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第一卷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注解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一卷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注解 上

  欽錄

  洪武十一年七月初十日天界善世禅寺住持(宗泐)演福教寺住持(如[王*巳])持奉新注楞伽經。同考功監令李永等官於。

  西華樓進呈。

  御覽當日欽奉。

  聖旨這經好生注得停當。可即刊板印行。教天下眾僧每講習。欽此。

  進新注楞伽經序。

  (臣)聞法運之興。雖曰在人。亦必有其時焉。有其人而無其時。有其時而無其人。雖欲興之其可得哉。是故必有。

  聰明聖智之君。當天下又安之時以興之也。至若楞伽一經。我。

  大覺世尊說之於二千年之前。而。

  今上皇帝行之於二千年之後。豈非有其人而有其時乎。不然。何此經東流中國千有余載。前代帝王未曾有如我。

  聖天子之留神注意究其旨趣。

  敕僧徒鹹隸習之有如此之盛也。然吾。

  佛之所以說此經者。蓋欲除眾生之妄心。俾歸於真正之道。而。

  皇上之心。欲天下後世之人。皆捨妄歸真。去惡從善。以跻乎仁壽之域。其有契於。

  佛之心乎。且此經之要。不出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而該乎真妄修性聖凡因果。皆不外乎一心。能究此心者。則畏惡而遷善。捨妄而歸真。得至自覺正智之地。不能究此心者。則縱情肆欲。流而忘返。至於失其忠孝。敗俗亂常。甘蹈刑辟。如履水火。此吾。

  佛所以興大悲心而拔濟之。亦猶。

  帝王之仁育黎庶若保赤子者也。(臣)僧(宗泐如[王*巳])昨於。

  內廷欽承。

  聖谕。以為心經金剛楞伽三經。實治心法門。遣情離著。具在是矣。爾輩可不勉乎。(臣)等受命以來。夙夜兢惕。懼無以上副。

  宸衷。於是竭誠殚慮。注釋心經金剛二典。已於洪武十一年正月二十八日。

  奏准行世。而楞伽以今七月初十日始克注成。謹熏沐繕寫拜手稽首詣。

  阙進呈。重念(臣)等才識庸陋學術空疏。固不敢叨於注釋之列。然承。

  雨露之余澤。依。

  日月之清光。庶幾少裨流通之萬一雲爾。

  洪武十一年七月日序。

  此經凡四譯。今存者三。其一則镏宋求那跋多羅譯成四卷。曰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其二則元魏菩提流支譯成十卷。曰入楞伽經。其三則唐實又難陀與復禮等譯成七卷。曰大乘入楞伽經。若論所譯文之難易。則唐之七卷文易義顯始末具備。今釋從宋譯四卷者。以此本首行於世習誦者眾。況達磨大師授二祖心法時。指楞伽四卷可以印心。而張方平嘗書此本。蘇子瞻為序其事。是知歷代多從此本也。然文辭簡古。至於句讀有不可讀。乃取七卷中文義顯者釋之。仍采古注善者並注之。此經以法喻為名。第一義心為體。了妄顯性為宗。斥小辯邪為用。方等大乘為教相。法喻為名者。楞伽是城名。華言不可往。其城在南海摩羅山頂。無神通者不可往。佛於此處說法即佛境界。以處表法也。阿跋多羅者。華言無上。亦雲入。寶者至貴之物以喻此經尊貴。故雲法喻為名也。經者貫也。謂貫通諸義也。第一義心為體者。即如來藏自性清淨第一義心也。了妄顯性為宗者。謂達妄顯真離性執也。斥小辯邪為用者謂破小乘之偏執摧外道之邪見也。方等大乘為教相者。謂經通三乘義從圓頓也。此之五章皆經中所诠之旨。今預取而釋首題者。欲令學者知一經之大意也。

  一切佛語心品

  佛語心者。即諸佛所說心法也。然經中所說法門大約有四。謂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而獨言心者。蓋此四種法門。是一經之綱目。究心之精要。如入楞伽雲。五法自性等眾妙法門。是一切諸佛菩薩。入自心境離所行相稱真實義。諸佛教心也。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南海濱楞伽山頂。種種寶華以為莊嚴。與大比丘僧及大菩薩眾俱。從彼種種異佛剎來。是諸菩薩摩诃薩。無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游戲。大慧菩薩摩诃薩而為上首。一切諸佛手灌其頂。自心現境界善解其義。種種眾生種種心色無量度門隨類普現。於五法自性識二種無我究竟通達此通序分也。如是者指所聞之法。亦信順之辭。我聞者阿難從佛聞持是法也。一時者教主徒眾嘉會之時也。佛者覺也。謂覺道既成乘機說法導利群生也。住南海濱楞伽山頂者。說法之處也。寶華莊嚴者是其處勝也。大比丘菩薩眾者。列同聞之眾也。從彼異佛剎來者。舉遠知近以顯眾多也。無量三昧等者。贊菩薩之德也。自大慧下別贊大慧之德。諸佛手灌其頂者。明其位居等覺。當授佛位故為灌頂。自心現境界者。一切善惡境界。皆由自心發現。大慧善解其智超勝也。種種眾生心色者。謂一切有情五蘊種種不同。大慧以無量度門而普應之。則法門深廣也。五法者。曰名曰相曰妄想曰正智曰如如也。三自性者曰妄想曰緣起曰成也。識即八識也。二無我者即人無我法無我也。已上諸法大慧皆能究竟通達。為眾作發起之人。此佛所以深贊之也。

  爾時大慧菩薩與摩帝菩薩。俱游一切諸佛剎土。承佛神力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以偈贊佛此下別序分也。摩帝華言慧也。自偏袒至恭敬。天竺之敬儀也。

  世間離生滅猶如虛空華

  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遠離於心識

  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

  遠離於斷常世間恆如夢

  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

  一切世間眾生背覺合塵流轉生死。而起妄想心識。復計斷常二見無由出離。如來以妙智。觀察了達生滅等一切諸法。如空華如幻如夢不有不無故。興大悲心而度脫之。使其皆得遠離也。

  知人法無我煩惱及爾焰

  常清淨無相而興大悲心

  此離惑智二障煩惱惑障也。爾焰乃梵語智障也。智本破惑惑即人法二執。無我者無此二執也。若於智生著智亦成障。如來了知人法惑智本空。故雲常清淨無相。眾生在迷受苦。故起悲心而拔濟之。

  一切無涅槃無有涅槃佛

  無有佛涅槃遠離覺所覺

  若有若無有是二悉俱離

  一切者一切眾生也。涅槃者不生不滅之理也。佛與眾生同具此理。尚無生死可斷。焉有涅槃可證。故雲一切無涅槃。然非證而證證此涅槃。是則佛為能證之人。涅槃是所證之法。離法無人。故雲無有涅槃佛。離人無法故雲無有佛涅槃。入楞伽雲。佛不住涅槃涅槃不住佛。辭異而義同也。覺即佛所覺。即涅槃人法俱泯。故雲遠離覺所覺。然人法俱泯。是亡有而未亡無故雲若有若無有是二悉俱離也。

  牟尼寂靜觀是則遠離生

  是名為不取今世後世淨

  牟尼是梵語。華言寂默。佛之名也。此言人能如是觀佛寂靜之體。從遠離而生。是則於佛不生取著。故今世後世皆得清淨。入楞伽雲。若見於牟尼寂靜遠離生。是人今後世離著無所取。辭義尤顯。已上諸偈贊佛。皆言離著者。蓋贊佛生善。若不離著生善不深故也。

  爾時大慧菩薩。偈贊佛已。自說姓名。

  我名為大慧通達於大乘

  今以百八義仰咨尊中上

  此下正宗分也。大慧自言是大乘機為眾發起。

  世間解之士聞彼所說偈

  觀察一切眾告諸佛子言

  汝等諸佛子今皆恣所問

  我當為汝說自覺之境界

  世間解者如來十號之一也。大慧所問百八義。皆如來親證之法。故雲自覺之境界。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承佛所聽頂禮佛足。合掌恭敬以偈問曰寶臣注入楞伽雲。此後諸偈問百八句義。或一句為一問。或二句為一問。或三句為一問。乃至十句為一問。或一句為兩問。然此百八句。正問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度眾生對治法門。是故大慧舉上與摩帝游諸佛剎所見之事。故下問山海日月等。即五法中名相妄想。下問諸禅解脫等。即五法中正智如如也。

  雲何淨其念問淨其妄念。而生正念。

  雲何念增長問增淨念。

  雲何見癡惑問起見惑。

  雲何惑增長問增長見惑。

  何故剎土化相及諸外道問如來於剎土中。示現身相化眾生及諸外道。

  雲何無受次入楞伽雲。及無影次第謂問無相法中因何有次第。

  何故名無受承上問。若有次第。何名無相法。無受即無相義。

  何故名佛子問菩薩何名佛子。

  解脫至何所問行人既得解脫復能往至何所。

  誰縛誰解脫問迷時誰縛悟時誰解。

  何等禅境界問諸禅定以何為境界。

  雲何有三乘。惟願為解說問何故有聲聞緣覺菩薩三乘。

  緣起何所生。雲何作所作問善惡緣起及所作業果。

  雲何俱異說問外道邪見何有俱異之說。

  雲何為增長入楞伽雲。雲何諸有起謂起三有也。

  雲何無色定問無色界四空定。

  及與滅正受問滅盡定之正受。

  雲何為想滅何因從定覺問受想心滅為定何得從定起覺。

  雲何所作生進去及持身問從定起用。凡所作為是身去住得大自在。

  雲何現分別問現身說法分別諸法種相差別。

  雲何生諸地問得悟入諸地位。入楞伽雲。雲何入諸地。

  破三有者誰何處身雲何問能破諸有出三界。是何佛子。入楞伽雲。雲何有佛子而能破三有。

  往生何所至問既破三有往生何處。

  雲何最勝子問弟子之中誰為第一。

  何因得神通及自在三昧問神通三昧修何行而得。

  雲何三昧心最勝為我說問三昧之心何者為勝。

  雲何名為藏問第八藏識。

  雲何意及識問意根及諸識。

  雲何生與滅雲何見已還問意識起見生滅已還亦滅也入楞伽雲。雲何起諸見雲何退諸見。

  雲何為種性非種及心量問三乘差別種性外道非種及不定種心量。

  雲何建立相及與非我義問有相及無我相。

  雲何無眾生雲何世俗說問真無俗有。

  雲何為斷見及常見不生問斷常二見。

  雲何佛外道其相不相違問邪正無背。

  雲何當來世種種諸異部問佛滅後弟子所宗經部各異。

  雲何空何因雲何剎那壞問諸法性空剎那念滅剎那極微細念也。

  雲何胎藏生問托胎受生。

  雲何世不動問世相遷流性何不動。

  何因如幻夢及揵闼婆城世間熱時焰及與水月光問此五喻。喻世間生滅相皆無實義。揵闼婆梵語也。此雲尋香城。

  何因說覺支及與菩提分問七覺支及八正道。

  雲何國土亂問所依國土何因亂壞。

  雲何作有見問諸法無體何作有見。有即三有。入楞伽雲。何故見諸有。

  雲何不生滅世如虛空華問世相如空華。何故言不生不滅。入楞伽雲。雲何如空華不生亦不滅。

  雲何覺世間雲何說離字問眾生雲何覺知世法。雲何離文字相。

  離妄想者誰雲何虛空譬問誰知諸法如虛空離妄想分別。入楞伽雲。雲何如虛空雲何離分別。

  如實有幾種問真如有幾。

  幾波羅蜜心諸度心有幾。

  何因度諸地誰至無所受問誰能超越十地至於佛地。無所受即佛境界。

  何等二無我問誰能空人法二執惑障。

  雲何爾焰淨問誰能淨智障。

  諸智有幾種問諸正智。

  幾戒眾生性問眾生性殊禁戒有幾。

  誰生諸寶性摩尼真珠等問諸寶物何從而生。

  誰生諸語言眾生種種性問眾生語言差別種性不同何因而起。

  明處及伎術誰之所顯示問五明法及伎術。五明者。一曰內論。謂一切佛法。二曰外論有四種。曰因曰聲曰醫方。曰工巧。此五各能生智故雲明處。

  伽陀有幾種長頌及短句伽陀梵語也。此雲孤起。亦曰諷誦。與重頌不同。問孤起頌及長行重頌。

  成為有幾種問經中理趣。入楞伽雲。道理幾不同。

  雲何名為論問釋經之論。入楞伽雲。解釋幾差別。

  雲何生飲食及生諸愛欲問飲食誰作愛欲何起。

  雲何名為王轉輪及小王雲何守護國問大小諸王及守國土之法。

  諸天有幾種。雲何名為地星宿及日月問欲界名相。

  解脫修行者是各有幾種問學無學人解脫是無學修行是學。

  弟子有幾種。雲何阿阇黎問師弟子阿阇黎此雲教師。

  佛復有幾種。復有幾種生問佛三身及本生事。本生謂宿世所行事。入楞伽雲如來有幾種。本生事亦然。

  魔及諸異學彼各有幾種問眾魔及諸外道。魔梵語魔羅此雲能害。謂能害善法。

  自性及與心彼復各幾種問性與心幾種差別。

  雲何施設量惟願最勝說問心量妄想施設最勝者稱佛也。

  雲何空風雲問欲界無情名相。

  雲何念聰明問欲界有情心念雲何能生智慧。

  雲何為林樹。雲何為蔓草。雲何象馬鹿。雲何而捕取問草木之生誰使之然。象鹿誰使之生。又復誰能捕取。

  何因而卑陋問卑陋賤人何業所致。

  雲何六節攝問一年雲何分六節。西域以兩月為一節。一年分為六節。

  雲何一闡提一闡提是梵語此雲極惡。又雲信不具。

  男女及不男斯皆雲何生問世間若男若女及五種不男之人。何因而生。

  雲何修行退雲何修行生問修行之人因何退墮。因何精進而生。

  禅師以何法建立何等人問修禅定者。用何法示人入道。

  眾生生諸趣何相何像類問六道生趣形像。

  雲何為財富何因致財富問世間財富何因而致。

  雲何為釋種何因有釋種。雲何甘蔗種無上尊願說問釋迦種族及甘蔗種。本行經雲。大茅草王得成王仙。被獵師所射。滴血於地生二甘蔗。日炙而開出一男一女。男名善生即甘蔗王。釋種乃其裔也。

  雲何長苦仙彼雲何教授問苦行仙人意求長生受教於誰。

  如來雲何於一切時剎。現種種名色類最勝子圍繞問佛現身塵剎隨類不同眾所圍繞。何因如是耶。

  雲何不食肉。雲何制斷肉。食肉諸種類。何因故食肉問食肉及斷食肉因緣。

  雲何日月形須彌及蓮華師子勝相剎側住覆世界如因陀羅網此問世界形相。須彌者妙高山也。統一四天下一日月所繞。蓮華者華藏世界也。師子世界於諸剎土最勝。世界如器有側有覆有仰有橫。因陀羅網即帝網。網有千珠珠光交映。喻世界重重無盡。

  或悉諸珍寶箜篌細腰鼓狀種種諸華。或離日月光如是等無量此亦問世界形相不同。或諸寶所成或狀如箜篌如鼓如華。或無日月所照何因而致。

  雲何為化佛。雲何報生佛。雲何如如佛。雲何智慧佛問佛身名不同者何。化佛應身也。謂千百億化身。報生佛他報身也。謂他機所見。如如佛法身也。謂體性如如不異。智慧佛自報身也。謂自己修因感果。以始覺之智。合於本覺故曰智慧。

  雲何於欲界不成等正覺。何故色究竟離欲得菩提問盧捨那報身佛。不於欲界得道。而於色究竟處得道者何耶。

  善逝般涅槃誰當持正法問佛滅後傳持正法者誰。

  天師住久如正法幾時住問佛住世及滅後正法所住時分長短。天師即天人師也。

  悉檀及與見各復有幾種問所化機緣及與見解。悉檀者遍施也。有四種。一世界悉檀。世界者次第也。謂聞說法次第得歡喜益。二對治悉檀。謂聞法修行對破宿障得滅惡益。三為人悉檀。謂因聞法故得生善益。四第一義悉檀。謂因聞法故得悟理益。

  毗尼比丘分雲何何因緣毗尼者律也。問因事制律及持律之僧。入楞伽雲。何故立毗尼及以諸比丘。

  彼諸最勝子緣覺及聲聞何因百變易。雲何百無受問二乘生處。變易者。謂變易生死居方便土因移果易也。無受者。謂入無余涅槃不受後有也。

  雲何世俗通。雲何出世間。雲何為七地。惟願為演說。

  問世間五通得出世六通及住第七地中。第七名已辦也。

  僧伽有幾種雲何為壞僧問三乘僧及破戒僧。梵語僧伽此雲眾亦名和合。

  雲何醫方論是復何因緣問世間及出世間醫方諸論為誰而說。入楞伽雲。雲何為眾生廣說醫方論。

  何故大牟尼唱說如是言。迦葉拘留孫拘那含是我問何故如來說過去佛即是我耶義見第三卷經文四等中釋出。

  何故說斷常及與我無我。何不一切時演說真實義。而復為眾生分別說心量問如來何不但說大乘而廣說諸法耶。

  何因男女林诃梨阿摩勒問世間果木男女林木也诃梨阿摩勒二果名皆西域所有。

  雞羅及鐵圍金剛等諸山無量寶莊嚴仙闼婆充滿問此諸山及眾寶莊嚴仙人樂神充滿者何。乾闼婆天帝之樂神也。此下是世尊領大慧所問亦釋也。

  無上世間解。聞彼所說偈大乘諸度門諸佛心第一。善哉善哉問。大慧。善谛聽我今當次第如汝所問說。

  入楞伽雲。爾時世尊聞其所謂大乘微妙諸佛之心最上法門。即告之曰善哉大慧谛聽谛聽。如汝所問當次第說。即說頌曰。

  生及與不生涅槃空剎那趣至無自性此釋大慧所問。有為生法無為不生法。涅槃虛空剎那流轉等法。皆妄想所現初無自性。

  佛諸波羅蜜佛子與聲聞緣覺諸外道。及與無色行如是種種事領上所問人及所行法。無色行外道所行法也。

  須彌巨海山洲渚剎土地領上國土中無情名相。

  星宿及日月外道天修羅。解脫自在通力禅三摩提。滅及如意足覺支及道品領上所問諸法名相也。三摩提即三昧。滅即無受如意足即欲念進慧四如意足也覺支即念擇進喜輕安定捨七覺支也。道品總言即三十七道品也。

  諸禅定無量諸陰身往來。正受滅盡定三昧起心說。心意及與識無我法有五。自性想所想及與現二見諸禅定世出世間大小禅定也。諸陰身六道生死身也。正受即三昧。滅盡定者。受想心滅身證此定。三昧起心說者從定而起運心說法也。自心意及二見者。總領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也。

  乘及諸種性金銀摩尼等。一闡提大種荒亂及一佛智爾焰得向眾生有無有乘即三乘。一闡提見前注。大種即四大種。荒亂即國土亂。一佛即前迦葉。等是我。得向猶魔得便義。有無有即空有。

  象馬諸禽獸雲何而捕取。譬因成悉檀及與作所作。

  譬即譬喻。因成即相應。悉檀即四悉檀如上注。作所作即能作所作之業也。

  叢林迷惑通心量不現有。諸地不相至百變百無受。醫方工巧論伎術諸明處名相並如前注。此上皆領大慧所問。

  諸山須彌地巨海日月量。下中上眾生身各幾微塵自此至毛孔眉毛幾。皆佛反诘大慧所問。不周量者度數也。上中下眾生總十界而言也。身幾塵。謂身量長短輕重也。

  一一剎幾塵弓弓數有幾。肘步拘樓捨半由延由延剎即剎土。謂大千世界為一剎土。二尺為一肘。四肘為一弓。五百弓為一拘樓捨。十拘樓捨為一由延。由延即由旬也。

  兔毫窗塵虮羊毛[麩-夫+廣]麥塵古注雲。七微塵成一窗塵。七窗塵成一兔毛頭塵。七兔毛頭塵。成一羊毛頭塵。七羊毛頭塵。成一牛毛頭塵。七牛毛頭塵成一虮。七虮成一虱七虱成一芥。七芥成一大麥。[麩-夫+廣]即大麥也。

  缽他幾[麩-夫+廣]麥缽他是半斗。

  阿羅[麩-夫+廣]麥幾阿羅是一斗。

  獨籠那佉梨獨籠是一斛。那佉梨是十斛。

  勒叉及舉利十萬為勒叉。一億為舉利。

  乃至頻婆羅是各有幾數頻婆羅一兆也。

  為有幾阿[少/兔]塵也。

  名捨梨沙婆芥子也。

  幾捨梨沙婆名為一賴提草子也。

  幾賴提摩沙豆也。

  幾摩沙陀那铢也。

  復幾陀那羅為迦梨沙那兩也。

  幾迦梨沙那為成一波羅斤也。

  此等積聚相幾波羅彌樓彌樓須彌山也。謂幾斤之塵能成彌樓之山。入楞伽雲。幾斤成須彌者是矣。

  是等所應請何須問余事聲聞辟支佛佛及最勝子。身各有幾數何故不問此謂何不問佛及三乘身各幾塵。

  火焰幾阿[少/兔]風阿[少/兔]復幾言火風二大各幾塵數。

  根根幾阿[少/兔]毛孔眉毛幾根根言六根。此下復領大慧所問。

  護財自在王領何名為王。

  轉輪聖帝王雲何王守護領雲何護國。

  雲何為解脫領解脫修行者此復有幾種。

  廣說及句說如汝之所問領伽陀有幾稱長頌及短句。入楞伽雲。雲何長行句。

  眾生種種欲五欲也。

  種種諸飲食領食肉不食肉。

  雲何男女林金剛堅固山。雲何如幻夢野鹿渴愛譬。雲何山天仙揵闼婆莊嚴領無量寶莊嚴仙闼婆充滿。

  解脫至何所。誰縛誰解脫此二句領問語同。

  雲何禅境界領何等禅境界。

  變化及外道領剎土化相及諸外道。

  雲何無因作。雲何有因作。有因無因作及非有無因此四句領雲何俱異說。

  雲何現已滅領見已還。

  雲何淨諸覺雲何諸覺轉及轉諸所作領雲何淨其念。雲何念增長。

  雲何斷諸想。雲何三昧起。破三有者誰何處為何身領破三有及何處身。

  雲何無眾生而說有吾我。雲何世俗說。惟願廣分別此領無眾生及世俗說。

  所問相雲何及所問非我領建立相及非我義。

  雲何為胎藏及種種異身領胎藏生及名色類。

  雲何斷常見領何故說斷常。

  雲何心得定領雲何三昧。

  言說及諸智領諸語言及諸智。

  戒種性佛子領幾戒眾生性。

  雲何成及論領成為幾種何名為論。

  雲何師弟子領弟子幾種及阿阇梨。

  種種諸眾生斯等復雲何領男女及不男。

  雲何為飲食聰明魔施設領念聰明魔及幾種施設量。

  雲何樹葛籐領林樹蔓草。

  最勝子所問雲何種種剎領雲何日月形乃至如是等無量。

  仙人長苦行雲何為族姓領釋種乃至甘蔗種。

  從何師受學領建立何等人。

  雲何為丑陋領雲何卑陋。

  雲何人修行領修行進退。

  欲界何不覺阿迦膩吒成領欲界不成正覺及色究竟天離欲得菩提。阿迦膩吒即色究竟也。

  雲何俗神通領世俗通。

  雲何為比丘領毗尼比丘分。

  雲何為化佛。雲何為報佛。雲何如如佛平等智慧佛領問佛身。

  雲何為眾僧佛子如是問領三乘僧。

  箜篌腰鼓華剎土離光明領問剎土形相。

  心地者有七領雲何為七地。七地乃已辦地。謂思惑已盡慧心顯著故曰心地。

  所問皆如實總結指大慧所問皆如實義。

  此及余眾多佛子所應問總結指大慧所失問。

  一一相相應遠離諸見過。悉檀離言說我今當顯示次第建立句總結前生後。即總上問領皆契理離過。以四悉檀當作百八句顯示建立。

  佛子善谛聽戒令聽受。

  此上百八句如諸佛所說此百八句法。該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諸佛所說之法無出於此。自此以下結指諸句。一一令人破情遣著故皆言非句。入楞伽雲。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白佛言。世尊。何者是一百八句。佛言。大慧。所謂生句非生句雲雲。

  不生句生句常句無常句合雲生句非生句。此言不生句生句語倒也。言眾生於真如無生境上。妄起生法之見。本自非生故雲非生句。若計生法此則有常。以無有生故曰非常。

  相句無相句住異句非住異句計常則有相。非常則無相因生有住因住有異。住謂住於世間。異謂從少至老其相變異。住異二句前無問辭。蓋問雖略答必詳悉也。

  剎那句非剎那句。自性句離自性句離即非也。

  空句不空句斷句不斷句。邊句非邊句中句非中句此二句無問。

  常句非常句前雲常句。言凡夫於住計常。此言常句言外道計四大性常。

  緣句非緣句因句非因句。煩惱句非煩惱句愛句非愛句。方便句非方便句此句無問。

  巧句非巧句。淨句非淨句。成句非成句。譬句非譬句。弟子句非弟子句。師句非師句。種性句非種性句。三乘句非三乘句。所有句非所有句。願句非願句此句無問。

  三輪句非三輪句此句無問。三輪者。謂身輪現通。口輪說法。意輪鑒機。

  相句非相句。有品句非有品句。俱句非俱句。緣自聖智現法樂句。非現法樂句入楞伽雲。自證聖智句。非自證聖智句。現法樂句非現法樂句。

  剎土句非剎土句。阿[少/兔]句非阿[少/兔]句。水句非水句。弓句非弓句。實句非實句。數句非數句數微塵數也。

  數句非數句數上聲。

  明句非明句。虛空句非虛空句。雲句非雲句。工巧伎術明處句。非工巧伎術明處句。風句非風句。地句非地句。心句非心句。施設句非施設句。自性句非自性句。陰句非陰句。眾生句非眾生句。慧句非慧句。涅槃句非涅槃句。爾焰句非爾焰句。外道句非外道句。荒亂句非荒亂句。幻句非幻句。夢句非夢句。焰句非焰句。像句非像句。輪句非輪句入楞伽雲。火輪句。

  揵闼婆句非揵闼婆句。天句非天句。飲食句非飲食句。YIN欲句非YIN欲句。見句非見句。波羅蜜句非波羅蜜句。戒句非戒句。日月星宿句非日月星宿句。谛句非谛句牒上如實。

  果句非果句此句無問。

  滅起句非滅起句入楞伽雲。滅句非滅句起句非起句。

  治句非治句入楞伽雲。醫方句非醫方句。

  相句非相句所答凡有三相前則體相次則標相。此則法相。

  支句非支句入楞伽雲。支分句。謂支形分段。

  巧明處句非巧明處句。禅句非禅句。迷句非迷句。現句非現句。護句非護句。族句非族句。仙句非仙句。王句非王句。攝受句非攝受句此一句無問。

  寶句非寶句。記句非記句此一句無問。

  一闡提句非一闡提句。女男不男句非女男不男句。味句非味句此一句無問。

  事句非事句此一句無問。

  身句非身句。覺句非覺句。動句非動句。根句非根句。有為句非有為句。無為句非無為句。因果句非因果句此三句無問。

  色究竟句非色究竟句。節句非節句。叢樹葛籐句非叢樹葛籐句。雜句非雜句此一句無問。

  說句非說句。毗尼句非毗尼句。比丘句非比丘句。處句非處句。字句非字句。大慧是百八句。先佛所說。汝及諸菩薩摩诃薩應當修學按今宋本正文。止得百單四句。於中加唐本四句方足。如有品句非有品句下。唐本作有句非有句無句非無句。又緣自聖智現法樂句非現法樂句。唐本開作兩句。又起滅句非起滅句亦分作兩句。又說句非說句下。唐本更有決定句非決定句。總加四句。此一百八義。文有三段。始則大慧請問。中則如來領釋。然所問所領皆無倫次。故不可以定數開合而論之。至後乃結指顯示一百八句。句句遣著。然而不多不少。數至此者。蓋表對百八煩惱成百八法門也。其為法也。有事有理有性有修有真有妄有迷有悟有教有行有因有果有體有用有即有離有亡有照。一經大旨舉在是矣。此下別問別答。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復白佛言。世尊。諸識有幾種生住滅。佛告大慧。諸識有二種生住滅。非思量所知。諸識有二種生。謂流注生及相生。有二種住。謂流注住及相住。有二種滅。謂流注滅及相滅從此至盡文。別問答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也。首問諸識者。蓋識即是心。心為萬法之本故也。據常途所立諸識。謂第九庵摩羅識即真常淨識屬佛。第八阿黎耶識即含藏識屬菩薩。第七阿陀那識。即傳送識屬二乘。第六分別事識。亦名波浪識屬凡夫。或有譯師不立第九者。謂第九即第八異名。今經所明諸識不同常途。據後經文。謂如來藏名識藏。及意根意識眼等五識共為八識。以此諸識約生滅門說。故問有幾種生住滅。佛答有二種生住滅。非思量所知者。真如妙性本無生滅。隨無明緣而起諸識。故有生住異滅。生謂因緣所生。住謂住止。異謂變異。滅謂滅盡。此不言異者文略耳。然此諸識生滅之相。唯佛智能明。故雲非思量所知。言流注生住滅者。謂識蘊於內念念相續。如水流注未始暫停也。言相生住滅者。謂相顯於外。根境相對起生住滅也。

  大慧。諸識有三種相。謂轉相業相真相轉相者。無始熏變覺成不覺也。業相者。以不覺故動。則成業也。真相者。隨緣不變體性真淨也。依起信論雲。業相轉相現相。乃從真起妄妄動成業。因動故轉。見有境界。次第發現也。此不言現而言真者。蓋言此識隨緣不變故名真耳。

  大慧。略說。有三種識。廣說有八相。何等為三。謂真識現識及分別事識。大慧。譬如明鏡持諸色像。現識處現亦復如是諸識略說有三種者。真識即如來藏識。現識即如來藏所轉。亦名識藏。名轉而體不轉。分別事識即意根意識及五識身。此開藏識為二。合事識為一也。廣說有八相者。據後經文。即合上真識現識為一藏識。開上分別事識為七識。謂意根意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也。然此諸識廣略開合不同者。良以如來藏是善不善因。隨染淨緣熏變不同。眾生無始惡習所熏。唯逐染緣故。如來藏轉名識藏。次第轉生諸識。此全真成妄。全理成事也。若能隨於淨緣。了達諸識皆即真智。如來藏無復轉名。則即事而理。反妄歸真矣。鏡喻現識者。以現識是能生諸法之本。造因招果。如鏡之照物妍丑不差也。

  大慧。現識及分別事識。此二。壞不壞相展轉因現識含藏善惡種子。無失故名不壞。事識以根對境。起憎愛心念念生滅故名為壞。然此二識雖壞不壞。有異而展轉相因。非異非不異也。

  大慧。不思議熏及不思議變。是現識因熏者。熏炙也。變者轉變也。言不思議熏者。全真成妄也。言不思議變者。全理成事也。真妄不一事理體一。不熏而熏不變而變。不可心思口議。如是熏變成現識因。

  大慧。取種種塵及無始妄想熏。是分別事識因種種塵者。六塵也。取者。六根取六塵而起愛見也。無始妄想熏者。無始以來起此愛見妄想熏成事識。是為因也。

  大慧。若覆彼真識。種種不實諸虛妄滅。則一切根識滅。是名相滅覆者。反復也。謂若能返照真識。則一切愛見妄想自然消滅。能熏妄想既滅。則所熏根識亦泯。是為相滅。

  大慧。相續滅者。相續所因滅則相續滅。所從滅及所緣滅則相續滅。大慧。所以者何。是其所依故。依者。謂無始妄想。熏緣者。謂自心見等識境妄想相續滅者。即流注滅也。識之相續是有因緣。因緣若滅則相續滅。因謂無始妄想。緣謂自心所見分別境界。無始妄想即根本無明也。

  大慧。譬如泥團微塵非異非不異。金莊嚴具亦復如是。大慧。若泥團微塵異者。非彼所成而實彼成。是故不異。若不異者。則泥團微塵應無分別此喻明轉識與藏識非異非不異。正顯藏識真相不滅。以為一經之要。所謂佛語心者其在是欤。泥團喻轉識。微塵喻藏識。藏識是真。轉識是妄。泥團因微塵而成。其體是一故不可言異。泥團微塵若定是一。則無所分別故。不可言非異。乃喻從真起妄妄滅真顯。金為莊嚴具。其喻亦然。然後合法。

  如是大慧。轉識藏識真相若異者。藏識非因。若不異者。轉識滅藏識亦應滅。而自真相實不滅此明法非一異。謂諸轉識與藏識若異者。彼無明風熏動之時。藏識之體應不隨緣則墮常見。然藏識是善不善因。非不隨緣也。若不異者。轉識滅時藏識亦應滅則墮斷見。然藏識真相終不可滅。蓋眾生自性清淨心。因無明風動。心與無明俱無形相不相捨離。而心非動性。若無明滅相續則滅。而智性不壞也。

  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識滅。但業相滅。若自真相識滅者。藏識則滅。大慧。藏識滅者。若不異外道斷見論議此明真妄滅不滅所以也。上言轉識滅藏識不滅。已顯其非異非不異。猶恐大慧未達深意。故復告雲。真相不滅但業相滅。蓋真是不變之性。本離生滅。業是無明虛妄之相。故有生滅。既反妄歸真。則妄滅而真不滅也。真若有滅。何異外道斷見論議。論議即戲論。謂外道不實言教也。

  大慧。彼諸外道作如是論。謂攝受境界滅。識流注亦滅。若識流注滅者。無始流注應斷。大慧。外道說流注生因非眼識色明集會而生更有異因。大慧。彼因者說言。若勝妙若士夫。若自在若時若微塵外道之論不出斷常二見。所謂攝受境界滅。則識流注亦滅者。此計斷也。攝受境界者。謂心識所取之塵境也。內教謂流注滅者。蓋言其相滅耳。而性未嘗滅也。外道言滅是為斷滅。豈知流注識性出於無始藏識也哉。彼又言。流注生因非眼識色明四緣和合而生。以為別有異因。異因者。若勝妙即勝性。是生梵天之天主也。若士夫亦名丈夫。即十六知見之一。神我之別名也。自在謂大自在天也。及計時節微塵等。為能生者。外道所計生因皆此類也。

  復次大慧。有七種性自性。所謂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種性。自性因性。自性緣性。自性成性自性此七種自性名義。或約妄釋是凡非聖。恐非經意。如下文雲。此是三世如來性自性第一義心。又曰。凡夫無性自性。豈非性義是聖非凡耶。故當約聖釋。於七中前六不出因果。謂集性自性即萬善聚集因也。由集因故有性有相。性內而相外也。大種自性者。謂四大種果也。大種本通凡聖。今約聖報。所謂色常等。常謂真常。即法性五陰果。故有因有緣因親而緣疏也。因果所成者。成成自性也。即後文第一義心也。

  復次大慧。有七種第一義。所謂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見境界。超二見境界。超子地境界。如來自到境界言境界者入楞伽雲。所行即所行境界。而有通別之異。前六種通於菩薩及佛。自到境界。第七種唯屬於佛。心境界者。即心所造詣第一義處也。心能發慧。慧力既勝則成智用。智用既成則正見現前。正見現前則超斷常二見。乃至超越菩薩境界。至如來自到境界也。

  大慧。此是過去未來現在。諸如來應供等正覺。性自性第一義心此總結自性第一義。心是佛所證。

  以性自性第一義心。成就如來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法自此以下明如來依自性第一義成就自行化他德用也。成就世間者。示同人法而化他也。出世間者通三乘也。出世間上上法者。惟佛與佛能究竟也。

  聖慧眼入自共相建立。如所建立不與外道論惡見共聖慧眼者佛知佛見也。自相者自證之法也。共相者化他之法也。由自悟入佛之知見建立種種法門。令諸眾生依法修行。亦皆悟入佛之知見。然所建立法門皆是全體起用。故不同外道戲論邪見也。

  大慧。雲何外道論惡見共。所謂自境界妄想見。不覺識自心所現。分齊不通外道修行亦發邪慧。所見境界不知惟心發現。妄自分別有無故。言妄想見也。言分齊不通者。謂所現境界之相。不能通達也。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凡夫無性自性第一義者。迷而不知非實無也。以其迷故。於此性義非有非無中。起有無二見戲論也。

  復次大慧。妄想三有苦滅。無知愛業緣滅。自心所現幻境隨見今當說三有者。欲界色界無色界。言有者。生死不亡也。苦即生死苦也。無知是無明。愛是思惑。業緣是善惡業緣。此生死煩惱業緣。即苦惑業三道。皆是自心所現虛幻之境。若能了達如幻。則諸境自滅。如入楞伽雲。若了境如幻自心所現。則滅妄相三有苦及無知愛業緣。

  大慧。若有沙門婆羅門。欲令無種有種因果現。及事時住。緣陰界入生住。或言生已滅沙門此雲勤息。謂勤修眾善止息諸惡。婆羅門此雲淨行。此段言二眾起有無見過同外道。無種者計自然性也。有種者計此身從微塵生從世性生也。以此為因欲令成果。故雲因果現也。及計依事物時節而住。或緣五陰十八界十二入等所生而住。此常見也。或言生已即滅。此斷見也。

  大慧。彼若相續若事若生若有若涅槃若道若業若果若谛破壞斷滅論。所以者何。以此現前不可得及見始非分故若相續謂因果相續。若事謂事物。若生謂陰界入等生。若有謂如上諸法實。是有者。則顯涅槃等四谛之法皆無也。乃成其破壞斷滅之論。且涅槃與道。是出世間之法。若業緣若苦果。是世間之法。此雲四谛。是佛所說真俗法門。彼以為無。成斷滅論故。復征釋其義雲以此現前四谛之法。彼皆以為實無。於我見最初起處。計有計無皆是邪見。非解脫正因之分故也。

  大慧。譬如破瓶不作瓶事。亦如焦種不作牙事設此二喻以明外道斷見。初喻無果。無果則無因也。次喻無因。無因則無果也。

  如是大慧。若陰界入性。已滅今滅當滅。自心妄想見無因故。彼無次第生若謂五陰十八界十二入已滅。則是無因。今滅則是無果。當滅則復無因。以是推之皆是自心妄想所見。彼因既無則無次第相續生矣。

  大慧。若復說無種有種識三緣合生者。龜應生毛沙應出油。汝宗則壞違決定義。有種無種說有如是過。所作事業悉空無義此重復破外道轉計也。上惟計有計無。為生法之因既被斥矣。若復計有無與識三緣和合而生者。亦無是理。故說喻以曉之。龜既不能生毛。沙既不能出油。則所計義墮。故雲汝宗則壞。以其違背大乘決定之義故也。外計以有無二見為本。故總斥雲有如是過。既無其本則所作事業因果。皆無實義也。

  大慧。彼諸外道說有三緣合生者。所作方便因果自相。過去未來現在。有種無種相從本已來成事。相承覺想地轉。自見過習氣。作如是說上止言彼說三緣為能生之因。未言其所作之事。所作者何。若方便若因果若自相通乎三世。方便者。外道教法也。因果者。依彼教所修因果也。自相者。自心所現之相也。此三世之事。自其近者言之。若探其本而有無二種之相。相承覺想地轉。所謂八萬劫前。冥初生覺覺生性性生地。次第轉生二十五谛。皆由自己邪見過患熏習余氣。作如是說也。

  如是大慧。愚癡凡夫惡見所害。邪曲迷醉無智。妄稱一切智說愚癡凡夫亦是外道。由著惡見邪見迷無所知。自以為智立教誨人。故妄稱一切智說也。

  大慧。若復諸余沙門婆羅門。見離自性浮雲火輪揵闼婆城無生幻焰水月及夢。內外心現妄想。無始虛偽不離自心。妄想因緣滅盡。離妄想說所說觀所觀受用建立身之藏識。於識境界攝受及攝受者不相應。無所有境界離生住滅。自心起隨入分別此明佛法正說即廣前說所現幻境也。見離自性者。謂見一切法悉離自生性執亦離他生共生無因生性執。今總略雲自性。以離性執故無生也。譬之如空中雲。如旋火輪。如尋香城。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夢所見。與幻境一也。若達此幻境本無內外。見有內外然從無始妄想虛偽所成。是不離自心。自心性離則妄想因緣滅盡。此即妄想三有苦果滅也。以及能說所說能觀所觀。至於受用建立身之藏識。一切皆離言於識境界攝受者。境界即六塵。攝受即六根。言及攝受者。即六識也。言不相應者。由了識境空寂則無待對。豈復有生住滅。然後藏識自心得起。隨入一切境界。以正智分別無不可也。

  大慧彼菩薩不久當得生死涅槃平等大悲巧方便無開發方便。大慧。彼於一切眾生界。皆悉如幻。不勤因緣。遠離內外境界。心外無所見。次第隨入無相處。次第隨入從地至地三昧境界法界平等本無生滅。迷之為生死。悟之為涅槃。迷悟雖殊理常平等。菩薩修行自淺至深。故雲不久當得生死涅槃平等。此自證也。自證既理起用化他運大悲心。施設善巧方便誘接群生。使其修無作行開發本性。言無開發方便者。即無功用行也。理雖人人本具。非此無功用行。則自行化他皆不成就。彼菩薩既詣此理。則了一切眾生皆如幻化。不勞作意。任運遠離內外境界諸相。唯一真心更無所見。是為入無相處。無相處即初住破無明顯法性處。次第入行向地。從地至地者。從一地至十地也。

  解三界如幻。分別觀察當得如幻三昧度自心現無所有得住般若波羅蜜。捨離彼生所作方便。金剛喻三摩提。隨入如來身。隨入如如化。神通自在慈悲方便具足莊嚴。等入一切佛剎外道入處。離心意意識。是菩薩漸次轉身得如來身上了眾生界如幻。則知心外無法。至此又了三界如幻。得如幻三昧。度越自心所現境界。不復有種種相。乃得安住智慧彼岸。言捨離彼生所作方便者。離於有生所作乃得無生無作之方便也。金剛喻者。言等覺菩薩用佛智斷最後微細無明能斷難斷故。以金剛至堅至利之物喻之。三摩提者。此雲等持。即金剛後心所得之定。從此定轉入佛地。如如者。本覺之理也。恆住此理起諸變化故。能神通自在慈悲方便以為莊嚴。言入一切佛剎者。是入佛界也。言外道入處者。是入魔界也。由能究竟離心意識得無分別智普現色身三昧故也。言轉身得如來者。此總結菩薩所證之果也。

  大慧。是故欲得如來隨入身者。當遠離陰界入心因緣所作方便生住滅妄想虛偽。唯心直進觀察。無始虛偽過。妄想習氣因三有。思惟無所有。佛地無生。到自覺聖趣。自心自在到無開發行。如隨眾色摩尼。隨入眾生微細之心。而以化身隨心量度。諸地漸次相續建立。是故大慧。自悉檀善應當修學言欲得如來身者。必依己證之果而修因行。應遠離五陰十八界十二入種種妄心及因緣和合所作生住滅法虛妄分別。言唯心直進觀察者。謂觀諸法唯心不涉余途。直觀一念三道本無所有。言虛偽過者。煩惱道也。言習氣因者。業道也。言三有者。苦道也。於此思惟了無一法。則契佛地無生。到自覺聖趣境界。既得自心無入而不自在。故曰到無開發行。即無功用行也。菩薩至此位中隨機應現。如摩尼珠隨色而轉。以微細智。入眾生微細之心。隨彼心量說無量度門。令彼所度眾生亦由諸地。漸次相續建立法門。菩薩度生莫善於四種悉檀。故總結勸雲。應當修學悉檀之義已見前注。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所說心意意識五法自性相。一切諸佛菩薩所行自心見等所緣境界不和合。顯示一切說成真實相。一切佛語心。為楞伽國摩羅耶山海中住處諸大菩薩。說如來所歎海浪藏識境界法身自所說心意識。至一切佛語心。是大慧述所聞之法。乃佛菩薩之所行者。然不離眾生自心境界。言不和合者。不與根塵和合也。蓋五法三自性諸法。迷悟共由真妄同出。而有和合不和合之異。和合者妄識也。不和合者真智也。既不和合則顯一切所說皆真實相。即諸佛教心之大要也。既述已聞復起後請惟願為諸菩薩。演說如來前所稱歎之法。言海浪藏識者即第八識。此識含藏善惡諸法隨染淨緣。如海起浪。如來究竟真理法身境界也。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言。四因緣故眼識轉。何等為四。謂自心現攝受。不覺無始虛偽過色習氣。計著識性自性。欲見種種色相。大慧。是名四種因緣。水流處藏識轉識浪生此答上問。首言眼等四緣。明轉識依藏識生。所謂四緣者。根緣色緣識緣欲見緣也。根緣者根即眼根。眼所對境自心發現。由不覺故妄生執取。色緣者。色塵本空。無始時來執著為色。妄想熏習使之然也。識緣者。識以分別為性。根塵相對而起計著。欲見緣者。雖三緣和合。若不起心欲見。則諸色相猶不見也。由是四緣眼識轉生。若推其本起於藏識故。曰水流處。由藏識而生轉識。如水起浪也。

  大慧。如眼識一切諸根微塵毛孔俱生。隨次境界生亦復如是。譬如明鏡現眾色像。猶如猛風吹大海水心體如海。八識如水流注。七識如暴流。六識如波浪。今依八識流動。得有眼等轉識浪生。如眼識余五根。至於一微塵一毛孔。皆與識俱生無不覺知。隨次境界生亦如是者。言外塵境界亦與識漸次而生。萬法唯識見於是矣。然識之所生有頓有漸。如明鏡現眾色像者。喻頓生也。如猛風吹大海水者。喻漸生也。鏡之現像無有前後。風吹海水則前波起而後波隨也。

  外境界風飄蕩心海識浪不斷。因所作相異不異。合業生相深入計著。不能了知色等自性故。五識身轉。大慧。即彼五識身俱。因差別分段相知。當知是意識因心為外塵所動如風吹海。諸識浪生相續不斷。藏識為因轉生諸識。作諸業相有同不同合所作業及所生因。所以深入妄計執著。不知色等自性體空。故眼等五識次第轉生。言身者聚集為義。謂聚諸見塵。為一眼識等既生五識。則有意識與之俱緣。故曰即彼五識身俱。然彼五識因五塵差別分段之相。而生知覺。意識因者。言五識是六識之因也。

  彼身轉彼不作是念。我展轉相因。自心現妄想計著轉。而彼各各壞相俱轉。分別境界分段差別。謂彼轉彼身轉者。謂彼五識轉生六識。而識亦不自謂展轉相因而生。皆由自心所現妄計前境。境有生滅轉亦隨之。或以彼境有變壞之相。識亦俱轉。又以彼識分別諸境而識轉。故曰謂彼轉也。

  如修行者入禅三昧。微細習氣轉。而不覺知而作是念。識滅然後入禅正受。實不識滅而入正受。以習氣種子不滅故不滅。以境界轉攝受不具故滅此既二乘入滅盡定。以例微細藏識不滅之義。蓋二乘之人。入此定不能知是識轉。自謂我因滅諸識而入正受。而實未嘗滅也。不滅者。以識之習氣種子依藏識故也。彼滅盡定。但伏六識不取塵境以為滅耳。攝受不具者。即不取塵境也。

  大慧。如是微細藏識究竟邊際。除諸如來及住地菩薩。諸聲聞緣覺外道。修行所得三昧智慧之力。一切不能測量決了此言藏識微細行相唯有諸佛及登地菩薩能知究竟邊際。一切二乘外道所得三昧之力。皆不能知。

  余地相。智慧巧便分別決斷句義。最勝無邊善根成熟。離自心現妄想虛偽宴坐山林。下中上修。能見自心妄想流注。無量剎土諸佛灌頂。得自在力神通三昧諸善知識。佛子眷屬彼心意意識自心所現自性境界。虛妄之想生死有海業愛無知。如是等因悉已超度。是故大慧。諸修行者。應當親近最勝知識余地相者。蓋言修習如實行者。以智慧力善巧方便分別諸地相也。決斷句義者。即善達諸句義也。善根成熟者。謂於無邊佛所。廣集善根而最勝也。離自心現妄想虛偽者。謂不妄分別。自心所現能知之耳。山林乃修行之處。下中上修根器不等。悉皆能見自心妄想流注。所以無量剎土諸佛為之灌頂。乃得自在神通三昧。眾所知識。是諸菩薩眷屬。心意意識所行境界無不知之。則能超越業愛無明生死大海故誡修者。應當親近如實修學。此段經文詞義隱晦。舊注多有不同。今依唐譯顯白處。釋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風起

  洪波鼓冥壑無有斷絕時

  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

  種種諸識浪騰躍而轉生

  青赤種種色珂乳及石蜜

  淡味生華果

  初八句頌上猶如猛風吹大海水也。青赤色等。此該六塵追頌上外境界風飄蕩心海也。青赤是色能起眼識。珂佩是聲能起耳識。檀乳是香能起鼻識。木羅石蜜是觸能起身識。甘淡是味能起舌識。現在之華未來之果。種種法塵能起意識。是為境界風起心海識浪也。

  日月與光明非異非不異

  海水起海浪七識亦如是

  心俱和合生

  此二喻。政謂八識心與六識和合俱生非異非不異。而雲七識者。以意根意識兼五識身而言。非謂第七識。日月海水喻本。光明波浪喻末也。

  譬如海水變種種波浪轉

  七識亦如是心俱和合生

  謂彼藏識處種種諸識轉

  謂以彼意識思惟諸相義

  不壞相有八無相亦無相

  譬如海波浪是則無差別

  諸識心如是異亦不可得

  此依上海浪之喻復開為二義。初喻言異據入楞伽。多此七識亦如是心俱和合生二句。蓋此本喻八識轉生諸識如海水變起諸波浪。言以彼意識思惟諸相者。以意識思惟六塵等相故曰異也。次喻言不異。偈雲不壞相有八者。謂八識無壞相也。無相亦無相者。謂八識本無相可見。諸識同依藏識。亦無相可見。如海浪雖異同一濕性則無差別。諸識唯心亦不可得故曰異亦等也。

  心名采集業意名廣采集

  諸識識所識現等境說五

  釋論雲。心意識三一法異名。對數名心能生為意分別為識。又雲。前起為心次起為意後了別為識。言心名采集業者。根塵相對一念心起。而生取著成善惡業。意名廣采集者由前心轉入意根。起貪嗔癡廣造諸業。諸識識所識者。謂第六識分別前之五識所受五塵。故雲。現等境說五。五即五識也。

  爾時大慧菩薩以偈問曰。

  青赤諸色像眾生發諸識

  如浪種種法雲何惟願說

  上雲青赤等塵。發生五識如海波浪皆非一異。又雲。心能積集業等。故致斯問。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青赤諸雜色波浪悉無有

  采集業說心開悟諸凡夫

  上二句頌法喻皆空。下頌心意采集成業。要令凡夫知造業之由而悟本性也。

  彼業悉無有自心所攝離

  所攝無所攝與彼波浪同

  此頌明所造之業及能造之心悉皆空寂亦同波浪。攝即取也。

  受用建立身是眾生現識

  於彼現諸業譬如水波浪

  此頌明眾生依正二報及所作業。皆自心妄現如水起波。然達妄即真如波即是水。同一濕性焉有差別之相。

  爾時大慧菩薩復說偈言。

  大海波浪性鼓躍可分別

  藏與業如是何故不覺知

  此問言法喻是同。何故眾生有知不知。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凡夫無智慧藏識知巨海

  業相猶波浪位彼譬類通

  凡夫無智不能覺知。藏識如海而常住。業相似浪而轉生。舉喻引類令彼通解。

  爾時大慧菩薩復說偈言。

  日出光等照下中上眾生

  如來照世間為愚說真實

  已分部諸法何故不說實

  此之問意。正由請說法身境界。當為說實。而如來但說藏識如海等諸部法相。是故設喻以問。既分諸部。何不說實也。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若說真實者彼心無真實

  譬如海波浪鏡中像及夢

  一切俱時現心境界亦然

  如來之意正欲說實。而未說者機未熟耳。故雲彼心無真實。由無真實故。如來說藏識轉生諸識。如海起浪及鏡中之像夢中之事。雖一時俱現皆非真實故。曰心境界亦然也。

  境界不具故次第業轉生

  識者識所識意者意謂然

  五則以顯現無有定次第

  此明外塵境界非心本具但隨業轉生。六識分別五識所取外塵故。雲識所識也。意根對法塵。而起意識亦復然矣。五識隨五塵而顯現。豈定有次第而生耶。

  譬如工畫師及與畫弟子

  布彩圖眾形我說亦如是

  彩色本無文非筆亦非素

  為悅眾生故绮錯繪眾像

  此喻正顯言說文字無實之義。如來隨機說法。如畫師之隨形圖像。然圖像雖由彩色筆素而成。其實則非彩色筆素。但為取悅眾情假之以繪諸像也。

  言說別施行真實離名字

  分別應初業修行示真實

  真實自悟處覺想所覺離

  此為佛子說

  言說別施行等者。謂對機施設言教。非實在於言教。以其真實本離名字。所以分別者為應初業。初業謂初發心人也。若有真實心者。則示真實之法。令其修行及其悟真實之處。則能覺所覺俱遣況言說乎。

  愚者廣分別種種皆如幻

  雖現無真實如是種種說

  隨事別施設所說非所應

  於彼為非說

  此再釋應初業句。雖為愚者廣以言教種種分別。其實非真亦猶幻師現出諸相皆非真實。故種種言說隨機方便施設耳。言所說非所應者。謂小乘之人。為說真實之法則非所宜。彼翻以為非說。所謂說法不投機。翻成大妄語是也。

  彼彼諸病人良醫隨處方

  如來為眾生隨心應量說

  妄想非境界聲聞亦非分

  哀憫者所說自覺之境界

  良醫隨病授藥不同。以況如來應量說法有異。然如來所說自覺真實境界。非外道小乘境界也。妄想即外道。入楞伽雲。外道非境界。聲聞亦復然。

  第一卷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注解 下

  復次大慧。若菩薩摩诃薩。欲知自心現量攝受及攝受者妄想境界。當離群聚習俗睡眠。初中後夜常自覺悟修行方便。當離惡見經論言說及諸聲聞緣覺乘相。當通達自心現妄想之相前明真實固非外道小乘境界。然而心之本具法門。若能修習何憂不就。故茲結勸。現量塵境無不出於自心。迷而不覺妄想取著。言攝受者能取也。及攝受者所取也。欲了虛妄而顯真實。當獨處遠俗離諸昏散於初中後夜覺悟。所謂修行方便法門。然惡見經論是外道之本。小乘空相是聲聞緣覺之病。若解遠離則能通達自心所現妄想之相。而造夫真實之境矣。

  復次大慧。菩薩摩诃薩。建立智慧相住已。於上聖智三相。當勤修學。何等為聖智三相當勤修學。所謂無所有相。一切諸佛自願處相自覺聖智究竟之相。修行得此已。能捨跛驢心智慧相。得最勝子第八之地。則於彼上三相修生。大慧。無所有相者。謂聲聞緣覺及外道相。彼修習生。大慧。自願處相者。謂諸先佛自願處修生。大慧。自覺聖智究竟相者。一切法相無所計著。得如幻三昧身。諸佛地處進趣行生。大慧。是名聖智三相。若成就此聖智三相者。能到自覺聖智究竟境界。是故大慧聖智三相。當勤修學上言法身境界是如來究竟之地。修行之人欲到此地非智莫進。是故建立智慧之相。為修學者之所依住。若不進功何由成就。故誡勸雲。於上聖智三相當勤修學。又恐大慧未達三相。復征而釋之。然此三相二乘所不能行。故喻如跛驢。最勝子者。即第八地菩薩。不共二乘故雲能捨。良以此經雖是大乘。亦兼通教也。言修生者。謂修行而生聖智也。無所有相者。無二乘外道之相也。自願處相者。諸佛從本立願修行也。聖智究竟相者。自證中道智相也。中道離空有二邊之相。故雲無所計著也。三昧身即報身也。諸地處等者。謂化身遍諸佛剎。示進修趣果故雲行生。結勸同行者可知。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知大菩薩眾心之所念名聖智事分別自性經。承一切佛威神之力。而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聖智事分別自性經百八句分別所依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皆是此經所說聖智之事。諸菩薩已聞說八識竟。念欲聞三自性法。是故大慧為再請。但言自性經者。舉總而攝別。言百八句分別所依者。謂百八句以分別自性。為所依也。

  如來應供等正覺。依此分別說菩薩摩诃薩入自相共相妄想自性。以分別說妄想自性故。則能善知。周遍觀察人法無我。淨除妄想照明諸地。超越一切聲聞緣覺及諸外道諸禅定樂。觀察如來不可思議所行境界。畢定捨離五法自性諸佛如來法身智慧善自莊嚴。起幻境界。升一切佛剎兜率天宮乃至色究竟天宮。逮得如來常住法身如來闵諸菩薩於生法自共相執。為說妄計自性差別義門。知是義已周遍觀察。則離人法二我之執。執既離已乃入諸地。所以度越凡小禅定。優入如來不思議境。其五法三自性之妄執。不離而離也。法身智慧莊嚴者。自行之果圓也。起幻境界者。現土化他也。至於一切佛剎天宮。凡有眾生可受化者。無不於中示現受生成等正覺。兜率陀者此雲知足。謂於五欲知止足也。

  佛告大慧。有一種外道。作無所有妄想計著。覺知因盡兔無角想。如兔無角一切法亦復如是。大慧。復有余外道。見種求那極微陀羅骠形處橫法各各差別。見已計著無兔角橫法。作牛有角想外道之見無出二種。一者計無。見一切法隨因而盡更無有因如兔無角。諸法亦爾。此斷見也。二者計有。見大種依微塵而生。大種者四大種也。求那翻依。陀羅骠翻塵。於塵等諸物形量處。橫計差別作牛有角想。此常見也。

  大慧。彼墮二見不解心量。自心境界妄想增長。身受用見立妄想根量。大慧。一切法性亦復如是。離有無不應作想。大慧。若復離有無。而作兔無角想。是名邪想。彼應待觀故兔無角。不應作想。乃至微塵分別自性。悉不可得。大慧。聖境界離。不應作牛有角想彼外道之起有無二見。因不了諸法唯心。但於自心境界增長妄想分別。至於世間資身之具。無非妄想心量。根猶心也。若能達此心量所現境界皆是虛妄。其有無二見則可泯矣。復告大慧。非但心法本空。一切諸法之性。亦本離有無之相。不應妄計。又復若謂有無俱離。作兔無角想。亦是邪計。言待觀者。待謂待對。謂牛角之有觀兔角之無。亦非真空。故雲不應作想。至於微塵自性求其體相皆不可得。良以聖智境界。本離彼見。是故於此不應分別也。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白佛言。世尊。得無妄想者。見不生相已。隨彼思量觀察不生妄想言無耶既斥外道有無皆非正因故。又問雲。今正教得無妄想者。唯見不生相而已。與彼外道觀察不生妄想言無者何異耶。

  佛告大慧。非觀察不生妄想言無。所以者何。妄想者。因彼生故。依彼角生妄想。以依角生妄想。是故言依因故。離異不異故。非觀察不生妄想言無角答先正揀非。言非觀察等者。蓋了妄想無自性為無。不同彼分別對有言無。蓋彼以分別妄想為生法之因。如因角有無而起分別故。雲以依角生妄想。言離異不異者。異謂依角而起有無分別。不異謂角無分別。離此見故。故雲非觀察不生妄想言無角也。

  大慧。若復妄想異角者。則不應角生。若不異者。則因彼故。乃至微塵分析推求悉不可得。不異角故彼亦非性。二俱無性者。何法何故而言無耶。大慧。若無故無角。觀有故言兔無角者。不應作想。大慧。不正因故。而說有無。二俱不成此復妄想異角等者。再釋上義。若謂分別與角異者。則角非所依之因。若不異者。因彼而起分別。若分析至於微塵。悉不可得者。則有角無角二見俱泯故。曰不異角故。彼亦非性。非性者非實性也。若有無二法俱無性者。指何法而言無耶。言無故無角者。謂異於有角。而言無角者。決無是理。故雲不應作想。言不正因者。謂不得正因論有無者。皆無實義故雲二俱不成也。

  大慧。復有余外道見。計著色空事形處橫法。不能善知虛空分齊。言色離虛空。起分齊見妄想重舉外計色空之義。以辯其非因。如入楞伽雲。復有外道見色形狀虛空分齊而生執著。言色異虛空。起於分別。

  大慧。虛空是色隨入色種。大慧。色是虛空持所持處所建立。性色空事分別當知。大慧。四大種生時自相各別。亦不住虛空。非彼無虛空上言不善分別色空。此言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持所持處者。謂色為虛空所持。於所持處建立諸色則空外無色互為能所。雲何而言離虛空起分齊見也。言性色空事者。謂性色性空之事。當如是分別也。入楞伽雲。色空分齊應如是知。四大種者。地水火風也。此四大生時。堅濕暖動自相各別。雖不住於虛空。未嘗離於虛空。故雲非彼無虛空也。

  如是大慧。觀牛有角故。兔無角。大慧。又牛角者。析為微塵。又分別微塵剎那不住。彼何所觀故而言無耶。若言觀余物者。彼法亦然觀牛有角等者。是對牛角之有。言兔角之無也。此牛角析為微塵。又分分析之至於鄰虛。如是則覺無覺相。求剎那住相亦不可得。剎那者微細念也。彼外道計無者。對牛角之有而言。牛角求之既無微塵可得。不知對何物而言無耶。入楞伽雲。若待余物彼亦如是待即對也。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摩诃薩言。當離兔角牛角虛空形色異見妄想。汝等諸菩薩摩诃薩當思惟自心現妄想隨入為一切剎土最勝子以自心現方便而教授之此結勸離二種見。又曰。當思惟自心現妄想。欲知妄想有無之實。但當返觀自心是果有耶果無耶。亦有亦無非有非無思之自得。亦當以此教導於他。故曰隨入一切剎土。最勝子猶佛子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色等及心無色等長養心

  身受用安立識藏現眾生

  心意及與識自性法有五

  無我二種淨廣說者所說

  長短有無等展轉互相生

  以無故成有以有故成無

  微塵分別事不起色妄想

  心量安立處惡見所不樂

  覺想非境界聲聞亦復然

  救世之所說自覺之境界

  色等及心無者。頌上妄想自性不出色等外塵及內識。心以理言之本無所有。此一無字斷妄利刀莫過乎此。承當得去何想不除。但凡夫不了而起妄想。反取以長養自心。故身受用等物由之建立。自本而言藏識所現。故心意識次第而生。自性法有五者。約三自性。立名相等五法及二無我也。廣說等者。頌上有無妄想及觀待等皆非正因也。微塵分別事不起色等。頌上析角無角邪計妄想也。心量安立處者。頌上思惟自心離有無計。即第一義安立之處。非外道小乘惡見覺想所樂境界。乃佛所說自覺境界也。

  爾時大慧菩薩為淨除自心現流故。復請如來白佛言。世尊。雲何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為頓為漸耶自心現流者。謂八識自心現行流注煩惱。亦謂之自心現過患習氣。大慧。為此請淨除之法。為頓耶為漸耶。

  佛告大慧。漸淨非頓。如庵羅果漸熟非頓。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漸淨非頓。譬如陶家造作諸器漸成非頓。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漸淨非頓。譬如大地漸生萬物非頓生也。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漸淨非頓。譬如人學音樂書畫種種伎術漸成非頓。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漸成非頓。譬如明鏡頓現一切無相色像。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頓現無相無有所有清淨境界。如日月輪頓照顯示一切色像。如來為離自心現習氣過患。眾生亦復如是。頓為顯示不思議智最勝境界。譬如藏識頓分別知自心現及身安立受用境界。彼諸依佛亦復如是。頓熟眾生所處境界。以修行者安處於彼色究竟天。譬如法佛所作依佛光明照耀。自覺聖趣亦復如是。彼於法相。有性無性惡見妄想照令除滅此段示漸頓淨相。佛告大慧下示漸淨相。文凡四喻。有法有喻有合文皆可見。譬如明鏡下示頓淨相。亦有四喻。初無相色像者。為即明之像。像體本空。以喻法中無相境界本無所有。故雲無有所有藏識喻雲。頓分別知者。非藏識分別。乃分別藏識所現境界。如鏡現像。此喻依佛頓熟大根眾生所居之境。言依佛者報身佛也。以報身依法身故。言譬如法佛所作依佛者。入楞伽雲。譬如法佛頓現報佛及以化佛是也。自覺聖趣者。即自證聖境。彼外道有無性執惡見。照了令滅也。

  大慧。法依佛說一切法入自相共相自心現習氣因相續妄想自性計著因種種不實如幻。種種計著不可得法依佛者。法即法身體也。依佛即報佛用也。謂全體起用說一切法。法即大乘法也。入自相共相等者。言眾生迷於本性入於自相共相之執。是自心所現煩惱。名習氣因。由煩惱相續妄計造諸結業。名計著因。由煩惱結業。受諸虛妄生死。故雲不實如幻。此之三道該乎九界。故雲種種計著。然此三道本是三德。眾生迷之流轉三道。佛說此法令其了達自性本空。即妄成真真妄俱泯。故曰不可得也。

  復次大慧。計著緣起自性。生妄想自性相。大慧。如工幻師依草木瓦石作種種幻起一切眾生若干形色起種種妄想。彼諸妄想亦無真實此言自共相等諸法不出二種自性。由緣起自性。而生妄想自性之相。故復以喻顯之。依草木等作種種幻。此喻緣起自性也。若於形色等者。謂妄想自性也。彼諸妄想如幻師作諸幻相。故雲亦無真實也。

  如是大慧。依緣起自性。起妄想自性。種種妄想心種種相。行事妄想相。計著習氣妄想。是為妄想自性相生。大慧。是名依佛說法上以幻法喻諸妄想。此合前喻。言種種妄想心等者。因有心則有想。有想則有行。有行則有事無非妄想。即前三道之相。但開合異耳。入楞伽雲。由取著境界習氣力故。於緣起性中。有妄計性種種相現。是名妄計性生。文顯故引注於此。是名依佛說法結也。

  大慧。法佛者。離心自性相。自覺聖所緣境界建立施作法佛修德法身也。言離心自性相者。離妄念也。且法身究竟何所不離。而特言心者。以心為萬法之本。心若不亡則一切法生。今言離相則諸法寂滅。寂滅相者。法身之謂也。既言離相則法身名相何自而立故曰。自覺聖所緣境界建立施作。所謂強指法性為法身。斯乃無名之名。非相之相也。

  大慧。化佛者。說施界忍精進禅定及心智。慧離陰界入解脫識相分別。觀察建立超外道見無色見化佛者即應身佛也。說三乘法度諸眾生所說六度者。菩薩法也。離五陰十八界十二入。及解脫識相分別者。二乘法也。觀察建立。即後文二種覺義乃菩薩自行化他法也。超外道見者。離斷常二見也。無色見者。計無色定為涅槃定。即受想心滅也。

  大慧。又法佛者離攀緣。攀緣離一切所作根量相滅。非諸凡夫聲聞緣覺外道計著我相所著境界。自覺聖究竟差別相建立。是故大慧。自覺聖究竟差別相。當勤修學。自心現見應當除滅又法佛者重示所離。前言離心自體離也。今復示離所離之境離也。離攀緣則異於凡夫。離攀緣離則異於二乘。蓋二乘雖離前塵。又著於空。佛則不然也。一切所作根量相滅者。異於外道也。故曰非諸凡夫乃至所著境界。所離既極則惟自覺聖境界而已。而言究竟差別相者。究竟乃極於果位。差別乃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無差之差也。結勸有二。勸修學結當文。次除滅結上自心現流也。

  復次大慧。有二種聲聞乘通分別相。謂得自覺聖差別相。及性妄想自性計著相。雲何得自覺聖差別相聲聞。謂無常苦空無我境界。真谛離欲寂滅。息陰界入自共相。外不壞相如實知。心得寂止。心寂止已禅定解脫三昧道果正受解脫。不離習氣不思議變易死。得自覺聖樂住聲聞。是名得自覺聖差別相聲聞上勉菩薩修自覺聖。智既有大小不同故。出聲聞所證之相。有二種異。自覺聖差別相者。所證之理也。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者。執教起見也。雖同是聲聞。得失永異。無常苦空無我者。聲聞所修析空之觀也。境界者。所空之境也。真谛者真理也。離欲寂滅者。離三界愛欲入無余涅槃也。息滅五陰十八界十二入自相共相自共相。即總別相也。外不壞相如實知者。謂聲聞不能如實了知生死相即涅槃相。故以為外也。以必得寂滅而後心止。心既止寂故。得禅定乃至正受解脫。不離習氣等者。所破煩惱有正有習。但能斷正離分段生死。未能斷習。猶有變易生死。分段者。三界內支形分段生死也。變易者。方便土因移果易生死也。言不思議者。此變易生死非凡夫所能思議也。樂住者。謂聲聞樂住於真空涅槃也。

  大慧。得自覺聖差別樂住。菩薩摩诃薩。非滅門樂正受樂。顧憫眾生及本願不作證。大慧。是名聲聞得自覺聖差別相樂。菩薩摩诃薩。於彼得自覺聖差別相樂。不應修學此言菩薩亦證真谛而不住著。言非滅門者。不同小乘住寂滅門趣正受樂。言顧憫眾生等者。謂菩薩以悲願度生。不取著涅槃也。此重結指是聲聞所得三昧之樂。然菩薩於此三昧不應修學。

  大慧。雲何心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所謂大種青黃赤白堅濕暖動。非作生自相共相。先勝善說見已。於彼起自性妄想。菩薩摩诃薩。於彼應知應捨。隨入法無我相。滅人無我相見。漸次諸地相續建立。是名諸聲聞性妄想自性計著相此段征釋著相聲。聞初釋性。妄想謂四大種色。各有自然之性。如地以堅為性。水以濕為性。火以暖為性。風以動為性。言非作生者。非造作而生也。仍於陰界入自共相而生執著。先勝是佛。謂佛善巧宣說。言執教聲聞不能了達自性本空見彼境界諸相起自性妄想。為菩薩者。當知是過而捨離之。隨入法無我相等。入楞伽雲。離人無我見。入法無我相。漸入諸地。是名下結。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白佛言。世尊。世尊所說常不思議。自覺聖趣境界。及第一義境界。世尊非諸外道所說常不思議因緣耶如來所談常不思議。與外道所說名同。恐學者濫真墮妄故舉以為問。名同義異具見下文。所言常與不思議。無出二種境界。常即自覺聖趣。不思議即第一義。自覺常智也。聖趣常境也。由常智而契常境故。名為常第一義體絕言思故。雲不思議也。豈外道邪見所可同也。

  佛告大慧。非諸外道因緣得常不思議。所以者何。諸外道常不思議。不因自相成。若常不思議。不因自相成者。何因顯現常不思議。復次大慧。不思議若因自相成者。彼則應常。由作者因相故。常不思議不成答言非諸外道因緣等者。蓋外道修證非正因緣。因非正因果非正果。故征釋而斥之。不因自相成者。謂非自覺相所成。則常不思議境界之果亦不成也。彼因若從自覺相成。則因常而果亦常也。言由作因相等者。由所作之因是邪計故。所以常不思議不成果也。

  大慧。我第一義常不思議。第一義因相成。離性非性得自覺相故有相。第一義智因故有因。離性非性故。譬如無作虛空涅槃滅盡故常。如是大慧。不同外道常不思議論。如是大慧。此常不思議。諸如來自覺聖智所得如是故。常不思議自覺聖智所得。應當修學此對外道之非。而顯正教之是。言第一義因相成等者。此第一義。即是中道實相。以是為因即是常因。以是為相即是常相。遠離有無之過。言離性則非有。離非性則非無。非有非無正顯中道。中道絕待故常。常故妙。妙故不可思議。此所以為如是究竟常不思議異彼外道無自相因。故復言有因有相。言譬如無作虛空等者。虛空以無為故常。涅槃以滅盡故常。此常不思議。則與外道诤論自不侔矣。言諸如來等者。佛言。非但我法如是。諸佛所證常不思議。無不然也。故誡菩薩應當修學。

  復次大慧。外道常不思議無常性。異相因故。非自作因相力故常。復次大慧。諸外道常不思議。於所作性非性無常。見已思量計常此斥外道無常性所以。難其無果。以其因非正因故。復對因反復斥之。言異相因者。非我自因之相也。彼言常者。非自作正因實相之力所成之常。乃非常計常之常。豈顯常性之果哉。又復外道所計常不思議。乃言。世間所作之法有已還無。悉是無常性非性即有無也。作是見已妄計神我。以為常不思議。故雲思量計常。

  大慧。我亦以如是因緣所作者性非性無常見已。自覺聖境界說彼常無因。大慧。若復諸外道因相。成常不思議。因自相性非性。同於兔角。此常不思議。但言說妄想。諸外道輩有如是過。所以者何。謂但言說妄想同於兔兔角。自因相非分又曰我亦如是因緣者。謂如來亦見彼性無常。而修於常顯自覺聖境界。而後乃知彼無常性故。說彼常無因。又若以外道邪因邪相。成常不思議者。然彼因自相性。但有言說而無實義。故雲同於兔角。諸外道輩下結過。其略有四。言說妄想一也。自因相非分二也。非自覺得相三也。思量計常四也。故雲有如是過也。

  大慧。我常不思議因。自覺得相故。離所作性非性故常。非外性非性無常思量計常。大慧。若復外性非性無常思量計常不思議常。而彼不知常不思議自因之相。去得自覺聖智境界相遠。彼不應說我常不思議等者。佛謂我之所得不思議。以自證為因相。不同外道有已還無為無常以神我思量計常。若復外性等者。復斥外計亦有四義。初斥思量計常。二名不知常不思議自因之相。三斥去佛所得相遠。四彼不應說者。斥其但有言說也。

  復次大慧。諸聲聞畏生死妄想苦。而求涅槃。不知生死涅槃差別一切性妄想非性。未來諸根境界休息作涅槃想。非自覺聖智趣藏識轉。是故凡愚說有三乘。說心量趣無所有。是故大慧。彼不知過去未來現在諸如來自心現境界。計著外心現境界。生死輪常轉小乘畏懼生死忻求涅槃。不知生死涅槃差別之相皆是妄想無有實性。此小乘智眼。見未來根塵息滅。認為涅槃。豈真所謂自覺聖智所趣之境。亦非藏識所轉之涅槃也。言凡愚說有三乘者。謂生死即涅槃。大乘之法非彼所知。為說小乘真空涅槃。心量無所有即真空也。而又不知三世諸佛涅槃妙心自心發現非別有也。妄計心外有法。起惑造業輪轉生死也。

  復次大慧。一切法不生。是過去未來現在諸如來所說。所以者何。謂自心現性非性。離有非有生故。大慧。一切性不生。一切法如兔馬等角。是愚癡凡夫不覺妄想。自性妄想故。大慧。一切法不生。自覺聖智趣境界者。一切性自性相不生。非彼愚夫妄想二境界。自性身財建立趣自性相。大慧藏識攝所攝相轉。愚夫墮生住滅二見希望一切性生。有非有妄想生。非聖賢也。大慧。於彼應當修學諸佛分上覓無生尚叵得。況一切法乎。良由眾生無始著於諸法。是故諸佛破其昔計故言不生。以一切法唯自心現性無實性。豈但離乎有生。亦離無生。涅槃經。所謂不生不生是也。一切性不生等者。復約迷悟以示得失。謂不能了生即無生。但言一切性不生。計著一切法如兔馬之無角。此愚夫不覺妄想。是自性之妄想故也。非今所謂不生。若言一切法不生。是佛自覺聖智趣境界者。則一切法性相俱不生此真無生。非彼愚夫妄想分別有無二境也。言自性身財等者。如入楞伽雲。身及資生器世間等。一切皆是藏識影像。所取能取二種相現。愚夫不了墮生住滅有無二見。取著一切性生。不出有無妄想。實非聖賢所得無生。言於彼者。於諸佛所說無生。應當修學也。

  復次大慧。有五無間種性。雲何為五。謂聲聞乘無間種性。緣覺乘無間種性。如來乘無間種性。不定種性各別種性論其種性本無差別。無始熏習或內或外或大或小或定或不定。此經所以明。夫種性有五言無間者。謂其種性純一無間雜也。

  雲何知聲聞乘無間種性。若聞說得陰界入自共相斷知時。舉身毛孔熙怡欣悅。及樂修相智。不修緣起發悟之相。是名聲聞乘無間種性。聲聞無間見第八地。起煩惱斷習煩惱不斷。不度不思議變易死。度分段死正師子吼。我生已盡梵行已立不受後有。如實知修習人無我。乃至得般涅槃覺聲聞厭苦心切急於取證。故聞說四谛知苦斷集慕滅修道之時。則身心悅豫。陰界入自共相。雖開合不同。即是苦谛。相智者。四谛之總相智也。聲聞根鈍樂修此智。不修緣起發悟之相者。緣即十二因緣。乃緣覺所修而發悟者。而聲聞不樂修也。聲聞以無間三昧。見第八辟支佛地。斷現行見思煩惱。未斷無明別惑。言習煩惱者。即無明也。以故未能超越變易生死。但能超越分段生死苦海耳。師子吼即無畏說也。謂至八地說言。我生已盡斷苦集也。梵行已立不受後有。修道證滅也。皆實不虛故。雲如實知也。修習人無我乃至得涅槃覺。謂空人執而得涅槃證真空也。

  大慧。各別無間者。我人眾生壽命長養士夫。彼諸眾生作如是覺求般涅槃。復由異外道說。悉由作者見一切性已。言此是般涅槃。作如是覺。法無我見非分。彼無解脫。大慧。此諸聲聞乘無間外道種性。不出出覺。為轉彼惡見故。應當修學各別無間者。此言著相聲聞不異外道而言無間。於我人知見等各各差別之法。計為涅槃。而不知此是生死根本。反以為覺而取證也。復有一種計一切法悉由造作而有。非因計因。見一切性是為涅槃。如聲聞之樂滅修道。然於法無我解脫。實非其分。名為佛子。實是外道。故雲無間外道。雖欲出離三界。而不能出故。雲不出出覺。亦勸令學者當轉彼惡見。而趣如來種性也。

  大慧。緣覺乘無間種性者。若聞說各別緣無間。舉身毛豎悲泣流淚。不相近緣所有不著。種種自身種種神通。若離若合種種變化。聞說是時其心隨入。若知彼緣覺乘無間種性已。隨順為說緣覺之乘。是名緣覺乘無間種性相緣覺者從佛禀教。觀十二因緣。覺真谛理名為緣覺。亦名獨覺者。出無佛世睹緣自悟也。各別緣無間者。聞說十二因緣因果循環。而悟無生適其所願。悲感交集至於流淚。言不相近等者。謂樂獨善寂修遠離行。凡所有相皆不能著。或時為說身通變化。或離一身為多。或合多身為一。聞如是說心有所入。菩薩知彼緣覺種性。當為說此緣覺乘法也。

  大慧。彼如來乘無間種性有四種。謂自性法無間種性。離自性法無間種性。得自覺聖無間種性。外剎殊勝無間種性。大慧。若聞此四事一一說時。及說自心現身財建立不思議境界時。心不驚怖者。是名如來乘無間種性相如來種性無間者。謂其性圓融無礙也。言四種者。一自性法即如來藏。自性清淨心也。二離自性法。謂此性離性執也。三得自覺聖。即如來究竟覺智也。四外剎殊勝。謂如來悲願嚴土攝生。種種殊勝也。入楞伽雲。所證法有三種者。合自性法離自性法為一。此三種即法報應三身也。及說自心現身財等者。入楞伽雲。聞自心所現身財建立阿賴耶識不思議境。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此是如來乘性。

  大慧。不定種性者。謂說彼三種時。隨說而入隨彼而成。大慧。此是初治地者。謂種性建立。為超入無所有地故。作是建立。彼自覺藏者。自煩惱習淨見法無我。得三昧樂住聲聞。當得如來最勝之身不定種性者。聞說聲聞緣覺如來三種法時。隨生信解而順修學從小入大。其性可移故言不定。初治地者即干慧地人。為其說不定種生。令彼超入無所有地。此地即第七已辦地。作是建立者。作是說也。彼自覺藏等者。入楞伽雲。彼住三昧樂聲聞。若能證知自所依識。見法無我淨煩惱習。畢竟當得如來之身。自所依識即自覺藏第八識也。煩惱習即無明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須陀槃那果往來及不還

  逮得阿羅漢是等心惑亂

  須陀槃那者。即須陀洹。此雲預流。能斷三界見惑。預入聖人之流。此初果也。往來者。梵語斯陀含。能斷欲界前六品思惑。後三品未斷。於人天中更一往來。此二果也。不還者。梵語阿那含。斷欲界思盡。更不來欲界受生。此三果也。阿羅漢四果也。是四果人雖斷見思取證小果。而未能斷塵沙無明二惑。是為惑亂也。

  三乘與一乘非乘我所說

  愚夫少智慧諸聖遠離寂

  三乘者。聲聞緣覺不定三種性也。一乘如來種性也。非乘各別種性也。如來之意但說一乘。為機器不齊故。說三乘非乘引權歸實。諸聖遠離寂。即樂入寂滅。四果聖人也。

  第一義法門遠離於二教

  住於無所有何建立三乘

  第一義門是為寂理。豈有權實之殊。如來住此寂理一法不立。況三乘乎。

  諸禅無量等無色三摩提

  受想悉寂滅亦無有心量

  諸禅者。四禅也。無量者。四無量心也。無色者。四無色定也。三摩提者。謂等持即三昧也。受想寂滅者。小乘滅盡定也。此等諸法心量都盡也。

  大慧。彼一闡提非一闡提。世間解脫誰轉。大慧。一闡提有二種。一者捨一切善根。及於無始眾生發願。雲何捨一切善根。謂謗菩薩藏及作惡言。此非隨順修多羅毗尼解脫之說。捨一切善根故不般涅槃一闡提是梵語此翻信不具。亦雲極惡。非一闡提者。非定是極惡若定是極惡。則永無轉惡為善得解脫時也。然闡提現行雖惡性不斷善。若能照性亦得成佛。故又告雲。闡提有二種。捨一切善根者。此真極惡人也。及於無始眾生發願者。此菩薩闡提也。雲何捨一切等者。征釋極惡之義也。謗菩薩藏及作惡言。此乃人法俱謗。安肯隨順經律解脫之法而入涅槃。所謂闡提斷修善盡者是也。

  二者菩薩本自願方便故。非不般涅槃。一切眾生而般涅槃。大慧。彼般涅槃。是名不般涅槃法相。此亦到一闡提趣此言大乘菩薩以本願方便欲令一切眾生悉入涅槃而後涅槃。言不般涅槃法相者。菩薩了生死即是涅槃。涅槃本具非別有涅槃可入。所謂清淨行者不入涅槃者是也。言亦到一闡提趣者。蓋菩薩了惡即善。無善可修。趣同闡提捨一切善及不入涅槃故也。

  大慧白佛言。世尊。此中雲何畢竟不般涅槃。佛告大慧。菩薩一闡提者。知一切善法本來般涅槃已。畢竟不般涅槃。而非捨一切善根一闡提也。大慧。捨一切善根一闡提者。復以如來神力故。或時善根生。所以者何。謂如來不捨一切眾生故。以是故。菩薩一闡提不般涅槃此征釋菩薩闡提不般涅槃之所以。言本來般涅槃等者。經雲。一切眾生即涅槃相。不可復滅。然菩薩非終不般涅槃。蓋了修即性離涅槃相也。或時善根生等文顯可見。

  復次大慧。菩薩摩诃薩當善三自性。雲何三自性。謂妄想自性。緣起自性。成自性分別自性乃此經之要領。前已略明。今復詳說。

  大慧。妄想自性從相生。大慧白佛言。世尊。雲何妄想自性從相生。佛告大慧。緣起自性事相相行。顯現事相相。計著有二種妄想自性。如來應供等正覺之所建立。謂名相計著相。及事相計著相。名相計著相者。謂內外法計著。事相計著相者。謂即彼如是。內外自共相計著。是名二種妄想自性相。若依若緣生。是名緣起言妄想自性從相生者。正從緣起相生也。緣起者。謂從因緣起乎事相事相顯現而生二種計著。言相相者。事相非一也。如來建立者。即如來為眾生。演說妄想自性。以令了妄無妄也。名相計著相者。謂於根塵內外法中。計著名相。事相計著相者。謂即於彼根塵法上。不了性空計著自相。共相。若依若緣生。正明緣起自性。依即因也。謂諸法從因緣而生。因緣有根塵因緣。有業惑因緣。而業惑又從根塵而起。凡世出世間一切諸法。無有不從因緣而生。龍樹所謂因緣所生法是也。

  雲何成自性。謂離名相事相妄想。聖智所得及自覺聖智趣所行境界。是名成自性如來藏心成即成就。言離名相事相妄想者。謂諸佛聖人。觀因緣所生之法即空即假即中。離諸妄想。成就正智如如也。聖智所得即正智也。自覺聖智即如如也。合此二法成一自性。是為如來藏心。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名相覺想自性二相正智如如

  是則成相

  名相即緣起自性。覺想即妄想自性。正智如如即成自性。此攝五法為三自性。故知五法三自性。特開合異耳。

  大慧。是名觀察五法自性相經。自覺聖智趣所行境界。汝等諸菩薩摩诃薩。應當修學一經所說雖通五法三自性。勸修從要。乃為自覺聖智故。茲結勸也。

  復次大慧。菩薩摩诃薩善觀二種無我相。雲何二種無我相。謂人無我及法無我。雲何人無我。謂離我我所。陰界入聚無知業愛生。眼色等攝受計著生識。一切諸根自心現。器身藏自妄想相施設顯示言善觀人法無我相者。謂用二空妙觀。破生法二執也。在他經則曰生法二空。此雲人無我法無我。無即空也。人乃眾生假名。法乃五陰實法。凡夫於此假實我見偏重。故以無我破之。若達無我則一切離著。顯出本性妙人妙法矣。人無我中。言離我我所者。我即假名。我所即實法也。蓋假不自假。依實法而有假名。若推假必兼其實。故曰陰界入聚。無知即煩惱。謂實法從煩惱業愛所生。眼色等者。謂眼等諸識。取於色等諸塵。器身藏者。器即依報。謂世間如器。身即正報藏即藏識。入楞伽雲。又自心所見身器世間。皆是藏心之所顯現。此等諸法求其妄執皆不可得。是為人無我也。

  如河流如種子如燈如風如雲。剎那展轉壞躁動如猿猴。樂不淨處如飛蠅。無厭足如風火。無始虛偽習氣因。如汲水輪生死趣有輪。種種身色如幻術神咒機發像起。善彼相知。是名人無我智河流等五喻剎那壞相。躁動等三乃虛妄識相。故以猿蠅風火喻之。然皆無始虛妄習因。墮於生死三有輪轉。故以汲井輪喻之種種身色等者。此喻幻身。如幻術。能使機發神咒能使像起。入楞伽雲。譬如死屍咒力故行。亦如木人因機運動。善彼相知。即善知如上喻相。是觀人無我妙智也。

  雲何法無我智。謂覺陰界入妄想相自性。如陰界入離我我所。陰界入積聚。因業愛繩縛展轉相緣生無動搖。諸法亦爾離自共相。不實妄想相妄想力。是凡夫生非聖賢也。心意識五法自性離故法無我智從實法直示。謂覺知陰界入相是妄計性。如陰界入等者。例前人無我觀離我我所。但由陰等積聚業愛纏縛。互為緣起推其自性了不可得。故曰無動搖。動搖即造作也。入楞伽雲。無能作者。既無能作安有所作諸法。故雲離自共相。然此虛妄之相。是凡夫妄想分別。非諸聖賢。既了法法本空。尚何妄想之有哉。故曰自性離也。離非遠離即達其性亡耳。

  大慧。菩薩摩诃薩當善分別一切法無我善法無我。菩薩摩诃薩不久當得初地。菩薩無所有觀地相。觀察開覺歡喜。次第漸進超九地相得法雲地。於彼建立無量寶莊嚴大寶蓮華王像大寶宮殿。幻自性境界修習生。於彼而坐。同一像類諸最勝子眷屬圍繞。從一切佛剎來。佛手灌頂如轉輪聖王太子灌頂。超佛子地。到自覺聖智法趣。當得如來自在法身。見法無我故。是名法無我相。汝等諸菩薩摩诃薩。應當修學此結勸利益文中。言當得初地者。歡喜地也。無所有等者。謂菩薩用中道妙觀。了諸地相無有障礙。如是觀察故。開覺而生歡喜。或超或漸至法雲地。住此地已有無量寶莊嚴境界而現其前。幻自性者。由修習幻性法門。感如是報。同一像類等者。謂法身菩薩之類皆來圍繞。諸佛亦來手摩其頂灌頂。以下如文可見。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復白佛言。世尊。建立誹謗相。惟願說之。令我及諸菩薩摩诃薩離建立誹謗二邊惡見。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覺。已離常建立。斷誹謗見不謗正法真如界中尚不當無安得言有。非有說有名建立常見也。非無說無名誹謗斷見也。大慧。設此以問。雲何離此二見。當得菩提不謗正法耶。

  爾時世尊受大慧菩薩請已而說偈言。

  建立及誹謗無有彼心量

  身受用建立及心不能知

  愚癡無智慧建立及誹謗

  言此建謗皆由心量。然心量之實求不可得。如來如此直示。令彼凡迷了本無有離諸邪見。言身受用建立者。身即色身正報也。受用即資財依報也。由愚癡無智。不知是自心妄現。墮於二見。

  爾時世尊於此偈義。復重顯示告大慧言。有四種非有有建立。雲何為四。謂非有相建立。非有見建立。非有因建立。非有性建立。是名四種建立。又誹謗者。謂於彼所立無所得。觀察非分而起誹謗。是名建立誹謗相上言建立誹謗是斷常邪見。而未詳說名義故列其名而後釋義。名相固多其略有四。曰相曰見曰因曰性。皆言非有建立者。謂其本無強作有見。誹謗相不從他起。至於建立法中。求不可得以作空想。故雲於彼所立無所得言觀察非分者。入楞伽雲。不善觀察蓋不能了真空不空。而起誹謗之見也。

  復次大慧。雲何非有相建立相。謂陰界入非有自共相。而起計著。此如是此不異。是名非有相建立相。此非有相建立。妄想無始虛偽過。種種習氣計著生此釋建立初相中。言非有相建立者。謂於陰界入。自相共相本無所有而生計著。雲此如是此不異。如是者自相也。不異者共相也。然此非有相建立相非始今世。故雲無始虛偽習氣計著生也。

  大慧。非有見建立相者。若彼如是陰界入我人眾生壽命長養士夫見建立。是名非有見建立相非有見等者。此見亦從我所上起。謂於陰界入中。妄起我人眾生等見故。雲非有見建立也。

  大慧。非有因建立相者。謂初識無因生。後不實如幻。本不生。眼色明界念前生。生已實已還壞。是名非有因建立相此因建立言初識無因生者。謂最初識念無因而生。生後不實如幻。既然如幻豈有生乎。眼色明界等者。言初識本無。後因眼等四緣一念前生。生已實有實已還壞。是為生滅故皆非也。

  大慧非有性建立相者。謂虛空滅般涅槃非作。計著性建立。此離性非性。一切法如兔馬等角。如垂發現。離有非有。是名非有性建立相性建立中。言虛空滅般涅槃者。即三無為也。虛空謂虛空。無為滅謂非擇滅。無為般涅槃謂擇滅無為。此三無為皆無作性。但邪計執著建立為有言離性非性者。謂一切諸法本來非有非無。如兔馬等角。是喻非有。如垂發由翳目而生。是喻非無。

  建立及誹謗愚夫妄想。不善觀察自心現量。非聖賢也。是故離建立誹謗惡見。應當修學此總結斥。由愚夫不善觀自心現量非有非無。而妄計有無。實非聖賢。故勸菩薩離此二見當修學也。

  復次大慧。菩薩摩诃薩善知心意意識五法自性二無我相趣究竟。為安眾生故。作種種類像。如妄想自性處依於緣起。譬如眾色如意寶珠。普現一切諸佛剎土一切如來大眾集會。悉於其中聽受佛法。所謂一切法。如幻如夢光影水月。於一切法離生滅斷常。及離聲聞緣覺之法此言菩薩善知心意意識五法二性二無我相。可趣究竟之地。自行既成。當化眾生隨類現形。故雲作種種類像。言如妄想等者。況菩薩隨機設化。亦猶凡夫妄想從緣而起。又曰譬如眾色等者。喻菩薩以一身一切身普現一切諸佛剎土與諸大眾聽受如來說法。其所說者如幻如夢如鏡中像如水中月。遠離生滅及以斷常。不住二乘之地也。

  得百千三昧乃至百千億那由他三昧。得三昧已。游諸佛剎供養諸佛。生諸天宮宣揚三寶示現佛身。聲聞菩薩大眾圍繞。以自心現量度脫眾生。分別演說外性無性。悉令遠離有無等見既離二乘之地。即得諸佛無量三昧。乃至示現佛身。言自心現等。入楞伽雲。為諸大眾說外境界皆唯是心。悉令遠離有無等執。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心量世間佛子觀察種類之身

  離所作行得力神通自在成就

  言心量世間者。謂菩薩以自心現量。觀諸世間隨機普應然皆出於無緣慈力故離所作行亦由得如幻三昧力等。而成就也。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復請佛言。惟願世尊。為我等說一切法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我等及余諸菩薩眾。覺悟是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已。離有無妄想。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摩诃薩言。谛聽谛聽。善思念之。今當為汝廣分別說。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大慧聞上諸法遠離斷常二見。則已了達真空諸法無生無異離性離相。而到於聖趣。為未了者。復有此請。故如來條列而答之。

  佛告大慧。空空者。即是妄想自性處。大慧。妄想自性計著者。說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大慧。彼略說七種空。謂相空。性自性空。行空。無行空。一切法離言說空。第一義聖智大空。彼彼空空空者。空之又空之謂也。空之又空能空之觀也。妄想自性處所空之境也。由凡夫於此執著妄想自性故。如來說空無生無二離性離相之法也。空有廣略故。諸經教所說空義非一。此經但說七種乃赴一時之機。如應病與藥也。具見下文。

  雲何相空。謂一切性自共相空。觀展轉積聚故。分別無性自共相不生。自他俱性無性故相不住。是故說一切性相空。是名相空此征釋相空。而言一切性自共相空者。蓋一切法本無自他共離四性。眾生妄執從四性生。四性即四句。四句求其生相。了不可得故雲相空。展轉積聚者。即陰界入互相待對也。分別無性者。即分析推求皆無自性。無性亦無故雲相不生也。自他俱性無性者。此覆疏上義。自謂自生。他謂他生。俱謂共生。無謂無因生。無因生即離生也。相不住即不住於相也。

  雲何性自性空。謂自己性自性不生。是名一切法性自性空。是故說性自性空自性空者。謂於當念觀一切所生之法。無自生性名自性空。前已空性。此復言性空者。前乃推檢入空。故性相俱相。約修說也。此則本自二空。故性相俱性。約性說也。

  雲何行空。謂陰離我我所。因所成所作業方便生。是名行空行空言陰離我我所者。陰是我所性本離執。從陰成我從我起行。因所者因我所也。謂因我所起業。方便和合而生妄執。順性推求皆不可得。名行空也。

  大慧。即此如是行空展轉緣起自性無性。是名無行空無行空者。不離前所作行。乃了達諸陰展轉緣起無有自性。乃行無行矣。是為無行空。

  雲何一切法離言說空。謂妄想自性無言說。故一切法離言說。是名一切法離言說空一切法離言說空者。謂一切法妄計自性。自性叵得。豈容言說。是為離言說空也。

  雲何一切法第一義聖智大空。謂得自覺聖智。一切見過習氣空。是名一切法第一義聖智大空自覺聖智本不當空。而能空彼見過習氣。所既空已能空亦空。即畢竟空也。

  雲何彼彼空。謂於彼無彼空。是名彼彼空。大慧。譬如鹿子母捨無象馬牛羊等。非無比丘眾而說彼空。非捨捨性空。亦非比丘比丘性空。非余處無象馬。是名一切法自相。彼於彼無彼。是名彼彼空。是名七種空。彼彼空者。是空最[塵-土+旦]汝當遠離彼彼空者。正謂外道所計之空。對此言之但空於彼而不空此。故雲於彼無彼空。譬如鹿子等者。鹿子人名也。其母毗捨佉優婆夷。深重三寶造立精捨安止比丘。於中不畜象馬等。言彼捨空者。但無象馬為空。非謂比丘眾亦空。非捨以下。總斥外道邪計之空。謂其縱能空捨比丘。而不能空其二者之性。縱以是處無象馬為空而余處非無。是則能所彼此宛然何空之有。是名一切法下。結斥之詞。初彼字指外道。但於彼無彼。而不能無此。又言七種空內而彼彼空最[塵-土+旦]者。是外道之邪計。故誡學者深當遠離也。

  大慧。不自生非不生。除住三昧是名無生此詶無生之問。不自生者。具言當如大論偈雲。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說無生。非不生者。謂非一向不生。以理言之。無生無所不生。永嘉亦雲。若實無生無不生。除住三昧者。除登初地初住破無明顯法性。是真無生也。

  離自性即是無生。離自性剎那相續流注。及異性現一切性離自性。是故一切性離自性此詶離自性相之問。還約無生言之。故曰離自性。即是無生言剎那相續流注者。心也。及異性現等者。法也。謂心若變動。則有異性所現一切諸法。若了心空則諸法自泯。故雲離自性也。

  雲何無二。謂一切法如陰熱如長短如黑白。大慧。一切法無二非於涅槃。彼生死非於生死。彼涅槃異相因有性故。是名無二。如涅槃生死一切法亦如是。是故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應當修學此詶無二之問。先約事示其二相。陰熱長短黑白之相待對宛然不得不二。又曰一切法無二者。約理言也。以其理一融彼事異。則一切法無二也。言非於涅槃等者。生死涅槃本來平等。非涅槃外別有生死。非生死外別有涅槃。彼即外也。然此二者。不二而二。二而不二。若不了此而謂有異相因。則各有自性故。說無二以一之。既了此二無二則一切法無不然也。是故下總結勸。

  爾時世尊欲重此義而說偈言。

  我常說空法遠離於斷常

  生死如幻夢而彼業不壞

  虛空及涅槃滅二亦如是

  愚夫作妄想諸聖離有無

  佛謂我說中道妙空。則有無俱遣。故雲遠離於斷常。此總明也。生死如幻夢下。次明生死涅槃各離斷常。則了生死如幻夢故不常。彼業不壞故不斷。虛空及涅槃。即三無為法。總是涅槃。此涅槃亦如幻故不常。非同小乘滅無故不斷滅二無二也。謂生死涅槃無二。離乎斷常亦如是也。愚夫妄想故墮斷常。聖人已離有無。則無二法之異耳。

  爾時世尊復告大慧菩薩摩诃薩言。大慧。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普入諸佛一切修多羅。凡所有經悉說此義。諸修多羅悉隨眾生希望心。故為分別說顯示其義。而非真實在於言說。如鹿渴想狂惑群鹿。鹿於彼相計著水性而彼無水。如是一切修多羅所說諸法。為令愚夫發歡喜。故非實聖智在於言說。是故當依於義莫著言說此總結空無生等諸法。非但此經所說。乃一切大教所诠之旨。聖智境界本無言說。然如來善巧分別者。為令眾生離著顯性。苟或執之則失於理。故誡雲莫著言說。妙在得意忘言。如月指之喻斯得之矣。

 

上一篇:第二卷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注解
下一篇:注大乘入楞伽經 第十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