麼做成這樣了?佛說你還是不明白我說的這道理。我們說心,佛說我再給你舉個例子,這心像鏡子一樣,心像虛空一樣,他經常舉這兩個例子。鏡子,你說有沒有不成像的鏡子?你說我這鏡子生產出來,它從來不現相,沒有吧?有鏡子就帶著相,有體它就有相。你把這鏡子照北京的北海,它就現出北海的相;你把這鏡子照北京的景山,它就現出景山的相。這鏡子圓滿成就一切諸法,它有這個作用。諸法成就在鏡子上之後,它毀壞這個北海的形象嗎?不壞、不滅。兩個概念,第一,我映上你了,它不會變質,北海永遠是北海,不會說北海過兩天變成小土山了,不會;不滅,這北海永遠存在,它不僅不壞,它還老在這待著。這是鏡子成像的原則,要不然不能稱之為鏡子。我照北海成哪了?成八寶山了,那哪行!變了。不變,鏡子成像不變,而且圓滿,它所有的像都能成就。你說你只能成就北海,那不叫鏡子,我給你什麼你得給我現什麼,圓滿成就一切諸法。而且不滅不壞,鏡子呈現出這個相它不會滅掉,不會消失,也不會變,它照金子永遠是金子,它照山永遠是山,照水永遠是水。

  不出不入,什麼叫不出不入?你別指望說鏡子照了北海,這北海還有一部分在鏡子以外。當然這個鏡子尺寸,咱們世間的鏡子尺寸是有大小,確確實實可能有一部分照不進去。它講我們心的這個鏡子,所有世間的現相全在我們心裡,不出不入。你別指望這個景象離開你的心,你也別指望你這個心裡頭除了景象之外,還有一塊空地什麼都不照,沒有。不出,這是鏡子面,所有的景象沒有離開這個鏡子,在鏡子范圍以內。鏡子范圍以內可以,我一半行吧?我這一半鏡子不照東西。不行,它也不入。正好,你這心跟你的境正好,嚴絲合縫,所有的境相全在裡邊,而且除了境相之外,它沒有別的地方,都得現相。

  佛說你這顆心相當於鏡子,你這顆心的鏡子當中它可有個功能要成像。我把這鏡子罩上黑布不就完了?我就不讓它現像。那它就現黑像,它還得有像,是鏡子它就得有像。既然是鏡子就得有像,那我讓這鏡子現什麼像?這由你,你要是說讓它現好像,你把這鏡子就照著佛,現出佛像;你要說不善待這個鏡子,你非要放在衛生間,那它就照馬桶。因緣,這就是因果規律,成像的規律遵循因果,你讓我現什麼像我現什麼像,你不讓我現什麼像我就不現什麼像,所以鏡子的成像規律是因果。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必須畏懼因果,因為你這顆心是鏡子,它肯定要現相。你這顆心的鏡子,你想讓它現出佛的西方極樂世界的相,你就念阿彌陀佛;你要想讓它現地獄的相,你就瞋恨;你要想讓它現畜生的相,你就愚癡;你要想讓它現餓鬼道的相,你就貪心。你有鏡子就一定要現像,現好像、現壞像你能做主,但你想讓它不現像不可能,這就是佛門說因果不爽。

  雖然現地獄相,雖然現佛相,雖然現六道,雖然現十法界,雖然現西方極樂;雖然你照北海,雖然你照香山,鏡子體裡頭有香山嗎?一法不立,一塵不染。佛說這個心,一切染法所不能染,一切淨法所不能淨。你別以為照了西方極樂世界,你鏡子體裡就有西方,沒有,一切淨法所不能淨,它還是那樣,是塊鏡子。你看你照了香山、照了北海,這鏡子體裡邊確確實實沒有北海,確確實實沒有香山。它沒有北海、沒有香山,但並不妨礙它現北海的相、它現香山的相。雖然它現了各種各樣的相,完全根據你的需要,但是它的鏡子體裡邊確確實實沒有相這個東西。這個鏡體就是心的真如,原材料,它現的相就是心的起用,鏡子的起用,它現相。

  所以體相用是三位一體,說起來有三件事,實際上是不是就一個鏡子?你要說從體、從相、從用,是不是三件事?不一樣,非一;但是就一個鏡子,又非異,它就一個鏡子,它又沒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那我們這顆心非一非異。它有體,體是真如體,真如體裡連佛都沒有,西方也沒有,但是這個心體可以起用,這個起用遵循的規律是因果規律,這個起用所產生的就是相用,心現相了,心起作用。現相,可以現佛的相,也可以現六道凡夫的生死相。用,剛才我們講了佛菩薩的生活,於一念頃遍游十方一切世界,供養諸佛請轉法輪,唯為眾生而作利益,不求聽受美妙音詞;無量無邊的善巧方便,度化十方一切眾生,任運利益他故,這是用。你看人家這顆心,到了佛以後,它產生什麼作用?我們這兒不行,我們這兒生老病死、八苦交煎;也起作用,這個作用過惡深重。我們明白這個道理,那這個東西能怨誰?這個鏡子照北海、照景山,這是自作自受,你誰都不能埋怨,誰讓你光照北海的?誰讓你光照景山的?

  所以學習佛法是最自強的、最自信的、最正確的,誰都不用靠,這靠誰?這是自己的事。為什麼叫自性?不是別人給予你的,是你自己這麼折騰,把這個心給錯用了。所以佛法從念頭入手找到了心,並且發現了心的另外一部分,叫出世間。心還可以在世間,世間就是念頭間,產生十法界,無明、妄想、分別、執著,生老病死伴隨著我們。我們還可以過去,到出世間,出世間我們叫第一義谛,叫真谛,世間叫俗谛。所以它就真俗不二,就是這一顆心。所以我們學習佛法就是認識到我們今天的生活狀態,我們的現實是在這樣一種狀態下,我們覺悟了。這顆心老是處在這樣一種生死狀態,它會不會變?不會變,不垢不淨,不來不去;會消失嗎?不消失,永遠伴隨著你。這叫什麼?這叫體大,它的體太大了,大到什麼程度?從來不變,沒法分割,「永無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說名真如」。放心,你在哪混都沒關系,這顆心肯定就這樣。你放心,你這鏡子照大便、照佛像都沒關系,鏡子體本身沒有大便,也沒有佛像,不垢不淨,一切染法所不能染,一切淨法所不能淨,天生法爾如是。那太好了!這就放下了。

  下邊相用隨緣,這個鏡子照什麼樣的相、現什麼樣的用完全隨你。你要明白這個道理,我既然這顆心不變,就是給我們吃了個定心丸,永遠不會消失。另外一個,反正我這個鏡子橫豎得現像。有些人說這鏡子現壞像,那算了,我就讓我這鏡子不現像不就完了嗎?我還得修好的,怪累的,斷惡就算了,還要修善。佛說不行,你這個鏡子不現好像就得現壞像,不現壞像就得現好像,二者必須擇一。你一聽到這就楞了,不現壞像不就完了嗎?干嘛那麼累,還要修好像?鏡子本身就有這個功能,你不讓它現好的它就現壞的。所以這個問題你不能再討論了,我這鏡子現像不現像?你肯定得現。下邊的問題,你是讓你的鏡子現好的還是現壞的。

  所以你要明白,有些人說我不學佛,我反正不做壞事,我心裡存善就行了。不行,你不做好事,那鏡子就現壞像;你不把這鏡子挪到佛像前面,佛就照不上,它老照的是衛生間。你得下功夫,把這鏡子從衛生間搬出來,放到佛像前面。為什麼?因為鏡子早晚得現像,永遠得現像。相是受用,你真有感受。我剛才在前面講了,衛生間真髒,雖然鏡子體裡邊沒有衛生間,但是衛生間還是難看,沒法兒跟佛堂比,你還是有受用的。那我當然希望好受用,盡管這個受用是虛妄的,盡管這個受用在鏡子體裡邊是沒有的,但是我也不願意讓我的鏡子,既然要現像,咱也別現個髒像,咱也別現個破像,咱也別現個壞像,咱現個好像,這叫什麼?這叫善待鏡子。所以我們佛門當中說「諸惡莫作」,就是離開衛生間;「眾善奉行」,就是把鏡子放在佛像前面。因為心一定要現相,一定要起用。體相用三者是一體的,要來一塊來,要不來都不來。這就是金器,或者鏡子成像,或者金器的產生,它有體有相有用,這個鏡子也有體有相有用,就是這個道理。

  在相用,指導相用的原則,指導鏡子成像的這個規律,就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因果規律。「胡來胡現,漢來漢現」,胡就是外國人,外國人照在這鏡子前面,它就現外國人的像;漢人照在鏡子前面,它就現出漢人的像,完全隨緣,相用隨緣,體不隨緣。體隨緣,但是它不變,它還是什麼都沒有;雖然它什麼都沒有,並不妨礙它隨緣現相。這就是我們說佛法真正要解決的,我們用今天這種體會,就是講這樁事情。從念頭入手,分析念頭,找到本質,通過本質看到心的另外一面,通過另外一面提出修行的方法,然後我們從生死界走到不生不死界,從世間走到出世間,就是這麼一個過程。

  《大乘起信論》這部書一共一萬二千字,我們現在學習的是唐譯本,這個唐譯本是實叉難陀法師翻譯的。為什麼要學習《大乘起信論》?這是我們佛門入門的基礎課。就是剛才我講的這個邏輯,從念頭入手,分析心的存在,並且告訴我們心的某一種狀態給我們帶來一種什麼樣的相和用,什麼樣的受用,同時告訴我們如何離苦得樂、返迷歸悟,整個修行的過程,是一本非常非常難得的好書。什麼人適合讀這個書?凡是現在識字的,凡是受過教育的,所謂科技教育的,凡是有分析和邏輯能力的,凡是讀書人,都應該看這個。為什麼?因為你二百年來、三百年來這種科技的染污,讓我們學會了擺事實、講道理,討論、分析、推理,這就是所知障,障礙了你對佛法的理解。因為佛法是出世間的,是叫第一義谛,不是我們世間所能看得到的,是我們六根緣不到的。這個東西如果不給你講清楚,它真的是擺不了事實、講不了道理。

  在古代就依靠這個信,信心。信心是妄念的一種,但是是個極善的妄念,「信為道元功德母」。今天這些人不信了。眾生的根器,為什麼叫末法?不信了,不信祖師,誰相信蕅益大師?誰相信釋迦牟尼佛?誰相信淨空法師?不信,信了怎麼會是這種狀態?信了就是四個字就完了。跟你說了淨土法門殊勝就在這,最簡單、最直捷、最方便、最安全、最穩妥,效果最殊勝,老實念佛,四字洪名,三根普被,利鈍全收,萬法從此出,萬法歸此源,不聽、不信,不信那咱就給你講講《起信論》。你非要掰扯,你非要說清楚,你不說清楚你就不念佛,那您就看看這個,以理服人,不是以信服人。

  現在眾生不能靠信了,你說我信誰?我爸我媽我都不信,我能信您嗎?所以說師道尊嚴,過去孝親尊師,這是大福報。我相信爸爸媽媽,媽媽剛喝完這感冒沖劑感冒好了,媽媽能騙我嗎?喝吧。我不行,感冒沖劑、板藍根,憑什麼就能退熱?我得研究研究它裡邊的成分。等你研究完了,你一輩子你就成中醫了。那不行,Before我drink,在我喝它之前,我先得弄弄這柴胡是干什麼的,黃芪是什麼作用,什麼叫表、什麼叫裡,什麼叫氣、什麼叫血,什麼叫傷、什麼叫寒。等你弄清楚,多大歲數了?佛在世的時候講過一個故事,這真實的故事。兩軍對陣,一個毒箭打到這個戰士身上,佛就去給他拔這個箭。說為什麼要拔這個箭?他說這是毒箭,你不拔下來一會兒就死。你給我講講為什麼我一中毒就死?佛說你先別羅嗦了,先拔下來再說,我再給你慢慢說。不行,你不說清楚你可不能拔。死了。

  為什麼信為道元功德母?你只要信,萬事皆辦,就不說了。我們喝感冒沖劑,我們吃阿司匹林,有幾個你能說清楚它什麼作用的?再說鍛煉,有氧鍛煉那是運動專家研究的課題,我告訴你就每天跑四十分鐘以上,心跳一百二十二,齊了。你非要問過程,那你說是有福還是認真?你還是較勁、你還是愚癡?現在的眾生基本上都是這種狀態,不信了,祖師大德不相信,佛菩薩不相信,爹娘不相信,老師不相信;相信什麼?相信妄想分別執著,相信擺事實、講道理。你擺什麼事實?兩萬赫茲以上的聲音你就聽不見了,我給你講出兩萬一你就聽不見;二十赫茲以下的低音您就聽不見了,超聲波。您非要我擺事實,我給你擺了事實你看得見嗎?你說這個圓,我們大家成天,這是圓,我們的表也是圓,圓有面積嗎?肯定有。多少?πr2,π是圓周率,r是半徑。π是多少?π是多少那得看您要精確到什麼程度。圓面積真有,多少你算不出來是吧?不行,您是要 π取小數點以後多少位,您先說清楚。π的產生,圓周率發現已經一千多年,將近兩千年,到今天都算不完。圓面積在不在?在。知道嗎?真不知道。我給你擺事實,你能聽得懂嗎?π永遠算不完,就這世間,你得到的圓只是近似,因為它無限不循環小數,沒規律。那根據您的要求,您說這個精度精確到小數點十位,三點一四一五九二六;你說精確到二十位,三點一四一五九二六…二十位。你給我一個究竟徹底圓滿的π。對不起,西方極樂世界那些人都知道。多少?說就錯、想就錯,不說不想,離開念頭你就知道它是多少了,「唯離念智之所證故」。

  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都是不能用語言來形容的,不可思議。那我為什麼今天要這麼說?因為你習慣了,你一直生活在說的世界、概念的世界,我不用這個說,我怎麼給你講西方極樂世界?沒法。說又不能當真。用佛法指見真性月,見到真性的月亮了,這是佛法(指頭),這可不是月亮,它是指向月亮的指頭,你可不能拿指頭當成月亮,它的任務是找到月亮,找到月亮就不用要了。佛在經教當中說渡過河,這個筏就扔了;你還背著筏上路,你不是愚癡嗎?佛法就是讓你渡過生死河,走到不生不死這一邊。你說我到不生不死,我還把三藏十二部都得背著,到西方極樂世界我還得接著學。不用了,它的目的、它的作用不是干這個的,它的作用是讓你從娑婆世界到西方,它就起這一段作用,鐵路警察,各管一段。到了那兒不用,三藏十二部全是垃圾,全是廢話,全是不真實的,全是鏡子現出來的像。你都見到鏡子體了,你還要鏡子像干什麼?你證得本體了,本體想現什麼相你說了算,你不用再研究這個相,你直接見到體了。你直接見到原點,你直接知道半徑,哪個圓你畫不出來?你還在圓周上打什麼轉轉?這是第一象限的圓周,這是第二象限的圓周,不用,你見到原點了。原點有了,您就說吧,三厘米,「嘩」三厘米的圓畫出來了,這麼多點一下就畫出來了。點是無限的,圓周上有多少點?無窮多點。就相當於世間法,世間法沒有一法不是從真如出來;你證得真如,哪一法你不知道?叫第一義谛。就剛才我們講,佛菩薩為什麼知道這麼多人的種性,為什麼佛菩薩能到十方來度化眾生,就是因為他見到了原點。而且我們都是圓周上的點,他見到原點之後,咱們跟佛菩薩的關系就是圓周和圓心的關系,他能不知道你嗎?都是從他那出來的。

  所以我們要學佛,我們要發一個心,要從生死界到不生不死界,這個事情就一念間。我們對佛菩薩、對祖師,如果我們真的不那麼相信,如果我們真的存在很多的疑問,那你就得看這本書。如果你確確實實受了科技跟文憑的染污很多年了,你非要起心動念研究這個問題,你非要信理而不信人的話,你不信釋迦牟尼佛這個人,你也不信淨空法師這個人,我就信理,愛誰是誰,只要把理講清楚,我無論是在寺院還是在家,我都能照著做,那你就得看《起信論》。《起信論》一萬二千字,讀一遍一個小時,堅持讀下去。在讀的過程當中不落思量,於文於義不落思量。就是不要琢磨這是什麼字,這怎麼帶走之(辶),這怎麼是單立人(亻)?別琢磨。意思也別琢磨,讀懂了就讀懂了,讀不懂就讀不懂,堅持讀下去,書讀千遍,其義自見,無師自通。我讀《起信論》我就沒有老師,我就每天在家自己讀,有工夫就讀,弄個MP3在家裡頭、在辦公室,睡覺、起床、刷牙、洗臉,就是聽,聽著聽著突然就明白了。所以我今天給大家講的很多內容不是在《起信論》裡邊的原文,而是我自己的體會。我就覺得,佛法來到世間它從念頭入手,然後找到了心,心就有兩種狀態,一個有念、一個無念,無念是什麼樣、有念是什麼樣,何去何從。大家的心像鏡子一樣,我們希望我們的鏡子要現出好像,這就要修行。所以修行是當務之急,要不然它就現壞像,鏡子沒有空白的鏡子,就是這個道理。今天時間到了,謝謝大家。

  摘自: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學佛的體會(四)—學大乘起信論(唐譯本)心得分享 胡小林老師主講 (第二集) 2015/11/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56-187-0002

 

上一篇:胡小林:學大乘起信論(唐譯本)心得分享 第一集
下一篇:素食是一種純粹的信仰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