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下面,第三十願,樂如漏盡比丘。這都是極樂世界真實的狀況,釋迦牟尼佛預先告訴我們,讓我們生起向往之心。我們看經文:
【永離熱惱。心得清涼。所受快樂。猶如漏盡比丘。】
『漏盡比丘』是阿羅漢。「漏」是煩惱,這個地方所指的,見思煩惱,見思煩惱斷盡了,證阿羅漢果。阿羅漢所受的快樂,我們人間、天上都比不上,天有二十八層天,不能跟阿羅漢相比。我們看注解,第三十願,『永離熱惱,心得清涼,所受快樂,猶如漏盡比丘』。「是為樂如漏盡願」,這把科題標出來了。「熱惱」是煩惱,「為劇苦所逼,身熱心惱,故名熱惱」,人在有怨恨或者貢高我慢都有這個現象。發脾氣,發火,所以脾氣發的時候臉都紅的,身上都變熱,惱怒。劇苦所逼,熱惱。永離熱惱,現前就能得到,誰能得到?念佛的人能得到。念佛的人,二六時中就是一句佛號,念念相續,佛號不中斷。功夫得力的人,看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看山河大地就是極樂世界,他「心得清涼」,清涼自在,這是現在得到的。永遠離開熱惱了,熱惱是瞋恚、貪婪、愚癡,貪瞋癡慢,熱惱。為什麼他能永離?他知道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所以他肯放下,他歡喜放下。一般人為什麼放不下?他當真,他以為是真的,那就放不下。真正知道它是假的,你就不當真,於一切境緣當中沒有得失。遇到了、得到了沒有歡喜心,沒有貪戀的心,失去了、丟掉了沒有瞋恚,沒有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心上就是阿彌陀佛,這就對了。
阿彌陀佛比什麼都重要,海賢老和尚有一句話,那個話我們要記住,他老人家曾經說過:「阿彌陀佛就是我老和尚的根!」這句話重要,他有根,我們都沒根。有根,正定聚;沒有根,不定聚。他真的有根,一切時一切處他沒有丟失,生活,穿衣吃飯沒丟失,工作沒丟失,待人接物也沒丟失。待人接物在他的感受當中,就彷佛在極樂世界,看到一切眾生諸上善人,都是彌陀、觀音,法喜充滿。所以老和尚一生沒有發過脾氣,沒有跟人家爭高論低,沒有,處處謙讓。真能放下,為什麼?極樂世界他看到了,阿彌陀佛也見過面了,極樂世界真好,和這裡完全不一樣,所以這個世界他全放下了。還留在這個世間,不是他的意思,因為他自己說過,他求老佛爺(就是阿彌陀佛)好幾次,不是一次,求阿彌陀佛帶他到極樂世界去。他說老佛爺不肯,老佛爺說他修得不錯,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表表法,給大家做個好榜樣。我們觀看老和尚,真的沒話說。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九三集) 201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