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德光法師:如何對待世間的種種障礙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俗話說“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起伏不定,得失無常,有遺憾的烙印,也有美好的回憶。但是相比之下,總覺得美好的特別少,煩惱障礙非常多。當世間種種障礙現前的時候,我們到底該如何對待這種種困難障礙呢?

  明代高僧妙葉所集的《寶王三昧論》中有些修行要訣,也許對我們有些指導意義,其中有十念:

  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欲易生;

  二處世不求無難,世無難則驕奢必起;

  三究心不求無障,心無障則所學躐等;

  四立行不求無魔,行無魔則誓願不堅;

  五謀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則志存輕慢;

  六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則虧損道義;

  七於人不求順適,人順適則心必自矜;

  八施德不求望報,德望報則意有所圖;

  九見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則癡心亦動;

  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則怨恨滋生。

  修道之人,身體無病最好,但是有時候帶著三分病,也未嘗不是好事。更能激發自己的修道之心,“有病方知身是苦”,有病反而不容易對這個色身生起貪欲執著。在世間做事太順利也不好,因為那樣會滋生驕傲,自大等情緒,經歷一些困難挫折之後完成,反而不容易招致別人的譏嫌。對於內心來說,有點障礙再克服這些障礙,會使得所學能夠了然於心,不至於輕慢、僭越。不管是修行還是處事,遇到一些魔障,能夠促使激發我們更加的誓願堅定,最終能夠有所成就。做事的過程,不要求過於順利,因為成功的太容易,會貢高我慢,也容易招致失敗。

  與人相處打交道,不能要求別人處處隨順、利益自己,這樣會失去道義,天長日久,也就失了人心,沒有人願意跟你繼續來往了。當別人有求與你的時候,應當積極幫助而不求回報,無所求的才是真正的布施,有所求的都是功利的,不可取。見到利益,不要生起貪心,奢求分沾,也不要生起嫉妒心,而是應該真誠的隨喜。當別人委屈、冤枉自己的時候,不要急於辯解、申訴或者反駁,急於申明而得不到認可的時候滋生怨恨這就更要不得了。而是應該肯吃虧,能放下,這樣反而可以增加自己的福德。

  聖人都是以病苦為良藥的,作為自己精進修行的契機。以患難為逍遙,樂在其中。把障礙當做解脫之門,把布施散利當做富貴,廣布仁德而不求回報,把群魔當做自己修行過程中的法侶。求障礙,反而沒有障礙,一切困難都是菩提道中的基石。如果修道之初就處處求順適,那麼真正遇到坎坷的時候如何能夠超越呢?所以作為一個修行人,應該正確的看待世間的種種煩惱障礙,帶著一顆清淨感恩之心面對一切。

  人生本身就是一場修行,無關風月,無關悲喜,無關成敗,沒有起點,也沒有盡頭。只要還活著,還繼續走在修行路上就應該感到滿足,說明起碼還有希望,有希望就要感到幸福。網上有句話說,“不要因為太陽落山而流淚,那樣你也會失去一群夜星”。人生也是如此,不要因為困難障礙而放棄生活,捨棄修行,那樣你會失去擺脫命運枷鎖的機會,丟掉解脫的契機。

  轉自騰訊佛學 

 

上一篇:起信論疏筆削記 第十一卷
下一篇:起信論疏筆削記 第十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