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楞伽經白話解卷二 一切佛語心品第二 第三章 如來說法離四句之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三章 如來說法離四句之一

  本章有七節 一 離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 二 佛說七喻 三 不要對三種量五分論作有性妄想計著 四 佛再說五喻 五說偈重明離四句 六 如來說法 以離四句為首 七 四種禅

  第一節 離一異 離俱不俱離有無非有非無 離常無常

  經文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離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一切外道所不行,自覺聖智所行。離妄想自相共相,入於第一真實之義。

  白話解

  大慧菩薩請佛開示:世尊!離一、異,離俱、不俱,離有、無、非有非無,離常、無常,這是自覺聖智與外道妄想的分水嶺。請世尊為我們詳細解說,使我們離一切妄想入第一義。

  經文

  諸地相續漸次,上上增進清淨之相,隨入如來地相,無開發本願。譬如眾色摩尼①境界,無邊相行,自心現趣,部分之相,一切諸法。我及馀菩薩摩诃薩離如是等妄想自性,自共相見,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令一切眾生,一切安樂,具足充滿。

  [注]

  ① 摩尼 摩尼是梵文音譯,俗稱如意寶珠,是用琉璃、水晶或各種寶石做成的裝飾物。

  白話解

  我們離一切妄想入第一義,將在修行地上步步升進,自心清淨,實現菩薩本願,入如來地,得無開發行。這時候,面對像摩尼珠那樣無邊影像的境界,修行諸地中自心所現的種種相等一切法相,我和所有菩薩能離這些妄想自性、自相、共相,早日得無上佛道。令一切眾生圓滿具足清淨佛地的種種功德,獲得無以倫比的極大安樂。

  經文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能問我如是之義,多所安樂,多所饒益。

  白話解

  佛告訴大慧:好啊!好啊!你能提出這些問題問我。這是安樂眾生、饒益眾生的大事啊!

  經文

  哀愍一切諸天世人,佛告大慧:谛聽,谛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白話解

  世尊哀愍一切諸天世人,告訴大慧:好好聽著,認真思考,隨時憶念。我現在詳細給你說。

  大慧說:好啊。世尊!我用心聽著哩。

  白雲按

  這裡說的,都是修習禅定的境界。

  世間人說話做事,能不能離這四句?

  不要只從字面來理解。世間人說話做事不偏執,不片面,就符合離四句的精神了。

  凡事都可以兩面看,常中有無常,失敗是成功之母,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塞翁失馬,安知非福。這些都是大家熟知的口頭禅了。

  第二節 佛說七喻

  一 渴鹿求水喻

  經文

  佛告大慧:不知心量愚癡凡夫,取內外性,依於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自性習因,計著妄想。

  白話解

  佛告訴大慧:不知心量實相的愚癡凡夫,執著內外之性,妄作分別,說一,說異,說漸生,說俱生,說有無,說非有無,說常,說無常,都是二邊見的妄想。

  經文

  譬如群鹿,為渴所逼,見春時焰而作水想,迷亂馳趣,不知非水。

  白話解

  譬如渴極的鹿群,誤認遠方的陽焰是水,奔走追求,而不知實在不是水。

  經文

  如是愚夫,無始虛偽妄想所熏習,三毒燒心①,樂色境界,見生住滅,取內外性,墮於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想,妄見攝受。

  [注]

  ① 三毒燒心 障礙修行人入如來地的危害最大的三種惡業“貪、恚、癡”,稱為三毒。心中燒起三毒火,滿心都是貪、恚、癡,便是三毒燒心。

  白話解

  愚夫也跟這樣的鹿群差不多,受無始虛偽妄想所熏習,三毒燒心,執迷色境界,起生住滅見。執著有內性、有外性,陷入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等二邊見,攝受虛妄影像,生出錯誤知見。

  二 犍闼婆城喻

  經文

  如犍闼婆城,凡愚無智,而起城想,無始習氣計著相現,彼非有城非無城。如是外道,無始虛偽習氣計著,依於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見,不能了知自心現量。

  白話解

  譬如海市蜃樓,是在空中幻現的城市,不是真實的城市,而空中實實在在又有城市的影像,所以說它非有城非無城。沒有智慧的凡夫和外道,由於長期受虛妄不實的習氣熏習,執著認為那海市蜃樓是真的城。他們依世間智分別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不能明白自己心中顯現的影像究竟是怎麼的一回事。

  三 如夢當真喻

  經文

  譬如有人,夢見男女、象馬車步、城邑園林、山河浴池種種莊嚴,自身入中,覺已憶念。大慧,於意雲何?如是士夫,於前所夢憶念不捨,為黠慧不?

  大慧白佛言:不也,世尊。

  白話解

  譬如有人做夢,夢中見到男、女、象、馬大,乘車的,步行的,還有城邑、園林、山河、浴池等等景象,自己置身其中。覺醒後還憶念,無限留戀。你說說看,這樣的人,對夢中境界憶念不捨,能算是聰明人嗎?

  大慧答:不能算是聰明人,世尊!

  經文

  佛告大慧:如是凡夫,惡見所噬。外道智慧,不知如夢自心現性,依於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見。

  白話解

  佛告訴說:是的。他們固執錯誤知見。外道邪智,不知自己心中顯現的影像如夢如幻,依世間智分別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生起錯誤的知見。

  四 畫像高低喻

  經文

  譬如畫像,不高不下,而彼凡愚作高下想。如是未來外道惡見習氣充滿,依於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見。

  白話解

  譬如牆上掛著一幅畫像,掛的位置是高了還是低了?那些外道凡夫依於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等錯誤知見,一定要分出個高低來。

  經文

  自壞壞他,余離有無,無生之論,亦說言無。謗因果見,拔善根本,壞清淨因。

  白話解

  他們自己錯了,還要把錯誤知見向別人宣揚,對離有無的無生論說成是“無”,他們違背因果律,斷絕善根本,破壞清淨因。

  經文

  勝求者,當遠離去作如是說。彼墮自他俱見有無妄想已,墮建立誹謗。以是惡見,當墮地獄①。

  [注]

  ① 地獄《六祖壇經》決疑品說:“貪嗔是地獄。”說天堂、說地獄,都是化佛說,為對治愚夫三毒而施設的譬喻之辭。

  白話解

  修行想得勝進,必須遠離二見論。他們依二見論,必然墮於自生、他生、俱生等謬誤,一般人有見無見妄想,必然建立誹謗相。固執如此的二見論,自誤誤人,要入地獄。

  五 翳見垂發喻

  經文

  譬如翳目,見有垂發,謂眾人言:汝等觀此,而是垂發。畢竟非性非無性,見不見故。

  白話解

  譬如翳目人,看東西有重影,見別人的頭發下邊還有一重發影,便說別人的頭發垂下來了。他見到的垂發,畢竟非有非無。他見,他認為有;你不見,你認為無。

  經文

  如是外道,妄見希望,依於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見,誹謗正法,自陷陷他。

  白話解

  外道的妄見心,同翳目人見別人頭發的重影一樣,對本來非有非無的東西,一定要依於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等錯誤知見,妄作分別,誹謗正法,自誤誤人。

  六 火輪喻

  經文

  譬如火輪非輪,愚夫輪想,非有智者。如是外道,惡見希望,依於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想 ,一切性生 。

  白話解

  譬如拿著點燃的火炬快速地轉圈,人們會看見出現了一個火輪,所見到的火輪,實在不是輪,而愚夫認為是確實的輪。外道也是這樣荒謬,觀察任何事物,總是依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等二邊妄見,從而生出種種法性。

  七水泡喻

  經文

  譬如水泡,似摩尼珠。愚小無智,作摩尼想,計著追逐。而彼水泡,非摩尼非非摩尼,取不取故。

  白話解

  又譬如水泡,看起來好象摩尼珠,愚夫當它是真的摩尼珠。以貪愛心來看,便是摩尼珠。不生貪愛心,沒有占有的欲望,便不會認為它是摩尼珠。

  經文

  如是外道,惡見妄想,習氣所熏,於無所有說有生,緣有者言滅。

  白話解

  外道正是這樣,生貪愛心,起占有欲,受錯誤的妄想習氣所熏,面對實在無所有的事物,固執地說有什麼東西生出來了,然後又怎麼樣地滅了。

  白雲按

  這裡說的六喻,都是禅定中的幻境。

  我在訓練觀落日後,在禅中身心基本安樂的時候,都會見到旋轉的五彩火輪。

  釋迦牟尼說法都與修禅有關。這裡以世間法比喻來說明“如來說法離四句”。就是現代的辯證法也是不能偏執一邊的。

  世間人習慣於非此即彼的邊見,以這種邊見解釋世間法,說到最後,總要陷於邏輯悖論的。

  如果用世間邏輯解釋本來就不可說的出世間事,只能越說越糊塗。

  如幻三昧身是證成的,如來境界是證見的。不是語言邏輯能證,而是親自身證。

  關於身證,不是大乘經才說的。在阿含經中,釋迦牟尼已經說得很明白了。

  請看增一阿含經卷第十九(一O)經說:

  彼雲何為身證人?於是,有人身自作證,亦不信他人,亦不信如來語,諸尊所說言教亦復不信,但任己性而游,是謂名為身證人。

 

上一篇:楞伽經白話解卷二 一切佛語心品第二 第三章 如來說法離四句之二
下一篇:楞伽經白話解卷二 一切佛語心品第二 第二章 離因離緣離言說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