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解讀《楞伽經》第八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光禅師解讀《楞伽經》第八講

  楞伽王能夠以自證智去遠離一切心意意識的分別,而斷三相續見,三相續見是什麼?就是我們說的根塵識之間的互相作用。一切外道所修行的意義離不開這個所謂的相續見。而如來藏清淨法性不是表面意義上的作用。我們認為道應該是有所受,實際上不是那樣,道是相的一種本質,本質的就不是相分。

  你只有去理解這個東西,為什麼?用一種比喻內自覺悟。你看這裡說“斷三相續見,離外道執著,內自覺悟,入如來藏”因為你只有去超越現象的束縛,才能夠離外道執著這種見,外道見就是從心外求證一些東西。這就應用到我們學習某一種技術的做法,實際上我們學習某一種技術的做法,這種能力我們是比喻的心能,那就是典型的外道見。

  因為我們在思維心意識時,你得有一個技術作為所對境,然後才能把心能訓練出來,實際上這是屬於外道的一種修行,但是你能把外道外在形象的執著放下,你取的是內自覺悟;我們不是取的那個見。什麼見?比如學一樣技術學開車,我們不是執著在開車技術上,我們把能力掌握的時候,你這個能力可以圓融,內自覺悟,覺悟的是你這個能力,而不是開車這個技術好壞,是這麼一個分別。

  內道和外道區別是三相續根塵識分別的不一樣,你能夠斷三相續這種認識,不在根塵識這個范圍裡頭再去尋找什麼,這就是所謂的斷,斷掉它,你就內自覺悟,這叫內道;不斷就叫外道。什麼叫不斷?你學東西的時候還要再假設一個因緣出來再學,這就是有學。你總要在心外執著,在心外想一件事情出來,這就叫外道。這個三相續見就沒有斷,還得用根塵識的分別作用才能所謂學成一件事,這就是凡夫得在緣起法當中成就。

  聖者道就不是這樣,不需要,以心能一照了知,所以稱為無學,沒有根塵識相續的過程。我們學一樣東西得用根塵識的作用在相續當中才能會。你得用眼、耳、鼻、舌、身、意去分別執著然後你才學會一樣東西,那些聖者則不用。聖者用心,沒有執著、分別,一念了知。

  龍樹菩薩能把所有天下的經典全部倒背如流,而且他把世上所有的經典看完還不甘心,又到龍宮看到上品華嚴,上品華嚴有多少字呢?有一大千世界微塵數偈,就是這大千世界有多少粒塵沙,就有多少偈頌。這麼多偈頌都收藏在哪呢?可能龍王有電腦。(呵呵)龍樹菩薩在龍宮看到的是上品華嚴。有中品華嚴,中品華嚴是一小千世界微塵數偈,下品華嚴就是十萬偈。咱們看到的幾本的華嚴經就十萬偈頌。十萬偈頌給你背,你能背得過嗎?

  凡夫在相續過程之中才能認識一個問題,假我的意識執著,所以說三相續見就麻煩在這裡。你斷除這個成就的就不一樣了。斷除這個你叫無學,一念正覺了知。當你六根不分別不執著的時候,你的心體就像攝影機一樣,眼睛就像照相機。哪是儲存卡?我們的第八識是儲存卡。你的第八識有多大儲存量?無量無邊,稱為無量光智。什麼都能儲存進去,而且點點滴滴不會遺漏的。

  你想吧,你這麼多年來的一切不都是在儲存嗎?儲存——搬運——再用,就是這麼一個過程,但是為什麼你的假我意識不能自在,不能完全了知你內存的情況?就是你的假我太執著、太清晰了。實際八識都是平等的,你突出任何一個,別的都顯得作用差多了。我們太突出假我意識第七識,你總戀它、總用它,它就最清楚,它的作用最明顯。什麼都必須你認識了,你才“哎呀,我認識了。”

  實際上不是,當你的第七識,就是你的假我意識還沒有產生所謂的感覺的時候,實際上已經都接觸到了,只是你的認識,才感覺會了。這就是我們為什麼不得道,為什麼那麼笨的原因。前五識的作用從來沒有耽誤過,就像平常我們別管認同不認同,接受不接受,你的眼耳鼻舌身意裡面全部都有存在,全部都能夠接收進來。

  我們人人都喜歡黃金、美玉,你喜歡也沒有說多一點兒來,你不喜歡大糞,天天不斷地產生大糞。這就是你的根是不分別的,分別的是第六識執著的是第七識,最冤枉的就是第八識和前五識。這兩個是最有作用的,就是勞動者,勞動者在這兒完全是被剝削的。最不勞動的假我,實際上不是第七識當家,它自己楞要當頭兒。當頭兒當傻了,處處都認為我得有感覺才行,實際上是錯的。

  它這個感覺來自於什麼?截留,本來應該放到第八識裡藏起來,它不,它看見了就說這個是它的。然後下次就拿這個來印證別的東西,因為它有個執著的毛病、被染的毛病,總被前五識幫上第六識染,第六識很會分別,分別得很快。我不知道你們試驗過沒,你的念頭比任何一個計算機都快。真的一念了知,別管世界大地微塵、人物鳥獸,一切萬物緣起法一念全部了知,它所有的全部都知道沒有絲毫的差異。我們天天在用,你的一念的功德真的了不得。大到世界宇宙,小到一粒微塵,你沒有不了知的。

  這個一念的分別,第六識的分別就是這麼厲害,真正能把這個世界的一切萬物分別的清清楚楚。你能分別到什麼程度?突然你後背癢癢了,你不用去想就撓過去了。還用想嗎?你的第六識多聰明,聽到剛才聲音嗎?一下你就知道這倆家伙在干啥來。大小善惡沒有你不清楚的,這就是我們的一念分別。

  “一念分別始自覺悟”,我們要覺悟什麼?我們要覺悟斷三相續,我們不要在根塵識裡打轉轉,就是根和塵(所對境),不要摻和識,就是不要分別。分別和執著長養的就是假我。那個根本來就具有那個功德,你再強加觀念。那個多余,你不用故意再去想它,它也是很清楚的。我們故意想又增加了個自我的認識,把第六識的影像當作真的了,實際上我們應該分別平等法性。

  讓它修平等觀,用第六識分別前五識跟第八識是一樣的,清淨的,用我們能聽懂的話就是我們的念頭往哪分別?不要往你對六塵的相上去分別,你不去分別它,它也經歷,那你思維它的理性,思維它的空性,分別它的本質,那你就會回歸到空性裡頭去。然後你的第七識我執就變成那種圓滿的報身受用了,它就不會有那種執著的作用,就會產生放下解脫的作用。我們平常用第六識分別前五識的作用,產生第七識的執著。把它歸納到理性、空性裡頭去,你第七識就產生的是解脫作用。

  這道理就像什麼一樣?我跟你一說,你就清楚了,你從不懷疑你是女的,你們自己有沒有想過你為什麼是女的呢?就是前五識跟第六識決定的,眼、耳、鼻、舌男的女的都一樣吧?因為身體不一樣,然後第六識產生分別,“我是女的”,第七識就開始產生執著,三歲以前是不分別的,三歲以後開始逐漸有分別。

  分別執著就產生所謂的假象性作用,我們眾生界就是這樣,你能遠離外道執著的時候,要把三相續這個作用斷掉,自然就“內自覺悟,入如來藏,趨於佛地”你就完全正確的認識一切緣起法的本質,一切萬有真實的本質正確的認識它、掌握它、改變它,那就叫佛地。那是佛所安住智慧的真實的地方。

  我們的假象意識是怎樣形成的?一念無明執著。什麼叫無明?我們認為有的實際上沒有,D大夫學婦產科,你知道胚胎一百天之內是分不出來男女的,一百天之內都可以變的。為什麼能夠有這樣的認識?因為了解道理,了解這個道理才有一種感受。

  楞伽王已經證到空性了,然後佛就給他現身加持“聞虛空中及宮殿內鹹出聲言:“善哉!大王,如汝所學,諸修行者應如是學、應如是見一切如來,應如是見一切諸法”這個“應如是知、如是見”就是從這裡來的。這幾句話講的是佛祖認可他的知見,前邊那段經文是講的楞伽王自己思維的智慧,這句話是佛認可他的知見了。

  空性是什麼?是佛的法身,這裡並沒有明確告訴你說是佛給他現身說認可他,不是。只是聽到“虛空中及宮殿內鹹出聲言”虛空中本身就代表佛性的本質,宮殿代表現象當中的生命,我們的生命現象和本質是相通的,這兩種境界同時認可他的意識分別的東西正確了。同時告訴他“你看到的和認識到的是正確的”。

  “鹹出聲言:‘善哉!大王’”贊歎他。為什麼他能聽得到?這就是空性、我們的本能告訴自己,這種經歷我們人人都有過。這種事情對呀還是不對呀?我們自己實際上都很清楚,只是你訓練的力量不夠,有時候錯了你認為對了,對了你認為錯了。

  我不是給你們說過一個例子,你不去分別的時候保證出不了錯,這裡講的分別是你不用去故意想。尤其念楞嚴咒的時候最明顯,你只要腦袋一走妄想准念錯,腦袋不走妄想的時候念得嘩啦嘩啦的。就說早上開佛堂門拿鑰匙,那上面有兩把一樣的小鑰匙,不用想的時候保證拿不錯,一開就開進去。只要你一想,突然起了個念頭說“哎?是不是這把?”你別管是和不是,一定不是那把。這個都是自己在訓練這種事,你自己訓練訓練很有意思的。

  你怎麼利用這個空性的智慧?不要去分別對錯,你只管去做就好了。依著什麼做?依著你的心在做,只要我在做就行,對錯也不是我說的,就行。平常你就可以訓練,越訓練空性智慧那種力量就越來越大。越來越精細,最後念念你都了知對錯來源。每一念你能知道所有的念頭的時候,哪天你家兒子干啥來?你不用想,一下就知道他。一盯一個准兒,跑不了他。比衛星還靈,衛星還需要條件,你這個不需要條件,隨時可以監測所有人。但是比你高的人,你監測不到,什麼意思?就是比你定力深的,禅定功夫好的,你看不到人家。人家的心境超越你了,他不在你的視力范圍內,跟你的頻率不相應。你的頻率在人家那不起作用,所以你就看不到,就像我們見不到佛菩薩一樣。

  我們看不到佛菩薩,為什麼?人家那頻率太高了,高清晰度的,咱們這接收器是最爛的,就像院裡的鍋一樣,快完蛋了。你想你能接收人家那樣的高清晰度的信號嗎?不能。但是不代表人家沒有。我們應該知道這是空性的證言量。

  “如汝所學”正像你所學,所學是什麼?就是你所認識到的問題。這個學就是我們在體會空性的時候,一種思維的過程,稱為學。“諸修行者應如是學”正像你所思維的,我們要想真的掌握修行的過程,就應該這麼去認識思維。一切所有的修行的人,都應該這麼去認識這個問題。

  “應如是見一切如來”,應是什麼?跟這個道理相應,自然能夠見一切真理,就是跟這個模式、思維方法相應,自然見到一切真理。跟哪個道理?跟我們要證入空性這個道理,要“遠離心意意識,斷三相續見,離外道執著;內自覺悟,入如來藏,趣於佛地”你必須得證入空性。你證入空性就能以如是見而見一切如來。

  在學的時候證入空性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你適應的過程。你在接受這個道理的時候,你在思維辯取它,剛開始我們有這麼個過程,隨著你相續的功夫深了,你就不需要去想自然成就它的一種能力,這是我們要認識的。

  為什麼我們念經的時候有種種感應,我們求佛的時候有時候有感應,有時候沒感應,有感應的時候是你跟你的空性相應了。為什麼時有時無?因為你的相續不行,就是你的正覺的菩提種性的相續不行,你還沒有完全進入到那種空性裡。但是你不是沒有空性,你有,偶爾碰一下,感覺佛菩薩真是那回事,一念過去,一念歡喜心得了,好,又沒了。

  實際上就像我們檢捨利子一樣,這裡滿地都是,為什麼咱們看不見?因為咱們太歡喜、太執著的時候就沒有了。因為你的念頭已經又成了三相續見了,必須得在意識當中看得到了,你才看得到,但是我們的意識是很慢的。反映速度是太慢太慢了,佛菩薩的心量可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的。那天的捨利是怎麼來的?你看得到嗎?你念佛,佛就在,佛是怎麼來的?你也不知道,這就是我們現在的認識。

  你現在的認識認識不到的時候,就去好好思維空性,你證得空性的時候自然就一切了知了。那怎麼就證得了?你始終跟它相應,相應的標准是“斷三相續見,離外道執著”。不再用主觀意識去判斷東西,我們去看待問題,去觀察問題,但是我們不去論斷問題。不要再加你的認識論斷他,他的對錯你不完全了解,他的好壞你並不完全知道,這時候你就靜觀其變。靜觀其變也不是你看到的問題,你怎麼辦?內守自心,別叫他把你干擾掉。別拿別人的沖動當作自己的感覺,記住這個話就行了,那樣的話,你就不會受外界的干擾,不會受身心世界的干擾,你就進去了。

  怎麼叫受身心世界的干擾呢?你們看電影尤其挺感動人的片兒,一邊兒看一邊兒流淚,這就叫替古人擔憂,拿別人的感覺當感覺,這就是一種想續見。作為父母來說你天天拿孩子的感覺來當做你自己的感受了,天天孩子冷了熱了,高興不高興了,舒服不舒服了。他再不舒服你能替得了他嗎?所以說你怎麼辦?平常用智慧來教導他,給他正確的一種方式,他就會遠離一切的不吉祥境界。小孩子只要健康快樂就好,怎麼健康快樂?你要給他以智慧和方向,而不是說給他條件怎麼樣,條件是他自己帶的。

  “諸修行者應如是學、應如是見一切如來,應如是見一切諸法”一切諸緣起法都是如此,我們只要能認識一切緣起就是這樣。“若異見者,則是斷見”如果你跟這個認識不一樣,那是錯誤的。斷見就是滅,你不要認為滅,認為這個事不是這樣,那就是斷見。有些認識認為人死了啥都沒有,那就叫斷見,人死如燈滅,誰說這個話,你就說他一句,“你不要後悔就行”既然人死如燈滅還留什麼呀?還燒啥呀?費那火干啥?叫你家孩子把你剁巴剁巴喂狗多好啊?他保證不喂狗去,他執著呀,他要弄骨灰盒,開追悼會的。他執斷見,認為什麼都沒有了,實際上不是,叫臆想猜測之法。

  我們不要有這樣的認識,“汝應永離心意意識”我們應該永遠離開根塵識三相續的作用的干擾。你的根塵識的判斷性,這種干擾都應當徹底清除。“應勤觀察一切諸法”應該非常善於觀察,這個觀察是智慧,以理性、空性的智慧這個觀察來看待一切緣起現象的發生,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應修內行”內行就是你要順應你的智慧的思維,你像小孩兒就不叫內行,叫什麼?叫有無相續,這叫斷頭意識,你發現嗎,小孩子干什麼沒准兒。屬於意識斷斷續續地形成,你看他一會兒東,一會兒西,他漫無目的,完全是過去的業力種性在支持他。實際上平常我們大人也是這樣,但是你好像給自己套了一個觀念似的,其實你的觀念是不起什麼作用的。

  比如人年紀大以後就懂一天該干什麼不該干什麼,自己好像形成了一個所謂的程序,但是你這個程序真的起作用嗎?實際上約束不了你,為什麼?要是你真的安置於這種認識的時候,那你就不會有不順境的時候。有時候你想睡睡不著,不想生病的時候生病了,為什麼?這就是你的境界和你的心不相應。你的境界和你的心不相應的時候就會出毛病。我們應該永離心意意識,這樣去觀察然後修內行。

  什麼叫內行?一定要用智慧來理解看待這個問題,從你心底裡的認識就要說我們要符合空性,不要執著外境也不要在乎內心的感受,在乎這兩樣兒都是錯的,都是執著的。你在乎沒有用因為畢竟是無常的、不存在的。我們觀察一切諸法緣起的時候就要順應空性,我們在看待內心世界的時候也要順應空性莫著外見。也不要著一個固定的認識說“我一定要怎麼樣怎麼樣”。

  外見是什麼?就是我們一定要學習某一種形式,不對。記住我們不是學習來的某一種特定的形式,而是我們要學習真理,真理是什麼?是約束你的身心,規范你的身心世界,這個並非內外的東西。什麼叫外見?我們必須今天一到上班的時間,你就得去,這叫外見。因為你知道我不去上班就沒有工資拿,這叫外見,但是你內心那種理性的規范不存在這個問題。為什麼?你今天說我很困不想起,你就可以多睡一會兒,因為你的心能可以做得了主。

  世人則不同,世人不想起的時候也得起,為啥?到點兒了就得起,睡覺都不自在,你想睡,睡不著,不想睡倒困死了。就是你不上班兒,你得給自己規定個“哎呀天亮了,我得起。”尤其當媽媽的,天再黑也得起來給孩子做飯去,為啥?孩子餓著肚子呢我得起來。這就是不由自主,這叫外見。由外界環境而形成的一種認識,稱外見。這是我們修行的最大的弊端。

  還有個什麼弊端?看某某大德修行,“哎呀,人家修行好呀,人家咋咋咋”你就跟人家學呀。比如過午不食,好不好?絕對好,你像我們F居士貴體欠安的時候就別過午不食了,晚上餓得心慌冒虛汗,那你就可以適當地吃一點兒。出家人還有三餐藥食吶,把第三餐當做吃藥一樣。佛法不是死板的,是讓你約束自己多余的想法,不必要的想法,在你的范圍內正確的好的是保護你的。人要懂得不要著外見,不要讓人家的認識把你給箍死,我們要量力而行,就像我們彈琴一樣,琴弦不能松不能緊那樣去做。這叫修行中道,體會中道義。這叫“莫著外見”。

  “莫墮二乘及以外道”二乘就是所謂的空思想,一切皆空也不對。比如磕大頭很累體力跟不上,二乘人告訴你“這時候應該觀身皆空,身受是空,身是苦,放下!”放下就是接著磕,一會兒磕死了。人有病的時候就趕快調理調理,讓你的身體運行狀況正常過來再去修行思維佛法。佛法不在苦行,是在思維智慧,你的心能辨析智慧,自然獲得解脫而道證圓通。而你偏得弄出來個啥的時候,你就死了。

  這一點兒“長老”做的特別好,人家從來不強求自己,但是長老又過於著他這個(身體)外見,把這個東西太在意了也不行,這是你的中道義顯不出來了,這是我們的自我意識沒有把握好。就像“二長老”太不在意了也不行,就是要恰到好處才好。“二長老”滿不在乎,山東大漢武二郎一樣,無所謂,“大長老”就謹小慎微的,這些個都不可取。是外見道。

  不要執苦,執苦就會厭離心生,你就不願意實踐佛法的恆常性,你就遠離了妙有境界了。佛性之中的真實功德你體現不出來了,墮入二乘外道思想了。以後你再聽到誰說佛法修行就應該苦行,你可以罵他去,誰苦行你讓他把他家房子燒喽,別賣喽,賣喽還不行,燒喽。把衣服燒喽到山裡住著去,他保證不去,好多人的觀點,學佛就應當受苦,實際上不對,佛祖早就說過,苦行不是道。

  小乘人觀苦才能厭離,修的是厭離心,厭離心你們都能修出來,不一定要觀苦,你想吧看見誰討厭誰不就厭離了嘛,你看這個世界很討厭你就厭離世界,你總這麼想總這麼想就厭離世界了。厭離世界你有佛法智慧行,沒有佛法智慧的話,最後一個結果,自殺。起初證羅漢果位的人,很多人都渴望人家把他殺了,他不能自殺,為啥佛在戒律上規定一個不能自殺,這下就把那些修小乘的人給制住了。

  他們厭離心很猛烈,完全道理純熟了,這叫證道了,在他思維的境界裡全是這個知苦厭離的心了,好,他就渴望別人把他殺掉。而且說“謝謝你,幫我解脫吧,你把我殺掉就解脫我了”所以佛就制定戒律,修行人不准自殺,不准叫別人把你殺掉,你反正不能死,你死了就不是道了。這種事可明顯了,你去想想那些空苦無常意,你真的一點兒興趣都沒有,什麼興趣都沒有,什麼都不願意干,看什麼都特別厭離。對這個世界簡直恨之入骨,這樣修行不對。我們不要這樣修行。

  我們要看到這個世界的美好,但是也不要貪執,要持以中道,我們在盡力為這個世界做自己本分能做到的事,以你的智慧和光明來感染這個世界,不是以你貪嗔癡的業力來污染這個世界。雲雲眾生是在以貪嗔癡的業力來污染這個世界,學佛的應該警悟這一點。這叫“莫墮二乘及以外道”。

  “所修句義,所見境界,及所應得諸三昧法”二乘所修的句義,句義就是他們所依的道理和境界,包括所得的諸三昧法都不應該去戲論和笑談,但是我們也不要去看不起人家。人家修行有人家的方便和智慧,我們也不要說人家那個就咋樣咋樣,都是智慧方便解脫的法門,“汝不應樂戲論談笑”。

  “汝不應起圍陁諸見,亦不應著王位自在,亦不應住六定等中”我們對現象更應該放下看破,他們都說看破才能放下,不是那樣,是應該放下才能看破,啥叫放下?你首先不在意它你才能看破。你在意它怎麼能看破?先放下後看破,是這麼個過程。

  昨天我們講了妙慧轉所依識了,我們今天再理解前面的這也叫妙慧。

 

上一篇:解讀《楞伽經》第九講
下一篇:解讀《楞伽經》第七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