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入行論講記39[正知正念]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入菩薩行論》。

  癸四(成圓滿學處之支分)分五:一、精勤修學學處;二、修學多種知識;三、刻意修學利他;四、依止善友善知識方式;五、為了知學處而參閱經典等。

  子三、刻意修學利他:

  直接或間接,所行唯利他,

  為利諸有情,回向大菩提。

  我們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利益眾生,並且為了有情的利益而將所有善根回向大菩提。

  我們已經發菩提心、受菩薩戒了,就要全力以赴地用自己的身體、受用和善根利益眾生。

  如果有眾生需要幫助,若自己有能力,在方便的情況下,要去幫助眾生,為眾生做事。若是自己沒有這個能力,或者沒有這個方便的情況下,也不要勉強。

  所謂“佛度有緣人”,我們都是大乘修行人,應該幫助他人、利益他人,但是自己要有這個能力和方便,這是很重要的。有的人自認為是大乘修行人,應該幫助他人,然後就不顧自己,也不顧家庭,去做一些事情,最後給家人和自己都帶來了煩惱,這是不如法的。在沒有能力,也不方便的情況下,若你還勉強去做,會給自己帶來煩惱,自己的相續就被染污了,會障礙自己的解脫、成就;而你的家人等身邊的這些眾生都是與你最有緣分的眾生,一般情況下,你應該先照顧和利益他們,然後再去幫助別人,若是給自己的家人帶來了煩惱,這也是不如法的。

  在自己有能力和方便的情況下,一定要去幫助需要幫助的眾生,要為他們做事。這是在身體上利益他人。

  我們也應該以吃、穿、用等受用利益他人。在自己有能力和方便的情況下,要去做布施,去幫助他人。若是自己沒有能力,沒有這個方便,也不能勉強地去做。否則,在表面上看是利益和幫助他人了,但實際上是造業。

  佛法主要強調的是智慧,佛法的根本是智慧。大家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智慧,這樣就不會做錯事情,不會給自己及家裡最有緣分的眾生帶來煩惱。在這樣的情況下,才可以幫助別人,利益眾生。

  作為一個大乘修行人,第一要把握自己,第二要幫助他人。如果把握不了自己,無法保護自己相續的清淨,只是在表面上幫助他人,這是不如法的。我們要在能把握自己的情況下,再去幫助別人。先自度,再度他;先自覺,再覺他。

  對善根也應如此,我們要將所有的善根都回向給與我們最有緣的眾生以及所有的眾生。眾生無量無邊,你的善根也會變得無量無邊。若是將善根回向給這些有緣的眾生,對他們也有一定的幫助和利益。

  總之,我們要將自己的身體、受用和善根都用來利益眾生,幫助別人。要斷掉對善根、受用和身體的貪著,這對自己來說也是一種修煉,也可以以這種方式去利益這些眾生。但這些還不是最究竟的,若想究竟地利益眾生,就要弘法。

  只有弘法,才能利生。佛陀發菩提心後,很急迫地想成佛,這是為了什麼?佛陀要做利益眾生的事,他求的不是解脫,也不是佛果,但是為什麼心急如焚、不顧一切地要解脫、成佛,甚至僅僅為了四句正法而經歷了千辛萬苦?因為佛陀發現了一個問題:若是自己不解脫,不成就佛果,無法在究竟上利益和幫助眾生。

  佛陀為的是眾生的利益,他要做的事就是利益眾生。他知道僅僅給眾生吃的、穿的和用的,或者幫助眾生做一些事情,這些都無法在根本上解決眾生的問題。比如,今天有個乞丐,你給他吃的、穿的、用的,解決了他生活上的基本問題,他再也不用為這些發愁了,甚至他需要的一切你都可以給他,這是不是真正地利益他?不是,他還是一樣會煩惱和痛苦。他當乞丐的時候,我們覺得他很可憐,但是當他滿足了物質需要以後,內心仍然充滿了煩惱和痛苦。所以,佛陀知道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他成佛以後就轉法輪,弘揚正法,告訴眾生宇宙人生的真相和真理,這樣才能真正利益眾生。

  眾生為什麼會煩惱、痛苦呢?就是不明真相,不懂真理,缺乏智慧。所以,要做心靈上的引導,要開啟眾生內心的智慧,當眾生自己明白了道理、擁有了智慧,自然就不會煩惱和痛苦了,這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在成佛以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轉法輪。他們轉法輪是為了什麼?為了讓眾生明白諸法的實相真理。二千五百多年前,偉大的佛陀在印度金剛座菩提樹下證悟了三世因果、六道輪回、緣起性空等道理,這才是真正的諸法實相和真理。

  佛陀講法有的是在相上講,講的是顯現;有的是在體上講,講的是空性。六道輪回與三世因果的道理是在相上、在顯現上講的,無我與空性的真理是在本體上講的,這都是諸法的實相和真理。其實,因果和輪回,無我和空性,這些道理都是相融的,也可以說是一體的。只有你真正明白了無我、空性的真理,才能對因果、輪回生起真正的信心;如果你真正懂得了因果、輪回的真理,立即就能通達無我和空性的道理。這些道理彼此都是不矛盾的。

  一講無我,一講空性,就像什麼也沒有一樣,似乎都是不存在似的,其實這個“不存在”不等於任何時候都不存在。在相上,仍然有輪回和因果,輪回事實存在,善惡因果絲毫不虛。這二者是不矛盾的。所以,蓮花生大士講:見解比虛空高,取捨因果應該比面粉還細。你越了解空性,真正證悟大空性的道理時,應該會越深信因果,越詳細地取捨因果。

  一講空性,一講無我,有些人好像覺得什麼也沒有,什麼也不用做了似的,這就是墮落空邊了,這叫斷滅法,這個“空性”不是大空性,而是單空,單空就是滅法。現在社會上有的人說什麼:“我是修大圓滿法的,不用受戒,也不用取捨因果。”“我是修禅宗的,不用受戒,也不用取捨因果。”“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都是找借口,意思是跟濟公學,但是濟公這樣表法也是有其甚深含義的。

  佛講的空性是在三世因果、六道輪回的基礎上講的,它是不離因果的。所謂“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從體上講沒有不空的,但是一切法是由因果來攝持的。“萬法皆空”是一切空的意思,“因果不空”是一切不空的意思,這是不是矛盾的?不矛盾,前者是在體上講的,後者是在相上講的,這二者是一體的。有的教派只講因果,講不了空性;有的教派只講空性,講不了因果。他們都是脫節的,無法圓融,而佛說勝義谛和世俗谛二谛是雙運的、一體的,這也是佛法的特點。這個“一體”不是“一”和“他”之間的“一”,而是遠離“一體”與“他體”的一體。我們現在用語言來表達的時候,只能說是一體,其實既不能說一體,也不能說多體,它是不可思議的,不能說“一”,也不能說“他”,不能說“一體”,也不能說“多體”,這是超越的。這都是諸法的實相,都是諸法的真理。

  佛到人間轉法輪,距今已經有兩千五百多年了,之間出現過很多學者,但是無論是內道的,還是外道的學者,都無法推翻這個真理。將來也是如此,無論到什麼時候,真理都是不可能被推翻的。

  世間的一些科學家們所講的學說就不一樣了,今天確定了,明天又被推翻了,因為都站不住腳。就像研究“心”一樣,剛開始說心髒是心,後來又說不是,沒有心髒的人也可以活,靈魂還可以有,心還可以有,知覺還可以有;後來又說大腦是心,大腦也不是心,沒有大腦的人也可以生存,也有知覺。那怎麼辦?最後找不到心。像這樣去找心,根本找不到。心是無處在、無處不在的。剛才我講的就是,心即是空性,空性即是心,這是無處在,又無處不在的。大腦不是心,心髒也不是心,在一個方向上找不到心,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找不到心。真心是沒有方向,沒有固定位置的,它遠離了時間和空間,這就是諸法的實相真理。

  學佛就是為了讓大家明白諸法的實相真理。如果大家明白了諸法的實相真理,不分身份,不分條件,心裡自然就沒有煩惱了,自然就可以遠離痛苦了。

  所謂成佛,就是福慧圓滿了。一說“福慧圓滿”,有的人就認為,是不是我成佛的時候,這些知識、技術不用學就都能懂?是不是我可以發大財,可以成為世界第一富翁?不一定!什麼叫福慧圓滿呢?所謂智慧圓滿,就是你內心沒有煩惱了;所謂福報圓滿,就是具有一切善巧和方便。

  有人認為,智慧圓滿了,但福報不一定圓滿。這個觀點是錯誤的。最終講的福慧圓滿,福報和智慧是一體的。“福報”指的是善巧方便。若有善巧方便,就不會有煩惱;若有智慧,才有善巧方便。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也可以說是一體的。若智慧圓滿了,福報一定圓滿。但是這個福報是指善巧方便,該有的機緣都會有,該有的方便都會有,這就是福報圓滿。

  我們講“福慧圓滿”,密宗裡講“方便和智慧圓滿”。我們講“福慧雙修”,密宗裡講“方便和智慧雙修”,這都是一個意思。在此處,福報就是指方便,方便就是指福報。“福慧雙修”與“方便和智慧雙修”是一個意思,“福慧圓滿”與“方便和智慧圓滿”是一個意思。若你的智慧真正圓滿了,福德自然就圓滿了,否則還叫佛啊?到那個時候,才能真正利益眾生。

  釋迦牟尼佛成道以後,沒有做別的,就是直接轉法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和釋迦牟尼佛一樣,他們示現成佛以後,唯一做的就是轉法輪。佛說,弘法才能利生。若是你真正想利益眾生,就要弘揚正法。

  什麼叫弘揚正法?你建的寺院規模很大,你塑的佛像是世界第一高……這是不是弘法?不是。法只有兩種:教法和證法。教法指經、論、律三藏;證法指戒、定、慧三學。弘法就要弘揚教法和證法。三藏是為了三學。通過傳講三藏的內容,讓大家了解諸法的實相真理,但最終要通過傳講三藏的內容,在眾生的相續中能夠產生戒定慧三學的功德,這才叫弘法,才能真正利益眾生。

  所謂戒,就是淨。當明白諸法的真相真理了,眾生就不愚癡顛倒了,這樣心相續自然就能清淨,這是戒學。“我受居士五戒了,我受菩薩戒了,是不是有戒學了?”不一定。你受居士五戒、菩薩戒了,雖然心地還沒有徹底清淨,還不圓滿,但是比以前清淨了,煩惱減少了,習氣減少了,這就是有戒學的功德了;若相續、心地徹底清淨了,戒學的功德就圓滿了。

  所謂定,就是在任何對境、任何情況下,心不動,不散亂,有定力,能保持平靜。外在的這些顯現都會變,但是你的心不變,這叫解脫。心沒有隨著境動,這叫自在。現在我們的心是隨著境動,隨著境轉的。若遇到了順境,心裡就很高興、快樂;若遇到了逆境,心裡就很煩惱、痛苦,感覺不愉快,很難受,不舒服。心不隨境轉時,雖然外在的顯現、對境會變,但內心仍然能保持平靜,這就具足了定學的功德。“我現在打坐可以雙盤了,能盤三四個小時,是不是已經有定學的功德了?”不一定。盡管你的身不動,但是心動了,那就沒有定學的功德。否則,若是物質不動就叫功德,那麼外面的大樹、大殿前的柱子等也是不動的,難道它們也有定學的功德了?所謂定學的功德,主要是心不動。盡管你現在做不到心完全不動搖,但是能穩重一點,會轉念了,雖然還不圓滿,但也可以說你有定學的功德了。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以前遇到事情的時候,總是心慌意亂、手忙腳亂;現在遇到事情的時候,能把心穩定下來了,然後再去想辦法,能轉變一下,這樣還是有些定學的功德了。

  所謂慧,是智慧,即徹見萬法的究竟實相,對此通達無礙。若心裡不起煩惱,一點疑惑都沒有,這就是智慧。斷惑就是斷煩惱。

  戒定慧三學也都是一體的。若戒學功德圓滿了,定學和慧學的功德也會圓滿;若定學功德圓滿了,戒學和慧學的功德也會圓滿;若慧學功德圓滿了,定學和戒學的功德也會圓滿。剛開始時,三者不一定是一體的,因為你還沒有徹底圓滿,沒有達至究竟,這個時候三學可以分開;當達到最究竟的時候,三學的功德就是一體的了。

  弘揚教法就是為了弘揚證法。戒定慧三學的功德也不是無緣無故就可以在眾生的相續中產生的。以什麼方式在眾生的相續中產生戒定慧三學的功德呢?就是通過講經說法,傳講三藏的內容。比如,我們現在正在講《入行論》,它是大乘一切經典的精華。以講經說法的方式,在眾生的相續中產生戒定慧三學的功德,這叫利益眾生。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建寺院、建道場?這都是弘法的需要,尤其是以前特別需要。現在通過互聯網、高科技也可以傳講佛理,傳授三藏的內容,不是必須要建個大寺院或者大道場。

  現在我們這些學佛人真是太有福報了!但是就怕大家不珍惜。若是自己真正懂得珍惜,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互聯網親近善知識、聽聞佛法,還可以跟同修道友一起共修,同證菩提,這是大福報啊!以前哪有這樣的福報啊?以前若要找一位善知識,想學修這樣的法門,多難啊!以前求法難,得法更不容易。現在求法太容易了,得法太容易了,人們反而都不珍惜了。若是真正能珍惜,解脫還能不快嗎?成佛還能不快嗎?真的。以前求法的過程非常艱難,得法非常不容易,需要去尋找善知識,然後依止,哪有現在這麼便捷的交通啊?非常難!正因為求法和得法難,所以一旦求到、得到了,都一定會珍惜的,所以成就的人多。

  你們看看歷代祖師們的傳記,他們是怎麼依止上師、依止善知識的?他們求法難,即使找到了一位與自己有緣的具德上師、善知識,也要跟隨他十年、二十年才能得到法。以前哪有光盤、手機等這些方便啊,若是想出一本書,要費多大的力氣,太難了!所以都是要親口傳的,但也不可能一下子都傳給你,所以求法和得法都難。正因為難,一旦得到法以後,他們也會非常珍惜,所以成就也容易。

  現在求法容易,得法容易,但是都不珍惜!在家時,通過網絡不可能精進修行;現在到山上來了,可以天天修法、聞法、做很多的善事,一切的助緣和條件都具備了,但還是散散懶懶,晃晃悠悠,東游游,西轉轉,東瞅瞅,西看看。有什麼可游的?有什麼可看的?就是不懂珍惜!你不懂珍惜,就不可能有成就。

  雖然現在是末法時期,但我們傳的是正法,而且大家輕而易舉地就能得到,但是都不珍惜,所以成就的人非常少。以前成就的人多,就是因為人們懂得珍惜。為什麼以前和現在成就不同,就在於此。若是我們能珍惜,我們解脫成就會比以前那些大德高僧和歷代祖師們還快,還容易!

  我們建道場、建寺院等,都是弘法的需要。弘法需要這樣的場所,需要這樣的環境。建了道場、寺院以後,就要弘揚教法,通過教法弘揚證法。也就是說,要利用這個環境、這個場所講經說法,讓大家明白諸法的實相真理,讓更多的眾生相續中產生戒定慧三學。其實,從最究竟上講,戒定慧三學的功德都是眾生本具的,是本來就有的。我們的自性、佛性都是圓滿的,都是本具的。“在眾生的相續中產生這些功德”是什麼意思?眾生有業障,要消除業障;眾生有很多妄想、分別,這些都要統統放下。現在我們沒有找到真心,我們所認定的這個心叫妄心,是假的。所謂“妄心不死,真心不活。”若是不斷掉妄心,真心就顯現不出來;妄心斷掉了,真心自然就會顯現。真心顯現了,戒定慧三學的功德也自然就圓滿了。

  大家要明白,只有弘法,才能利生。所謂弘法,就是弘揚教法和證法。不分身份,無論是國王,還是乞丐都一樣,若是相續中有佛法,有戒定慧三學的功德,絕對有安樂;若是沒有戒定慧三學的功德,相續中就沒有佛法,就不會有安樂。哪裡有佛法,哪裡就有眾生的安樂;哪裡有教法和證法,哪裡就有眾生的安樂。

  既然大家都已經發菩提心了,沒有其他選擇,就要饒益眾生。只有弘揚佛法,才能真正饒益眾生。要做眾生的心靈導師,開啟眾生心底的智慧,眾生才會有安樂。

  你想快樂嗎?你是不是不願意感受痛苦?如果你不願意遭受痛苦,想獲得安樂,學佛是唯一的選擇,修行是唯一的選擇。若是你不學佛修行,不會有安樂,不會有真正的快樂。你的選擇沒有錯,學佛沒有錯,修行沒有錯。

  現在很多人都將佛道和神道混為一談了。佛道和神道不同,修神通、神變是神道,而佛道是修智慧。佛是智慧,是覺悟。你修佛,就要修智慧,修覺悟。如果你的內心沒有智慧,沒有覺悟,你就沒有學佛,你修的不是佛道。

  學佛就要做具有智慧的人,你的智慧圓滿了,就成佛了。在一切對境中,心如如不動,就是具有智慧,就成佛了。成佛後是不是要轉法輪?要轉法輪。只有轉法輪,才能真正利益眾生;只有具有真正講經說法的能力,才能利益眾生。現在社會上有所謂的佛學研究,很多研究佛學的學者們也能講一些,但是不一定能真正利益眾生。轉法輪就不用說了,絕對是要靠清淨的願力。講經說法也是如此,要靠清淨的願力,只靠知識、學問是不行的。

  傳授佛法和講其他世間的學問或知識是完全不同的。不僅講的時候不一樣,聽的時候也不能一樣。今天,大家到這裡聽聞佛法,若是心裡沒有感恩心和恭敬心,就得不到佛法,也許你也能明白很多道理、真理,但這是知識,不是智慧,二者是不一樣的。真正的佛法是智慧。得一分佛法,就得一分智慧;得一分智慧,就減少一分煩惱,減輕一分痛苦,這叫得法。如果你僅僅在理上明白了,若對你內心的煩惱和痛苦沒有絲毫的對治和改變,這樣還是沒有得到佛法。

  得法哪有這麼容易啊?今天你進大殿了,在下面這樣聽一下,就可以得到佛法了?不可能的!真的,得到佛法是要靠福德和緣分的。若是沒有這個福報與緣分,怎麼能得到佛法呢?不可能的。也許你能明白和掌握一些知識,但是知識和智慧是不一樣的。知識還是分別念,對治不了煩惱。現在世間有很多學者,他們的內心也是煩惱的。他們那麼廣聞博學,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煩惱呢?因為沒有得到佛法,沒有轉識成智,知識沒有轉成智慧。如果你沒有恭敬心,佛法也會變成知識。若是佛法變成了知識,那就變味兒了,就不是真正的佛法了,看似是佛法,實際是假的。佛法和智慧是捆在一起的,也可以說是一體的,這是絕對的。得一分佛法,則得一分智慧。若是你沒有恭敬心、信心,用心專注地聽,也能明白很多道理,也能掌握很多佛法裡講的知識,但是佛法變成知識了,變味兒了。

  佛法裡講的道理和很多哲學家講的一些道理是相同的,但是二者的不同之處在哪裡?哲學家講的是知識,佛講的是智慧,這是二者的差別。前者不能對治煩惱,而後者能對治煩惱。若是沒有真正得到佛法,內心沒有真正產生智慧,即使你明白得再多,也沒有用,甚至成為修行、成就的障礙,這叫增加分別念。

  你們當中很多人都有一點兒文化,所以信心既容易生起,也不容易生起。因為你有點兒文化,可能就會思維得很多,考慮得很多。當然,你可以思維,你也可以以自己的分別心去觀察,沒有人勉強你,但是就怕你自己煩惱,怕你無法從痛苦中走出來。

  若要利益眾生,就要轉法輪,要講經說法。轉法輪、講經說法都是要靠願的,這個願很重要,有利他心、菩提心很重要。我在前面講過,這個利他心、菩提心還要清淨,不能有私心雜念,這樣才真正能夠轉法輪,能夠講經說法。否則,講經說法和講世間的文化、知識就沒有什麼差別了。所以,發菩提心、發清淨的願是很重要的。

  現在,有些人著急轉法輪,有些人著急講經說法,不要著急。有的人心裡可能會想:“難道不是說‘只有轉法輪、講經說法,才能真正利益眾生’嗎?我已經發菩提心了,我要利益眾生啊!現在卻說‘不要著急’,這是什麼意思啊?我現在能不著急嗎?”的確如此,既然你已經發菩提心了,就是要利益眾生,而真正要利益眾生,就要轉法輪,要講經說法。但是轉法輪、講經說法要靠清淨的願力,不能有私心雜念。也許你會想:“我現在還做不到這一點,怎麼辦啊?”若是你現在還有私心雜念等,不要著急,沒有事。既然你已經發菩提心了,你能精進學修,這就是利益眾生。你可能又會問:“這怎麼是利益眾生呢?你不是說轉法輪、講經說法才能真正利益眾生嗎?”是,但這也是間接地利益眾生,當你真正轉法輪、講經說法的時候,那是直接地利益眾生。你現在能夠精進學修,這是間接地利益眾生啊!只有通過精進地學修,才能解脫、成就;只有解脫、成就了,才有轉法輪的能力,才能真正地講經說法!你現在刻苦、精進地學修,是為了解脫成佛,而解脫成佛又是為了轉法輪、講經說法,所以,這就是利益眾生。表面上,你沒有利益眾生,只是在那兒晝夜不停地學修,像個阿羅漢一樣,但實際上和阿羅漢不一樣!阿羅漢之所以精進刻苦地學修,是為了自己的解脫,他的發心、出發點是自私的;而我們已經發了菩提心,我們精進刻苦地學修則是為了解脫成佛,解脫成佛也是為了以轉法輪、講經說法的方式來度化眾生。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和小乘修行人沒有差別,但二者是不同的。盡管都在精進地學修,但是二者的出發點不一樣,目的也不一樣,前者是為了自己,後者是為了眾生。之所以要精進學修,是要以轉法輪、講經說法的方式利益眾生,所以這是間接地利益眾生。

  大家不要著急,不要盲目地去做利益眾生的事情,否則最後就是害己害他。你根本影響不了他,他卻會影響你,你讓自己也陷進去了,將來會一起下地獄,只能是這個結果!

  大家都可以利益眾生,都可以轉法輪,但是首先自己要修好,要讓自己有這個能力。有的人想:”我是不是不能利益眾生啊?“利益眾生有直接地利益眾生和間接地利益眾生,現在你精進刻苦地學修,就是間接地利益眾生。

  我們所說的話、所做的事都不能離開利益眾生之事,都要利益到眾生。一切所行唯一利益他眾,那我們現在要怎麼做?發菩提心。

  我們現在雖然是自己在修,但最終成就是為了利益眾生、度化眾生,這是間接地利益眾生。我們的吃喝拉撒也都可以變成利他的行為,通過什麼方式能使其變成利他之事呢?就是發菩提心。我們平時吃喝拉撒都是為了生存、生活,生存、生活都是為了更好地學修佛法,學修佛法是為了解脫成佛,解脫成佛是為了度化眾生,最終還是為眾生。可見,一切行為都可以變成利他之事。

  當你發出菩提心時,有條件可以吃好,吃好是為了更好地修行,修行是為了成就,成就是為了度化眾生;你可以穿好,穿好是為了更好地學修,學修是為了成就,成就是為了度化眾生。如果沒有條件,也不要勉強,差不多就行。在前面我們講過,身體有時候需要吃好、穿好、休息好,也可以出去散散心,玩一玩,心情是要放松的,剛開始可以通過外在的因素放松內在的心態。這個身體若是能用來精進修行、利益眾生的話,可以保護它,可以多給它一些獎勵。如果身體好了,心情好了,對自己的學修也有幫助。

  你還要隨順身邊的眾生,照顧身邊的家人,不能太自私。你照顧家人等身邊的這些眾生,讓他們高興,讓他們滿意,這也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學修。以前講過,把自己的家變成寂靜處。所謂寂靜處,就是指學佛修行的一個殊勝場所或助緣。若是為了遣除學修上的違緣、障礙,你可以隨順一下他。比如,如果他愛聊天,你就陪他多聊聊;若是他愛出去散步或者游玩,你可以陪他出去玩一玩。這都是修行,為什麼?如果你有個好的家庭,有學修的這些助緣,違緣少了,就可以更精進,這樣可以更順利地成就,可以更利益眾生。

  若是能發菩提心,能存利他心,一切所行都可以變成利他之事。發誓為眾生解脫成佛,為解脫成佛而精進修行,這兩種決心是願、行菩提心。如果這兩種心不是虛假的,而是真正在相續中產生了,則一切所行都可以變成利他之事。

  所謂學佛,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佛法是圓融的,佛法是智慧的。違緣、障礙都是自己造成的,煩惱和痛苦也是自己招來的。大家不要往上扔石頭砸自己的頭。小孩子玩耍的時候不懂事,往頭上扔石頭,結果掉下來砸了自己的頭,這個時候才知道疼,知道哭,但是沒有用,這都是自找的。我們不能犯孩子犯的錯誤吧!

  現在有的人學佛修行,處處有障礙,處處有違緣,這都是自己沒有佛法、缺少智慧的緣故,也可以說是學佛修行不如法造成的。無等塔波仁波切說過:不如法修行,正法也會變成惡趣因。大家不要這樣!既然自己有這個緣分想學佛,任何時候都應該智慧一點兒,聰明一點兒。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上一篇:淨空法師:要把孝敬父母,尊師重道這種心態用在實際生活上
下一篇:達真堪布:至忍者至堅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