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第三卷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注解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三卷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注解 上

  一切佛語心品第三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摩诃薩言。意生身分別通相。我今當說。谛聽谛聽。善思念之。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有三種意生身。雲何為三。所謂三昧樂正受意生身。覺法自性性意生身。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修行者。了知初地上上增進相。得三種身三種意生身。乃通教菩薩。自行化他之道。為菩薩者不可不知。故如來不待問而告之。初列三名而後征釋。

  大慧。雲何三昧樂正受意生身。謂第三第四第五地三昧樂正受。故種種自心寂靜安住心海起浪識相不生。知自心現境界性非性。是名三昧樂正受意生身言三昧樂正受意生身者。此菩薩從三地至四地斷見惑。從五地至七地斷思惑。得真空三昧之樂三昧翻正受。言三昧又言正受。華梵兼舉耳。意生身者。謂作意成真空法性身也。種種自心等。謂菩薩證空。不同二乘心生味著為相風所動。故曰安住心海。又不同凡夫起六識波浪。蓋了一切境界唯自心現皆無自性。是為初章生身。此自行也。

  大慧。雲何覺法自性性意生身。謂第八地觀察覺了如幻等法悉無所有。身心轉變得如幻三昧及余三昧門無量相力自在明。如妙華莊嚴。迅疾如意猶如幻夢水月鏡像。非造非所造如造所造。一切色種種支分具足莊嚴。隨入一切佛剎大眾。通達自性法故。是名覺法自性性意生身此言菩薩入第八地。覺了諸法如幻皆無有相。身心轉變無礙。住如幻諸三昧門。普入佛剎神通自在。如妙華之莊嚴也。迅疾下言如意如幻等者。皆言化身速疾之無礙也。非造非所造者。謂化身色相不同四大實造。如造所造者。謂此色相與造相似。如此幻造色相。具足福慧莊嚴垂形剎土。達此諸法唯我自性之性。是為自性性意生身。此化他也。

  大慧。雲何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所謂覺一切佛法緣自得樂相。是名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大慧。於彼三種身相。觀察覺了應當修學初則從生死假入涅槃空。次則從涅槃空入建立假。猶是二邊。今入中道。所謂覺一切佛法等。言菩薩從八地已去。接入回向位中。了達諸佛自證法相即我自心。故雲自得樂相也。言種類俱生者。輔行雲。了佛證法即入中道屬佛種類。或謂千種萬類非也自既入中。所化之機亦成佛之種類。故雲俱生。至此位中智轉行融名無行作。未入證道但名意生。是為第三意生相也。此三種身相。乃約位次別明。第二卷中言。譬如意去速疾。約處願二義釋者。是通釋也。誡勸修學如文可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非我乘大乘非說亦非字

  非谛非解脫非無有境界

  然乘摩诃衍三摩提自在

  種種意生身自在華莊嚴

  偈初四句。約如來自證離相故。皆以非言之。謂雖是大乘以離相故。是無乘可乘。蓋離諸名相無證無得。而亦非無境界可示。然乘摩诃衍者。乘即能乘。摩诃衍即所乘之法。乃指三種意生身。是大乘之法也。三摩提者。即初意生身也。種種意生者。超頌種類俱生身也。華莊嚴者。頌第二意生身也。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若男子女人。行五無間業。不入無擇地獄。世尊。雲何男子女人行五無間業不入無擇地獄。佛告大慧。谛聽谛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雲何五無間業。所謂殺父母及害羅漢破壞眾僧惡心出佛身血五無間業惡逆之極者。凡作是業必受無間地獄之報。如來有時說言。亦有行五無間業不入無擇獄者。無擇即無間也。大慧未達於是問佛。答中先據事列名。次約法征釋。名雖從逆法實惟順。義見下文。

  大慧。雲何眾生母。謂愛更受生。貪喜俱如緣母立。無明為父生入處聚落。斷二根本名害父母貪愛母無明父。即十二因緣中。現在之愛更從受生。與未來貪喜俱。皆有生義如母養育。立即生也。由無明貪愛。生六入十二處等聚落。若斷此貪愛無明根本。即害父母義也。

  彼諸使不現。如鼠毒發諸法。究竟斷彼名害羅漢彼諸使不現者。謂羅漢已斷正使未斷習氣。如鼠嚙人瘡雖愈遇雷復發。喻羅漢習氣雖則不現忽遇相風搖動如迦葉聞琴起舞是也。諸法即不染污無知之法。若能究竟斷之即害羅漢義也。

  雲何破僧。謂異相諸陰和合積聚。究竟斷彼名為破僧和合名僧故。以五陰和合言之。異相即色受想行識也。積聚即五陰積聚生死也。若能斷之即破僧義也。

  大慧。不覺外自共相自心現量。七識身以三解脫無漏惡想。究竟斷彼七種識佛。名為惡心出佛身血。若男子女人。行此無間事者。名五無間。亦名無間等不學外自共相者。謂不知諸法自相共相是自心現量。乃由迷於八識唯存七識。指七識妄覺而為佛義。非三解脫無漏之行莫能斷之。無漏本善而言惡者。亦順殺害義。能發此心究境斷除七識之佛即出佛身血義也。入楞伽雲。斷彼八識身佛者。以九識為佛識。八識為菩薩識。以其體屬無明。此內五無間也。自若男子下總結。

  復次大慧。有外無間。今當演說。汝及余菩薩摩诃薩。聞是義已。於未來世不墮愚癡。雲何五無間。謂先所說無間。若行此者。於三解脫一一不得無間等法。除此已余化神力現無間等。謂聲聞化神力菩薩化神力如來化神力。為余作無間罪者除疑悔過。為勸發故。神力變化現無間等。無有一向作無間事不得無間等。除覺自心現量離身財妄想離我我所攝受或時遇善知識解脫余趣相續妄想外無間者。外以對內。蓋指前五無間為內也。以實造無間之業為外也。上說行五無間得證聖智。恐人謂實造無間之因亦不受惡報。故又說此。若聞外五無間事業報不差。則不生疑惑。故雲不墮愚癡。言先所說者。謂於余教中曾說無間。若作此無間業者。必墮阿鼻。豈得三種解脫無間等法耶。除此已下。言權造者。權必引實。入楞伽雲。見其有造無間業者。為欲勸發令其改過。以神通力示同其事。尋即悔除證於解脫。所謂行於非道通達佛道。如調達阿阇世王等是也。無有下。言無有實造而不受無間報者。然實造者。未必永不得三解脫法。故曰除覺自心現量等。言若能了諸法唯心。內不見身。外不見財。離人法執。或於來世余趣受生。遇善知識離分別過皆得解脫。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貪愛名為母無明則為父

  覺境識為佛諸使為羅漢

  陰集名為僧無間次第斷

  謂是五無間不入無擇獄

  此頌上內五無間也。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佛之知覺。世尊。何等是佛之知覺。佛告大慧。覺人法無我。了知二障。離二種死。斷二煩惱。是名佛之知覺。聲聞緣覺得此法者。亦名為佛。以是因緣故我說一乘。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善知二無我二障煩惱斷

  永離二種死是名佛知覺

  向言一乘覺道。其說猶略。而未常言所知所覺者何法。於是復申此請。佛乃告之。了二無我是為覺。了二障是為知。究論人法生佛平等本無二執。所謂真如界內絕生佛之假名。此無人執也。平等性中無自他之形相。此無法執也。眾生迷之成二我執。如來覺了本性。二執皆空。故雲無我也。二障者。惑障智障也。即上二執為惑二空為智。既以二空空其二執。是無惑障。能空之智亦泯。是無智障。二障乃生死之因。因滅故果滅。故雲離二種死。二死者分段變易之死也。二煩惱者。謂通別二惑也。此二惑累至於極果方能斷盡。如是了達名為佛之知覺。二乘雖小若能回心向大。如佛覺知是佛而已。故雲亦名為佛。所以說一乘者此也。重頌可見。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何故世尊於大眾中唱如是言。我是過去一切佛。及種種受生。我爾時作曼陀轉輪聖王六牙大象及鹦鹉鳥釋提桓因善眼仙人。如是等百千生經說三世諸佛道無不同。而覺知前後。不無有去來今之異。雲何世尊言。我是過去一切佛。又曰種種受生則異其形。大慧。持此兩端。舉以為問。本生經雲。如來過去曾種種受生。如作轉輪王及作釋提善眼大象鹦鹉等百千生。

  佛告大慧。以四等故。如來應供等正覺於大眾中唱如是言。我爾時作拘留孫拘那含牟尼迦葉佛。雲何四等。謂字等語等法等身等。是名四等。以四種等故。如來應供等正覺。於大眾中唱如是言佛告以四等故。作拘留孫等佛。乃詶上我是過去諸佛之問。四等義見下文。

  雲何字等。若字稱我為佛。彼字亦稱一切諸佛。彼字自性無有差別。是名字等。雲何語等。謂我六十四種梵音言語相生。彼諸如來應供等正覺亦如是。六十四種梵音言語相生。無增無減無有差別。迦陵頻伽梵音聲性。雲何身等。諸我與諸佛法身及色身相好無有差別。除為調伏彼彼諸趣差別眾生故。示現種種差別色身。是名身等。雲何法等。謂我及彼佛得三十七菩提分法。略說佛法無障礙智。是名四等。是故如來應供等正覺。於大眾中唱如是言。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迦葉拘留孫拘那含是我

  以此四種等我為佛子說

  四等者。字語身法四。皆平等也。字等者。謂我名佛。一切如來亦名為佛。佛名無別。是為字等也。語等者。謂我作六十四種梵音聲語。一切諸佛亦然。是名語等。密跡力士經第二。說佛聲有八轉。謂體業具為從屬於呼。是八轉聲各具八德。所謂調和聲柔軟聲谛了聲易解聲無錯謬聲無雌小聲廣大聲深遠聲。八八即成六十四種。頻伽即鳥名。其聲清雅超於眾鳥。故引以喻也。身等者。謂我與諸佛法報應化之身等無差別。雖機不等應跡或殊會其歸趣亦一而已。法等者謂所得道品之法。與諸佛無殊也。言無障礙智者。謂得是四等。則於一切佛法無所障礙。亦不迷於如來化跡同異也。

  大慧復白佛言。如世尊所說。我從某夜得最正覺。乃至某夜入般涅槃。於其中間乃至不說一字。亦不已說當說不說是佛說。世尊如來應供等正覺。何因說言不說是佛說。佛告大慧。我因二法故作如是說。雲何二法。謂緣自得法及本住法。是名二法。因此二法故。我如是說示四等猶涉言诠。故復以始終不說一字之義為問。佛答以我因二法故。謂無法可說。是佛之說也。自得即自證修德也。本住即本具性德也。修性一如。皆離言說。故雲我如是說。

  雲何緣自得法。若彼如來所得。我亦得之無增無減。緣自得法究竟境界。離言說妄想離字二趣言自證境界與諸佛究竟無別。此自得之妙尚無增減。豈可得而言思。故曰離言說等。入楞伽雲。離言說相離分別相離名字相。此雲二趣未詳。

  雲何本住法。謂古先聖道如金銀等性。法界常住。若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法界常住。如趣彼城道。譬如士夫行曠野中見向古城平坦正道。即隨入城受如意樂。大慧。於意雲何。彼作是道及城中。種種樂邪。答言。不也。佛告大慧。我及過去一切諸佛。法界常住亦復如是。是故說言。我於某夜得最正覺。乃至某夜入般涅槃。於其中間不說一字。亦不已說當說。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某夜成道至某夜涅槃

  於此二中間我都無所說

  緣自得法住故我作是說

  彼佛及與我悉無有差別

  謂古先聖道者。即先佛所證性德之法也。如金銀等性者。喻本住法性。如金之堅剛非鍛煉所得。法界常住亦復如是。所謂有佛無佛性相常住。又言法界常住者。結本住法也。又曰。如趣彼城道等。此兼喻自得本住二法歸乎一致。所謂平坦正道者。本住法也。士夫入城受樂者。自得法也。以其本有正道故。得隨之而入。入已安之皆非外物。言此二法本有之性非言思所及。所以五十年中。一大藏教不說一字者。非曰不說。蓋以言遣言。三世諸佛其歸一揆也。偈頌文顯不釋。

  爾時大慧菩薩復請世尊。惟願為說一切法有無有相。令我及余菩薩摩诃薩離有無有相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告大慧。谛聽谛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此世間依有二種。謂依有及無墮性非性。欲見不離離相至理寂絕非有非無。眾生昧此墮於二邊。不能復本。故大慧。為眾發問。佛先順問而答。而後征釋其義。依二種等者。謂世間眾生。依有無之境。起有無見墮性非性。即有無見也。欲見謂樂著此見。非出離法妄謂出離。故雲不離離相也。

  大慧。雲何世間依有。謂有世間因緣生。非不有從有生。非無有生。大慧。彼如是說者。是說世間無因。大慧。雲何世間依無。謂受貪恚癡性已。然後妄想計著貪恚癡性非性。大慧。若不取有性者。性相寂靜故。謂諸如來聲聞緣覺。不取貪恚癡性為有為無依有下是釋有相。謂實有世間因緣而生諸法。非不實有實從有生。言非無有生者。謂能生因緣是有。此計無為有故。復告雲。彼如是說者。是外道無因論也。依無下是釋無相。謂先受三毒性已。而後妄計其性非性。非性即妄計為無。若不妄受三毒為有性者。則無所取。無取則性相本來寂靜。如佛與二乘。不取三毒性。乃離有無之見也。

  大慧。此中何等為壞者。大慧白佛言。世尊。若彼取貪恚癡性。後不復取。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如是解。大慧。非但貪恚癡性非性為壞者。於聲聞緣覺及佛。亦是壞者。所以者何。謂內外不可得故。煩惱性異不異故如來既釋有無之相。以詶大慧之請。因問。此二者之問。何等是破壞佛法者。大慧。乃答以彼先取三毒性為有。後計為無者。是破壞義。佛可其說。乃雲。非但計無為壞。亦壞二乘及佛。蓋彼謂佛與二乘。亦本取三毒為有。後除三毒為無得成聖果。故雲亦是壞者。所以者何下。謂聖人了達內外諸法皆不可得。亦了煩惱之性。本離一異等四句。何壞之有。

  大慧。貪恚癡。若內若外不可得。貪恚癡性無身故。無取故。非佛聲聞緣覺是壞者。佛聲聞緣覺。自性解脫故。縛與縛因非性故。大慧。若有縛者。應有縛。是縛因故。大慧。如是說壞者。是名無有相貪恚癡下。復釋不壞所以。言若內若外者。謂三毒之性。於內外中間。求之皆不可得。既不可得。豈有體性而可取乎。故結雲。非佛聲聞緣覺是壞者。蓋佛與二乘。本性解脫非縛非脫故也。又言若有縛者。謂先受而後不取則已有縛。縛是其果。果必有因。因即貪等。有縛則有壞。如是說壞者。即墮斷滅空見故。雲無有相也。

  大慧。因是故。我說寧取人見如須彌山。不起無所有增上慢空見。大慧。無所有增上慢者。是名為壞。墮自共相見希望。不知自心現量。見外性無常剎那展轉壞陰界入相續流注變滅離文字相妄想。是名為壞者寧取人見下。以大況小。明空見之失也。人見即我見。言增上慢者。謂自己之法增上。成乎見慢。經雲。未得謂得。未證謂證。即此人也。人見之惡有限。增上慢空見。則無法不棄。是名為壞。故雲。寧起人見如須彌山。不起空見也。墮自共見等。言起空見之由。良以無始起自生共生之見。於中樂欲不了諸法唯心。見有外法念念生滅展轉變壞。所謂陰界入相續流注變滅。計此實法滅已歸無。是其空見。至於虛妄分別離文字相亦成壞義。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有無是二邊乃至心境界

  淨除彼境界平等心寂滅

  無取境界性滅非無所有

  有事悉如如如賢聖境界

  無種而有生生已而復滅

  因緣有非有不住我教法

  非外道非佛非我亦非余

  因緣所集起雲何而得無

  誰集因緣有而復說言無

  邪見論生滅妄想計有無

  若知無所生亦復無所滅

  觀此悉空寂有無二俱離

  前八句頌內教正義。無種而有生下。頌妄計生滅有無非我教法也。非外道等四句。佛謂凡我所說生法者。非佛非外道所作。亦非神我及異因所造。乃由正因緣和合所集而起。然以所起言之不得謂無。誰集因緣等者。言正因緣所生法非我叵得。孰為有孰為無也。若夫邪見所論。是妄計有無生滅。若知生本無生滅亦非滅。自然妙契空寂。不墮有無二見。故雲有無二俱離也。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為我及諸菩薩。說宗通相。若善分別宗通相者。我及諸菩薩。通達是相。通達是相已。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隨覺想及眾魔外道。佛告大慧。谛聽谛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一切聲聞緣覺菩薩。有二種通相。謂宗通及說通欲善化導必宗說俱通。方能誘物而底於道。蓋宗者道之本。說者教之跡。宗以明趣。趣不明則失其所歸。教以诠理。理或昧則迷其所入。故宗通而說不通。理雖精而不顯。說通而宗不通。言雖辯而非要。而二者實相須為用。不可偏廢也。大慧。請說宗通相。而不及說者。舉其要耳。宗通則說在其中矣。答中兼言者。必二而後備也。

  大慧。宗通者。謂緣自得勝進相。遠離言說文字妄想。趣無漏界自覺地自相。遠離一切虛妄覺想。降伏一切外道眾魔。緣自覺趣光明輝發。是名宗通相宗通者。即自證殊勝之相也。謂依教思修得意忘言。離於文字分別。趣入地住悟無生忍。度越三乘證智。自然降伏魔外。至於佛地究竟覺智朗然獨耀。此宗通至極之相也。

  雲何說通相。謂說九部種種教法。離異不異有無等相。以巧方便隨順眾生。如應說法令得度脫。是名說通相。大慧。汝及余菩薩。應當修學說通相者。說法逗機之相也。九部者。十二部中之九部也。然有大小不同。若小乘九部。無方廣無無問自說無授記之三部。如經雲。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是也。若大乘九部。無因緣譬喻論議之三部。如妙玄所雲。此從別說答。通論皆有十二部。亦雲十二分教。此中言九部。既雲以巧方便隨眾生說。乃從小入大也。言離異不異有無者。謂離四句已無妨四說。又雲。如應說法者。應即當也。言當以何法說者。即為說之令其得度。此如來果後說通之相。為菩薩者不可不學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宗及說通相緣自與教法

  善見善分別不隨諸覺想

  上三句頌二通之相。善見者宗通也。分別者說通也。不隨諸覺想者。謂得二通相。則不隨外道強覺妄想也。

  非有真實性如愚夫妄想

  雲何起妄想非性為解脫

  若未得真如實性而起分別。如愚夫妄想無異。妄想者何。即妄計諸法非性為解脫者是也。非性即無也。

  觀察諸有為生滅等相續

  增長於二見顛倒無所知

  一是為真谛無罪為涅槃

  觀察世妄想如幻夢芭蕉

  如來以正智眼。觀察世間諸有為法。皆是虛幻生滅。妄計為實增長有無二見。凡愚顛倒無所知覺。除一真如涅槃妙心之外。余皆虛妄。故喻雲。如幻夢芭蕉也。無罪者。謂了罪性本空。即是涅槃也。

  雖有貪恚癡而實無有人

  從愛生諸陰有皆如幻夢

  此重釋如幻等義。言雖有三毒。而無能起之人。蓋二我本空。何三毒之有。是則能生愛欲與所生五陰。皆如夢幻也。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不實妄想相。不實妄想雲何而生。說何等法名不實妄想。於何等法中不實妄想。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能問如來如是之義。多所饒益多所安樂。哀憫世間一切天人。谛聽谛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種種義種種不實妄想。計著妄想生。大慧。攝所攝計著。不知自心現量。及墮有無見。增長外道見。妄想習氣計著外種種義。心心數妄想。計著我我所生窮妄想者必極其致。示真性者必盡其源。盡其源則真性自明。極其致則妄想何有。故大慧請問不實妄想相。凡致三問。一問。妄想雲何生。二問。何法名妄想。三問。於何而起妄想。佛依次答釋。初答言種種義者。凡外法有種種相義皆虛妄。因之而生故。有種種不實妄想計著生也。次答言攝所攝計著者。謂於根塵計著。不知唯心所現。及於心外墮有無見。依是增長諸外道見。皆妄想法。知其法則知所以妄也。後答言妄想習氣等者。即上所依處也。又曰。心心數妄想計著我我所生者。即人法二我是其處也。知其處則知所以起妄之源。源既不實妄即滅矣。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種種義。種種不實妄想。計著妄想生。攝所攝計著。不知自心現量。及墮有無見。增長外道見。妄想習氣計著外種種義。心心數妄想我我所計著生。世尊。若如是外種種義相墮有無相。離性非性離見相。世尊。第一義亦如是。離量根分譬因相。世尊何故一處妄想不實義。種種性計著妄想生。非計著第一義處相妄想生。將無世尊說邪因論耶。說一生一不生大慧白佛言下。疊領上意以生後問。意謂佛如是說者。則於外種種義。墮有無相者。亦是性離有無。及離諸見之相。然第一義。亦是離諸根量宗因喻相。意以外種種義與第一義無異。何故言種種義生分別第一義不生分別。豈非世尊所言乖理有生有不生耶。

  佛告大慧。非妄想一生一不生。所以者何。謂有無妄想不生故。外現性非性。覺自心現量妄想不生。大慧。我說余愚夫自心種種妄想相故。事業在前種種妄想性相計著生。雲何愚夫得離我我所計著見。離作所作因緣過。覺自妄想心量。身心轉變究竟明解一切地如來自覺境界。離五法自性事見妄想。以是因緣故。我說妄想從種種不實義計著生。知如實義得解脫自心種種妄想佛答以我非虛妄分別世谛有生第一義有不生。所以下征釋。所以生不生者。謂了有無妄想。所見外法離性。覺了唯心所現。而妄想不生。非別有第一義谛也。但愚夫不了自心所現故。見所作有為事業在前。於中起諸分別妄計耳。非別有世谛也。既而佛又念諸愚夫在迷雲。何能離人法二我。及離能作所作因緣之過。又念雲何能覺妄想皆自心量。而得身心轉變。究竟明解一切智地。到如來自證境界。離五法三自性事見妄想。事即名相。見即妄想。既作是念。所以我說妄想從種種虛。妄計著而生。知如實義者。謂能如是了知如實之義。即得解脫息諸妄想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諸因及與緣從此生世間

  妄想著四句不知我所通

  世間非有生亦復非無生

  不從有無生亦非非有無

  諸因及與緣雲何愚妄想

  非有亦非無亦復非有無

  如來觀世間心轉得無我

  一切性不生以從緣生故

  一切緣所作所作非自有

  事不自生事有二事過故

  無二事過故非有性可得

  偈從初至非有性可得。頌上所作因緣之過。諸因及與緣等。謂凡諸世間法。莫不從因緣生。而妄想者。於因緣法著有無等四句之見。不知如來所通之理。世間非有生下。離性執四句。謂諸法本無四性。又曰。諸因及與緣等。仍責前過。謂諸法本空。雲何愚夫於中而生妄想。非但本無有無四句性執。亦無非有非無四句相執。具如大論性相二空也。若能如是觀察。轉彼性相二執。而得人法二無我智。然性實不生。從緣故有。此諸法既從緣生。則法無自體。又曰。事不自生事者。事即果也。凡所生之法。有因則必有果。如業因招生死之果。原其因既不生。果豈自生果耶。若無果生果二事之過。則任運離乎有無性執。故雲非有性可得也。

  觀諸有為法離攀緣所緣

  無心之心量我說為心量

  量者自性處緣性二俱離

  性究竟妙淨我說名心量

  自此至末。頌上覺自妄想心量顯如來自覺境界。此八句略頌心量。不了諸法唯心。則有所緣之境。以正智觀之。離乎能緣之心所緣之境。既離能所則無分別之心。是為唯心。故雲我說為心量。雖了諸法唯心。猶存性執對境。未能忘能緣之念。直須緣性俱離始為究竟如來藏心之心量也。緣性者。緣即能緣性即所緣之法也。

  施設世谛我彼則無實事

  諸陰陰施設無事亦復然

  有四種平等相及因性生

  第三無我等第四修修者

  此下廣示心量也。世谛我者。人執也。諸陰陰者。法執也。然此二執以自共相。求之無實事可得。則法皆平等。故有四種平等見。相即五陰。則相與非相平等。相必有因。因性與果性平等。因果具故有我。則我與無我平等。能了無我者是修。則有修與無修平等也。

  妄想習氣轉有種種心生

  境界於外現是世俗心量

  外現而非有心見彼種種

  建立於身財我說為心量

  妄想等者。由無始妄想熏習。次第轉生種種心識。妄心既作見有外境。此世俗心量也。然外境本無。由心取之見種種相。即五塵等是。身財建立。謂五識身財即妄想心量也。

  離一切諸見及離想所想

  無得亦無生我說為心量

  非性非非性性非性悉離

  謂彼心解脫我說為心量

  如如與空際涅槃及法界

  種種意生身我說為心量

  前四句。謂能離人法二我之見。及離能想所想。則無得無生。是為正智之心量也。中四句。謂離有無四句性執。及離能離之心。亦即正智心量。非性即非有。非非性即非無性。非性即有無。如入楞伽所雲也。後四句言如如即真如。空際即實際。涅槃即究竟大涅槃。法界即佛法界。此皆一體異名。由離前名相妄想。至於正智。以極真如實際住於涅槃法界之中故。能示現種種意生之身度脫眾生。是為如來第一義心心量也。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所說。菩薩摩诃薩當善語義。雲何為菩薩善語義。雲何為語。雲何為義。佛告大慧。谛聽谛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雲何為語。謂言字妄想和合。依咽喉唇舌齒龂頰輔。因彼我言說妄想習氣計著生。是名為語因前雲如如及法界等語故。有善語善義之問。答中先明善語。謂言字妄想等。入楞伽雲。語者所謂分別習氣而為其因。依於喉舌等。而出種種音聲。文字相對談說。是名為語也。

  大慧雲何為義。謂離一切妄想相言說相。是名為義。大慧。菩薩摩诃薩於如是義獨一靜處。聞思修慧緣自覺了向涅槃城。習氣身轉變已。自覺境界觀地地中間勝進義相。是名菩薩摩诃薩善義義由語顯。若隨語生見。非但失義亦且迷名。故順離妄想相及言說相。要由契證方名善義。故此明修證之道。所謂獨一靜處聞思修慧。於真如法界等。隨其所聞名義。思修觀察緣自覺智趣向涅槃。轉前所說妄想習氣。歸自覺境界。行於諸地勝進行相。是名善義。

  復次大慧。善語義菩薩摩诃薩。觀語與義非異非不異。觀義與語亦復如是。若語異義者。則不因語辯義。而以語入義如燈照色語即能诠言教。義即所诠義理。謂善解能诠即達所诠。善解所诠即了能诠。蓋約大乘言之。雖有能诠所诠。而能所不二故。雲非異非不異。義雖妄言非言無以辯義。則必因言而入於義。如燈照色者。入楞伽雲。譬如有人持燈照物知此物如是在如是處。所謂文字性離即是解脫。其善語善義之謂欤。

  復次大慧不生不滅自性涅槃三乘一乘心自性等。如緣言說義計著。墮建立及誹謗見。異建立異妄想。如幻種種妄想現。譬如種種幻凡愚眾生作異妄想。非聖賢也此段言隨語計著之過。如不生不滅等。雖皆理性名言。若謂實有則墮常見。若謂實無則墮斷見。況余者乎。異建立異妄想者。謂因言說差別建立。而起異妄想計著。如見幻事計以為實。是愚夫見非聖賢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彼言說妄想建立於諸法

  以彼建立故死墮泥犁中

  陰中無有我陰非即是我

  不如彼妄想亦復非無我

  一切悉有性如凡愚妄想

  若有彼所見一切應見谛

  一切法無性淨穢悉無有

  不實如彼見亦非無所有

  初四句中。言依語起見之失不免惡報。言陰中無有我等。此外道之見。合有所謂陰中有我我中有陰即陰是我離陰是我也。不如彼妄想等。謂雖不如彼外道邪見於言說中種種計著。無非是我也。一切悉有性者。常見也。若謂一切法實有性。應須見谛。彼不見谛而言有性。則妄見而已。又曰一切法無性。斷見也。斷則淨穢無有故特非之意。謂不如彼見之不實等也。

  復次大慧。智識相今當說。若善分別智識相者。汝及諸菩薩。則能通達智識之相。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慧。彼智有三種。謂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雲何世間智。謂一切外道凡夫計著有無。雲何出世間智。謂一切聲聞緣覺。墮自共相希望計著。雲何出世間上上智。謂諸佛菩薩。觀無所有法。見不生不滅離有無品。如來地人法無我緣自得生辯諸法之真妄。明語義之是非。莫尚乎智識。故如來不待問而自說也。然此智識有通有別。義見於文。初明智有三種。約世出世間能知而言也。世智言外道者。凡出家不禀佛教者。皆名為外。其智之極雖至非想。然其所計不出有無。但名世智也。出世智中。言二乘墮自共相者。以二乘觀陰界入因緣四谛。無出總別相智。厭惡生死欣樂涅槃。故雲希望計著也。上上智言觀無所有者。謂佛菩薩用上上智。照了諸法皆畢竟空。本無生滅。離有無相至於究竟覺地。更無彼此色相。安有二我。此自覺聖智不從外得也。

  大慧。彼生滅者是識。不生不滅者是智。復次墮相無相。及墮有無種種相。因是識超有無相是智。復次長養相是識。非長養相是智此約三識三智對揀。言生滅之法屬九界者是識。不生滅法屬佛界者是智。相無相者。相則言有無相言空。以九界不出空有二邊。墮空有者是識。超空有者是智。言相因者。對果而言也。長養是識者。正約對人法無我言之前文所謂色等長養心是也。凡假外塵資養於內者識也。無所資待自得於內者智也。

  復次有三種。智謂知生滅知自共相知不生不滅。復次無礙相是智境界。種種礙相是識。復次三事和合生方便相是識。無事方便自性相是智。復次得相是識。不得相是智。自得聖智境界不出不入故如水中月此三種智。約一人所知而言。據後偈文。即如來所知之三也。知生滅者一切智也。知自共相者道種智也。知不生不滅者一切種智也。只一佛智而有三用。名為三智。又雲無礙相是智者。謂於前之三智。一心融泯無染礙之相。是智反是則為識也。又雲三事等者。三事即根塵及我三事。和合相應而生是識。此不知自性相故。若知性相。則一念靈知不假緣生。故曰無事方便自性相是智也。又雲得相不得相為識智者。相即性相之相。相惟是一。而有離不離之異。故雲得不得也。自得者。所謂如來自得聖智境界。無以名床故。雲不出不入如水中月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采集業為識不采集為智

  觀察一切法通達無所有

  逮得自在力是則名為慧

  縛境界為心覺想生為智

  無所有及勝慧則從是生

  言采集業者采謂采取集謂招集。以根對塵而生取著。起善惡業招集生死。是名為識。能了根塵絕待。物我兩忘不生取著。名之為智。如是觀察因緣生法。當體即空解脫自在。名上上智慧即智也。心外無境不了唯心為境所轉。是名為縛。心即識也。覺此妄心則為智矣。無所有下二句。義見前解。

  心意及與識遠離思惟想

  得無思想法佛子非聲聞

  寂靜勝進忍如來清淨智

  生於善勝義所行悉遠離

  心意及與識總言識也。遠離思想法智也。得無思想法。則轉識為智。此是菩薩而非聲聞。此言智之始也。寂靜勝進忍。即如來寂滅忍智。此言智之終也。此清淨智從善勝第一義生。所以行處悉遠離也。

  我有三種智聖開發真實

  於彼想思惟悉攝受諸性

  二乘不相應智離諸所有

  計著於自性從諸聲聞生

  超度諸心量如來智清淨

  三種智等。頌上所知之三是如來所開發故雖所知生滅諸法亦皆真實。大論所謂三智一心是也。於彼思惟等。重出前二智以顯上上之智。謂彼凡夫以妄想故。受諸生滅。二乘反是故不相應。離諸所有而又計著自性。則二乘智而已。若如來極智清淨。則超越一切心量也。

  復次大慧。外道有九種轉變論。外道轉變見生。所謂形處轉變相轉變因轉變成轉變見轉變性轉變緣分明轉變所作分明轉變事轉變。大慧。是名九種轉變見。一切外道。因是起有無生轉變論。雲何形處轉變。謂形處異見。譬如金變作諸器物則有種種形處顯現。非金性變。一切性變亦復如是。或有外道作如是妄想。乃至事變妄想。彼非如非異妄想故此外道妄計九種轉變論。謂形相因成等。不出四大五陰等法。彼見其生滅異相。故計有轉變。而正教則曰緣生曰如幻。曰自心現外性非性乃不變等。然未嘗定說。此邪正得失所以分也。形謂身形。相謂生住滅相。因謂所作之因。成謂所成之果。見謂隨物遷移。性謂生生不改。緣謂因緣變滅。作謂造作不常。事謂有為之法。是為九種。言因是起有無者。謂自有之無。或自無之有。皆轉變相不出有無而已。雲何下征釋。形處轉變者。即四大諸根形質處也。彼見其形隨時變異。謂有轉變。而不知性未常變。金變作諸器。器雖有種種之異。而金性不變。又曰一切性變亦如是者。性即法也。言一切法雖變而性不變亦復如是。或有外道等。乃結斥外計。言彼非如非異者。謂彼於非如非異之中。而生妄想分別故有種種轉變之異也。

  如是一切性轉變當知。如乳酪酒果等熟。外道轉變妄想。彼亦無有轉變。若有若無自心現外性非性。大慧。如是凡愚眾生。自妄想修習生。大慧。無有法若生若滅。如見夢幻色生如是一切性下。破外道計性轉變。先以喻顯言當知者戒學者。當知彼計如乳酪酒果次第漸熟彼見如是。以理言之本非實有。故曰彼亦無有轉變。其實有無等法。皆自心所現。外性非性者。言無外物也。如是凡愚下。入楞伽雲。皆是愚迷凡夫。從自分別習氣而起。實無一法若生若滅。如因夢幻所見諸色。如石女兒說有生死。然則於生滅而不生邪見者世谛也。見生滅而起計著者外道也。見如夢幻者。觀行之通者也。見法法皆自心現。了外性非性者。此經之正論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形處時轉變四大種諸根

  中陰漸次生妄想非明智

  最勝於緣起非如彼妄想

  然世間緣起如揵闼婆城

  前四句頌外道邪計轉變。然皆是妄想分別。非明智者之見也。後四句明如來所說正因緣生法雖不同彼外計然亦皆無實性。故雲如揵闼婆城也。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一切法相續義解脫義。若善分別一切法相續不相續相。我及諸菩薩。善解一切相續巧方便。不墮如所說義計著相續。善於一切諸法相續不相續相。及離言說文字妄想覺。游行一切諸佛剎土。無量大眾力自在通總持之印。種種變化光明照耀覺慧善入十無盡句。無方便行猶如日月摩尼四大。於一切地離自妄想相見。見一切法如幻夢等。入佛地身於一切眾生界。隨其所應而為說法而引導之。悉令安住一切諸法如幻夢等。離有無品及生滅妄想異言說義。其身轉勝如來說法。為令眾生了達諸法本無性執。而反於言說起見者名相續相。若於文字性離名不相續。即解脫相。此相續不相續。乃生死解脫之根本。所以大慧請說斯義。若善分別等。謂如來若為善巧分別此二種相。則能善解此法。不墮如所說義計著相續。及離言說文字虛妄分別妄想覺。即分別也。故能普入一切佛剎。隨方進道。言力通總持印者。即所得功德法門也。種種變化等。言起化用放光照物。善入佛慧滿十大願。無盡句即願也。言無方便行者。即無作功行。猶如日月行空無所依著。如摩尼隨色而現而無自性。如地水火風周遍而無妨礙。此皆菩薩化道之相。至歷諸地。分分離諸妄想。徹見諸法如幻如夢。入於佛地成法性身。普應眾生隨宜說法漸引入實。亦了諸法如幻。離有無見斷生滅執不著言說。而後化功歸己。則其身相轉增殊勝也。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聽谛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無量一切諸法如所說義計著相續。所謂相計著相續。緣計著相續。性非性計著相續。生不生妄想計著相續。滅不滅妄想計著相續。乘非乘妄想計著相續。有為無為妄想計著相續。地地自相妄想計著相續。自妄想無間妄想計著相續。有無品外道依妄想計著相續。三乘一乘無間妄想計著相續答中先示諸相續相。言無量等者。謂十界依正色心。始於言說終於無言。推其著心。蓋無適而非相續。故曰如所說義計著相續。所謂隨語生解也。於中初約世間法。謂相即五陰。緣即所緣塵境也。性非性即有無也。生不生即生死也。滅不滅即寂滅不寂滅也。乘非乘即內教與外道。言乘以運載為義。大小乘則能運出生死而至涅槃。外道所乘不能運出生死故。雲非乘也。有為無為即世出世間法。亦作與無作。地地自相。謂分別諸地名相也。自妄想無間。入楞伽雲。自分別現證執著。所謂法愛者是也。有無品外道所計之根本也。三乘一乘無間。謂於大小乘教。分別無間斷也。

  復次大慧。此及余凡愚眾生。自妄想相續。以此相續故凡愚妄想如蠶作繭。以妄想絲自纏纏他。有無有相續相計著此結斥前諸妄想執著。此及余者。此指內教弟子其執猶輕。余指外道其執乃重。故曰凡愚妄想。如蠶作繭以妄想絲自纏纏他莫能自出。卒墮於有無斷常之見而已。

  復次大慧。彼中亦無相續及不相續相。見一切法寂靜。妄想不生故。菩薩摩诃薩。見一切法寂靜。復次大慧。覺外性非性。自心現相無所有。隨順觀察自心現量。有無一切性無相。見相續寂靜故。於一切法無相續不相續相復次大慧。彼中無有若縛若解。余墮不如實覺知有縛有解。所以者何。謂於一切法有無有。無眾生可得故此中文有三段。言彼中等者。即指前相續不相續相。謂無此二相者。由菩薩見一切法住寂靜。故經雲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者是也。且世間諸法生滅流注。何以見其寂靜。故雲覺外性非性等。謂了諸法唯心心外無法。如是觀之自然能見有無法相皆悉空寂。故無相續不相續相。言無有縛解者。前之相續不相續皆名為縛。惟觀寂靜之智名解。然如實理中本無縛解。所以有縛有解者。不見此理故也。既又征釋謂一切法若有若無。求其體性俱不可得故。故雲無眾生可得。

  復次大慧愚夫有三相續。謂貪恚癡及愛。未來有喜愛。俱以此相續故有趣相續。彼相續者續五趣。大慧。相續斷者。無有相續不相續相復次大慧。三和合緣。作方便計著。識相續無間生。方便計著則有相續。三和合緣識斷。見三解脫一切相續不生貪恚癡者相續之因也。五趣者相續之果也。由過去因成現在果。現在作因復招未來之報。言愛未來者。謂貪愛來生如意果報與喜愛俱。以此三毒相續故有諸趣輪轉。言趣者。即六道也。以修羅遍於五道故。但雲五趣。言相續斷者。謂三毒滅則離五趣。所謂因滅則果滅也。又言無相續不相續相者。亦無縛無脫之謂。即境智雙亡也。三和合緣等者。言外道妄計根塵我三緣和合諸識次第相續而起。又言方便計著者。言有執著則相續無間。若了三緣。離諸執著見三種解脫。則相續不生矣。三解脫者。性淨解脫圓淨解脫方便淨解脫也。蓋了三緣即三解脫非別有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不真實妄想是說相續相

  若知彼真實相續網則斷

  於諸性無知隨言說攝受

  譬如彼蠶蟲結網而自纏

  愚夫妄想縛相續不觀察

  此頌上續不續不出真妄而已。妄則續真則不續。若了妄即真。則諸法一如。豈有續不續耶若於諸法無知隨語取著。如蠶結網自縛縛他無有間斷。由不觀察故也。反而觀之相續何有。

  第三卷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注解 下

  大慧復白佛言。如世尊所說。以彼彼妄想。妄想彼彼性。非有彼自性。但妄想自性耳。世尊若但妄想。自性。非性自性相待者。非為世尊如是說煩惱清淨無性過耶。一切法妄想。自性非性故如世尊所說等。此大慧領如來所說諸妄想意。為致問之端。彼彼者。正言彼諸妄想也。然諸法本無實性。但妄計耳。而大慧猶有疑者。謂若但是妄想自性。非諸法有自性。此自性與非自性相待者。豈非世尊所說染淨諸法皆無實性耶。大慧意以一切法無自性妄想有自性為難。

  佛告大慧。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大慧。非如愚夫性自性妄想真實。此妄想自性。非有性自性相然答中先可其說。謂諸法無自性為是妄想。有自性為非。非如愚夫等者。言不同彼凡夫計性自性之妄想以為真實。又曰此妄想自性等者。入楞伽雲。此但妄執無有性相。

  大慧。如聖智有性自性。聖知聖見聖慧眼。如是性自性知。大慧白佛言。若使如聖以聖知聖見聖慧眼。非天眼非肉眼。性自性如是知。非如愚夫妄想。世尊。雲何愚夫離是妄想。不覺聖性事故。世尊。彼亦非顛倒非不顛倒。所以者何。謂不覺聖事性自性故。不見離有無相故上雲自性非性者。遣情也。此雲有性自性者。顯理也。然此如實理性。非佛智佛眼。莫能知見故。雲聖知聖見等也。佛既以自證境界示之。大慧即領悟斯旨。又請曰。若果如聖所知見。非凡大知見。故雲非天眼非肉眼等也。因復疑而難曰。愚夫既不能覺了聖自性事。雲何得離妄想能明此理。因上聖凡所見不同。故雲彼亦非顛倒非不顛倒。復自征釋。謂不覺聖事性者。言凡夫非不顛倒也。不見離有無相者。言聖人非顛倒也。蓋聖眼所見無不真實。不見有一法可捨故也。

  世尊。聖亦不如是見如事妄想。不以自相境界為境界故。世尊彼亦性自性相。妄想自性如是現。不說因無因故。謂墮性相見故。異境界非如彼等如是無窮過。世尊。不覺性自性相故。世尊。亦非妄想自性因性自性相。彼雲何妄想非妄想。如實知妄想聖亦不如是等者。入楞伽雲。聖亦不如凡所分別如是得故。非自所行境界相故。彼亦性自性者。言聖人亦有真實性相。聖人既有是性。愚夫固亦有之。故曰妄想自性如是現。然如來真實性相。離乎因緣及無因性。而凡愚妄想自性。則墮性相之見。聖人所行境界既異凡愚。則不如彼墮於性相無窮之失。由不能覺了性自性相故也。亦非妄想自性等。言諸法性相不因分別。雲何言分別而有耶。故結難曰。彼凡夫雲何得妄想非妄想。如實知妄想之不實也。

  世尊。妄想異自性相異。世尊。不相似因。妄想自性相。彼雲何各各不妄想。而愚夫不如實知。然為眾生離妄想故。說如妄想相不如實有。世尊。何故遮眾生有無有見事自性計著。聖智所行境界計著墮有見。說空法非性。而說聖智自性事言妄想異等。謂凡夫分別有異。見諸法性相之異。言不相似因者。謂因所見之不相似。諸法何常自謂異不異也。各各者諸法也。但愚夫不能如實知覺耳。然如來如是說諸法者。為令眾生離乎妄想了知諸法皆非實有也。世尊何故下。言世尊雲何止諸眾生。不著有無諸見執著。而後取著聖智境界。墮於有見。又何故不說空寂之法。而說聖智自性事耶。

  佛告大慧。非我說空法非性。亦不墮有見說聖智自性事。然為令眾生離恐怖句故。眾生無始以來。計著性自性相。聖智事自性。計著相見說空法。大慧。我不說性自性相。大慧。但我住自得如實空法。離惑亂相見。離自心現性非性見。得三解脫如實印所印。於性自性得緣自覺觀察住。離有無事見相答中先拂彼難言離恐怖句者。謂眾生聞空生怖聞有生著故。說聖智自性事以導之。然聖智事固非有無。而著有者乃說空法以治之。是知說空說有皆為眾生。未常說有實法也。故曰我不說性自性相。即示自證之法曰。但我得如實空法。即本住畢竟妙空也。不墮邪倒惑亂常居中道。故離自心現性非性諸見。即得悟三解脫。獲如實印見法自性。了聖境界離有無一切諸著。

  復次大慧。一切法不生者。菩薩摩诃薩。不應立是宗。所以者何。謂宗一切性非性故。及彼因生相故。說一切法不生宗。彼宗則壞。彼宗一切法不生。彼宗壞者。以宗有待而生故。又彼宗不生。入一切法故。不壞相不生故。立一切法不生宗者。彼說則壞。大慧。有無不生宗。彼宗入一切性。有無相不可得。大慧。若使彼宗不生。一切性不生而立宗。如是彼宗壞以有無性相不生故。不應立宗。五分論多過故。展轉因異相故。及為作故。不應立宗分。謂一切法不生。如是一切法空。如是一切法無自性。不應立宗上言妄想與聖智皆空。乃真妄俱遣。是不生義。恐菩薩立此為宗混於外計。故說此以破之。言一切法不生。則言想俱絕。言之已非。況妄立宗乎。如彼外道立不生宗反生枝葉。故雲不應立是宗。所以者何下。征釋其義。謂宗一切性非性者。意謂宗必有主。若宗一切性性自非性。宗義何在。凡言不生必因生立。既有待對則不生。成生自壞不生義。其不應立宗一也。又彼宗不生。必入一切法中。言不生義遍一切世間諸法之中。言不壞相不生故者入楞伽雲。不生相亦不生故。言諸法本皆不生。豈待立耶。故雲彼說則壞。其不應立宗二也。言有無不生者。前以無為不生。此乃轉計有無皆不生。言入一切性者。性即法也。謂有無不生。亦遍一切法中。皆離有無之相縱有轉計有無性相。皆不可得。是亦不生義。其不應立宗三也。五分論多過者。五分論義見前注。多過指宗因喻三過也。初宗有九過。曰現量相違。聖教相違。世間相違。比量相違自語相違。相符極成。能別不極成。所別不極成。俱別不極成。次因有十四過。謂遍是宗法性。初相中有四不成。曰隨一不成。所依不成兩俱不成。猶預不成。後二相共十過。有六不定。曰同分異全不定。異分同全不定。俱品一分轉不定。共不定。不共不定。決定相違不定。有四相違。曰法自相相違。法差別相違。有法自相相違。有法差別相違。三同喻有五過。別喻中有五過。同喻中曰。所立不成能立不成俱不成無合倒合。別喻中曰。能立不遣所立不遣俱不遣不離倒離。共三十三過也。展轉因異相者。言彼轉計因相不同。及墮有為有作。其不應立宗四也。又曰謂一切法不生。又曰空又曰無自性。此三者若各立宗則有多宗。其不應立宗五也。

  大慧。然菩薩摩诃薩。說一切法如幻夢。現不現相故。及見覺過故。當說一切法如幻夢性。莫令彼恐怖遠離摩诃衍上既斥立宗之非。此顯其是故語大慧雲。應說一切法如幻夢現不現相。現不現謂非實有也。及令眾生離見聞覺知之過故。又雲當說言除為愚夫者。蓋愚夫墮於有無之見。不說如幻如夢。不能離彼二見。復恐小機聞此不有不無而生怖畏。不受大乘故。誡雲莫令彼恐怖遠離大乘。意令菩薩隨機說法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無自性無說無事無相續

  彼愚夫妄想如死屍惡覺

  一切法不生非彼外道宗

  至竟無所生性緣所成就

  一切法不生慧者不作想

  彼宗因生故覺者悉除滅

  此頌上一切法不生言一切法本無自性豈有言說無說則無事無事則無相續之相。此本之與末皆不生也。但彼愚夫妄起分別。立不生之宗。其惡覺如死屍之無知也。則佛說一切法不生。豈彼外道所立不生之宗。至竟無所生等。言性本不生從因緣而生也。因緣尚不可得。諸法豈有生邪。然慧者尚不作不生想。豈作生想。彼宗言不生者。因生而有不生。是有待對。覺者則無是見。故雲悉除滅也。

  譬如翳目視妄見垂發相

  計著性亦然愚夫邪妄想

  施設於三有無有事自性

  施設事自性思惟起妄想

  相事設言教意亂極震掉

  佛子能超出遠離諸妄想

  譬如翳目等。明邪正之異。翳目垂發並見前注。喻非有而有。三有即三界。謂三有本無。惟妄想現。故雲施設於三有無有事自性。施設者建立也。由妄想而有建立。以故如來施設言教以化之。所謂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眾生不達。反於言教而起分別動亂心識。故雲意亂極震掉。惟菩薩能離是過超出三有也。

  非水水想受斯從渴愛生

  愚夫如是惑聖見則不然

  聖人見清淨三脫三昧生

  遠離於生滅游行無所有

  修行無所有亦無性非性

  性非性平等從是生聖果

  非水水想受者。言非水妄作水想。由渴愛故爾。是猶渴鹿之奔陽焰。此喻愚夫非有計有。聖則不然。蓋聖人以正智。觀見三界之相。無有煩惱生死故雲清淨。三脫慧也三昧定也。定慧既生出離生滅。游行於無所有。無所有即畢竟空也。言修行無所有者。菩薩能如是修之。亦契乎非有非無之理。故雲亦無性非性。如是則有無平等佛果成矣。

  雲何性非性雲何為平等

  謂彼心不知內外極漂動

  若能壞彼者心則平等見

  佛自征釋。意謂有無平等凡聖一如。因迷解有異。迷則不知心外無法。為境風之所漂動。解故能壞彼見。則復本心平等之理矣。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如攀緣事智慧不得。是施設量建立施設。所攝受非性。攝受亦非性。以無攝故智則不生。唯施設名耳因上明離攀緣是智故。復以智不得為請。如世尊說攀緣事者。言世間塵境。乃愚夫所緣之事。正智觀察皆無所有故雲不得。是施設量建立。施設即前妄想建立境界。境界既不可得。則能取所取二俱無有。故雲智則不生。所施設者皆是妄想假名耳。

  雲何世尊為不覺性自相共相異不異故智不得耶。為自相共相種種性自性相隱蔽故智不得耶。為山巖石壁地水火風障故智不得耶。為極遠極近故智不得耶。為老小盲冥諸根不具故智不得耶。世尊。若不覺自共相異不異智不得者。不應說智應說無智。以有事不得故。若復種種自共相。性自性相隱蔽故。智不得者彼亦無智。非是智。世尊。有爾焰故智生非無性。會爾焰故名為智。若山巖石壁地水火風極遠極近老小盲冥諸根不具智不得者。此亦非智應是無智。以有事不可得故上雲智慧不得。固以釋之。恐學者未了。又申數問意。令破妄智而顯真智故。一一挾妄反覆為難。初雲為不學性自共相等。謂陰界入等諸法。都不覺知有自共相異不異。故雲智不得耶又雲為自共相種種諸法自性相之所隱蔽。不得為智耶。如下諸難則智不為智。又顯不釋。

  佛告大慧。不如是。無智應是智非非智。我不如是隱覆說。攀緣事智慧不得。是施設量建立。覺自心現量。有無有外性非性。知而事不得。不得故智於爾焰不生。順三解脫智亦不得。非妄想者無始性非性虛偽習智作如是知。是知彼不知答中言不如是者。是拂彼難。言無智等者。即非智之智而智體亦不可得。故雲非非智。若准大論。謂無智者空也。應是智者假也。非非智者中道智也。如是三智一心中得。得而無得。是為智慧不得。言我不如是隱覆說者。佛言我如是說。是顯非隱。雖亦常有隱覆之說。如後文雲雲。但宜隱則隱宜顯則顯。此則非隱也。覺自心現量下。正顯真智。謂了境有無唯自心量。言外性非性者。諸法本空也。如是而知知而不知。是為事不得也。事即境也。境既不得智亦不生。爾焰智障也。入三脫門智體亦亡也。非妄想者揀妄知也。謂非如一切妄想凡夫無始以來有無虛妄熏習之智不知諸法唯心。知彼事物而不知自性。則喪智於物故。雲是知彼不知也。

  故於外事處所相性無性。妄想不斷。自心現量建立。說我我所相攝受計著。不覺自心現量。於智爾焰而起妄想。妄想故外性非性觀察不得。依於斷見此承上而言。謂彼妄知於外境界形相有無分別不斷。此於自心現量妄自建立。計人法二我而生取著。蓋不覺知是自心量。於前外境妄想不斷墮於常見。於後智體能所不妄。轉為智障而起分別。以分別故於外法有無觀察不可得處。而生斷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有諸攀緣事智慧不觀察

  此無智非智是妄想者說

  於不異相性智慧不觀察

  障礙及遠近是名為邪智

  老小諸根冥而智慧不生

  而實有爾焰是亦說邪智

  有境可緣者。是凡夫之智。了境唯心者。是正智之智。正智則無緣而緣。是為無智。以此無智為非智者。是凡夫妄想之說。此頌上智慧不得之義也。於不異相性。智慧不觀察者。此頌上自相共相異不異。言不觀察者。即智不得也。余皆頌上可見。

  復次大慧。愚癡凡夫無始虛偽。惡邪妄想之所回轉。回轉時自宗通及說通不善了知。著自心現外性相。故著方便說。於自宗四句清淨通相不善分別。大慧白佛言。誠如尊教。惟願世尊。為我分別說通及宗通。我及余菩薩摩诃薩。善於二通。來世凡夫聲聞緣覺。不得其短宗說通相前既說已。此又說者何也。前通三乘此唯在佛。又前為眾請此佛自述。言愚癡凡夫等者。謂此二法在凡未常無之但為迷轉故全體不知。回轉者。謂迷自己故回內回外。惟著自心現外相等境界。亦著方便言教。故於自心宗本離四句所通清淨之相。不能明了。於是大慧因而致請。言不得短者。謂宗通而說不通。其短在化導。說通而宗不通。其短在自行。二者俱通則不得為短也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聽谛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三世如來有二種法通。謂說通及自宗通。說通者。謂隨眾生心之所應。為說種種眾具契經。是名說通。自宗通者。謂修行者離自心現種種妄想。謂不墮一異俱不俱品。超度一切心意識。自覺聖境界。離因成見相。一切外道聲聞緣覺墮二邊者。所不能知。我說是名自宗通法。大慧。是名自宗通及說。通相汝及余菩薩摩诃薩。應當修學答中言三世如來有二通者。顯諸佛自行化他之法無不同也。先明說通。言眾具契經者。即前九部攝一切法故曰眾具。而卒歸乎契理契機故雲契經。次明宗通。自證之法本不可說。故寄修者以示其相。曰離自心現種種妄想等者。謂不墮一異等四句。則妄想不行。妄想不行則超越一切心識。到自覺聖境界。言離因成見相者。因成即因成假。謂意根對法塵。而起分別之見也。離者離此見也。然如來自證之法。非邪外偏小著空有二邊者之所能知。唯大乘菩薩能修能證。故誡雲應當修學。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謂二種通宗通及言說

  說者授童蒙宗為修行者

  童蒙言初機也。既解說通未必惟在初機。為對宗通言耳。宗通雖為修行。而言自證也。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一時說言。世間諸論種種辯說慎勿習近。若習近者。攝受貪欲不攝受法。世尊。何故作如是說佛告大慧。世間言論種種句味因緣譬喻采集莊嚴。誘引诳惑愚癡凡夫。不入真實自通。不覺一切法。妄想顛倒墮於二邊。凡愚癡惑而自破壞。諸趣相續不得解脫。不能覺知自心現量。不離外性自性。妄想計著。是故世間言論種種辯說。不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诳惑迷亂夫論有世論出世論。故道有正有邪。雖不兩立而未嘗不並行於世。故如來誡其於世論慎勿親近。大慧所以致問。言世論者即外道盧伽耶陀。此翻左世亦雲惡論。此論但飾文詞诳惑凡愚。有習近者。惟攝取世間財欲不得法利。答中先斥其非。以彼言論不诠正理故。不可以入真實自通之地。卒歸於二邊而已。凡愚癡惑下。此明受習之非。以自破壞正見故。有諸趣生死相續。無由解脫下文。諸過之相可見。

  大慧釋提桓因。廣解眾論自造聲論。彼世論者有一弟子。持龍形像詣釋天宮建立論宗。要壞帝釋千輻之輪。隨我不如斷一一頭以謝所屈。作是要已即以釋法摧伏帝釋。釋墮負處。即壞其車還來人間。如是大慧。世間言論因譬莊嚴。乃至畜生亦能以種種句味。惑彼諸天及阿修羅。著生滅見。而況於人。是故大慧。世間言論應當遠離。以能招致苦生因故。慎勿習近此段下引事證失。釋提桓因者。帝釋之異名也。持龍形像者。謂變作龍身也。要約也。入楞伽雲。作是要言。憍屍迦我共汝論。汝若不如我當破汝千輻之輪。我若不如斷一一頭以謝所屈。即以釋法者。謂即以帝釋所造論法為難。墮負即不勝。謂帝釋不勝也。乃至畜生者。如變作龍身之類也。又言世間論應當遠離者。謂彼論為害若此。可不慎欤。

  大慧。世論者。唯說身覺境界而已。大慧。彼世論者。乃有百千。但於後時後五十年。當破壞結集。惡覺因見盛故。惡弟子受如是。大慧。世論破壞結集。種種句味因譬莊嚴。說外道事。著自因緣無有自通。大慧。彼諸外道。無自通論。於余世論廣說無量百千事門。無有自通。亦不自知愚癡世論世論下。重出彼論建立。身覺境界者。謂五陰身覺想之境也。雖彼世論乃有百千。極其宗趣不離情識。豈知有至道哉。後五十年破壞結集者。按金剛功德施論。謂人壽百齡開為二分。初分五十教力增強。後五十歲教力漸微。言正法欲滅時也。或當作後五百年。十字恐誤。破壞如來結集正教。以彼顛倒惡覺苦因邪見盛故。其惡黨類受習其說。自取淪溺也。如是下結斥。言著自因緣者。如所說身覺是已。而不能以理自通故。雲無有自通。由其不能自通。雖廣說百千事門。不過是惑世法。彼不自知。良可悲也。

  爾時大慧白佛言。世尊。若外道世論種種句味因譬莊嚴無有自通。自事計著者。世尊亦說世論。為種種異方諸來會眾天人阿修羅。廣說無量種種句味。亦非自通耶。亦入一切外道智慧言說數耶。佛告大慧。我不說世論亦無來去。唯說不來不去。大慧。來者趣聚會生。去者散壞。不來不去者。是不生不滅。我所說義不墮世論妄想數中。所以者何。謂不計著外性非性自心現處。二邊妄想所不能轉。相境非性。覺自心現則自心現妄想不生。妄想不生者。空無相無作。入三脫門名為解脫此顯正教。初大慧反問。如來所說亦同世論。凡有二難。如文雲雲。如為他方諸天人眾廣說諸法。則隨他意語。豈亦非自通義。亦何異於外道世智言說耶。答中先拂初難。言我不說世論。蓋世論說去來。佛唯說不去不來。來言趣聚會生者。謂來則眾緣和合而生。去言散壞者。謂去則緣散而滅。佛說異是言不去不來。即不生不滅。乃我所通。答次難雲。不墮世論妄想數者。即外道有無分別是妄想數。復自征釋。謂不著二邊。以不著故。有無妄想所不能轉。良以自相境界非性。非性即空。何轉之有。又言覺自心現等者。既了諸法唯心。妄想復何所生。由不生故入三脫門。空者性空也。無相者相空也。無作者性相俱空。心無所作也。無作又曰無願。謂無願求也。

  大慧。我念一時於一處住。有世論婆羅門。來詣我所不請空閒。便問我言。瞿昙。一切所作耶。我時報言。婆羅門。一切所作。是初世論。彼復問言。一切非所作耶。我復報言。一切非作是第二世論。彼復問言。一切常耶。一切無常耶。一切生耶。一切不生耶。我時報言。是六世論。大慧。彼復問我言。一切一邪一切異邪。一切俱邪一切不俱邪。一切因種種受生現邪。我時報言。是十一世論。大慧。彼復問言。一切無記耶。一切記耶。有我邪。無我邪。有此世邪。無此世耶。有他世邪。無他世邪。有解脫耶。無解脫耶。一切剎那邪。一切不剎那邪。虛空邪。非數滅邪。涅槃邪。瞿昙。作邪非作邪。有中陰邪。無中陰邪。大慧。我時報言。婆羅門。如是說者悉是世論。非我所說是汝世論此正引論廣辯邪正。婆羅門是梵語。具雲婆羅賀摩拏。此雲淨裔。亦雲淨行。自稱祖自梵天口生。因從梵姓。如梵志即其種也。惟五天竺有余國無之。又雲外意。其種別有經書世承其業。或在家或出家。恃術倨傲言不請空閒者。空閒猶間隙也。請問之儀當待間隙。如禮有請間之語是也。而彼倨傲卒然來問。所以責之也。彼問雖多概以一世論報之。所以拒之也。如是說者。悉是世論無非情見。又曰。非我所說。是汝世論。所以外之也。

  我惟說無始虛偽妄想習氣種種諸惡三有之因。不能覺知自心現量。而生妄想攀緣外性。如外道法我諸根義三合知生。我不如是。婆羅門。我不說因不說無因。惟說妄想攝所攝性施設緣起。非汝及余墮受我相續者所能覺知。大慧。涅槃虛空滅非有三種。但數有三耳此佛自示正教。不出三道。無始至習氣煩惱道也。種種諸惡業道也。三有苦道也。因者。謂煩惱惡業。為苦道之因也。由不能覺知諸法唯心所現。於彼外法而起妄想攀緣。此乃正因緣之說。非外道所知。又曰。如外道法者。重舉彼計以格其說。言我諸根義三合知生者。謂我及根境。三緣和合而知生。知即識也。佛說異。是故曰。我不說因不說無因。因即因緣無因即自然。唯依妄心以能取所取。而說緣起。非汝及余外道著我執之不斷者所能測。言涅槃虛空滅。文似孤起。及考大慧之問。謂如來之說亦同外道數論故。乃告雲。此三無為但數有三而非有三。三無為義見前注。

  復次大慧。爾時世論婆羅門復問我言。癡愛業因故。有三有耶。為無因耶。我時報言。此二者亦是世論耳。彼復問言。一切性皆入自共相耶。我復報言。此亦世論婆羅門。乃至意流妄計外塵。皆是世論。復次大慧。爾時世論婆羅門復問我言。頗有非世論者不。我是一切外道之宗。說種種句味因緣譬喻莊嚴。我復報言。婆羅門有非汝有者。非為非宗非說非不說。種種句味非不因譬莊嚴。婆羅門言。何等為非世論非非宗非非說。我時報言。婆羅門有非世論。汝諸外道所不能知。以於外性不實妄想虛偽計著。故謂妄想不生覺了有無自心現量。妄想不生。不受外塵妄想永息。是名非世論。此是我法非汝有也。婆羅門。略說彼識。若來若去若死若生若樂若苦若溺若見若觸。若著種種相。若和合相續。若愛若因計著。婆羅門。如是比者。是汝等世論。非是我有。大慧。世論婆羅門作如是問。我如是答彼即默然不辭而退。思自通處作是念言。沙門釋子出於通外。說無生無相無因覺自妄想現相妄想不生此如來對大慧。述婆羅門所問。及佛所答。然其所問挾佛二三義以為問端。佛皆答以世論者。此乃據彼所知。凡意識流動隨塵計著。無分邪正皆為世論。使彼不得措辭。所以杜之也。彼論既窮。遂有非世論之請。如來言。有非汝所有也。非為非宗乃至譬喻莊嚴皆言非者。謂異其論。雖微啟之而終未與說實。及其再請曰。何等為非非宗非非說。乃復抑之曰。非汝所知。以其於外法妄想計著非唯不能信入亦恐隨語生解增其見過。所以難之也。然後告雲。謂妄想不生令其覺了有無無非唯心所現。則妄想不生不受外塵則妄想永息。是為非世論。始知三世諸佛。初無一法與人。但令妄想不生。則天真妙性不遠而復矣。既述正論復斥其非。自略說彼識。若來若去至於若因計著。皆彼外計妄識。彼論既屈復慚而退。亦不暇辭。且言思自通處。又曰。出於通外者。此皆外道退而有省之言。以佛所說求諸己而不得。始知出於自通之外。而曰無生無相等。觀其所領。亦足以見其有所得矣。

  大慧。此即是汝向所問。我何故說習近世論種種辯說攝受貪欲不攝受法。大慧白佛言。世尊。攝受貪欲及法。有何句義。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乃能為未來眾生。思惟咨問如是句義。谛聽谛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所謂貪者。若取若捨若觸若味。系著外塵墮二邊見。復生苦陰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諸患皆從愛起。斯由習近世論及世論者。我及諸佛說名為貪。是名攝受貪欲不攝受法此是結指所問所答。大慧因復。問貪欲及法之義。答中以取捨等為貪。貪即煩惱。以貪故系著外塵等即結業也。復生苦陰等。即苦道也。然皆以愛為本。愛復由習近世論。及世論者即人也。皆能攝令生貪。故雲攝受貪欲。言不攝受法者。不攝受正法也。

  大慧。雲何攝受法。謂善覺知自心現量。見人無我及法無我相妄想不生。善知上上地。離心意意識。一切諸佛智慧灌頂。具足攝受十無盡句。於一切法無開發自在。是名為法。所謂不墮一切見一切虛偽一切妄想一切性一切二邊。大慧。多有外道癡人。墮於二邊若常若斷。非黠慧者。受無因論則起常見。外因壞因緣非性則起斷見。大慧。我不見生住滅故。說名為法。大慧。是名貪欲及法。汝及余菩薩摩诃薩。應當修學此答攝受法問謂善覺知等者。言所攝受非別有法。即覺知唯心所現。見二無我不取於相。離諸分別善知諸地行相。離心意識受諸佛灌頂。具足受行。十種大願。於一切法悉得自在。是名法利。又言不墮一切見等。謂顯自性離諸邪倒。多有外道下。凡墮邊見皆愚人法。非黠慧者。謂斷常邪見。非小乘黠慧。無因論。謂四大性常。不假因成故墮常見。或見外因壞滅。計因緣非性則成斷見又言。我不見生住滅故者。則生而無生住而非住滅而非滅。則異乎斷常。是名為法。結勸可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一切世間論外道虛妄說

  妄見作所作彼則無自宗

  唯我一自宗離於作所作

  為諸弟子說遠離諸世論

  心量不可見不觀察二心

  攝所攝非性斷常二俱離

  乃至心流轉是則為世論

  妄想不轉者是人見自心

  來者謂事生去者事不現

  明了知去來妄想不復生

  有常及無常所作無所作

  此世他世等斯皆世論通

  初四句頌世論計作所作不知唯自心量則以有無為宗。言作所作者。作謂能作。所謂所作之法。如計梵天微塵等生是也。唯我等者。佛謂唯我以自心為宗。離於妄計能作所作。為諸弟子說此正法令其不習世論。心量不可見者。以心離性執。不可以有無見。不可以能所攝。是謂斷常俱離。二心即有無見也。心為斷常所轉者則為世論。心離分別不為所轉。是明見自心也。若彼外道。計來者為生去者為滅事即生死事也。不現即滅也。薩說無去無來。即不生不滅。故雲明了知去來。妄想不復生也。後四句惟頌世論。如文可見。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所言涅槃者。說何等法名為涅槃。而諸外道各起妄想。佛告大慧。谛聽谛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如諸外道妄想涅槃。非彼妄想隨順涅槃。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或有外道陰界入滅境界離欲。見法無常心心法品不生。不念去來現在境界。諸受陰盡。如燈火滅如種子壞。妄想不生。斯等於此作涅槃想。大慧。非以見壞名為涅槃前論二乘所得涅槃與外道。以妄想識滅為涅槃。辯之明矣。大慧於此復有所請者。恐理未盡明見未盡破。或墮邪見。則究竟解脫之道。無上涅槃之城。反致侵毀。本有法身慧命不得而顯。此大慧之所憂。不可不復請也。如來乃告曰。或有外道陰界入滅等作。涅槃想者。按提婆論釋。凡外道妄計。涅槃有二十種。此當第一。論曰。諸受陰盡如燈滅種壞風止。名涅槃。今文則又曰境界離欲等。謂於六塵無染故曰離欲。見諸法無常故。不起心心數法。以不念過現等境故。諸受陰盡如燈滅種壞。受滅則想滅。故曰妄想不生。且約想滅雲爾。其實見想不除故斥曰。非以見壞為涅槃也。此總破諸計。

  大慧。或以從方至方。名為解脫。境界想滅猶如風止。或復以覺所覺見壞。名為解脫。或見常無常作解脫想。或見種種相想招致苦生因。思惟是已不善覺知自心現量。怖畏於相而見無相。深生愛樂作涅槃想從方至方者。論雲。第二外道說。最初有方。從方生世間及人。人生天地。次第滅沒還入彼處。說方是常名涅槃因。或謂方猶方所。亦彼此也。謂從彼至此不失本性。又曰。境界想滅猶如風止者。新說雲。風仙外道。計風能生殺萬物。說風性常是曰涅槃。或謂風止則無跡而已。言覺所覺等者。外道言覺多謂覺想。入楞伽雲。不見能覺所覺。名為涅槃。見壞即不見也。言常無常等者。按論。外道言。師名伊賒那。形不可見遍一切處能生萬物。能生是常名為涅槃。所生之物即名無常。解脫涅槃名異體同也。言種種相想等者。此以相想而為苦因。不知相即自心所現。捨相而著無相之見。於此愛樂以為涅槃。

  或有覺知內外諸法自相共相去來現在有性不壞。作涅槃想。或謂我人眾生壽命一切法壞。作涅槃想。或以外道惡燒智慧。見自性及士夫。彼二有間。土夫所出名為自性。如冥初比。求那轉變。求那是作者作涅槃想。或謂福非福盡或謂諸煩惱盡。或謂智慧。或見自在是真實作死生者。作涅槃想言覺知內外諸法等者。即覺想分別根塵等法自共之相三世之異。神我之性不壞以為涅槃。言我人等者。妄謂四相之法滅壞。以為涅槃。言惡燒智慧者。此乃惡見火燒滅正智。自性我見之本也。士夫十六知見之一也。彼二有間。間異也。謂彼自性與士夫。二者有間異也。然自性從士夫所出。如冥初生覺之比。或謂二有從初生覺為一有。從塵生大為一有者。文意不貫。若從其說則不合又雲如冥初比。言求那轉變等者。謂依自性轉變能作諸法。以為涅槃。言福非福等者。非福罪也。謂罪福俱盡。皆指盡處以為涅槃。言煩惱盡等者。按論。煩惱與智本為一計。謂煩惱盡依智慧。名為涅槃。言或見自在等者。論雲。自在天能造作眾王生死者。能作名常為涅槃也。

  或謂展轉相生生死更無余因。如是即是計著因。而彼愚癡不能覺知。以不知故作涅槃想。或有外道言得真谛道。作涅槃想。或見功德功德所起和合一異俱不俱。作涅槃想。或見自性所起孔雀文彩種種雜寶。及利刺等性。見已作涅槃想言展轉相生者。尼犍子論師計。劫初生一男一女。彼時和合展轉相生。一切物滅復歸於彼。謂此外更無余因。曾不知如是計著是生死因。而彼愚癡不覺。以為涅槃。言得真谛道等者。僧佉論師計二十五谛。從冥初生。謂證真實之道。以為涅槃。或見功德等者。凡外道所謂功德。多指苦行。仍於所起和合處。作四句見以為涅槃。或見自性等者。入楞伽雲。或計諸物從自然生。孔雀文彩棘刺铦利。生寶之處出種種寶。如此等事是誰能作。即執自然以為涅槃也。

  大慧。或有覺二十五真實。或王守護國受六德論。作涅槃想。或見時是作者時節世間。如是覺者作涅槃想。或謂性或謂非性。或謂知性非性。或見有覺與涅槃差別。作涅槃想覺二十五真實者。謂覺了二十五谛真實。又言王守護國者。謂若能受六德論。令萬民安樂。安樂之性以為涅槃。言見時是作者。時敬論師計。時節為因能生世間諸法。時有變遷而作者不異。如是覺者以為涅槃。言性非性等者。入楞伽雲。或執有物或執無物。或執有物無物共。以為涅槃。此雲性性即法法即物也。言有覺等者。謂萬物是喧動。涅槃是寂靜。此二無別以為涅槃。已上外道種種妄計起涅槃見。具如提婆等論廣釋其相也。

  有如是比種種妄想。外道所說不成所成。智者所棄。大慧。如是一切悉墮二邊。作涅槃想。如是等外道涅槃妄想。彼中都無若生若滅。大慧。彼一一外道涅槃彼等自論。智慧觀察都無所立。如彼妄想心意來去漂馳流動。一切無有得涅槃者此段結斥文凡有五。言不成所成者。以其皆妄想故。雖計涅槃而不成涅槃。乃為智者所棄一也。又曰。如是一切悉墮二邊者二也。又彼雖妄計生滅。而實彼法何曾生滅三也。然彼所計皆是邪論。以正智觀之無所成立四也。又以彼心想流動乖涅槃性。是故無有得涅槃者五也。以此辯之足顯其妄矣。

  大慧。如我所說涅槃者。謂善覺知自心現量不著外性。離於四句見如實處。不墮自心現妄想二邊。攝所攝不可得。一切度量不見所成愚。於真實不應攝受。棄捨彼已得自覺聖法。知二無我離二煩惱。淨除二障永離二死。上上地如來地。如影幻等諸深三昧離心意意識說名涅槃。大慧。汝及余菩薩摩诃薩應當修學。當疾遠離一切外道諸涅槃見如我所說等者。對邪顯正。其文亦五。謂善覺知自心現量不著。外性一也。離於四句見如實處二也。不墮自心現妄想二邊。則能取所取不可得三也。一切度量不見所成者。顯如來涅槃出眾邪外四也。度量即數也。愚於真實不應攝受者。愚即迷也。謂迷於實理隨有所見。不應取著五也。言棄捨彼已者。謂棄彼妄見已。即得自覺聖智之法。知人法無我。離通別二惑。除惑智二障。離分段變易生死。漸歷諸地至於佛地。此皆所證之法。如幻三昧離心意識。皆所以能顯涅槃者。究論三德涅槃。所謂如來秘密之藏。如伊字三點天主三目。不縱不橫絕思絕議。如是安住是為究竟涅槃。故誡學者。應當修學離彼邪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外道涅槃見各各起妄想

  斯從心想生無解脫方便

  愚於縛縛者遠離善方便

  外道解脫想解脫終不生

  眾智各異趣外道所見通

  彼悉無解脫愚癡妄想故

  此頌上諸外道妄計涅槃之見。言各各者。如前文所列。有二十一種不同。然皆起於邪習心想。言無解脫方便者。欲解生死之縛而得解脫。非善巧方便之行。則不可也。既無方便解脫。安能入於涅槃。愚即愚迷。由愚迷故不了所計。邪見是煩惱生死之縛。所以捨離善巧方便欲求解脫。終不可得。眾智等四句言。諸外道苦行成立所得通智。是妄非真也。

  一切癡外道妄見作所作

  有無有品論彼悉無解脫

  凡愚樂妄想不聞真實慧

  言語三苦本真實滅苦因

  譬如鏡中像雖現而非有

  於妄想心鏡愚夫見有二

  不識心及緣則起二妄想

  了心及境界妄想則不生

  心者即種種遠離相所相

  事現而無現如彼愚妄想

  一切癡外道妄見作所作。此二句是結斥外計也。有無有下。明妄想真實。謂妄想出於言論。為三苦之本。真實反於妄想。故為滅苦之因。意令凡愚反迷歸悟耳。復以喻顯。鏡以喻心像以喻鏡。凡夫不能了境唯心。故見心外有法而起分別。如見鏡中之像而生實想。乃見有二故雲不識心及緣。則起二妄想。緣即境也。若了心境一如妄從何起。心者下四句。合上鏡像之喻。種種諸境也。既知諸境唯心。則無能相所相。事即境也。言事境之現。如鏡像之無實。但愚迷不了。自生分別耳。

  三有唯妄想外義悉無有

  妄想種種現凡愚不能了

  經經說妄想終不出於名

  若離於言說亦無有所說

  三有即三界外義即外境。謂三界六道生死皆無實體。但由妄想見此種種外境。故雲凡愚不能了。此總結迷妄之失也。然如來所說。種種諸法皆說眾生妄想溺於生死。意令眾生反妄歸真安住涅槃。而眾生著於名字言說。不能忘言得意。若能了言說而無言說。則所說之法亦不可得。如得魚兔而忘筌[(ㄇ@人)/帝]。此如來示人之深意也。

 

上一篇:第四卷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注解
下一篇:第二卷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注解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