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問答 :佛曲

 

蕅益大師: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釋

  靈峰蕅益大師著

  —錄楞嚴經文句卷五—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七大次第,先根後識,今識大後方明根大者,以此念佛三昧,亦逗此方機宜;末世眾生,須依念佛得度。又、四種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名為三昧中王,能攝一切三昧故也。

  十六觀經雲:‘但見此菩薩一毛孔光,即見十方無量諸佛淨妙光明。是故號此菩薩,名無邊光,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得無上力;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

  釋此圓通,亦為三意:一明境通別者,二明觀有盈縮,三明證有本跡。

  一明境通別者:別則隨舉一根,皆得為所觀境;如那律等五人,及下文觀音大士是也。今雲‘都攝六根,其境則通。依此六根而修念佛三昧,復有三種不同:一者、惟念自佛,二者、惟念他佛,三者、自他俱念。

  若惟念自佛,則與二十四種圓通是同,惟須一重能所,所謂:以六根為所觀,以妙觀察智相應心品為能觀。如央掘經雲:‘所謂彼眼根,於諸如來常,具足無減修,了了分明見。’乃至‘彼意根,於諸如來常,具足無減修,了了分明知’等。此則該攝一切諸教,一切禅宗直指法門,罄無不盡也。

  若惟念他佛,則與二十四種圓通有別,須知兩重能所。所謂:妙觀察智為能觀,六根為所觀;六根為能念,諸佛果德為所念。由第六識夾持六根,專注佛境,俾眼所見、無非佛色,耳所聞、無非佛聲,鼻所嗅、無非佛香,舌所宣、無非佛號,身所對、無非佛境,意所緣、無非佛法。此則該攝:彌陀、藥師、上生、等經,及蓮社事想法門,罄無不盡也。

  若自他俱念,則與二十四聖圓通同而復別;先須開圓頓解,了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自他本自不二;乃托他佛以顯本性。故應佛顯,知本性明,托外義成,唯心觀立。此則開圓解處,與諸聖同;托他佛處,與諸聖異。十六觀經所謂‘勝異方便’,今文所謂‘不假方便自得心開。’由其方便最為勝異,故更不假余方便也。

  二明觀盈縮者:通途教觀,具如前文五根中說。今明念佛三昧,亦有四教不同,一一教中,亦復各有念自、念他、自他俱念、三種差別。

  藏教三者:觀此六根,無我、我所、證入滅谛涅槃,名念自佛。以此六根,緣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滅罪生福,成出世因,名念他佛。緣想佛境,攝我六根,為欲淨諸戒品,生定發慧,現證果故,名自他俱念也。

  通教三者:觀此六根,當體即空,非滅故空,名念自佛。六根如幻,佛身亦然;以如幻根,緣如幻佛,滅如幻罪,生如幻福,乃至得證如幻涅槃,名念他佛。所念、能念,無二幻故,托如幻境,成如幻觀,名自他俱念也。

  別教三者:觀此六根,依無明有,斷無明故,九界六根得滅,佛界六根得成,名念自佛。正因佛性,雖復理同,我無緣、了,諸佛已具,緣念諸佛果中勝德,不生疲厭,名念他佛。我與諸佛三因平等,諸佛圓證,我今在迷,先念化身佛,助我緣因;次念報身佛,助我了因;後念法身佛。顯我正因;名自他俱念也。

  圓教三者:六根皆如來藏,如來藏中,性見覺明,覺精明見,如一見根,見周法界。聞、嗅;覺、知、亦復如是,妙德瑩然,周遍法界,是念自佛。觀一佛身,即是一切諸佛之身;觀一相好,即是一切相好之海;稱一佛名,即是一切諸佛之名;觀一法門,即是一切微妙法門;觀於佛土一塵、一法,即是一切諸塵諸法;見一色身,即是圓見法、報、化身;瞻一影像,即是如來三身實相;名念他佛。諸佛、乃眾生心內之佛,眾生、乃諸佛心內眾生;觀身實相,觀佛亦然;全由性具三德,成彼諸佛果上三身;觀彼諸佛果上三身,即發自心本有三智;名自他俱念也。

  三明證本跡者:自行、則本跡俱圓;化他、則四教俱用。還須先約三種念佛以釋今文,次明四種淨土以彰能攝。

  約念他佛釋今文者:一專為憶,即指十方如來。一人專忘,即指迷倒眾生。佛常逢見眾生,眾生常不逢見諸佛,故雲:若逢不逢,或見非見。次喻佛憶眾生,更與尋常憶念不同,直如慈母憶子;子今憶母,亦須如母憶子,方得歷生不相違遠。憶者、恆審思量。念者、注心一境。憶念若深,則有現前即見佛者。如遠公三見聖相之類是也。亦有當來乃見佛者,如臨終佛迎,乃至華開見佛之類是也。不惟得見果佛,亦去果佛不遠,如經所明不退菩提,多有一生補處是也。不假方便,謂即以念佛為第一勝異方便,非余一切方便所可及也。香、喻諸佛果德。染香人、身有香氣等,喻攬果成因,因能克果也。

  約念自佛釋今文者:一專為憶,以喻本覺之性,隨諸眾生流轉五道,不相暫離。一人專忘,以喻始覺在無明時,念念背覺合塵。始本不離,故若逢。始本不合,故不逢。本即在始,故或見。始恆迷本,故非見也。十方如來,即指眾生本覺之性,元自豎窮橫遍。能生始覺,喻之如母。始覺在無明時,全體從本覺起,而違背本覺,喻以如子逃逝也。現前見佛,是圓初住。親見本覺法身。當來見佛,是圓五品、六根,相似見於本覺。去佛不遠,謂去自心妙覺極果不遠。不假方便,謂不假諸余方便,非謂念自心佛不是勝妙方便也。香、喻本覺理性。染香人,身有香氣,喻無明熏,變成始覺也。

  約自他俱念,例此可知。

  次明四種淨土以彰能攝者:所謂:凡聖同居淨土,方便有余淨土,實報無障礙淨土,常寂光淨土也。今以藏、通、二教念他佛、念自他佛、二種三昧,攝歸同居、方便、二種淨土。謂藏七賢,通干慧性地,皆歸同居淨;藏四果,通見地已上,皆歸方便淨也。以別教二種念佛三昧,攝歸同居、方便、實報、三種淨土;十信位,歸同居淨;十住、十行、十回向位,歸方便淨;十地證道同圓,由念他佛之力,歸實報淨也。以圓教二種念佛三昧,攝歸四種淨土:五品位,歸同居淨;十信位,歸方便淨。初住去,歸實報淨,亦復分證寂光;妙覺位,歸於究竟寂光淨也。

  若夫單念自佛,則通教已辦地上,能歸方便淨土;干慧性地,不能歸同居淨土。藏教一總不能。圓教能歸實報、寂光、二種淨土。別教不能。又、圓教但念自佛者,但能豎入上三淨土,不能橫超西方淨土。又、單念自佛,則是諸聖所同,不顯此門獨妙。又單被四教利根,不能普被四教三根,故非勢至化他之本旨也。

  問曰:但念他佛。得非心外取境耶?

  答曰:圓人熾然但念他佛,了知他佛不離自心。權乘縱未了達自心,究竟心外決無別佛。故此念佛三昧,若迷、若悟,皆可共遵。迷者遵之,則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悟者遵之,則自他不二,始覺合本矣。名為三昧中王,不亦宜乎!

 

上一篇:淨空法師:勢至圓通疏鈔菁華
下一篇:宣化上人:大佛頂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淺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