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還能陪父母多久?
引導語:計算題我們經常都做。上學時,數字和數的加減乘除是必須完成的作業和考試;工作後,收入和開銷的斤斤計較則變成工作動力和生活壓力。可你有沒有做過“自己還能陪父母多久?”這道簡單的“親情計算題”?
30年總共不及720小時,差不多一個月。這個結果如此殘酷,令人唏噓、沮喪和心酸。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心理學副教授岳曉東說過,對很多人來說,盡孝永遠是“未來時”和“未完成時”。希望每個看完計算結果的人,立即給父母打個電話,把盡孝變成“現在進行時”。
及時就訪
90後小徐
想珍惜每一次回家機會
我的家鄉在江蘇昆山的一個小鎮,那裡很漂亮。爸爸今年已經48歲,和媽媽一樣都開始慢慢變老。
我是家裡的獨生女,父母希望我能一直留在他們身邊。當時來雲南上大學媽媽就擔心雲南太遠,很捨不得我,我還不以為然。慢慢地,我發現自己多麼的離不開父母,離不開家鄉。我不敢計算和父母之間還有多少次相聚的機會,我只想珍惜每一次回家的機會。離放寒假還有1個月,但我已早早訂好回程機票,希望能利用假期好好陪伴父母。
80後小聞
按時寄錢願父母過得好
生我那年,我媽29歲了。如今,我27歲,父母都已近花甲之年。他們遠在湖南,而我在雲南。我一年回去一次,每次都處於糾結狀態:回家前下決心要好好陪父母,珍惜相聚的時光,但每次都是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味媽媽做的飯菜,就又啟程了。返程時又覺得後悔。我現在能做的就是按時寄錢回家,希望父母可以過得更好些。
媽媽現在常常擔憂我的終身大事,因為遇不到有緣人,我無能為力。
70後阿峰
把父母接到身邊最幸福
我爸62歲,媽媽56歲,一直都是住在江西宜春老家。從雲大研究生畢業後,我就留在了昆明。工作以後,因為比較忙,再加上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我都是每年回家一次,一次待20天左右。這個月初,我把父母從江西接到了雲南,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了。
父母的年紀越來越大,他們並不要求我在物質上給予多少,就是希望我能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而我最大的心願,就是能永遠陪在父母身邊,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
60後老王
珍惜母親健在的每一天
時間過得很快,我來雲南已經27年了,如今也為人夫、為人父了。我家兄弟姐妹8人,除了我,他們基本都待在湖北,圍在父母身邊。19歲那年,我到雲南當兵,從此就留在這裡,遠離家鄉和父母。因為路途遙遠,我一般兩三年才回去一次,每次父母都很高興。
前年,父親去世了,只剩母親。歲月不饒人,我和母親在一起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了。今年春節母親會到雲南來,我會好好珍惜和母親在一起的每一天。
采訪手記
別讓借口成愧疚
采訪其他人之余,我也掰著手指計算,假如我的父母還能再活30年,按照我回家的頻率,我們相聚在一起的機會只剩30次左右了。
這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哪怕沉重得令人心酸。為什麼相聚的次數會越來越少?是路途遙遠,還是工作繁忙?或許都是借口吧!
還剩多少次相聚機會,或許並不重要,因為我們無法阻擋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不過,如何度過看似寥寥無幾的相聚時光,怎樣減少若干年後的愧疚,主動權應該掌握在我們做子女的手中。
一道簡簡單單的親情計算題,讓我思慮良多!感悟良多!
專家支招
1.規劃好自己的生活。讓父母覺得,我的孩子是最靠得住的,這就是最大的孝順。
2.勤“請安”。在同一城市應每周看望一次,分隔兩地則應每周打1~2個電話。
3.多和父母說些噓寒問暖的“廢話”。
4.給父母慶生。
5.過年給父母發紅包。
6.讓父母享受“隔代親”。
編後語:
臨近春節,你是否有過回家的打算?是否很久沒回過家陪爸爸媽媽過團圓年了?是否很久沒向家裡打電話保過平安了?其實不管你在哪裡,能力怎樣,身處何位,不管你有沒有時間,“請”你抽出時間回家陪爸媽過一個團圓年吧!他們其實要的真的很簡單,那就是多陪陪他們……
祝福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健康,長壽,幸福!
過年了,希望做子女的我們,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